王燁說:“那這是好事兒啊!這說明我們遼東軍發展得越來越好了。”
劉介說:“好事兒自然是好事兒,但是這樣一來,我們短時間內是不能指望那些軍官生了。”
王燁說:“沒關係,磨刀不誤砍柴工嘛。”
說完,王燁看著鄭流問道:“各處工廠的建設工作怎麽樣了?”
鄭流說:“初步的建設工作已經結束了。大部分的工廠已經投產,工人的招募工作也結束了。”
王燁說:“那遼東的經濟應該基本恢複了吧?”
鄭流說:“確實,遼東的經濟秩序已經恢複。老百姓大部分都領到了工資,農民也都領到了救濟金,老百姓手裏有了錢,商品的流通就加快了,遼東的經濟秩序自然恢複得就很快。”
王燁說:“那就好。說到底,消費才是經濟發展最好的動力。隻要遼東的百姓有了消費能力,其他都好說。”
說著,王燁又想了想說:“今年,我們遼東發展得雖然很不錯。但是,我們花錢的地方也很多。軍費和經濟建設都是很大的口,現在,我們遼東的倉廩還足嗎?”
鄭流笑著說:“放心吧。我們遼東的產品在外麵賣得很不錯。而且我們建設也不全是花錢的,有很多都是當地的百姓免費出力甚至是出錢建設的。再加上遼東的經濟恢複得很快,所以我們的餘錢還很多。如果國公爺想再跟北狄人打一場,我們的錢應該也是足夠的。”
王燁說:“這就好。這一次我迴來也帶迴了不少資金。有了這些資金的注入,我們遼東的軍費應該就不成問題了。”
鄭流奇怪的說:“國公爺怎麽還帶錢迴來了?”
王燁笑著說:“京城中的亂子讓很多家都倒了台。趙欽宏自然是吃飽了,但是我們畢竟也是出了大力氣的。不拿點好處,我怎麽好意思迴來?”
鄭流說:“國公爺這迴帶迴來多少?”
王燁說:“黃金萬兩,珍寶玉器還有很多,那些東西估價多少?那就要由你們來計算了。不過粗略估計一下的話,價值應該最少也是黃金的兩倍了。”
“黃金萬兩?!”鄭流的眼珠子都瞪出來了!黃金萬兩是什麽概念?放到現在那就是大概七千萬左右了!如果再加上那些珍寶玉器,最少也是2.1億了,這麽大筆的錢如何能不讓鄭流驚訝?
王燁笑著說:“至於那麽驚訝嗎?這些錢看起來雖然多,但是隻要打起仗來,這些錢就不算什麽了。”
鄭流說:“怎麽帶迴來這麽多?京城中的那些高官勳貴那麽有錢嗎?大梁一年的歲入才多少錢啊?”
王燁說:“這算什麽呀?別看大梁現在每年的歲入隻有四百萬兩,還是白銀。但是,這並不代表大梁就沒錢了。那些勳貴高官的身家,隨便一個拿出來都夠大梁吃好幾年的了。”
鄭流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趙欽宏那個昏君能同意您這麽拿?”
王燁冷哼一聲說:“你以為他拿的少了?他能給我這麽多,就說明他拿的遠比我要多。”
“乖乖。”鄭流感歎一聲說:“難怪那個趙欽宏一直盯著那些勳貴不放。感情他們那麽有錢呢啊!”
王燁笑著說:“算了,不說他們了。說點正事兒,莫日根那邊怎麽樣了?查幹巴拉南下之前有沒有安排他?”
魯建木點點頭說:“安排自然是安排了。他在莫日根的家門口布置了幾萬大軍。想來就是要牽製莫日根的,當然了,這裏麵應該也有牽製我們的意思。”
王燁不屑得說:“想法倒是挺多。我們真要是想動,他留下的這點人馬還真就不夠看。”
魯建木說:“那是,這個查幹巴拉也太小看我們了。我覺得,到時候如果我們真的想動的話,也不一定就要去救援大梁。不如我們就直接去他查幹巴拉的老巢看看。我們也來個圍魏救趙,順便去草原上撈一筆。”
楊威指著魯建木不住得搖頭:“我說老魯啊!你可真是軍事上的二把刀,那草原上有什麽值得我們攻擊的目標嗎?我們去草原上幹什麽?他們又沒個城市什麽的?難不成我們去草原上割草?”
魯建木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後腦勺。隨即,他又挺直了腰杆說:“我不僅是軍事上的二把刀,情報工作上我也是。”
說著,魯建木看向王燁說:“我說國公爺啊!你找個時間換一個情報主管唄?這個位置我真的是幹不下去了。”
王燁一指魯建木說:“這麽長時間也著實是難為你了。這樣吧,你就再堅持一段時間。”
王燁看著劉介和包岑正說:“這段時間你們也上點心。在軍事學院和政法學院之中都留意著點。如果有這方麵的人才,你們不妨推薦推薦。現在正是我們遼東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時候,不要束手束腳的。”
劉介說:“我這邊已經發現了幾個,正在考察呢。”
包岑正也說:“我這邊也有一些人才,不過我已經交給文泰幫我看著了。這個位置責任重大,我們必須謹慎行事。”
王燁說:“這是自然的。”
文泰說:“有關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了。不如我們幾家院校聯合一下。情報工作跟其他工作不一樣,那裏麵需要涉及的方方麵麵實在是太多了。我覺得我們可以試著聯合培養一下。”
王燁說:“這倒是一個好辦法。等到培養得差不多了,我們可以讓他們到老魯那裏曆練一下。等到確認他們真的可以勝任了之後,老魯再卸任也不遲。否則,這麽重要的位置,如果我們就靠幾個紙上談兵的趙括來掌管,怕是要出大事兒的啊!”
魯建木無奈得摸了摸自己的額頭說:“看來,我還得勞累一段時間嘍。”
眾人哈哈大笑,王燁看著魯建木說:“別貧了,說正事兒。大梁和北狄人那邊怎麽樣了?戰況明朗了嗎?”
“戰況明朗?”魯建木說:“雖然我是個軍事上的二把刀。但是我也知道,像大梁和北狄這種體量的帝國互毆,最少也要幾個月才能分出勝負。現在就說局勢明朗可還太早了呢。”
劉介說:“好事兒自然是好事兒,但是這樣一來,我們短時間內是不能指望那些軍官生了。”
王燁說:“沒關係,磨刀不誤砍柴工嘛。”
說完,王燁看著鄭流問道:“各處工廠的建設工作怎麽樣了?”
鄭流說:“初步的建設工作已經結束了。大部分的工廠已經投產,工人的招募工作也結束了。”
王燁說:“那遼東的經濟應該基本恢複了吧?”
鄭流說:“確實,遼東的經濟秩序已經恢複。老百姓大部分都領到了工資,農民也都領到了救濟金,老百姓手裏有了錢,商品的流通就加快了,遼東的經濟秩序自然恢複得就很快。”
王燁說:“那就好。說到底,消費才是經濟發展最好的動力。隻要遼東的百姓有了消費能力,其他都好說。”
說著,王燁又想了想說:“今年,我們遼東發展得雖然很不錯。但是,我們花錢的地方也很多。軍費和經濟建設都是很大的口,現在,我們遼東的倉廩還足嗎?”
鄭流笑著說:“放心吧。我們遼東的產品在外麵賣得很不錯。而且我們建設也不全是花錢的,有很多都是當地的百姓免費出力甚至是出錢建設的。再加上遼東的經濟恢複得很快,所以我們的餘錢還很多。如果國公爺想再跟北狄人打一場,我們的錢應該也是足夠的。”
王燁說:“這就好。這一次我迴來也帶迴了不少資金。有了這些資金的注入,我們遼東的軍費應該就不成問題了。”
鄭流奇怪的說:“國公爺怎麽還帶錢迴來了?”
王燁笑著說:“京城中的亂子讓很多家都倒了台。趙欽宏自然是吃飽了,但是我們畢竟也是出了大力氣的。不拿點好處,我怎麽好意思迴來?”
鄭流說:“國公爺這迴帶迴來多少?”
王燁說:“黃金萬兩,珍寶玉器還有很多,那些東西估價多少?那就要由你們來計算了。不過粗略估計一下的話,價值應該最少也是黃金的兩倍了。”
“黃金萬兩?!”鄭流的眼珠子都瞪出來了!黃金萬兩是什麽概念?放到現在那就是大概七千萬左右了!如果再加上那些珍寶玉器,最少也是2.1億了,這麽大筆的錢如何能不讓鄭流驚訝?
王燁笑著說:“至於那麽驚訝嗎?這些錢看起來雖然多,但是隻要打起仗來,這些錢就不算什麽了。”
鄭流說:“怎麽帶迴來這麽多?京城中的那些高官勳貴那麽有錢嗎?大梁一年的歲入才多少錢啊?”
王燁說:“這算什麽呀?別看大梁現在每年的歲入隻有四百萬兩,還是白銀。但是,這並不代表大梁就沒錢了。那些勳貴高官的身家,隨便一個拿出來都夠大梁吃好幾年的了。”
鄭流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趙欽宏那個昏君能同意您這麽拿?”
王燁冷哼一聲說:“你以為他拿的少了?他能給我這麽多,就說明他拿的遠比我要多。”
“乖乖。”鄭流感歎一聲說:“難怪那個趙欽宏一直盯著那些勳貴不放。感情他們那麽有錢呢啊!”
王燁笑著說:“算了,不說他們了。說點正事兒,莫日根那邊怎麽樣了?查幹巴拉南下之前有沒有安排他?”
魯建木點點頭說:“安排自然是安排了。他在莫日根的家門口布置了幾萬大軍。想來就是要牽製莫日根的,當然了,這裏麵應該也有牽製我們的意思。”
王燁不屑得說:“想法倒是挺多。我們真要是想動,他留下的這點人馬還真就不夠看。”
魯建木說:“那是,這個查幹巴拉也太小看我們了。我覺得,到時候如果我們真的想動的話,也不一定就要去救援大梁。不如我們就直接去他查幹巴拉的老巢看看。我們也來個圍魏救趙,順便去草原上撈一筆。”
楊威指著魯建木不住得搖頭:“我說老魯啊!你可真是軍事上的二把刀,那草原上有什麽值得我們攻擊的目標嗎?我們去草原上幹什麽?他們又沒個城市什麽的?難不成我們去草原上割草?”
魯建木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後腦勺。隨即,他又挺直了腰杆說:“我不僅是軍事上的二把刀,情報工作上我也是。”
說著,魯建木看向王燁說:“我說國公爺啊!你找個時間換一個情報主管唄?這個位置我真的是幹不下去了。”
王燁一指魯建木說:“這麽長時間也著實是難為你了。這樣吧,你就再堅持一段時間。”
王燁看著劉介和包岑正說:“這段時間你們也上點心。在軍事學院和政法學院之中都留意著點。如果有這方麵的人才,你們不妨推薦推薦。現在正是我們遼東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時候,不要束手束腳的。”
劉介說:“我這邊已經發現了幾個,正在考察呢。”
包岑正也說:“我這邊也有一些人才,不過我已經交給文泰幫我看著了。這個位置責任重大,我們必須謹慎行事。”
王燁說:“這是自然的。”
文泰說:“有關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了。不如我們幾家院校聯合一下。情報工作跟其他工作不一樣,那裏麵需要涉及的方方麵麵實在是太多了。我覺得我們可以試著聯合培養一下。”
王燁說:“這倒是一個好辦法。等到培養得差不多了,我們可以讓他們到老魯那裏曆練一下。等到確認他們真的可以勝任了之後,老魯再卸任也不遲。否則,這麽重要的位置,如果我們就靠幾個紙上談兵的趙括來掌管,怕是要出大事兒的啊!”
魯建木無奈得摸了摸自己的額頭說:“看來,我還得勞累一段時間嘍。”
眾人哈哈大笑,王燁看著魯建木說:“別貧了,說正事兒。大梁和北狄人那邊怎麽樣了?戰況明朗了嗎?”
“戰況明朗?”魯建木說:“雖然我是個軍事上的二把刀。但是我也知道,像大梁和北狄這種體量的帝國互毆,最少也要幾個月才能分出勝負。現在就說局勢明朗可還太早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