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朝之後,王燁就來到了趙欽宏的皇宮之中。他親自向趙欽宏求證之前包岑正的猜想。事實果然如包岑正預料的那樣,而且甚至可能比包岑正想象得還要嚴重。
趙欽宏說:“兩廠一衛之中肯定出了問題。雖然我不知道在哪裏出了問題,但是在京城之中,有些事我和夏玉光知道的,可能比兩位輔臣知道得還晚。”
王燁在趙欽宏的話中聽出了兩層意思。其一,兩位輔臣在兩廠一衛之中隱藏的暗子一定很深。其二,夏玉光是絕對可信的,而且趙欽宏恐怕已經排查過兩廠一衛的高層了。
趙欽宏接著說:“如果朕的兩廠一衛出了問題。那朕的親軍就不一定絕對靠得住了。所以,朕不久前更換了很多親軍的軍官。”
王燁點點頭,想來,趙欽宏等待了這麽久,才下決心對兩位輔臣動手。應該也跟自己的親軍可能有問題有關。
這也難怪,趙欽宏畢竟沉迷於藝術太久了。他給了別人太多的機會,那他就不要怪別人對他最親信的人下手了。
王燁說:“這樣做,雖然能保證親軍的可信度。但是,在這麽重要的時刻更換軍官,對部隊的戰鬥力也有不小的影響吧?”
趙欽宏說:“兩害相較取其輕,相比起讓我的親軍繼續不可靠下去。我寧願損失他們的一部分戰鬥力。”
王燁點點頭說:“那兩位輔臣在京城之中還有其他的勢力嗎?”
趙欽宏仔細思索了很久才說:“勳貴那邊應該跟兩位輔臣早有聯係。”
王燁眉毛一挑,他連忙追問:“何以見得?”
趙欽宏說:“除了我親自下詔的那一次以外。我都已經想不起來,有多久沒有人彈劾侯爵以上的勳貴了?”
王燁默然無語,勳貴一直是朝廷之中最特殊的一股勢力。按理來說,他們掌握著幾十萬京營,應該是朝堂上非常強大的一股勢力。
但是,因為京營的腐-敗,他們在朝堂上的話語權早就喪失得非常嚴重了。可偏偏,他們又一個個都是超品的貴族,他們的地位比內閣的閣老還要高。他們享受得特權,更是除了皇族之外最多的。
這種不尷不尬的處境,讓勳貴們似乎總是能鬧出一些事情來。因為地位高、特權多,所以很多勳貴都是小錯不斷、大錯不犯。當然,也有一些特別紈絝的,大錯小錯一起犯。
這種地位高、話語權卻不大、但是卻又總有話柄給人的存在。向來都是言官們最喜歡彈劾的存在。因為彈劾他們風險太小了,但是彈劾他們能收獲得名聲卻不小。
如果,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沒有人主動彈劾這些勳貴的話。那就說明,一定有人跟言官們打過招唿了。
能做到這一點的,也隻有身為文臣之首,甚至天下士林之首的兩位輔臣了。所以,趙欽宏懷疑勳貴們早就跟兩位輔臣有些默契是正確的。
不過,王燁還是有點疑問:“那個時候,兩位輔臣應該沒有能力拿出足夠的價碼,讓勳貴們倒向自己的那一邊吧?”
趙欽宏說:“朕也有這個疑問。不過在朕想來,那個時候,他們隻需要京營保持中立就可以了。雖然我不知道,他們給出了什麽樣的條件?但是看起來,勳貴們應該是動心了。這或許也跟朕當時想對勳貴下手有關吧。”
王燁點點頭,既然這件事連趙欽宏都沒有掌握確切的情況。他也不想多問了,反正結果已經出來了,那就是勳貴們已經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麵。那就沒有必要繼續究根問底了。
王燁繼續追問:“兩位輔臣是不是跟九邊的將領有所勾結?”
趙欽宏仔細的思索了一會兒。然後他就隻是點了點頭,沒有進行更多的迴答。
王燁對趙欽宏的態度感到有些奇怪。不過,他低頭思量了一會兒之後,也就明白了趙欽宏的顧慮。
如果,趙欽宏詳細得跟王燁解釋,那不僅暴露了兩位輔臣在外麵的實力。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在外的軍事力量也被王燁知曉了。畢竟,天底下就這麽兩根大腿,要麽是帝黨、要麽是相黨,當然了,這是在不算王燁的前提下。
九邊將領這麽重要的位置,即便是想保持中立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九位九邊大將一定已經各自選好了陣營。
王燁和趙欽宏在將來必有一戰。雖然現在他們還是合作的關係,但是想來,趙欽宏也想給自己留下一些底牌,以備將來的不時之需。
雖然趙欽宏沒有明說,但是王燁也明白,包岑正的預料確實都正確了。而且,情況似乎比包岑正想象得還要嚴重一些。如果皇帝親軍的戰鬥力有所缺失,對他們未來的行動絕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那麽,自己的遼東軍在這一場大戲之中,想必就要承擔更重的戲份了。
至於莫日根的問題,王燁決定這次暫時先不說了。因為剛剛趙欽宏的沉默讓氣氛有些尷尬,還是再找機會詢問吧。
趙欽宏這時又提起了軍演的問題。這幾天,王燁和他的遼東軍也在籌備軍演,而且他們已經做出了好幾個方案。兩人商量了幾句之後,就基本敲定了軍演的問題。
第二天,在朝會的時候,趙欽宏當眾宣布了遼東軍軍演的事兒。這讓大家都非常期待,畢竟對遼東軍的強大,大家之前都是耳聞,現在可以眼見他們自然樂意去看一看。
兩位輔臣自然是更加的關心了,畢竟,遼東軍的武力將直接決定他們未來行動的成敗。
王燁看著他們的表情,心裏不住的冷笑。這些大梁的高官們,直到現在都沒有認清,遼東最可怕的東西究竟是什麽?
他們到現在恐怕依然認為,隻要他們找到了足以克製遼東武器的辦法。他們就有辦法打敗遼東軍。
這讓王燁非常失望。他來京城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可是直到現在,依然沒有任何人真正認真的跟王燁討論過遼東的製度。以及這些製度給遼東帶來的改變。
翟玉成和劉正陽倒是跟王燁討論過這個問題。但是,他們隻是單純的批判,沒有任何想要深入交流的意思。
王燁雖然不認為遼東的製度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是,至少能給他們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思路。可惜,那些人對此卻沒有一點興趣。
趙欽宏說:“兩廠一衛之中肯定出了問題。雖然我不知道在哪裏出了問題,但是在京城之中,有些事我和夏玉光知道的,可能比兩位輔臣知道得還晚。”
王燁在趙欽宏的話中聽出了兩層意思。其一,兩位輔臣在兩廠一衛之中隱藏的暗子一定很深。其二,夏玉光是絕對可信的,而且趙欽宏恐怕已經排查過兩廠一衛的高層了。
趙欽宏接著說:“如果朕的兩廠一衛出了問題。那朕的親軍就不一定絕對靠得住了。所以,朕不久前更換了很多親軍的軍官。”
王燁點點頭,想來,趙欽宏等待了這麽久,才下決心對兩位輔臣動手。應該也跟自己的親軍可能有問題有關。
這也難怪,趙欽宏畢竟沉迷於藝術太久了。他給了別人太多的機會,那他就不要怪別人對他最親信的人下手了。
王燁說:“這樣做,雖然能保證親軍的可信度。但是,在這麽重要的時刻更換軍官,對部隊的戰鬥力也有不小的影響吧?”
趙欽宏說:“兩害相較取其輕,相比起讓我的親軍繼續不可靠下去。我寧願損失他們的一部分戰鬥力。”
王燁點點頭說:“那兩位輔臣在京城之中還有其他的勢力嗎?”
趙欽宏仔細思索了很久才說:“勳貴那邊應該跟兩位輔臣早有聯係。”
王燁眉毛一挑,他連忙追問:“何以見得?”
趙欽宏說:“除了我親自下詔的那一次以外。我都已經想不起來,有多久沒有人彈劾侯爵以上的勳貴了?”
王燁默然無語,勳貴一直是朝廷之中最特殊的一股勢力。按理來說,他們掌握著幾十萬京營,應該是朝堂上非常強大的一股勢力。
但是,因為京營的腐-敗,他們在朝堂上的話語權早就喪失得非常嚴重了。可偏偏,他們又一個個都是超品的貴族,他們的地位比內閣的閣老還要高。他們享受得特權,更是除了皇族之外最多的。
這種不尷不尬的處境,讓勳貴們似乎總是能鬧出一些事情來。因為地位高、特權多,所以很多勳貴都是小錯不斷、大錯不犯。當然,也有一些特別紈絝的,大錯小錯一起犯。
這種地位高、話語權卻不大、但是卻又總有話柄給人的存在。向來都是言官們最喜歡彈劾的存在。因為彈劾他們風險太小了,但是彈劾他們能收獲得名聲卻不小。
如果,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沒有人主動彈劾這些勳貴的話。那就說明,一定有人跟言官們打過招唿了。
能做到這一點的,也隻有身為文臣之首,甚至天下士林之首的兩位輔臣了。所以,趙欽宏懷疑勳貴們早就跟兩位輔臣有些默契是正確的。
不過,王燁還是有點疑問:“那個時候,兩位輔臣應該沒有能力拿出足夠的價碼,讓勳貴們倒向自己的那一邊吧?”
趙欽宏說:“朕也有這個疑問。不過在朕想來,那個時候,他們隻需要京營保持中立就可以了。雖然我不知道,他們給出了什麽樣的條件?但是看起來,勳貴們應該是動心了。這或許也跟朕當時想對勳貴下手有關吧。”
王燁點點頭,既然這件事連趙欽宏都沒有掌握確切的情況。他也不想多問了,反正結果已經出來了,那就是勳貴們已經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麵。那就沒有必要繼續究根問底了。
王燁繼續追問:“兩位輔臣是不是跟九邊的將領有所勾結?”
趙欽宏仔細的思索了一會兒。然後他就隻是點了點頭,沒有進行更多的迴答。
王燁對趙欽宏的態度感到有些奇怪。不過,他低頭思量了一會兒之後,也就明白了趙欽宏的顧慮。
如果,趙欽宏詳細得跟王燁解釋,那不僅暴露了兩位輔臣在外麵的實力。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在外的軍事力量也被王燁知曉了。畢竟,天底下就這麽兩根大腿,要麽是帝黨、要麽是相黨,當然了,這是在不算王燁的前提下。
九邊將領這麽重要的位置,即便是想保持中立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九位九邊大將一定已經各自選好了陣營。
王燁和趙欽宏在將來必有一戰。雖然現在他們還是合作的關係,但是想來,趙欽宏也想給自己留下一些底牌,以備將來的不時之需。
雖然趙欽宏沒有明說,但是王燁也明白,包岑正的預料確實都正確了。而且,情況似乎比包岑正想象得還要嚴重一些。如果皇帝親軍的戰鬥力有所缺失,對他們未來的行動絕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那麽,自己的遼東軍在這一場大戲之中,想必就要承擔更重的戲份了。
至於莫日根的問題,王燁決定這次暫時先不說了。因為剛剛趙欽宏的沉默讓氣氛有些尷尬,還是再找機會詢問吧。
趙欽宏這時又提起了軍演的問題。這幾天,王燁和他的遼東軍也在籌備軍演,而且他們已經做出了好幾個方案。兩人商量了幾句之後,就基本敲定了軍演的問題。
第二天,在朝會的時候,趙欽宏當眾宣布了遼東軍軍演的事兒。這讓大家都非常期待,畢竟對遼東軍的強大,大家之前都是耳聞,現在可以眼見他們自然樂意去看一看。
兩位輔臣自然是更加的關心了,畢竟,遼東軍的武力將直接決定他們未來行動的成敗。
王燁看著他們的表情,心裏不住的冷笑。這些大梁的高官們,直到現在都沒有認清,遼東最可怕的東西究竟是什麽?
他們到現在恐怕依然認為,隻要他們找到了足以克製遼東武器的辦法。他們就有辦法打敗遼東軍。
這讓王燁非常失望。他來京城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可是直到現在,依然沒有任何人真正認真的跟王燁討論過遼東的製度。以及這些製度給遼東帶來的改變。
翟玉成和劉正陽倒是跟王燁討論過這個問題。但是,他們隻是單純的批判,沒有任何想要深入交流的意思。
王燁雖然不認為遼東的製度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是,至少能給他們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思路。可惜,那些人對此卻沒有一點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