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耀說:“你覺得他會站在哪一邊?”
這個問題就有些難迴答了。翟玉成想了好久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他隻能說:“下官愚鈍,還請首輔大人指教。”
鄧文耀歎了口氣說:“局勢不明,老朽也看不出王燁究竟會作何選擇了!”
說著,鄧文耀不由得輕輕得皺了皺自己的眉頭。他說:“按理來說,以王燁的性格,他應該是非常看不上那個皇帝的。他應該知道,如果天下還在那個,隻顧著自己享樂和掌控權力的皇帝手中,他最在意的百姓是不可能有好日子過得。”
翟玉成接著說:“可是,他跟我們合作的可能性也不大。畢竟,從他的政策來看,他痛恨得可不僅僅是皇上,天下所有的士大夫都是他痛恨的目標。”
鄧文耀說:“既然他跟兩邊的合作基礎都不好,那就說明,他倒向任何一邊都有可能。”
翟玉成說:“也有可能,他不會站在任何一邊。”
說著,翟玉成微微有些自嘲的笑了笑說:“當初我跟王燁也算是有些聯係了。這幾天,我嚐試著再找機會跟他談談吧。如果可能的話,我就爭取把他拉入我們這邊。如果實在不可能,至少也要讓他兩不相幫。”
鄧文耀點點頭說:“如果王燁能加入我們這邊,那我們幾乎就可以說是穩操勝券了。如果他能兩不相幫,我們這邊的勝算也會很大。這件事,就請玉成多多費心吧。”
翟玉成點頭答應。鄧文耀並沒有詢問,當初翟玉成同王燁聯係的原因和細節。不用問他也知道,定然是當初曾鵬海情勢危急的時候。翟玉成想要發展王燁做自己新的外援了。
很快,翟玉成就找到機會約見了王燁。這件事他完全沒有掩飾的打算,因為根本沒有必要。相黨會拉攏王燁這是所有人都能猜到的。而且,兩人第一次的見麵恐怕也談不到什麽實際的內容,他們隻不過就是相互試探而已,也沒有什麽掩飾的必要。
兩人寒暄了幾句,誰都沒提過當初他們之間的聯係。翟玉成笑著說:“聽聞遼侯在遼東大興教育,如此利國利民的大事,值得下官敬遼侯一杯。”
王燁心中一動,他知道重頭戲來了。他便連說不敢,然後喝下了翟玉成敬自己的酒。
放下酒杯之後,翟玉成又說:“聽說,遼侯在遼東施政,幾乎不使用遼東的士子。不知是為何啊?”
王燁微笑著說:“因為他們達不到我的要求。”
翟玉成說:“人們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那些士子都是飽學之士,如果遼侯盡心挑選的話。總能從中找到一些符合要求的人吧?”
王燁知道,翟玉成並不是想為遼東的士子出頭。他隻是想試探自己的態度。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容不下天下的士子?
王燁說:“挑選自然是要的。不過,憑借他們的學問,想在我遼東順利推行政務還是力有未逮。所以,無論是誰?想要在我遼東為官,就必須接受我們遼東的再培訓。”
翟玉成微笑著說:“總聽人說,遼侯精通墨家機關術。在春秋戰國之時,墨家和儒家並稱為顯學。兩家那時的關係不是很好,想必遼侯對儒家也不是很欣賞吧?”
王燁說:“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這個世界上的學問就以儒學一家獨大。小侯說得可對?”
翟玉成說:“正是此理,儒家創造了漢唐盛事。我中華一千多年來的繁榮,足以證明儒家的學說是天下唯一的至理,遼侯何故非要揪著古人的那點恩怨不放呢?”
王燁說:“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人們總說,我們中華治理天下的辦法,是內聖外王。不知道次輔大人可同意這種說法?”
翟玉成的臉色立刻就變了。他知道,自己可能是小看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了。這個年輕人的眼光要比自己想象得要毒辣很多。他居然輕易的就發現了自己話語之中的漏洞。
從表麵上來看,自己的話一點都沒錯。似乎確實是儒家創造了璀璨的中華文明。但是,這其中的問題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所以,王燁的話翟玉成一時還真有些不知道應該怎麽接話?
王燁微笑著說:“次輔大人不說話。那小侯就繼續說下去了,雖說自漢朝之後,表麵上來看中華一直是內聖外王。可是小侯認為,應該說是外儒內法,真正治理著中華的其實是法家的學說。”
翟玉成的神態已經恢複了自如。他笑著說:“遼侯慎言,我們大梁現在的科舉考得還是儒家的學說呢。而且,即便遼侯說的有幾分道理,不正是說明,我儒家兼容並蓄,既然儒家可以吸納法家的學說為己用,那儒家同樣可以吸納墨家的學說為己用。遼侯雖然推崇墨家學說,何不試著也將你的學問融入儒家之中呢?”
王燁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孟子所說的話,大人可讚同?”
翟玉成感覺情況有些不妙。他剛才雖說提議王燁用儒家重新包裝墨家的學說,但是他畢竟不是很熟悉墨家學說。所以,他忘記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為什麽上古之時儒墨兩家會鬧得那麽不可開交?那就是因為,儒家學說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服務於君主的。可是,墨家的學說更偏重於關愛百姓。
其中墨家最著名的兼愛、非攻對百姓來說自然是極好的。但是對推崇文治武功的君主來說,墨家學說自然是沒有任何吸引力的。
就這個時代來說,儒墨兩家的學說,可以說就是完全對立的兩種學說。這兩家又如何能融入到一起呢?
孟子雖然是儒家的亞聖,但是孟子的話卻沒有被他的門徒堅持執行下去。別的不說,就看儒家對百姓和君王的態度就知道了。
翟玉成正不知該怎麽迴答的時候,王燁繼續緊逼:“如果儒家的學子能把孟子的話嚴格得踐行下去,那麽上古之時,儒家和墨家的矛盾想必也未必會有那麽大了。”
說著,王燁看了看翟玉成問道:“不知次輔大人認為。我遼東的軍政現在如何?”
這個問題就有些難迴答了。翟玉成想了好久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他隻能說:“下官愚鈍,還請首輔大人指教。”
鄧文耀歎了口氣說:“局勢不明,老朽也看不出王燁究竟會作何選擇了!”
說著,鄧文耀不由得輕輕得皺了皺自己的眉頭。他說:“按理來說,以王燁的性格,他應該是非常看不上那個皇帝的。他應該知道,如果天下還在那個,隻顧著自己享樂和掌控權力的皇帝手中,他最在意的百姓是不可能有好日子過得。”
翟玉成接著說:“可是,他跟我們合作的可能性也不大。畢竟,從他的政策來看,他痛恨得可不僅僅是皇上,天下所有的士大夫都是他痛恨的目標。”
鄧文耀說:“既然他跟兩邊的合作基礎都不好,那就說明,他倒向任何一邊都有可能。”
翟玉成說:“也有可能,他不會站在任何一邊。”
說著,翟玉成微微有些自嘲的笑了笑說:“當初我跟王燁也算是有些聯係了。這幾天,我嚐試著再找機會跟他談談吧。如果可能的話,我就爭取把他拉入我們這邊。如果實在不可能,至少也要讓他兩不相幫。”
鄧文耀點點頭說:“如果王燁能加入我們這邊,那我們幾乎就可以說是穩操勝券了。如果他能兩不相幫,我們這邊的勝算也會很大。這件事,就請玉成多多費心吧。”
翟玉成點頭答應。鄧文耀並沒有詢問,當初翟玉成同王燁聯係的原因和細節。不用問他也知道,定然是當初曾鵬海情勢危急的時候。翟玉成想要發展王燁做自己新的外援了。
很快,翟玉成就找到機會約見了王燁。這件事他完全沒有掩飾的打算,因為根本沒有必要。相黨會拉攏王燁這是所有人都能猜到的。而且,兩人第一次的見麵恐怕也談不到什麽實際的內容,他們隻不過就是相互試探而已,也沒有什麽掩飾的必要。
兩人寒暄了幾句,誰都沒提過當初他們之間的聯係。翟玉成笑著說:“聽聞遼侯在遼東大興教育,如此利國利民的大事,值得下官敬遼侯一杯。”
王燁心中一動,他知道重頭戲來了。他便連說不敢,然後喝下了翟玉成敬自己的酒。
放下酒杯之後,翟玉成又說:“聽說,遼侯在遼東施政,幾乎不使用遼東的士子。不知是為何啊?”
王燁微笑著說:“因為他們達不到我的要求。”
翟玉成說:“人們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那些士子都是飽學之士,如果遼侯盡心挑選的話。總能從中找到一些符合要求的人吧?”
王燁知道,翟玉成並不是想為遼東的士子出頭。他隻是想試探自己的態度。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容不下天下的士子?
王燁說:“挑選自然是要的。不過,憑借他們的學問,想在我遼東順利推行政務還是力有未逮。所以,無論是誰?想要在我遼東為官,就必須接受我們遼東的再培訓。”
翟玉成微笑著說:“總聽人說,遼侯精通墨家機關術。在春秋戰國之時,墨家和儒家並稱為顯學。兩家那時的關係不是很好,想必遼侯對儒家也不是很欣賞吧?”
王燁說:“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這個世界上的學問就以儒學一家獨大。小侯說得可對?”
翟玉成說:“正是此理,儒家創造了漢唐盛事。我中華一千多年來的繁榮,足以證明儒家的學說是天下唯一的至理,遼侯何故非要揪著古人的那點恩怨不放呢?”
王燁說:“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人們總說,我們中華治理天下的辦法,是內聖外王。不知道次輔大人可同意這種說法?”
翟玉成的臉色立刻就變了。他知道,自己可能是小看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了。這個年輕人的眼光要比自己想象得要毒辣很多。他居然輕易的就發現了自己話語之中的漏洞。
從表麵上來看,自己的話一點都沒錯。似乎確實是儒家創造了璀璨的中華文明。但是,這其中的問題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所以,王燁的話翟玉成一時還真有些不知道應該怎麽接話?
王燁微笑著說:“次輔大人不說話。那小侯就繼續說下去了,雖說自漢朝之後,表麵上來看中華一直是內聖外王。可是小侯認為,應該說是外儒內法,真正治理著中華的其實是法家的學說。”
翟玉成的神態已經恢複了自如。他笑著說:“遼侯慎言,我們大梁現在的科舉考得還是儒家的學說呢。而且,即便遼侯說的有幾分道理,不正是說明,我儒家兼容並蓄,既然儒家可以吸納法家的學說為己用,那儒家同樣可以吸納墨家的學說為己用。遼侯雖然推崇墨家學說,何不試著也將你的學問融入儒家之中呢?”
王燁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孟子所說的話,大人可讚同?”
翟玉成感覺情況有些不妙。他剛才雖說提議王燁用儒家重新包裝墨家的學說,但是他畢竟不是很熟悉墨家學說。所以,他忘記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為什麽上古之時儒墨兩家會鬧得那麽不可開交?那就是因為,儒家學說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服務於君主的。可是,墨家的學說更偏重於關愛百姓。
其中墨家最著名的兼愛、非攻對百姓來說自然是極好的。但是對推崇文治武功的君主來說,墨家學說自然是沒有任何吸引力的。
就這個時代來說,儒墨兩家的學說,可以說就是完全對立的兩種學說。這兩家又如何能融入到一起呢?
孟子雖然是儒家的亞聖,但是孟子的話卻沒有被他的門徒堅持執行下去。別的不說,就看儒家對百姓和君王的態度就知道了。
翟玉成正不知該怎麽迴答的時候,王燁繼續緊逼:“如果儒家的學子能把孟子的話嚴格得踐行下去,那麽上古之時,儒家和墨家的矛盾想必也未必會有那麽大了。”
說著,王燁看了看翟玉成問道:“不知次輔大人認為。我遼東的軍政現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