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帶著自己的部下,邁著緩慢而又堅定的步伐,一步步的向著八大王的營寨行來。


    隨著他們越走越近,八大王的臉色也變得越來越難看。以他的眼力,他能準確得判斷出對手的人數——五百人!


    足足五百名重裝步兵,這個數量讓他不由得暗自心驚。


    以重裝步兵起家的八大王,自然是知道重裝步兵的可怕。在曆史上,重裝部隊一直都是戰場上無敵的存在。


    重裝步兵以及重裝騎兵,一直都是古代戰場上最為強悍的兩大攻堅利器。


    在重裝步兵之中,有秦銳士、魏武卒、齊技擊、陷陣營、北府兵、戚家軍這樣的強軍。


    而在重裝騎兵之中,也有趙邊騎、玄甲軍、背嵬軍這樣的精銳。可以說,在古代的戰場上,但凡擁有它們兩者之一的,都可以成一方霸主。


    在巡防隊的戰鬥力漸漸形成之後,王燁甚至還有些“喪心病狂”的為巡防隊配備了盾牌。這樣,有了板甲和盾牌的保護,又有長槍和橫刀作為武器。


    每一名巡防隊的戰士就都成了人形的戰爭堡壘。隻要看他們身上的裝備,和他們整齊的陣列,八大王就知道,自己的後衛部隊和後方的寨牆,絕對擋不住他們。


    在戰鬥開始之後,如果他不能立刻製止這些戰爭堡壘前進的腳步,他的大營可能會輕易得被巡防隊殺個七進七出。


    重裝步兵和重裝騎兵在攻堅的時候,各有各的優點。騎兵的衝擊力更強,機動性也很強,如果打不過還能跑的贏。


    但是,在麵對重裝步兵方陣的時候,重裝騎兵部隊有些時候會有些束手束腳。


    很多人都知道,所謂的“弱宋”其實對外戰爭的勝率很高,有人統計過,“弱宋”對外戰爭的勝率甚至能達到七成。


    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兩宋打的大多是防禦戰。無論兩宋這邊是守城,還是用重裝步兵結成方陣野戰,北方的鐵騎其實都沒有太好的辦法應對。


    但是,重裝步兵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機動能力太差,一旦戰鬥不利他們甚至可能都沒有逃跑的機會。所以兩宋雖然對外戰爭勝率很不錯,但是隻要一打敗仗,通常後果都很嚴重。


    這也可以說是,兩宋經常被人調侃成“弱宋”的其中一個原因了吧?


    當然了,這些和八大王都沒有太大的關係,他現在巴不得王燁的巡防隊是一支騎兵部隊。


    因為,重騎兵部隊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他們陷入到了敵人厚實的軍陣之中,戰馬跑不起來,失去了速度和衝擊力,他們在衝陣的時候殺傷力就會弱很多,更不用說他的部隊現在還有一座營寨保護。


    可是重步兵則不會,重步兵部隊不以衝擊力取勝,他們是以殺傷力取勝。他們的戰鬥力,不會因為陷入敵人的軍陣之中而減弱,而且除非是那種高大的堅城,低矮的寨牆可擋不住重步兵的腳步。


    所以八大王現在才會這麽不想見到巡防隊,憑借他占據著絕對優勢的兵馬,他或許擋得住一支重裝騎兵部隊,但是絕對很難擋得住一支精銳的重步兵部隊。


    無論此時八大王的內心有多麽的不甘,他都要立即改變自己的計劃。他必須放棄對王燁的伏擊,轉而想辦法抵擋巡防隊的衝擊。


    要知道,在裴鬆之為《三國誌》做注的時候,曾經引用過《英雄記》中對陷陣營的記載。


    那上麵是這麽寫的,“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


    也就是說,號稱“每所攻擊,無不破者”的陷陣營,也才隻有七百多人。那麽王燁這五百名重步兵的破壞力有多強大,就可想而知了。


    八大王能想到的,自己的手下可以對付重步兵的部隊,也隻有兩支。其一,是他自己的重步兵部隊。


    但是,那可是他的老底子,而且他的重步兵隻有兩百人,在數量上遠遠比不上萬山堡的巡防隊。


    如果在攻打萬山堡的時候,將自己的家底拚光了,那八大王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的。所以,他隻能派出自己麾下另一隻精銳部隊去迎戰。


    那就是他的步弓手或者說是長弓手部隊。他現在隻能寄希望於,自己部下的長弓能夠攻的破萬山堡的重甲了。


    但是,他也知道僅僅憑借長弓是很難擋得住重步兵的,所以,雖然不願意,但是他還是將自己的鐵甲兵布置在了步弓手的身後。


    如果步弓手們真的擋不住巡防隊的攻擊,那麽就隻能讓他們頂上去了。


    於是,在八大王滿含希望的注視下,萬山堡和八大王決戰的大幕,就由他的步弓手們率先拉開了。


    隻見,一大片密集的箭雨帶著巨大的動能,飛向了巡防隊的軍陣。可是楊威卻不慌不忙,他帶頭舉起了自己的盾牌。他的部下們也有樣學樣。


    這一輪箭雨,不出意料的,根本就沒有給巡防隊帶來殺傷。王燁為巡防隊配備的盾牌,隻是小的鋼製盾牌。它無法將主人的全身都保護住。


    但是,隻要能護住主人的要害那就已經足夠了。那些僥幸打在了巡防隊員胸口或者其他部隊的箭矢,也沒能對巡防隊員們造成殺傷。


    這是因為,板甲本來就是長弓的克星。在百年戰爭之前,中世紀的西方,最常見的重甲還是鎖子甲。


    但是在百年戰爭之中,人們發現,鎖子甲很難抵擋長弓的攻擊。所以,漸漸的,板甲開始出現了。


    隨著戰爭和軍工技術的不斷發展,當馬克西米利安式板甲出現之後,長弓就再難對身著重甲的騎士們造成傷害了。


    很諷刺的是,英格蘭長弓手是世界曆史上最著名,戰績也最輝煌的步弓手部隊之一。


    可是,正是因為他們的強大,所以他們才親手將他們的天敵——板甲,逼了出來。


    而最初,憑借強大的長弓手取得過巨大利益,並且奠定了自己西方大國地位的英格蘭,卻是最早淘汰弓弩,普及火槍的西方國家之一。


    長弓手的訓練非常艱苦,多數長弓手就像是騎士一般,從小就要接受訓練。


    因為長弓巨大的力量,以及長弓手們長年累月的訓練,讓他們的脊柱基本上都有傷殘。


    如果長弓的戰鬥力還是那麽強大,那麽英格蘭人自然不會放棄長弓。可是隨著板甲的出現,長弓已經不複往日的榮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庶民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貧民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貧民帥並收藏庶民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