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


    當你們看到這段話的時候,作者我已經……


    嗯……把之前的二十五章全部重新上傳了一遍,大家可以看到字數增加一半,前置了若幹劇情,把原來的暗線變成明線,順便把一個原本計劃在中期抖出來的包袱-也就是李璟是如何上位的,提前放出來。


    語言風格上也做了不少調整,試圖讓讀者看的更舒服一些。


    我在作者寄語中有寫“真的曆史會比較好看”


    我和穿越的李煜一樣,對南唐基本不了解,光知道李後主,但當我翻看資料時才發現,南唐曆史的精彩詭異之處,不遜於任何朝代。


    在細節機巧方麵更是透出一股特有的殘忍陰險,這比五代那種動輒殺全家的做法要文明不少,從研究者的角度來看也確實是更有趣。


    從楔子部分可以看到,這段曆史充斥著各種矛盾與不合理反邏輯的情況。


    但細心梳理後,就會發現一切的不合邏輯,並不是邏輯有問題,中國史家向來有秉筆直書的好習慣,其間會有所謂春秋筆法,但後世人倘若用心揣摩的話,當不難看出其間奧秘。


    這也是研究中國曆史最占便宜之處,因為我們有完整的二十四史係統構成骨架,隨後大量的私人史料筆記作為補充,二者結合就能展現出一個有血有肉的曆史來。


    相較於西方的私人迴憶錄為主的史學體係,國人確實是非常爽。


    當然這種爽也是有代價的,資料太tmd多了,來不及看倒在其次,還有不少是沒有點校過的生肉……


    所以我向來主張看曆史要透過紙背,去盡可能的探尋曆史的真麵目,而不是單純的人雲亦雲,曆史事件的發展大體上是遵循邏輯的,而探究其間的邏輯則是趣味之所在。


    比如陸遊《南唐書》中的這段“七年二月。烈祖病疽。秘之。人皆莫知。庚午。疾亟。


    大醫吳廷昭密遣人告帝。帝馳入宮,侍疾於東閣。


    是夕,烈祖崩,秘不發喪。


    而下詔命帝監國,大赦,頒齎有差,丙子,始宜遺詔。“


    其實,寫這種宮廷隱私,言簡意賅的文言文比白話文更為合適,寥寥幾筆點出實情,至於其間大幅留白,則是作者留出的私人後花園,就看讀者是否願意進入與之共舞了。


    看到這段的時候,我一直在試圖猜測,陸放翁當年寫作時的麵上表情,是冷笑,是戲謔,還是搖搖頭,歎了口氣繼續往下寫?


    如果真有穿越這個事情,我倒是很願意穿迴去看看的……


    從李昪死到發布遺詔,中間竟然隔了六天,這六天裏都發生了什麽,已經沒人知曉。


    但通過這段文字來看,誰還會說,李璟是真的不想當皇帝?


    這也是小說作者可以大加馳騁的原野。


    文中的李煜說出了部分情況,但李弘茂那時候也不過是十一二的小孩,對有些事情也知之甚少。


    以後大概會通過李璟三兄弟,乃至宋齊丘的嘴,再做一次或者若幹次描繪吧


    嗯,但願能讓我在一個長篇裏嵌入這麽一個羅生門。


    至於其他方麵,從937年李昪代唐,到文中故事發生時的949年,雖然隻有短短十二年,但發生的事情一點都不少,而這些事情反過來會對李煜的行為造成影響,李煜隻能一邊佛係奪位,一邊試圖去查清這些事情了。


    前麵這七萬字,看起來是有點瑣碎有點緩慢還有點雜『亂』,但裏麵埋了不少線頭,希望我有機會都能一根一根的拎起來吧。


    最後厚著臉皮伸手討要推薦票……


    對了,我個人還是喜歡傳統的本格派穿越,沒有係統,沒有金手指,沒有主神,甚至穿越者的知識麵也和常人一樣,那種人形搜索引擎是不可能出現在本書中的,所以不喜歡這種套路的朋友們就棄了吧。


    至於穿越者的紅利,我設想的大部分是軟『性』的東西,但也別指望五代十國出現什麽無產階級革命,生產力太差,完全不具備革命條件。


    當然我覺得能看到這兒的,基本上都好這口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終結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空梵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空梵踱並收藏大宋終結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