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天還沒亮透。
賈詡早早地就在宮門口等著了。
這次行動要低調,所以沒有直接從皇宮出發,而是先在城門外集合。
按照盧植說的,夜漏未盡三刻,會有人手持詔書而來。
仲秋之後又過了一二十天,天氣已經轉涼。
賈詡雙手插袖,靜靜地等著。
在這裏,本來挺偏僻的地方,賈詡愣是覺得自己被盯上了。
人他倒沒看見,但就是那種直覺——仿佛有人在背後盯著你一般。
好在沒等多久,就有一身形頎長、器宇軒昂的人到了這裏。
賈詡用餘光瞄來者,來者卻毫不避諱地迎了上來道:“敢問可是,賈詡賈文和?”
“正是,不知閣下…”
聽到賈詡的名兒之後,那人拿出了一張帛書晃了晃道:“我乃是侍禦史劉靈。”
實是劉宏故技重施,又把自己的化名說了出來。
誆的就是他賈詡沒有見過自己。
劉靈?
果然,一聽這名字賈詡愣了一下。
禦史台有這麽一號人物嗎?
不過在看過看他手中的帛書,賈詡也就放下了。
這玩意兒,可沒有敢去偽造,上麵蓋的可是天子璽印!
看來這事兒還是天子授意的。
有一說一,賈詡雖然怕麻煩,不得已來一起微服出巡,實際上呢,賈詡對劉宏現在的操作非常之讚賞。
“文和你想什麽呢?”
“哦哦——”賈詡迴過神來,把書帛遞還給劉宏:“我隻是在想,陛下確實勵精圖治,是真的想要為民眾著想的,詡佩服至極。”
噗——
劉宏差點沒忍住笑出了聲。。
雖然他自己知道自己幹的是好事,但是被人當麵這麽一誇,尤其還是這個時代有名的智者誇獎,劉宏還是有點不好意思的。
感受到賈詡對自己的欽佩,劉宏心情複雜。
賈詡見劉宏的異樣,也沒有深究,便直截了當的進入了正題。
“敢問長官,不知當從哪裏開始訪查?”
劉宏道:“長官就不必了,你我秩祿相仿,這次也是搭夥查訪,沒有上下級之分,稱唿可以隨意些。”
賈詡要了搖頭道:“書帛上寫得清楚,這次訪查,以劉禦史為主,詡便跟著禦史學習學習,還請多指教!”
謙虛、有禮、一副老好人的形象…
賈詡這個模樣,真的給了劉宏很大的欺騙性。
如果不是知道這個人被稱為毒士,極其擅長自保,劉宏都信了。
緊接著寒暄了幾句,兩人開始往郊區走。
雒陽縣頗大,出了最核心的皇城外,還有繁華的郭區,這裏的房宅作坊,多半是是權貴、富人、吏園、地主和有產者的。
在郭區之外,是大片的郊區,這裏住的都是農人,當然…還有地主們的佃戶。
雒陽有灌溉之利,耕地麵積也多。
在雒陽西唐聚,劉宏和賈詡到了這個地方。
“嗯,從這裏開始!”
劉宏定下了計劃,隨後帶著賈詡往了鄉裏最熱鬧的地方。
這裏是一個點,一個安置流民的點。
一片統一搭起的棚戶,其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他們的穿著,可謂是襤褸。
但是他們的臉上,又都洋溢著笑容。
劉宏還沒有接近,就聽到了民眾在不加掩飾的對劉宏的稱讚。
“皇帝真是個好皇帝啊,之前哪個妖道誆騙俺,讓俺不要地了跟他一起造皇帝的反,俺舍不得家裏那田,結果就被妖道人奪了地,哎~~~如果不是有皇帝陛下,咱呐,說不定還在哪裏流竄,過著忍饑挨餓的生活呢。”
“嗨!聽說有大官到這裏來,今天應該排隊分地了,好期待。。。”
“好啊好啊!”
“咳咳,要我說啊,咱們好好種地,好好交賦稅,好好服徭役,也算是能盡些微薄之力迴報陛下了。”
“說的對啊!”
……
劉宏和賈詡混入其中,所過之處,無不在盛讚劉宏。
賈詡默不作聲,劉宏顧盼不暇。
說實話,這還是劉宏第一次見到這時代最底層的人民。
他們的生活條件之差,出乎了劉宏的意料,但他們的思想也同樣讓劉宏驚訝。
這裏,普普通通的底層流民,竟然能說出了為國繳納賦稅、為國服徭役的話,這可是實打實的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不忘了身為臣民的義務。
在這個國家思想還沒深入人心的時代,這樣的話能得到人們的認可,從側麵也證明了劉宏的新政強度之大,得民心之深。
逛了一圈,劉宏和賈詡到了僻靜處等負責分配土地的官吏。
“如何?”
賈詡問:“我也沒有想到,新政會起到這麽大的反響,光是一個唐聚,就有數百流民,流民們無不盛讚今上,善部善政,光是在此處,便可以見著了。”
劉宏點頭道:“說來也是,怕是雒陽周圍就有數萬流民,文和,你我的任務,可是辛苦咯~”
受限於這個時代的通行工具,劉宏這一次,就隻打算在雒陽周圍轉轉,先給雒陽轉個遍,觀其效果,再論其他。
賈詡來都來了,隻能以劉宏為主,跟著混混就行。
“哎對了。”劉宏又問道:“今天你所見所聞,若是寫奏疏,當如何寫,請教我。”
這,就是劉宏在考驗賈詡了。
賈詡也不含糊,直接就誇:“流民無不感念陛下恩德,人人有田種,此皆陛下之功也,當樹碑建祠,以受民眾供奉!”
噗——
劉宏也沒有想到,賈詡竟然直接當了諂諛之臣。
“嗯?有什麽不妥嗎?”
賈詡就發現了,每次一誇天子,這個人就一副忍俊不禁的樣子。
到底真的有這麽搞笑麽?
“咳咳…快看,那邊來了車隊,想必是授田的官吏來了,你我混入其中,看看情況,看這群吏員,處事如何?”
“好吧!”
……
鄉裏公署,牆上張貼著最新的政策。
流民授田,編戶定居,每一個成丁,授田百畝,前三年提供種子租借耕牛,賦稅為十稅二,如果三年的勤耕不輟,徭役一次不漏,那麽該成丁有這一百畝地的終生使用權,賦稅按正常的比例十五稅一,直到死後收迴田地,不得傳到下一代。
內容大抵就是這些。
在公署前,吏員搬出桌案,拿出堆成山的案牘,正一個一個地叫著名字。
劉宏、賈詡兩人,混到了流民隊伍,擠到了最前頭,開始暗中觀察。
賈詡早早地就在宮門口等著了。
這次行動要低調,所以沒有直接從皇宮出發,而是先在城門外集合。
按照盧植說的,夜漏未盡三刻,會有人手持詔書而來。
仲秋之後又過了一二十天,天氣已經轉涼。
賈詡雙手插袖,靜靜地等著。
在這裏,本來挺偏僻的地方,賈詡愣是覺得自己被盯上了。
人他倒沒看見,但就是那種直覺——仿佛有人在背後盯著你一般。
好在沒等多久,就有一身形頎長、器宇軒昂的人到了這裏。
賈詡用餘光瞄來者,來者卻毫不避諱地迎了上來道:“敢問可是,賈詡賈文和?”
“正是,不知閣下…”
聽到賈詡的名兒之後,那人拿出了一張帛書晃了晃道:“我乃是侍禦史劉靈。”
實是劉宏故技重施,又把自己的化名說了出來。
誆的就是他賈詡沒有見過自己。
劉靈?
果然,一聽這名字賈詡愣了一下。
禦史台有這麽一號人物嗎?
不過在看過看他手中的帛書,賈詡也就放下了。
這玩意兒,可沒有敢去偽造,上麵蓋的可是天子璽印!
看來這事兒還是天子授意的。
有一說一,賈詡雖然怕麻煩,不得已來一起微服出巡,實際上呢,賈詡對劉宏現在的操作非常之讚賞。
“文和你想什麽呢?”
“哦哦——”賈詡迴過神來,把書帛遞還給劉宏:“我隻是在想,陛下確實勵精圖治,是真的想要為民眾著想的,詡佩服至極。”
噗——
劉宏差點沒忍住笑出了聲。。
雖然他自己知道自己幹的是好事,但是被人當麵這麽一誇,尤其還是這個時代有名的智者誇獎,劉宏還是有點不好意思的。
感受到賈詡對自己的欽佩,劉宏心情複雜。
賈詡見劉宏的異樣,也沒有深究,便直截了當的進入了正題。
“敢問長官,不知當從哪裏開始訪查?”
劉宏道:“長官就不必了,你我秩祿相仿,這次也是搭夥查訪,沒有上下級之分,稱唿可以隨意些。”
賈詡要了搖頭道:“書帛上寫得清楚,這次訪查,以劉禦史為主,詡便跟著禦史學習學習,還請多指教!”
謙虛、有禮、一副老好人的形象…
賈詡這個模樣,真的給了劉宏很大的欺騙性。
如果不是知道這個人被稱為毒士,極其擅長自保,劉宏都信了。
緊接著寒暄了幾句,兩人開始往郊區走。
雒陽縣頗大,出了最核心的皇城外,還有繁華的郭區,這裏的房宅作坊,多半是是權貴、富人、吏園、地主和有產者的。
在郭區之外,是大片的郊區,這裏住的都是農人,當然…還有地主們的佃戶。
雒陽有灌溉之利,耕地麵積也多。
在雒陽西唐聚,劉宏和賈詡到了這個地方。
“嗯,從這裏開始!”
劉宏定下了計劃,隨後帶著賈詡往了鄉裏最熱鬧的地方。
這裏是一個點,一個安置流民的點。
一片統一搭起的棚戶,其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他們的穿著,可謂是襤褸。
但是他們的臉上,又都洋溢著笑容。
劉宏還沒有接近,就聽到了民眾在不加掩飾的對劉宏的稱讚。
“皇帝真是個好皇帝啊,之前哪個妖道誆騙俺,讓俺不要地了跟他一起造皇帝的反,俺舍不得家裏那田,結果就被妖道人奪了地,哎~~~如果不是有皇帝陛下,咱呐,說不定還在哪裏流竄,過著忍饑挨餓的生活呢。”
“嗨!聽說有大官到這裏來,今天應該排隊分地了,好期待。。。”
“好啊好啊!”
“咳咳,要我說啊,咱們好好種地,好好交賦稅,好好服徭役,也算是能盡些微薄之力迴報陛下了。”
“說的對啊!”
……
劉宏和賈詡混入其中,所過之處,無不在盛讚劉宏。
賈詡默不作聲,劉宏顧盼不暇。
說實話,這還是劉宏第一次見到這時代最底層的人民。
他們的生活條件之差,出乎了劉宏的意料,但他們的思想也同樣讓劉宏驚訝。
這裏,普普通通的底層流民,竟然能說出了為國繳納賦稅、為國服徭役的話,這可是實打實的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不忘了身為臣民的義務。
在這個國家思想還沒深入人心的時代,這樣的話能得到人們的認可,從側麵也證明了劉宏的新政強度之大,得民心之深。
逛了一圈,劉宏和賈詡到了僻靜處等負責分配土地的官吏。
“如何?”
賈詡問:“我也沒有想到,新政會起到這麽大的反響,光是一個唐聚,就有數百流民,流民們無不盛讚今上,善部善政,光是在此處,便可以見著了。”
劉宏點頭道:“說來也是,怕是雒陽周圍就有數萬流民,文和,你我的任務,可是辛苦咯~”
受限於這個時代的通行工具,劉宏這一次,就隻打算在雒陽周圍轉轉,先給雒陽轉個遍,觀其效果,再論其他。
賈詡來都來了,隻能以劉宏為主,跟著混混就行。
“哎對了。”劉宏又問道:“今天你所見所聞,若是寫奏疏,當如何寫,請教我。”
這,就是劉宏在考驗賈詡了。
賈詡也不含糊,直接就誇:“流民無不感念陛下恩德,人人有田種,此皆陛下之功也,當樹碑建祠,以受民眾供奉!”
噗——
劉宏也沒有想到,賈詡竟然直接當了諂諛之臣。
“嗯?有什麽不妥嗎?”
賈詡就發現了,每次一誇天子,這個人就一副忍俊不禁的樣子。
到底真的有這麽搞笑麽?
“咳咳…快看,那邊來了車隊,想必是授田的官吏來了,你我混入其中,看看情況,看這群吏員,處事如何?”
“好吧!”
……
鄉裏公署,牆上張貼著最新的政策。
流民授田,編戶定居,每一個成丁,授田百畝,前三年提供種子租借耕牛,賦稅為十稅二,如果三年的勤耕不輟,徭役一次不漏,那麽該成丁有這一百畝地的終生使用權,賦稅按正常的比例十五稅一,直到死後收迴田地,不得傳到下一代。
內容大抵就是這些。
在公署前,吏員搬出桌案,拿出堆成山的案牘,正一個一個地叫著名字。
劉宏、賈詡兩人,混到了流民隊伍,擠到了最前頭,開始暗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