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陽城,郭區。


    民眾不敢相信的是,他們的皇帝陛下,竟然在短時間內,數次屈尊出宮。


    上一次是刑場,這一次是中秋節會!


    和前些年不同,不…這次的中秋節,甚至和這些人印象中的中秋節都不同。


    這個時間,平素寂靜而漆黑的郭區,被掛滿了漂亮的花燈。


    和元宵節的燈籠有些類似,但是卻更為漂亮。


    有那婦人帶著小孩,看著這漂亮的花燈,眼睛發亮!


    “阿母你看!”


    人群中,幼童扯了扯母親的衣角。


    年輕的母親慈愛的看著“鐵蛋兒怎麽了?”


    “上麵好像有字!”


    “呃…阿母也不識得!”


    正當這時,他們看到,有小吏在花燈下對著圍觀的人們解釋道:“上麵是有字的哦,今年的中秋節和以往不一樣,陛下不擔作月餅分發將士,遙寄相思,還在城中作了這花燈!”


    人們都喜歡新鮮稀罕的事物,尤其是這種長得又很漂亮的東西。


    有人追問道:“哦哦,那這上麵到底寫著什麽?”


    “祝:出征的將士們早日得勝歸來,安然無恙!”


    “祝:民有所食所住,財貨盈餘。”


    “祝:大漢的人丁興旺!”


    “祝:大漢四海升平,朕與天下萬民共勉!”


    …


    一個一個,小吏不重樣地給介紹著每一個花燈上的內容,他沒有絲毫不耐煩。


    因為從他出生起,就沒有見到過這麽盛大的節會!


    包括在場的所有人都是!


    劉宏站在高台上,攜手貂蟬,共賞明月。


    月光照射下,貂蟬姣好的麵容,更顯幾分嬌羞:“陛下你聽,底下的百姓,都在誇你呢,說你心念士卒,勵精圖治,與民同樂。”


    “哦?”劉宏轉頭看向貂蟬,溫和的笑道:“你覺得朕如何?”


    貂蟬眼睛閃著光道:“妾的想法,和民眾是一樣的:陛下願意親近民眾,能為民眾做事,已是難能可貴,頗有明君風範!”


    誠如貂蟬所言,最近劉宏成為了雒陽最受議論的人。而且這些議論還都是正麵的!


    哪怕是那天刑場酷刑,也已經被民眾們接受了——懲治貪臣墨吏,再怎麽殘酷也不為過嘛!


    這,正是劉宏想看到的。


    身為封建王朝的皇帝,他沒辦法與民同甘共苦,他隻能盡可能的做一些對人民有利的事。


    得到了民眾的擁護,以至於,調動了民眾各方各麵的積極性!


    比如,這次的中秋節會!


    這便是組織力極大提高的表現,照著這樣發展,以後劉宏推行新政,在平民中的阻力將會小很多。


    至於與民同樂麽,有那麽一點,但也沒那麽誇張。‘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劉宏一直信奉。今天所做所為,在劉宏看來,完全是稀疏平常的事情。


    古之執政者,皆言‘以人為本’,可是誰又做到了?劉宏自問也難做到,隻是力求,把天底下萬兆百姓,當做‘人’來看待!


    這些是題外話,今天的主題還是中秋節。


    中秋節還是要幹點中秋節該幹的事情!


    感慨係之,劉宏下了高台,來到了大臣們的席位。


    此時群臣正和著女樂在飲酒行令,這是士大夫的高雅情趣所在。


    劉宏有意讓他們繼續,而他就在一旁聽著,今日本就不是嚴肅的場所,在場的大臣喝了點兒酒也微醺,也能放的開。


    都是些文化人,正逢著中秋節賞月,結果他們就開始以月為題,行令作詩來。


    劉宏一聽,終究還差那麽點兒意思。


    這個時代,最頂級的詩人湊巧出征去了,不然,說不定還能在這兒得到一篇佳作呐!


    恩…說的就是曹操!


    忽然,有一大臣,吵吵嚷嚷著,劉宏側耳一聽——那人說的是:“早就聽說陛下文思過人,擅作詩文,不若陛下讓臣等見識見識?”


    嗯?


    找上我了?


    確實。


    穿越者不抄詩文,那還能叫穿越者嗎!


    劉宏沒有拒絕臣子的請求,他開始搜腸刮肚想關於月的詩。


    提到關於中秋的詩詞…首當其衝的就是蘇軾的《水調歌頭》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這一開口,就讓眾懂詩的大臣愣了愣。


    某大臣暗道:按理說…陛下應該是懂詩的,怎麽一開口,又像是不懂詩的,不過這‘把酒問青天’,卻有豪邁之情!


    “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群臣:“???”


    雖說漢詩不那麽拘於格式和韻調,但也沒人這麽作詩的!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一旁護衛的蹇碩暗暗覺得不妙:乘虛禦風?陛下莫不是想修仙?


    使不得!


    好不容易開始幹正事,怎麽可以再燒丹呢?


    讓我看看是哪個妖道搗鬼!?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總之,劉宏半唱半讀的詞,在群臣聽來,根本就不是詩,調子也和樂府歌差得挺遠。


    不能說不好,相反,無論是意境還是氣勢還是思想,都是上佳,但是這風格…


    與時下格格不入!


    當然劉宏也知道這點。


    但是,劉宏也知道自己是皇帝。


    格式什麽的,在劉宏這種權威之下,能算什麽?


    群臣咂摸了一會兒,越想越覺得有味道!


    但是守舊的心,讓他們矜持的不敢誇耀出聲。


    “好詩、好歌,真是妙啊!”坐席之外,忽然有一個老者過來,一邊鼓掌一邊走過來。


    有侍衛上前嗬斥道:“非朝臣,不得入席!”


    劉宏連忙製止道:“不用阻攔!”


    好不容易有一個懂的人,就不能讓他過來吹吹朕麽!


    那老者走過來,四周掃了一圈問:“敢問,剛才是何人所唱!?”


    劉宏一看老者,謔!


    還是個故人!


    認識的熟人呐,怪不得這麽懂行!


    劉宏問道:“莫不是蔡伯喈?”


    群臣一聽到這個名字,也是大驚失色。


    來者不是旁人,正是蔡邕。


    之前聽他遠避江海,沒想到今天在雒陽見到他了!


    “噫?正是老夫,沒想到老夫離開國都這麽久,還有人記得老夫,嗬嗬嗬…呃!?”


    蔡邕捋著胡須笑笑,看著麵前的識貨青年,他忽然哽住了!


    “你…你…陛下???”


    劉宏點了點頭道:“是朕沒錯,剛才那詞,也是朕唱的,伯喈當世文魁,以為此詞如何!?”


    蔡邕尷尬地笑笑,隨即正色道:“風格雖與時下作品不同,但無疑是極好的!不…甚至來說,自光武皇帝而下,無有詩文能出其右!尤其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哎…我輾轉千裏,看慣生死別離,終究沒能悟出這句話來,早知如此,我…哎!”


    “嘶…”


    若論詩文,在座的沒有一個能打的,除了蔡邕。


    蔡邕都這麽評論劉宏了,那隻能說…劉宏作得的確很好!


    劉宏特地加了一案幾一席位,讓白身的蔡邕列坐其次,有了蔡邕,這飲酒行令,更多了幾分樂趣和唏噓!


    ……


    ……


    而在出征的大軍那邊,中秋節隻是一次短暫的休憩,順便調動士卒的積極性。


    過完了,還是要行軍的。


    現在,曹操和孫堅兩軍即將抵到澮水。


    按照既定的路線,他們即將分道行進。


    這一次,沒有走大路,因為要避開耳目,所以大軍走的不是出函穀關走澠池到大陽再往北。這是大路,行軍途中,但凡董卓有點心,都不難發現這麽大規模的行軍。


    故舍棄大路。


    在雒陽的時候,看過輿圖,再集結曹操及其幕僚、孫堅及其幕僚、荀彧、荀攸、盧植等人之力,想到了一條新的道路!


    不出函穀關!


    出了雒陽西邊一點兒的穀城,直接往西北,走青要山、王屋山中間,直通東垣縣。往西北,過鬥龍溝,最終抵達澮水中上遊。


    在這裏,曹操和孫堅將分為兩道。孫堅率步卒,沿著澮水,溯遊直上。而曹操則南下走橋兒溝。


    澮水,離董卓駐紮的地方已經很近了!


    必須得小心翼翼。


    為了陛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漢末當暴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迴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迴還並收藏迴到漢末當暴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