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拜完畢,有內侍送來了冠服衣裳,印章綬帶。
孫堅跪拜,稱謝不已。
同時,他的心中激起了驚濤駭浪。
皇帝駕崩,舉國大喪,早就有文書傳諸郡縣劉宏駕崩的消息。
孫堅一樣也知道。
但是現在,眼見為實。
誰當皇帝,對孫堅來說其實並不重要,孫堅並不是參與黨爭者。
想不通,孫堅就沒有再想了。
此外還有一點,孫堅對劉宏改了不少的感官。
從去年,孫堅就聽說了天子勵精圖治,隻是沒臨到他頭上,且長沙離京畿千裏之遙,他也無從考證。
如今,劉宏命他為蕩寇將軍,為主將討伐董卓,讓孫堅感覺:確實如此,我們的皇帝陛下,確實變了!
‘陛下眉宇清明,眼神澄澈,言語、表情中流露出的淡然自信,莊重的穿著…真的很難把陛下同之前那個寵幸宦官、淫樂宮闈的陛下聯想成一個人。’
這是大好事!
孫堅兀自感歎道。
……
封拜完畢,劉宏簡單的和孫堅說了些情況,緊接著,曹操和荀攸來到了這裏。
“拜見陛下!”x2
劉宏抬了抬手道:“孟德、公達,且起來說話吧,這位朕介紹下,孫文台,前長沙太守,剛被朕拜為蕩寇將軍。
這二位呢,曹操孟德是典軍校尉,荀攸公達是黃門侍郎,以後你們還需要多親近親近啊。”
曹操率先打招唿道:“孫將軍,好久不見!”
“曹典軍,幾年未見,別來無恙啊!”
孫堅是和曹操認識的。
和荀攸呢,就是簡單的打了聲招唿,拱手行個禮,就算是見麵認識了。
接下來,劉宏命內侍抬出沙盤。
“謔——”x2!
曹操和孫堅見了沙盤,比剛才荀攸見了,反應更為強烈。
“竟有這般精美、逼真的地形輿圖!”孫堅坐不住了,連忙站起來貼到了沙盤上邊仔細觀看。
曹操書讀的多,見多識廣,自然知道此物,而且他的聰敏,讓他知道這個東西的珍貴。
“軍中若能推行此物…又或是郡縣能勘測地形獻此寶圖,想必在各方各麵都會大有裨益!敢問陛下,此物是何人巧思?”
劉宏笑笑:“朕不想自賣自誇,朕之本意呢,也就是讓你們能清楚的看一看地形,然後一鼓作氣將董卓製服。”
曹操孫堅荀攸三人驚唿道:“陛下巧思!”
用超前的知識和東西,讓幾個人傑發出了由衷的讚歎。
劉宏捋了捋胡須,頗為得意的說:“這沒什麽。”
當然,和劉宏滿腦子裝的後世學識來比,小小的一個沙盤,確實不算什麽。
慢慢,幾個人圍在一起,盯著沙盤一頓猛看。
先見識過的荀攸,就和他們介紹一應事宜。劉宏呢,就站在他們對麵,微笑著看著他們。
半晌後,劉宏開口道:“卿等莫要辜負朕,此行,務必致勝!”
三人齊聲道:“是,必不負陛下所托!”
……
翌日,皇宮禁中,劉宏同幾個關鍵人物開了一場小會。
不用特別大的陣仗,劉宏就坐上首,尚書令盧植代替劉宏宣讀詔書:
“上曰:長沙太守烏程侯孫堅,以軍功入仕,多年來,累有戰功,現拜為蕩寇將軍,掌管征伐諸事,程普、韓當、黃蓋、祖茂為軍司馬。”
“上曰:董卓叛逆,不奉王令,遊蕩河東,實想趁朕駕崩之際,窺視神器。今,使典軍校尉曹操、孫堅共將步騎一萬二千,征伐董逆!”
“上曰:有司務必保證錢糧分發得當,如有克扣士卒糧餉者、貪墨者、殺良冒功者、不遵軍法者,皆下獄死。”
詔書中,劉宏正式任命了孫堅為蕩寇將軍,並使曹操和他一同征討董卓。
大司農張馴也得到了劉宏的授意,給大軍支了足夠支撐三個月的錢糧,此外有司征發民夫,他們將與大軍一同奔赴戰場。
交待完,劉宏開口道:“諸卿,還有什麽問題麽?”
大司農張馴道:“陛下,兵危戰兇,不是兒戲,聽陛下言,似乎是要即刻出征一般…”
劉宏道:“昂,君無戲言,朕這就要出征。”
張馴繼續說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當從禮。需祭天地、告廟和祭軍神等罷了後,選個好日子才可以出征,好教天下之人知道,此乃王者之師,不然…恐怕有窮兵黷武之嫌。”
劉宏皺了皺眉頭,心中有些不悅。
這特麽的大司農,也太操蛋了。
當即,劉宏開口嗬斥道:“大司農卿是在說朕窮兵黷武麽?”
張馴連忙跪倒在地說不敢。
但是他說的話,卻相當敢。
“陛下萬民之主,理應遵循禮法,從古製,名正而言順。”
“名不正,你等這些酸儒迂腐者,便要罵朕窮兵黷武,擅自征伐?”
張馴:“不敢不敢,隻是臣身為臣子,理應規勸陛下,還望陛下三思啊!”
一旁的盧植忍不住了,他嗬斥張馴道:“張司農,你以為打仗是兒戲?陛下不在朝會上說此事,而找我等幾人來,正是不欲讓敵人知道,朝廷將發兵攻打,你倒好,生怕董逆不知道?”
張馴被盧植說的訕訕一笑:“話雖如此,禮不可廢…”
劉宏當場就惱了,這哪來的強驢。
“禮不可廢,大司農可廢嗎?就憑你學了一點經典,懂得一些禮義,就獨你一人是剛臣,敢犯顏上諫?
若朕不允,你是不是還要撞在庭柱上,以死明誌?
盧令君,於學問上,是為儒宗,曾作《尚書章句》《三禮解詁》,也沒像你這般多舌!”
劉宏的嘴像機關槍一樣,全然不顧在場的其他人,直接給張馴一頓猛噴。
相信張馴也能聽懂。
就給張馴三條路:一,你繼續剛,但是朕會貶了你;二,你繼續剛,朕不但不聽,還會廢了你,你就算是以死明誌,朕還是不聽;三,閉嘴。
張馴苦笑一聲,還是閉了嘴。
在他的心裏,已經又給劉宏打上了標記:
都說陛下變了,變得勵精圖治了,但在我大司農張馴眼裏,卻還是聽不得忠臣勸諫的皇帝!
這時,劉宏的一句話,讓張馴的心情更是跌至低穀:“守宮令荀彧,兼任大司農丞,‘協助’大司農。”
協助二字,劉宏特意說的很重,為的就是讓張馴明白:你說了不該說的話,壞了我的心情,就該得到應有的後果。
安排荀彧去當大司農丞,當然是要他架空張馴,把國家財政權牢牢掌控在手!
荀彧大禮拜道:“臣荀彧,謝陛下洪恩!”
孫堅跪拜,稱謝不已。
同時,他的心中激起了驚濤駭浪。
皇帝駕崩,舉國大喪,早就有文書傳諸郡縣劉宏駕崩的消息。
孫堅一樣也知道。
但是現在,眼見為實。
誰當皇帝,對孫堅來說其實並不重要,孫堅並不是參與黨爭者。
想不通,孫堅就沒有再想了。
此外還有一點,孫堅對劉宏改了不少的感官。
從去年,孫堅就聽說了天子勵精圖治,隻是沒臨到他頭上,且長沙離京畿千裏之遙,他也無從考證。
如今,劉宏命他為蕩寇將軍,為主將討伐董卓,讓孫堅感覺:確實如此,我們的皇帝陛下,確實變了!
‘陛下眉宇清明,眼神澄澈,言語、表情中流露出的淡然自信,莊重的穿著…真的很難把陛下同之前那個寵幸宦官、淫樂宮闈的陛下聯想成一個人。’
這是大好事!
孫堅兀自感歎道。
……
封拜完畢,劉宏簡單的和孫堅說了些情況,緊接著,曹操和荀攸來到了這裏。
“拜見陛下!”x2
劉宏抬了抬手道:“孟德、公達,且起來說話吧,這位朕介紹下,孫文台,前長沙太守,剛被朕拜為蕩寇將軍。
這二位呢,曹操孟德是典軍校尉,荀攸公達是黃門侍郎,以後你們還需要多親近親近啊。”
曹操率先打招唿道:“孫將軍,好久不見!”
“曹典軍,幾年未見,別來無恙啊!”
孫堅是和曹操認識的。
和荀攸呢,就是簡單的打了聲招唿,拱手行個禮,就算是見麵認識了。
接下來,劉宏命內侍抬出沙盤。
“謔——”x2!
曹操和孫堅見了沙盤,比剛才荀攸見了,反應更為強烈。
“竟有這般精美、逼真的地形輿圖!”孫堅坐不住了,連忙站起來貼到了沙盤上邊仔細觀看。
曹操書讀的多,見多識廣,自然知道此物,而且他的聰敏,讓他知道這個東西的珍貴。
“軍中若能推行此物…又或是郡縣能勘測地形獻此寶圖,想必在各方各麵都會大有裨益!敢問陛下,此物是何人巧思?”
劉宏笑笑:“朕不想自賣自誇,朕之本意呢,也就是讓你們能清楚的看一看地形,然後一鼓作氣將董卓製服。”
曹操孫堅荀攸三人驚唿道:“陛下巧思!”
用超前的知識和東西,讓幾個人傑發出了由衷的讚歎。
劉宏捋了捋胡須,頗為得意的說:“這沒什麽。”
當然,和劉宏滿腦子裝的後世學識來比,小小的一個沙盤,確實不算什麽。
慢慢,幾個人圍在一起,盯著沙盤一頓猛看。
先見識過的荀攸,就和他們介紹一應事宜。劉宏呢,就站在他們對麵,微笑著看著他們。
半晌後,劉宏開口道:“卿等莫要辜負朕,此行,務必致勝!”
三人齊聲道:“是,必不負陛下所托!”
……
翌日,皇宮禁中,劉宏同幾個關鍵人物開了一場小會。
不用特別大的陣仗,劉宏就坐上首,尚書令盧植代替劉宏宣讀詔書:
“上曰:長沙太守烏程侯孫堅,以軍功入仕,多年來,累有戰功,現拜為蕩寇將軍,掌管征伐諸事,程普、韓當、黃蓋、祖茂為軍司馬。”
“上曰:董卓叛逆,不奉王令,遊蕩河東,實想趁朕駕崩之際,窺視神器。今,使典軍校尉曹操、孫堅共將步騎一萬二千,征伐董逆!”
“上曰:有司務必保證錢糧分發得當,如有克扣士卒糧餉者、貪墨者、殺良冒功者、不遵軍法者,皆下獄死。”
詔書中,劉宏正式任命了孫堅為蕩寇將軍,並使曹操和他一同征討董卓。
大司農張馴也得到了劉宏的授意,給大軍支了足夠支撐三個月的錢糧,此外有司征發民夫,他們將與大軍一同奔赴戰場。
交待完,劉宏開口道:“諸卿,還有什麽問題麽?”
大司農張馴道:“陛下,兵危戰兇,不是兒戲,聽陛下言,似乎是要即刻出征一般…”
劉宏道:“昂,君無戲言,朕這就要出征。”
張馴繼續說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當從禮。需祭天地、告廟和祭軍神等罷了後,選個好日子才可以出征,好教天下之人知道,此乃王者之師,不然…恐怕有窮兵黷武之嫌。”
劉宏皺了皺眉頭,心中有些不悅。
這特麽的大司農,也太操蛋了。
當即,劉宏開口嗬斥道:“大司農卿是在說朕窮兵黷武麽?”
張馴連忙跪倒在地說不敢。
但是他說的話,卻相當敢。
“陛下萬民之主,理應遵循禮法,從古製,名正而言順。”
“名不正,你等這些酸儒迂腐者,便要罵朕窮兵黷武,擅自征伐?”
張馴:“不敢不敢,隻是臣身為臣子,理應規勸陛下,還望陛下三思啊!”
一旁的盧植忍不住了,他嗬斥張馴道:“張司農,你以為打仗是兒戲?陛下不在朝會上說此事,而找我等幾人來,正是不欲讓敵人知道,朝廷將發兵攻打,你倒好,生怕董逆不知道?”
張馴被盧植說的訕訕一笑:“話雖如此,禮不可廢…”
劉宏當場就惱了,這哪來的強驢。
“禮不可廢,大司農可廢嗎?就憑你學了一點經典,懂得一些禮義,就獨你一人是剛臣,敢犯顏上諫?
若朕不允,你是不是還要撞在庭柱上,以死明誌?
盧令君,於學問上,是為儒宗,曾作《尚書章句》《三禮解詁》,也沒像你這般多舌!”
劉宏的嘴像機關槍一樣,全然不顧在場的其他人,直接給張馴一頓猛噴。
相信張馴也能聽懂。
就給張馴三條路:一,你繼續剛,但是朕會貶了你;二,你繼續剛,朕不但不聽,還會廢了你,你就算是以死明誌,朕還是不聽;三,閉嘴。
張馴苦笑一聲,還是閉了嘴。
在他的心裏,已經又給劉宏打上了標記:
都說陛下變了,變得勵精圖治了,但在我大司農張馴眼裏,卻還是聽不得忠臣勸諫的皇帝!
這時,劉宏的一句話,讓張馴的心情更是跌至低穀:“守宮令荀彧,兼任大司農丞,‘協助’大司農。”
協助二字,劉宏特意說的很重,為的就是讓張馴明白:你說了不該說的話,壞了我的心情,就該得到應有的後果。
安排荀彧去當大司農丞,當然是要他架空張馴,把國家財政權牢牢掌控在手!
荀彧大禮拜道:“臣荀彧,謝陛下洪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