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茲堡


    哈德遜海戰的影響遠不止上文所述,由於海戰的失利,阿戈斯蒂諾不得不開始考慮全麵退出北美的行動。


    他們在北美已經沒有機會,至於南方,不列顛自己都緊巴巴的扣著那一小塊地盤,怎麽可能讓諾威和蛋麥(非錯別字)兩國在其僅存的那點地方上,撕下一塊,這也是阿戈斯蒂諾拚命留在把北方的原因。


    如果兩國在北方徹底失敗,那麽這兩個國家在美洲的殖民地就隻剩下南美的幾座小小的島嶼,那裏別說資源,就是捕魚還得看巴哈馬華國空軍基地的臉色。


    事實上王達民已經發動情報組,積極的聯絡原住民起來鬧獨立。


    就是當地已經沒有原住民了,也會在南美找到一些反抗勢力聲稱對該島有領土主張。


    然後自然不用說了,借給他們槍炮軍艦大炮,讓他們攻擊島嶼上的駐軍,把殖民者趕下大海。這一招屢見不爽。至巴西開始獨立運動止,南大西洋已經清一色的華國勢力。


    此為後話,眼下阿戈斯帝諾聞知哈德遜灣帝國艦隊慘敗,瞬間蒼老十載。


    雖然海戰失敗,責任不在他,但是其後果卻是和他息息相關。


    失去哈德遜灣的羈絆,華國後方再無憂慮,趙鐵柱部可以從海上源源不斷的得到補給,從而對渥太華形成空前壓力。


    渥太華真正的麵臨四麵合圍的威脅。


    安東尼早先就明言這是不列顛最後一次幫助盟軍,所以阿戈斯帝諾不可能再得到任何援助。


    挪、丹兩國最終同意了阿戈斯帝諾剩餘主力撤出北美地區,並且願意幫不列顛最後一次奪迴紐約協助作戰,作為不列顛損失慘重的補償。


    華國位於底特律的前沿作戰中心,各路情報漸漸匯聚。


    一個作戰參謀侃侃而談:


    "敵,作戰大致就是這樣。


    不列顛和阿戈斯帝諾同時出兵佯攻多倫多,但實際上上是為了救出阿戈斯帝諾的7萬殘餘和25萬滯留的平民。不過據我們的分析,阿戈斯帝諾很可能會在匹茲堡方向強行撤離。"


    聽到這裏,諸路大軍的大佬們開始轉動起來。


    如果想截下這些人,匹茲堡無疑是戰略要衝了。


    "正如諸位所想,匹茲堡就是我們此次作戰的主要目標。我們第一艦隊在海上已經封鎖了勞倫斯河,敵人現在想逃跑,唯有匹茲堡,所以匹茲堡是能否把阿戈斯帝諾留下的關鍵所在。"


    "據此參謀部的幾位將軍做出如下部署……"參謀部的指令悉數下達。


    哈德遜灣戰事還未大定,華國在第一艦隊攜1艘航母,2艘重型戰列艦和1艘無敵級戰列艦數艘其他戰艦組成第二艦隊前進分隊。


    由巴哈馬軍港出發,避開敵海岸線向北駛去,目地就是控製勞倫斯河和紐約海軍港口。


    這座港口中,不列顛慷慨的留下一艘半成品的巨艦,一艘無敵級戰列艦華盛頓號。


    這也是李雲龍堅持不讓出紐約的原因之一,華國希望完成這艘戰列艦。倒不是舍不得,主要是東西太齊了,華國隻要組裝起來就可以,這種好事哪裏去找。


    3月10日北方戰鬥已經收尾完畢,拉布拉多地區在王達民的首肯下,組建印第安自由聯邦。


    郎蓋奇則放棄了第一任總統之職,正式退出印第安自由反抗組織,重新加入王達民的部下。


    不過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並未出現在華國將軍名單中,對此郎蓋奇同樣非常高興,他有點厭倦殺戮了,隻想跟在王達民身邊做點小事。


    作為印第安民族的重要人物,郎蓋奇的退出,讓人不解同時又非常理解。


    能夠得到這麽一個王達民這樣的不講道理,隻是護短的鐵哥們,此生足矣。


    所有人都為他可惜,同時又為他的選擇擊節讚賞。


    阿薩姆被印第安自由聯邦公開處死,由於過程太過血腥,直播被華國直接槍斃。


    隻是通過電台宣布阿薩姆戰犯指揮和參與了屠殺170萬印第安原住民,判其死刑。


    3月11日,阿戈斯帝諾發布撤軍命令。


    他的沿海部隊通過海上向冰島撤退。


    地麵上的部隊則向匹茲堡方向撤退。


    此時華國第一艦隊已經開始進入勞倫斯灣。


    勞倫斯灣與大西洋出口的第一軍鎮,正是已經被炸平的愛德華空軍基地的。


    第一艦隊不費吹灰之力之力輕取愛德華。


    隨後艦隊對50公裏外的布拉爾海軍基地進行了長達一天的狂轟亂炸。


    翌日,布拉爾被完全摧毀。


    之後艦隊一分為二。


    遼寧號航母攜滿格裏號重型戰列艦和2艘巡洋艦、2艘驅逐艦以及幾艘補給艦沿海岸線,絞殺不列顛沿岸遠洋船隻。


    該艦隊甚至北行到北冰洋範圍,一度威脅不列顛設在冰島防禦圈。


    另一路由一艘驅逐艦探路,無敵戰列艦大禹號當頭,率加德滿號重型戰列艦和聖牧號輕巡,沿勞倫斯河向內陸挺進。


    他們的目標就是封鎖勞倫斯河,占領沿岸城市。


    3月13日,勞倫斯河沿岸城市爆炸聲,連綿數千裏。


    那是阿戈斯帝諾下達的自毀命令,無論是不是國營工業,悉數被強製執行毀滅命令。無數滿懷憧憬的兩國商人傾家蕩產。


    3月14日晚間艦隊到達最後的目的地--魁北克市,這座北方第三大工業城市,如今滿目瘡痍,到處是濃煙翻滾,房屋和工廠被付之一炬。農田裏剛長出一點點青苗被全部丟棄。


    陸戰隊士兵登陸時,遇到一支留守農場主們組織的自衛隊,經過短暫對峙,華國選擇離開。隨後部隊開始在魁北克建立防禦和前進基地。


    不過這個不是華國的治所,而是未來將移交給印第安自由聯邦的城市,他們將以魁北克為他們的首都,建立國家。


    其範圍還在商量中,但大致上以勞倫斯河為界限。


    主要的問題是北方第一城市的歸屬,華國希望保留下渥太華,畢竟為此華國付出了2萬優秀士兵。


    印第安則希望以白山為界限,將渥太華囊括進去,理由是渥太華是他們勞倫斯族世代的領地。


    最終華國讓步以格陵蘭島作為交換,將渥太華和格陵蘭島對調。


    印第安以300平方公裏的渥太華換取了30萬平方公裏的格陵蘭島。雙方都很滿意。


    在雙方你情我願時匹茲堡第三次爭奪戰迅速爆發。


    這是個小小的要塞,成為華國和不列顛雙方必爭的飛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甲騎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言文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言文武並收藏鐵甲騎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