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謝曼這次並沒有再耍弄安東尼和北歐大佬們,他把教皇弄出羅馬後,帶著15萬教眾馬不停蹄的向自己的未來愛巢進發。


    在那裏安東尼已經安排了一塊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首先,這裏過去是普斯羅斯的領土,這是毫無爭議的,在大帝時期這裏已經向普斯羅斯臣服,普斯羅斯直接派兵在這裏進行統治,時間已經數年。


    但是這片夾雜在裏海和黑海之間的土地,現在已經被強行劃歸柯謝曼,不過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華國,根據大帝時期製定的一些轉讓協議,華國對該地區同樣有主權,不光如此,在黑海北部的重要港口包括其所在的克裏米亞半島,當年同樣已經出售給華國,價格就是整整一支裝甲師的全部裝備,這也就是,普斯羅斯能夠在那麽虛弱的情況下,仍然令強大的的德意誌有所忌憚的原因。


    但是彼得洛維奇上台後,處於政治和地緣價值的考慮,立即過河拆橋,給了他的“恩人”當頭一棒,他宣布新的政府將不承認大帝時期對外做出的一切不公平和不平等條約。


    即包括格魯吉亞和克裏米亞兩個地區,華國的無權占領。


    事實上華國在這裏根本沒有占領,更別說建設任何軍事設施,相反歐洲資助格魯吉亞堅持獨立,在裏海沿岸建設了無數的炮台,用於防止華國的登陸。


    而現在普斯羅斯突然宣布格魯吉亞正式分離出普斯羅斯的,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目的自然是為了讓柯謝曼接管這裏。


    雖然做出這個決定,普斯羅斯是相當屈辱的,但是好處也有。那就是,在西亞,普斯羅斯可以避免與華國直接接壤,騰出兵力在羅斯山脈布置重兵。


    其次就是地緣價值了,入前麵所言,格魯吉亞獨立後,他的北麵就是普斯羅斯。


    而東麵就是裏海,對岸華國在那裏建立一個龐大的軍事基地,這對他是相當危險的。


    而他的南麵翻過高聳的高加索山脈,那裏就是肥到流油的菠蘿國,這個國家正在走向自我毀滅,柯謝曼顯然有些別樣的想法了。


    不過暫時他還不能有任何想法,畢竟就是華國現在也在等待這個國家慢慢消亡,可見其現在還是有點戰力的。


    最後一點就是文化了差異了。這裏長期以來,由於高加索天然阻隔,菠蘿文化始終未能傳入這片山地之中,相反受到強大的羅馬帝國的影響,格羅人對天主教更為親近。


    尤其是北邊的兇狠的摩羯人被吃幹抹淨之後,普斯羅斯乘機占領這裏,天主教義更加深入格羅人的心底。


    所以說這裏的人文環境,非常適合柯謝曼的發展。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柯謝曼的另一半腦子裏存在的小人。他對這裏有著特殊情懷,也是柯謝曼極力要求不列顛將這裏交給自己重要因素。


    至於讓教皇出走,那就是不列顛的要求了,原本他打算把教皇裹挾去自己的地盤上,但是顯然不列顛有自己的打算,而且這也是柯謝曼的一點迴報。


    12月24日,木頭人一般的狄卡克教皇坐火車到達意大利邊界,關於教皇出行的消息早已傳到凱恩的耳朵裏。


    凱恩放棄了在西班牙首都盤桓博取同情的交際活動,急匆匆的趕迴馬賽,他要見一見狄卡克,確認他是不是如同傳聞一樣,已經成為傻子了。


    這天清晨時分,懶洋洋的日頭,堪堪爬上大孔班山山脈的山頭。


    神聖教皇閣下將從都靈邊界的奧斯塔要塞進入瑞士的國內。


    他將從這裏轉坐馬車行進40公裏穿過馬爾蒂尼丘陵地帶,然後再次坐火車到達瑞士都城伯恩。


    至少教皇對外的安排確實是如此的,隻是誰都無法解釋為何教皇從架不走米蘭那條更加便捷的路線,而要從都靈轉道,誰知道教皇的人走條路線是怎麽想的。


    關於凱恩要求見教皇的要求已經被”斥責”,新教皇宮對老教皇宮的迴應是,對於叛徒和弑主者他們無話可談,如果相見麵,那就提頭來見。


    奧斯塔要塞是當初遏製瘟疫時設立堵截關卡的重要防線,後來更是建設的非常壯觀。


    不過可惜的是瘟疫的確沒有從這裏進入瑞士,而是從法國迂迴包抄,迅速攻下了這個從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分裂出來的國家。


    倒是他的前主人德意誌羅馬帝國反而成功的阻止了瘟疫在其國內蔓延開來。


    兩者在從這個方麵也可以看出對於管理的些微差別。


    不過這和我們的故事無關,因為教皇大人壓根不會進入瑞士這個野心和實力不對稱的國家。


    襲擊者是從法國境內的大孔班山上突然發起攻擊,至於到底有多少人,到現在都沒有任何確切消息。


    隻是從事後的分析來看,大孔班山上的伏擊者,至少有數萬人。


    而教皇宮的衛隊當時是剛剛完成組建,人數隻有2千不到。


    可惜的是當時的屠殺場麵,以及諸多證據已經被後來的支援者們完全破壞。


    不過從一位幸存者的敘述來看,當時教皇宮的衛兵在第一次與敵人接觸後,不久就全麵奔潰,教皇大人當場被斬殺在地,他的隨從仆架悉數被絞殺幹淨,沒有一個人幸免。


    隨後由於未知的疏忽損失了一名極其重要的人證,就是這位堅持敘述了整個故事的重傷衛兵,在完成長篇報告後不幸倒地身亡。


    他用自己性命完成了他的結論中一個重要破綻,以此警示人們他的話無懈可擊。


    後來組織參與調查者是意大利和瑞士雙方共同推選的權威人士,沒有第三方代表,尤其是報告中涉及的第三個重要國家,居然沒有邀請他們加入事故調查活動。


    這份長達20萬頁的事故報告,圖文並茂,內容翔實,尤其是對每個受害者敘述,堪稱傳記佳作。


    隻是報告中使用了大量的可能,假如,大概等等字眼,令他的權威性得到了極不公正的質疑。


    雖然這些模棱兩可的字眼後麵沒有提到具體的某人和某個國家,但是很明顯所有矛頭指向了一個國家和那個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甲騎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言文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言文武並收藏鐵甲騎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