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老道如何危言聳聽,還是老下屬不經意間流露的訊息,這些都是王達民徹底下決心進行改革。使得原本隻是傳聞的變革立馬變成了現實。軍隊改製和政府體製的變革,從中人們看到了王達民對於未來擔憂。


    無獨有偶,華國皇帝積極推進變革時,不列顛開始了工業革命獨有的陣痛。


    遠洋貿易利潤及其本身帶來的需求,以及戰爭帶來的出口,造就了一大批有錢人,他們財富的膨脹和再投資需求,使得腐朽的封建領主製度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進步。


    不列顛不愧為開明的名族,幾乎旦夕之間,全國就開始了資本主義的改變,當然這觸及到不列顛大領主的實際利益,動蕩自然不少。


    就變革這一點上王達民確實不及不列顛皇帝的遠見和力斷。撇開華國內外複雜形勢不談,王達民有著千年的眼光,自然明白經濟和國家實力發展的瓶頸根源在那裏,一種合乎華國跳躍式發展的製度,將是國體的保證。否則矛盾遲早激化,可王達民首先選擇的是將內部矛盾轉化為戰爭動力。


    但這終究隻是緩解,一些新舊階級矛盾還是在戰爭中間暴露了出來。


    這一點上不列顛皇帝堅決的站在新階級需求這一邊,對即得利益者給與了無情的鎮壓,包括他自己。


    起來這一切都是王達民逼的,如果不是過大的差距,或許這場變革可能會經曆半個世紀的糾葛。


    和不列顛痛下決心,以及華國積極推進立憲不同,德意誌發生了武裝起義,新陸軍第三裝甲旅,在一名“陰謀家”的推動下,發動了震驚世界的臘月起義,雖然這次起義被陸軍元帥很快血腥絞殺,但是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共和主張的起義運動,他開啟了世界上民主運動和武裝起義的序幕。


    在這場短暫的起義之後,不僅德意誌,普斯羅斯,荷蘭,挪威,菠蘿國,甚至西班牙都發生了共和主張的各種反對運動。


    整個世界強國,除了華國和不列顛一下子到處都是改革的唿聲。


    德意誌開明的威廉這一次確是站在了改革的對立麵,開始四處撲滅革命的火花。


    普斯羅斯帝國卻相反,他們向低賤的農奴低頭,宣布進行君主立憲,但是普斯羅斯不同於不列顛,他們地廣人稀,各地領主完全不買賬,對皇帝立憲修正國體嗤之以鼻,對自己領地內實行自治的嚴酷禁錮策略,把農奴們看管的更加嚴格,使得普斯羅斯新心工廠,找不到任何勞力,矛盾自然激化起來,但是普斯羅斯不同於不列顛,他們的資本階級太弱了,領主們合力之下,普斯羅斯的資產階級被絞殺一空,普斯羅斯迴到了黑暗時代一樣。


    但是顯然這種短視行為,隻能他們自食惡果,巨額的戰爭賠款和大倒退使得國力驟然下降,領主們將壓力轉移給手中的農奴和自由民。連被贖迴的俘虜都被強製截留為自己的領地幹活,結果自然不難想象。


    麵對這場波及全球的改革浪潮,菠蘿國應付的卻是最輕鬆,資本階級本身是沒有任何戰力的,他們手段可以非常複雜,但同時很極為簡單,無論什麽辦法和手段,不外乎利用普通底層百姓挑起矛盾,激化為反抗,他們用資本控製起義隊伍怒火的方向。


    菠蘿皇帝做的很簡單,給錢。全國人民無需幹活,政府定時發放金錢。


    菠蘿皇帝手裏有石油,那就是錢。百姓要什麽,無非是錢,那我就發錢,你們還鬧什麽。是的,百姓對皇帝的“新政”非常滿意,如果當時有評測數據,那麽全世界幸福指數無疑菠蘿國遠遠領先各國。對於菠蘿國的行為各國是即羨慕又痛恨同時又鄙視。菠蘿國有錢這麽做,無疑給了其他國家反抗者們看到最壞的例子。


    而且菠蘿國這麽做簡直是短視到了極點,不出十年菠蘿國將徹底排除在強國之外。用王達民的話,一群無所事事的肥豬,怎麽打仗,菠蘿國遲早是東西兩大集團追逐那塊肥肉。


    由於王達民一力堅持改革,並且主動退出權力中心,加上華國原本就有的共和雛形,華國心翼翼但又堅決執行變革,這麽龐大的一個帝國,開始走上資本社會的快車道,其發展速度僅次於不列顛。


    這一切歸功於三個鐵杆手下,劉剛,車候和謝草原,可以他們的堅定避免了華國倒退,甚至內亂。起來這場改革中,這三饒利益都受到了一定的損失,比如王達民要求官員所屬不得以任何形式參與國家訂單的生產,運輸,存放等活動,對於三饒企業造成了很大損失,但是他們三人完全沒有意見,相比之下反而是劉老辭去了外交大臣的職務,因為他的兒子的企業接受一筆龐大的國家委托合同,如果放棄這筆生意,老劉家立馬得破產。


    和劉老類似的還有不少,都是王達民的老弟兄,這裏有人選擇繼續跟著王達民幹,有的則順勢退出了軍隊和政壇。


    這其中最令王達民驕傲的是沒有一個老弟兄發出一點怨言和做出動作。


    對離去的人王達民和劉剛等自然不會虧待,他們永遠是好兄弟。


    軍隊全麵整編,加上部分骨幹退出,軍隊上麵露出了大片山頭,但是新的軍製,已經不再可能形成軍閥格局,華國的製度開始越來越成熟。


    盡管如此,但終究是循序漸進,麵對不列顛狂風暴雨般大刀闊斧的推到式改革,華國的步伐反而有所不如。這從五年後的數據就可以看出,對比五年之前,不列顛國力翻了2翻,而華國僅僅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當然數據本身是帶有偏頗的,華國本身的經濟總量就是不列顛的十一倍,華國五年裏雖然隻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但還是不列顛的五年成就的一倍。而且華國的軍費開支是整個西方的2倍。所以華國的改革總體來還是成功的。


    而且2國的政體幾乎一模一樣,都是君主立憲,皇帝成了民眾的精神象征。硬要區別,就是不列顛皇帝幾乎完全沒有影響力,就是一個國家供養的吉祥物,而王達民則完全相反,無論是誰,隻要敢提王達民那裏不對,第二就會在街上被信徒砍死。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甲騎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言文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言文武並收藏鐵甲騎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