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軍這邊每個月通過火車秘密轉來5輛q11裝甲車,這種輕型裝甲車,可以抵擋步槍射擊,底盤可以防步兵雷,車上載員4人,2挺改進型馬克沁機槍,如果減少後倉載彈數,可以運送4名全副武裝的突擊手。
這種車特點是多功能,各種性能均衡,缺點也是明顯,防護一般火炮覆蓋時基本是難逃車毀人亡的命運,火力隻能針對無掩體的步兵和敵軍輕裝甲的車輛。
但是對西北地區而言,它就是個移動的要塞,高機動,重火力,對於傳統騎兵就是噩夢。
一個裝甲騎兵團標準配備:20輛q11,60輛無防護運兵車,理論上可以一晝夜將1000個全副武裝的士兵,運送到千裏之內任何地方。如果配合即將誕生的坦克,王達民鐵甲騎兵的夢想就快實現了。
目前西北軍或者說342團隻有13輛裝甲車,倒是運兵卡車已經全部到位,而且國防部已經通知,暫時停止對西北軍輸送裝甲車。
沒辦法,鋼鐵哪裏都缺,民用鋼鐵都已經大受影響,拖累了基礎建設。
王達民指示人工改道的黃河,已經流入前世的黃河河道。由於王達民早已計劃好,在這條河道經過的地方禁止安家,此次人工改道並未有人口受損。
當然對外宣稱是經過周密計算,才得出的結論,事實上經過勘測計算得出黃河下次改道的結論和王達民略有不同。
不過人家是皇帝,不對也對。
黃河上目前隻有一座鋼鐵大橋,其擁擠程度簡直令人絕望。
第二座橋早已設計並且橋基都已完成,但是沒鋼鐵啊,而混凝土橋梁又不合格,議會已經強令各鋼廠優先完成二橋的建設,所有項目統統讓道。
而且得勤帶來華中裝甲團裝備的情況,令西北軍一個字都不好意思提,人家整個團隻有可憐的3輛裝甲車,上千人排隊實車操練,想想都覺得可憐。
之所以選今在天去看342團,而不是昨天丟下李得威就過來,是因為今天有一件頂級機密的武器要運來。
沒什麽特別的就是一輛真正的裝甲車,一輛輕型坦克原形機,是來給這些還有點情緒的老兵油子上課的,讓他們明白騎兵真的落伍了。
不過現在已經用不著了,但是貨物是王達民出來之後第二天便開始起運的。現在就當是教練車了,也讓西北軍提前開始訓練坦克手。
對於坦克王達民前世也沒機會接觸,所知道的也就是在國外雜誌上看到的一些配置和局部的工藝方法,不過都是最新型的坦克,對一戰和二戰時使用的坦克並不熟悉,縮減一些裝備,比如主動裝甲,製導係統自動裝彈機等之後算是原始的型號的坦克。其實對於坦克來說輕鬆越過複雜地形和高防高輸出就是其所有價值。
老熊來報告,貨已經到站了,正在車站,不過駕駛員今天拉肚子了開不了。
“去叫得威和得勤來,今天也讓你們看看寡人可不是吃素的的。”雖然沒開過坦克,但好歹也玩過挖土機不是,當然是玩具挖土機。
坦克來到時眾人已經等待多時,也沒人勸王達民什麽保重龍體,都是廝殺漢子誰在乎這些小節。
王達民坐進駕駛位子,得威坐在炮手位置,得勤在機槍手兼領航員位子。
這是輕型坦克全部就三個人的位置,當然你要喜歡,車頂上坐上四五十人都沒問題,整個車有16個氣缸,功率達到30千瓦,可不是一戰時那種高的離譜的大家夥。完全是現代化的設計,炮塔是多角形,整個車聲非常低矮,對於王達民等高個的人來說確實夠辛苦的。
翻開擋彈裝甲板後就不需要領航員了,王達民自己就可以駕駛,發動後車身開始有規律的巨震,王達民踩了一下離合器,坦克抖了一下,原地挪動了一下。
李得威和李得勤心顫了一下,還好王達民開始掌握要領,坦克徐徐向前駛去,期間王達民試著轉了幾下方向,把旁邊2位和後麵跟著的護衛嚇出了一聲冷汗,實在是轉的誇張了點。
快要接近營地大門,坦克的隆隆聲驚動了營地內的警衛,要不是後麵一堆自己人跟著,準得拉出警報。
營地大群戰士走了出來遠遠的讓在兩旁,驚愕的看著這玩意。
王達民在過門口是又抖了一下,結果把大門帶到了,好家夥混凝土澆築的大門一下轟的倒下。還好士兵們站的遠,要不這一下就得“誤傷”不少人。不過這下倒是讓戰士們知道這大家夥的威力,還有就是開這家夥的人水平很爛。
坦克停在營地中央,10月底的天已經開始涼颼颼的,可是車上三人出來時大汗淋漓。一半是熱的一半是嚇得,打這以後王達民開車再也沒人敢和他一起坐。王達民兩腿哆哆嗦嗦的出來,然後拍拍得威打的肩膀道:“這東西以後得裝空調太熱了,是吧李將軍。”
“陛下,末將老了,以後這種事別找我了,實在嚇不起。”
“這個,哈!得勤,今天天氣不錯啊,要不要開一炮試試。”
“陛下不用了,70毫米火炮30倍口徑,射程1400米,威力可見,不用試了,末將想起來還有個事要做。”
“是啊,陛下這武器的威力,敵人怎麽樣將來才知道,可是對我們來說這絕對是件兇器,威力恐怖至極,以後發展起來,絕對嚇死大片自己人。”老熊也心有餘悸的勸道。
坦克的到來使得許多人意識到了未來戰爭的景象,數百架這種車子,並排開過去,敵人根本沒法抵擋,戰爭已經開始變得機械化,騎兵這種兵種大家無形之中感到陌生起來。
王達民的長舒了口氣,不枉自己冒險駕駛,總算搞定了西北軍兩大頭頭,今後裁撤騎兵時阻力就會變得很小很小。
望著中央那輛爬滿好奇的士兵的坦克和邊牆上一排溜裝甲車,王達民知道鐵甲騎兵大規模撕開敵人防線,閃電奪取敵國的日子不遠了。
(本章完)
這種車特點是多功能,各種性能均衡,缺點也是明顯,防護一般火炮覆蓋時基本是難逃車毀人亡的命運,火力隻能針對無掩體的步兵和敵軍輕裝甲的車輛。
但是對西北地區而言,它就是個移動的要塞,高機動,重火力,對於傳統騎兵就是噩夢。
一個裝甲騎兵團標準配備:20輛q11,60輛無防護運兵車,理論上可以一晝夜將1000個全副武裝的士兵,運送到千裏之內任何地方。如果配合即將誕生的坦克,王達民鐵甲騎兵的夢想就快實現了。
目前西北軍或者說342團隻有13輛裝甲車,倒是運兵卡車已經全部到位,而且國防部已經通知,暫時停止對西北軍輸送裝甲車。
沒辦法,鋼鐵哪裏都缺,民用鋼鐵都已經大受影響,拖累了基礎建設。
王達民指示人工改道的黃河,已經流入前世的黃河河道。由於王達民早已計劃好,在這條河道經過的地方禁止安家,此次人工改道並未有人口受損。
當然對外宣稱是經過周密計算,才得出的結論,事實上經過勘測計算得出黃河下次改道的結論和王達民略有不同。
不過人家是皇帝,不對也對。
黃河上目前隻有一座鋼鐵大橋,其擁擠程度簡直令人絕望。
第二座橋早已設計並且橋基都已完成,但是沒鋼鐵啊,而混凝土橋梁又不合格,議會已經強令各鋼廠優先完成二橋的建設,所有項目統統讓道。
而且得勤帶來華中裝甲團裝備的情況,令西北軍一個字都不好意思提,人家整個團隻有可憐的3輛裝甲車,上千人排隊實車操練,想想都覺得可憐。
之所以選今在天去看342團,而不是昨天丟下李得威就過來,是因為今天有一件頂級機密的武器要運來。
沒什麽特別的就是一輛真正的裝甲車,一輛輕型坦克原形機,是來給這些還有點情緒的老兵油子上課的,讓他們明白騎兵真的落伍了。
不過現在已經用不著了,但是貨物是王達民出來之後第二天便開始起運的。現在就當是教練車了,也讓西北軍提前開始訓練坦克手。
對於坦克王達民前世也沒機會接觸,所知道的也就是在國外雜誌上看到的一些配置和局部的工藝方法,不過都是最新型的坦克,對一戰和二戰時使用的坦克並不熟悉,縮減一些裝備,比如主動裝甲,製導係統自動裝彈機等之後算是原始的型號的坦克。其實對於坦克來說輕鬆越過複雜地形和高防高輸出就是其所有價值。
老熊來報告,貨已經到站了,正在車站,不過駕駛員今天拉肚子了開不了。
“去叫得威和得勤來,今天也讓你們看看寡人可不是吃素的的。”雖然沒開過坦克,但好歹也玩過挖土機不是,當然是玩具挖土機。
坦克來到時眾人已經等待多時,也沒人勸王達民什麽保重龍體,都是廝殺漢子誰在乎這些小節。
王達民坐進駕駛位子,得威坐在炮手位置,得勤在機槍手兼領航員位子。
這是輕型坦克全部就三個人的位置,當然你要喜歡,車頂上坐上四五十人都沒問題,整個車有16個氣缸,功率達到30千瓦,可不是一戰時那種高的離譜的大家夥。完全是現代化的設計,炮塔是多角形,整個車聲非常低矮,對於王達民等高個的人來說確實夠辛苦的。
翻開擋彈裝甲板後就不需要領航員了,王達民自己就可以駕駛,發動後車身開始有規律的巨震,王達民踩了一下離合器,坦克抖了一下,原地挪動了一下。
李得威和李得勤心顫了一下,還好王達民開始掌握要領,坦克徐徐向前駛去,期間王達民試著轉了幾下方向,把旁邊2位和後麵跟著的護衛嚇出了一聲冷汗,實在是轉的誇張了點。
快要接近營地大門,坦克的隆隆聲驚動了營地內的警衛,要不是後麵一堆自己人跟著,準得拉出警報。
營地大群戰士走了出來遠遠的讓在兩旁,驚愕的看著這玩意。
王達民在過門口是又抖了一下,結果把大門帶到了,好家夥混凝土澆築的大門一下轟的倒下。還好士兵們站的遠,要不這一下就得“誤傷”不少人。不過這下倒是讓戰士們知道這大家夥的威力,還有就是開這家夥的人水平很爛。
坦克停在營地中央,10月底的天已經開始涼颼颼的,可是車上三人出來時大汗淋漓。一半是熱的一半是嚇得,打這以後王達民開車再也沒人敢和他一起坐。王達民兩腿哆哆嗦嗦的出來,然後拍拍得威打的肩膀道:“這東西以後得裝空調太熱了,是吧李將軍。”
“陛下,末將老了,以後這種事別找我了,實在嚇不起。”
“這個,哈!得勤,今天天氣不錯啊,要不要開一炮試試。”
“陛下不用了,70毫米火炮30倍口徑,射程1400米,威力可見,不用試了,末將想起來還有個事要做。”
“是啊,陛下這武器的威力,敵人怎麽樣將來才知道,可是對我們來說這絕對是件兇器,威力恐怖至極,以後發展起來,絕對嚇死大片自己人。”老熊也心有餘悸的勸道。
坦克的到來使得許多人意識到了未來戰爭的景象,數百架這種車子,並排開過去,敵人根本沒法抵擋,戰爭已經開始變得機械化,騎兵這種兵種大家無形之中感到陌生起來。
王達民的長舒了口氣,不枉自己冒險駕駛,總算搞定了西北軍兩大頭頭,今後裁撤騎兵時阻力就會變得很小很小。
望著中央那輛爬滿好奇的士兵的坦克和邊牆上一排溜裝甲車,王達民知道鐵甲騎兵大規模撕開敵人防線,閃電奪取敵國的日子不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