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是唐朝都城,各府衙門臨近年末,都忙碌異常,特別是最近北方局勢突然出現新的變化,使得朝廷上下都氣氛詭異,很多官員開始相互構連,準備應對來年可能發生的最壞的可能。
李家天下在這個時候,其實隻有李嗣源所在的方周50步內,50步外無論是誰都笑稱他為哭來的皇帝。其中有他器重有加的宦官,還有明裏暗裏都對他不屑一顧軍方將領,或者是每日裏就知道對他的著裝評頭論足的文士集團。
李嗣源這位最後一任唐帝,他的日子真的是很難啊。
上台半年來,軍隊開始有不穩的傾向,特別是當契丹可能介入山西造反一役流傳出去之後。害怕與契丹作戰的將士就更明顯了。
兵部數次向這位皇帝哭訴糧草告急,戶部則是詢問是否再加一次年稅,否則戶部沒有錢糧發放官員俸祿了。
可是就上月剛剛征了一次唿吸稅,這次要開什麽死人稅,上次逼反了徐州的方門,濟寧的徐厲,呂梁山的山匪又增加了數萬。
多麽好笑如今朝廷的各鎮兵加起來不足二十萬,而可用之兵更是不足半數。現下光呂梁山就聚集了不下5萬逆賊。
再來一次,怕又是數個呂梁山又樹起來了。可是這群文人還在為自己俸祿逼迫自己這個皇帝,一群蛀蟲真心想全殺了。
來年的戰事很艱難啊,雁門關無論如何都要守住,不然契丹鐵蹄越過天塹便是無可抵擋,長驅直入。
“來人,上朝”
洛陽皇宮宣德殿,小黃門一聲長嘶:“陛下駕到,諸臣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群臣三唿萬歲之後,人群中一虎將排眾而出,單膝跪下道:“陛下,臣有事啟奏。”
“張愛卿平身,有何事要奏明。”
“陛下我們在契丹的細作昨日飛騎傳報,耶律德光已經答應出兵幫助反賊石敬溏起兵攻打我國。”
“什麽!”群臣頓時轟鳴不已。
皇座的李嗣源更是癱在龍椅上,六神無主,口中低喃:“他怎麽敢,他怎麽會,他怎麽肯?”
“陛下,細作傳言石敬溏手下第一謀事桑唯翰主動提出,反幫契丹人說服石敬溏,割讓雁門以北一十六州作為出兵條件。”
“嘩”滿朝皆驚詫,多麽不可思議,割土裂疆,以為求援條件?
“叛徒”
“漢奸”
“國賊”
“敬達,愛卿可有應對之法?”
“陛下如今之計,必須速速剿滅石部,全力阻止契丹南下,雁門更是重中之重,臣提議立即派張萬迪統領代州、吉縣、隰縣、榆次四鎮軍馬立即北上接替安重榮、安元信、安審信三人在雁門一線的防務。臣懷疑此三人乃石賊朋黨。”
“陛下,不可,安氏三雄恪守北境防務多年,並無過失如何隻憑傳言就換下三人。這會使邊疆士兵心寒,恐發生大變。”群臣中一文臣出班大聲辯駁道,頓時群臣附和。
“康義誠!即便軍心再穩,如若安氏三人棄守雁門關,或是引賊入門,則國危矣。你父在天之靈如何安息。”張將軍厲聲說道。
“你,你個匹夫,如何咒罵我父不得安寧。陛下,想我父為我朝衛守北疆多年,安氏亦為我父舊部,忠君為國,如何到了國家危難之時,便要受排擠。請陛下為臣父還個清白啊。”說完頭砰得磕在地上,頓時額頭冒血。
“快傳禦醫,康愛卿何苦如此,卿等忠心,朕如何不知。這樣吧,張萬迪聽命”
“臣在”一武將站前走出。
“張將軍統管代州兵馬北上增援雁門關,務必確保不失。”
“臣,臣領旨”張萬迪此時心中把康義誠的親戚問候一遍,這事還怎麽玩,如果四鎮人馬齊出,完全可以輕易接防雁門諸險。讓老子帶著3000人去鉗製有1。5萬人馬的安氏三兄弟,不說人家是不是真是朋黨,經你這一鬧人家不反才怪了,自己這一去估計也隻能從善如流了。
“陛下,臣有事容秉”戶部尚書賈富急忙叫道。
李嗣源現在最怕的,就是他了,這位是在逼朕自殘啊。
“賈愛卿,何事啊,如果是小事,卿等自己決斷,報於日常署備案即可。”李嗣源極不耐煩道,你不就是想勸我加稅嘛,朕不背這口黑鍋。
“陛下,前線將士浴血拚殺,可後方糧草難以為繼,人人怪責戶部,可我這戶部實在是無錢了。請陛下體恤老臣枯朽,準臣辭請。”賈富心道:陛下你不背鍋,我這裏也不想被饑民、暴徒,遊俠活撕了。你好逮有禁軍守衛,我這把老骨頭可沒人保護。
李嗣源愣神了老半天,突然毫無預兆的放聲大哭。
“眾位愛卿,如今國內各地烽煙四起,朕心裏既心痛又內疚。百姓生存日益為艱,又有逆賊石黨勾結契丹狼族虎視中原。愛卿們,覆巢之下豈有安卵,眾位家小的平安與否皆在眾臣一念之間。請哀憐朕的苦心,體恤百姓疾苦。”李嗣源探頭一瞧群臣,無人搭話,不由更加傷悲。
“朕的日子也是極為艱難,後宮內已是數次斷炊,皇後的胭脂錢也是靠娘家接濟。盡管如此朕還是決定從內庫抽出10萬用於國事。諸位愛卿請表個態吧!”李嗣源眼淚漸漸流幹,耐心逐漸磨滅。
張敬達俯身道:“陛下以身作則,開私庫而為國事。臣願意效仿陛下無私之舉,臣出一萬兩。”
其餘朝臣無奈,這陛下絕招一放,誰還能不掏點出來。
戶部賈富一統計,二十一萬六千三百兩五百錢。那五百錢是布征司捐的零頭,這大貪官就捐了二百二十五兩五百錢,謂之傾盡家財。
二十一萬兩夠幹啥,夠5萬大軍10萬民夫吃喝10天,啥也幹不了。
“擬旨:全國富戶官員地紳納捐籌集抵抗契丹南下軍餉100萬兩。”李嗣源心痛掏出的10萬兩,可是再逼迫這幫鐵公雞也是於事無補,咬著牙下了加賦的聖旨。
“吾皇聖明”好了皇帝終於還是妥協了,至於上述提到的有錢人,想都別想,哪一個不是遷出蘿卜帶出泥。誰不是與朝中人物有瓜葛,最後這些負擔全部都得轉嫁給底層自由農。
許多朝上大佬紛紛竊喜,自己的家產又可以大漲一截,奴仆隊伍擴大一番。
“退朝……”小黃門大聲喊道。
張敬達卻不走,果然一個小黃門匆匆跑來,“大將軍,陛下有請。”
禦書房內,李嗣源正盯著山西地圖,對於張敬達的到來還沒覺察。小黃門低聲提醒到:“陛下,張將軍已經傳到”
李嗣源望著這位已經兩鬢斑白的老將,這位大將隨同自己造了叔父的反。現如今已經三年了,張敬達老了,自己的江山還有誰來守護?
“舅父,坐”
“陛下不必灰心,臣一定保陛下度過這個難關。”張敬達安慰道。
“舅父,這皇帝做的真是沒趣,敬達你說當初我們對不對。”
“陛下”張敬達慌忙跪下,惶恐道:“當初是臣錯誤,絕非陛下過失。”
“舅父,快起來這裏沒有君臣,隻有翁婿,女婿絕非怪責舅父大人。當初將士們要反,咱們要麽順從要麽死。說到底還是靠舅父才挺過來了。那一次真是丟臉啊,嗬嗬……哭來的龍椅。舅父,我沒事,隻是心酸。這麽難堪才得到的這把龍椅,其實還不是是那幫文臣武將的麵具,他們才是這朝廷的天。”
“陛下,曆朝皆是如此,非是人力能改革。除非……”
“除非,中原浩劫。否則這些文人的嘴臉隻會愈演愈烈。”李嗣源雖然醒悟但卻無法改變這一切,正如前文所說,他根本沒有什麽話語權。不過是各方勢力尋找平衡的一個工具而已。
“陛下……”張敬達不知該如何開解李嗣源張口結舌。
忽然書房門外有小黃門唱道:“天雄軍右衛使範延光求見陛下。”
(本章完)
李家天下在這個時候,其實隻有李嗣源所在的方周50步內,50步外無論是誰都笑稱他為哭來的皇帝。其中有他器重有加的宦官,還有明裏暗裏都對他不屑一顧軍方將領,或者是每日裏就知道對他的著裝評頭論足的文士集團。
李嗣源這位最後一任唐帝,他的日子真的是很難啊。
上台半年來,軍隊開始有不穩的傾向,特別是當契丹可能介入山西造反一役流傳出去之後。害怕與契丹作戰的將士就更明顯了。
兵部數次向這位皇帝哭訴糧草告急,戶部則是詢問是否再加一次年稅,否則戶部沒有錢糧發放官員俸祿了。
可是就上月剛剛征了一次唿吸稅,這次要開什麽死人稅,上次逼反了徐州的方門,濟寧的徐厲,呂梁山的山匪又增加了數萬。
多麽好笑如今朝廷的各鎮兵加起來不足二十萬,而可用之兵更是不足半數。現下光呂梁山就聚集了不下5萬逆賊。
再來一次,怕又是數個呂梁山又樹起來了。可是這群文人還在為自己俸祿逼迫自己這個皇帝,一群蛀蟲真心想全殺了。
來年的戰事很艱難啊,雁門關無論如何都要守住,不然契丹鐵蹄越過天塹便是無可抵擋,長驅直入。
“來人,上朝”
洛陽皇宮宣德殿,小黃門一聲長嘶:“陛下駕到,諸臣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群臣三唿萬歲之後,人群中一虎將排眾而出,單膝跪下道:“陛下,臣有事啟奏。”
“張愛卿平身,有何事要奏明。”
“陛下我們在契丹的細作昨日飛騎傳報,耶律德光已經答應出兵幫助反賊石敬溏起兵攻打我國。”
“什麽!”群臣頓時轟鳴不已。
皇座的李嗣源更是癱在龍椅上,六神無主,口中低喃:“他怎麽敢,他怎麽會,他怎麽肯?”
“陛下,細作傳言石敬溏手下第一謀事桑唯翰主動提出,反幫契丹人說服石敬溏,割讓雁門以北一十六州作為出兵條件。”
“嘩”滿朝皆驚詫,多麽不可思議,割土裂疆,以為求援條件?
“叛徒”
“漢奸”
“國賊”
“敬達,愛卿可有應對之法?”
“陛下如今之計,必須速速剿滅石部,全力阻止契丹南下,雁門更是重中之重,臣提議立即派張萬迪統領代州、吉縣、隰縣、榆次四鎮軍馬立即北上接替安重榮、安元信、安審信三人在雁門一線的防務。臣懷疑此三人乃石賊朋黨。”
“陛下,不可,安氏三雄恪守北境防務多年,並無過失如何隻憑傳言就換下三人。這會使邊疆士兵心寒,恐發生大變。”群臣中一文臣出班大聲辯駁道,頓時群臣附和。
“康義誠!即便軍心再穩,如若安氏三人棄守雁門關,或是引賊入門,則國危矣。你父在天之靈如何安息。”張將軍厲聲說道。
“你,你個匹夫,如何咒罵我父不得安寧。陛下,想我父為我朝衛守北疆多年,安氏亦為我父舊部,忠君為國,如何到了國家危難之時,便要受排擠。請陛下為臣父還個清白啊。”說完頭砰得磕在地上,頓時額頭冒血。
“快傳禦醫,康愛卿何苦如此,卿等忠心,朕如何不知。這樣吧,張萬迪聽命”
“臣在”一武將站前走出。
“張將軍統管代州兵馬北上增援雁門關,務必確保不失。”
“臣,臣領旨”張萬迪此時心中把康義誠的親戚問候一遍,這事還怎麽玩,如果四鎮人馬齊出,完全可以輕易接防雁門諸險。讓老子帶著3000人去鉗製有1。5萬人馬的安氏三兄弟,不說人家是不是真是朋黨,經你這一鬧人家不反才怪了,自己這一去估計也隻能從善如流了。
“陛下,臣有事容秉”戶部尚書賈富急忙叫道。
李嗣源現在最怕的,就是他了,這位是在逼朕自殘啊。
“賈愛卿,何事啊,如果是小事,卿等自己決斷,報於日常署備案即可。”李嗣源極不耐煩道,你不就是想勸我加稅嘛,朕不背這口黑鍋。
“陛下,前線將士浴血拚殺,可後方糧草難以為繼,人人怪責戶部,可我這戶部實在是無錢了。請陛下體恤老臣枯朽,準臣辭請。”賈富心道:陛下你不背鍋,我這裏也不想被饑民、暴徒,遊俠活撕了。你好逮有禁軍守衛,我這把老骨頭可沒人保護。
李嗣源愣神了老半天,突然毫無預兆的放聲大哭。
“眾位愛卿,如今國內各地烽煙四起,朕心裏既心痛又內疚。百姓生存日益為艱,又有逆賊石黨勾結契丹狼族虎視中原。愛卿們,覆巢之下豈有安卵,眾位家小的平安與否皆在眾臣一念之間。請哀憐朕的苦心,體恤百姓疾苦。”李嗣源探頭一瞧群臣,無人搭話,不由更加傷悲。
“朕的日子也是極為艱難,後宮內已是數次斷炊,皇後的胭脂錢也是靠娘家接濟。盡管如此朕還是決定從內庫抽出10萬用於國事。諸位愛卿請表個態吧!”李嗣源眼淚漸漸流幹,耐心逐漸磨滅。
張敬達俯身道:“陛下以身作則,開私庫而為國事。臣願意效仿陛下無私之舉,臣出一萬兩。”
其餘朝臣無奈,這陛下絕招一放,誰還能不掏點出來。
戶部賈富一統計,二十一萬六千三百兩五百錢。那五百錢是布征司捐的零頭,這大貪官就捐了二百二十五兩五百錢,謂之傾盡家財。
二十一萬兩夠幹啥,夠5萬大軍10萬民夫吃喝10天,啥也幹不了。
“擬旨:全國富戶官員地紳納捐籌集抵抗契丹南下軍餉100萬兩。”李嗣源心痛掏出的10萬兩,可是再逼迫這幫鐵公雞也是於事無補,咬著牙下了加賦的聖旨。
“吾皇聖明”好了皇帝終於還是妥協了,至於上述提到的有錢人,想都別想,哪一個不是遷出蘿卜帶出泥。誰不是與朝中人物有瓜葛,最後這些負擔全部都得轉嫁給底層自由農。
許多朝上大佬紛紛竊喜,自己的家產又可以大漲一截,奴仆隊伍擴大一番。
“退朝……”小黃門大聲喊道。
張敬達卻不走,果然一個小黃門匆匆跑來,“大將軍,陛下有請。”
禦書房內,李嗣源正盯著山西地圖,對於張敬達的到來還沒覺察。小黃門低聲提醒到:“陛下,張將軍已經傳到”
李嗣源望著這位已經兩鬢斑白的老將,這位大將隨同自己造了叔父的反。現如今已經三年了,張敬達老了,自己的江山還有誰來守護?
“舅父,坐”
“陛下不必灰心,臣一定保陛下度過這個難關。”張敬達安慰道。
“舅父,這皇帝做的真是沒趣,敬達你說當初我們對不對。”
“陛下”張敬達慌忙跪下,惶恐道:“當初是臣錯誤,絕非陛下過失。”
“舅父,快起來這裏沒有君臣,隻有翁婿,女婿絕非怪責舅父大人。當初將士們要反,咱們要麽順從要麽死。說到底還是靠舅父才挺過來了。那一次真是丟臉啊,嗬嗬……哭來的龍椅。舅父,我沒事,隻是心酸。這麽難堪才得到的這把龍椅,其實還不是是那幫文臣武將的麵具,他們才是這朝廷的天。”
“陛下,曆朝皆是如此,非是人力能改革。除非……”
“除非,中原浩劫。否則這些文人的嘴臉隻會愈演愈烈。”李嗣源雖然醒悟但卻無法改變這一切,正如前文所說,他根本沒有什麽話語權。不過是各方勢力尋找平衡的一個工具而已。
“陛下……”張敬達不知該如何開解李嗣源張口結舌。
忽然書房門外有小黃門唱道:“天雄軍右衛使範延光求見陛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