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逃亡
10天時間轉眼即過,其間從更北邊陸續到達了兩個營的騎兵,和這邊情形差不多,然後命令下達大軍即刻啟程。
但並不直接前往駐地而是繞道邢州(河北),在那裏還要接收一支軍隊和一批軍馬。
不過這支隊伍更是不堪,犯事的,抄家的,地痞,奴隸,甚至還有和尚道士啥都有。而且直接是從牢房裏接收的,根本沒訓練過一天。
就是啥都不明白王太監也是氣得罵娘。沒辦法剛訓練沒多久的新丁們居然當成了老兵用,被打散了重新編製。
勉勉強強還能運轉起來,這樣加上本部的一共就有4個騎營,5個弓營2個輔助營,規模達到1萬人,人數上萬算是龐大了,可惜其中5000騎軍當中過半數是新丁,後麵加入的步軍更是不堪。
在前往新鄭(河南)的路上,隊伍非戰鬥減員達到521人之多,都是一路殘酷拉練活活累死的。
大多是步卒,騎兵除了照顧馬匹,夜間喂草料累點,白天可以借助馬力,相較好很多。
王達民也分到了一匹老馬,老兵汰下來的,新馬當然要給老卒用,他們才是真正的精英,這已經不是潛規則了,而軍規中的一條。
沒辦法新兵的傷亡一向是最大的,馬匹的損失也最慘重的。
而且王達民一心要做逃兵,也不在乎馬好壞,反正也帶不走,那馬都是有軍中印記的。
其間有數次看上去不錯的機會,可是王達民都忍住了,明顯成功偷逃幾率不高。
越過黃河,接近防區,戰爭氣氛越濃鬱。拉練結束了,麵對隨時可能的爆發接觸戰,保持體力至關重要。糧草開始受到節製,斥候也被派出四處偵察。
大軍開始走走停停,似乎戰爭局勢不太樂觀。斥候被更密集的派出,傳迴情報的棋手臉色越發嚴肅。
終於新鄭被奪的消息,被傳了出來。近3萬守軍全軍覆沒,那裏囤積了大軍全部的糧草給養。
現在這支大軍處境尷尬,王孟海下達原地駐紮等待補給和新命令。但是這本身就是一個嚴重的失誤,瞻前顧後,猶豫不決錯失了撤退的最佳時機。
如果當時立即退往黃河以北的衛州,那裏還有5萬大軍駐守,進退自如。但是毫無騎兵作戰經驗的上官,高估了自己農民軍的機動能力,低估敵方大將的決斷。
部隊紮營等待給養和後續命令時,軍中自帶糧草進一步嚴格實行管控。私人夾帶的食物限令上交,一日實行一餐加一頓稀的。
軍中逐漸開始動蕩,三日內已經發生多起老兵痞搶奪新兵食物的事件,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一個更壞的消息被斥候帶迴:押運糧草的隊伍被襲擊,糧草全部被奪。
當消息傳入兵營,所有人都心慌起來。糧道被阻,糧食被奪,而不是被焚,這意味著很可能後方已經被截斷。但上官們堅持原地等待新的指令,絲毫不顧及軍中存糧已經岌岌可危。
當兵吃糧天經地義,沒有足夠糧草。讓這種隊伍去打仗和送死沒什麽分別。缺糧而又不撤,軍中必亂。
王達民知道機會就在眼前,但他明白現在不能動。雖然沒在古代打過仗,但好歹也看過n多的盜版書知道,軍隊肯定不會那麽簡單的。
過了一夜,隔天早上去起來帳外有點亂哄哄的,一打聽才知道昨晚抓了一隊準備逃跑的士兵。連什長全部都被砍了頭。
王達民過去一看嚇得兩腿哆嗦,好多屍體。再細一看那沒了腦袋的脖子裏血肉模糊,頓時一陣翻江倒海,扶著柵欄狂吐不止。
這是殺雞儆猴了,武力彈壓。效果短期肯定有的,可糧草不繼,士氣肯定還會進一步下降,到時隻有全營崩潰,再殺也製止不了。那時才是最好的逃脫機會。
第二天,第三天還是不見給養到達,營中明顯騷動開始擴散,並且斥候活動範圍越來越小,派出去的十有八九沒迴來。
老卒不斷進出各個營帳,到了夜晚各個角落愈發不安起來,一些被認定是軍中暗探分子被排擠或者控製起來。
今天的晚飯又變稀了。一股蠢蠢欲動的寒意逐漸彌漫,上官終於要下決心了。
因為王達民一直保持的很低調,多數同鄉都快忘了他。可隨著同一營帳的同鄉不斷與他人串聯,王達民想隱形也不可能。
該是表明立場的時候了,王達民站起身來向夥長表示,自己唯夥長馬首是瞻。周圍的同鄉馬上鬆了口氣,開始熱情的招唿他。
接下來夥長道:“上官已經給我漏了消息,大將軍那幫人已經完全放棄,準備突圍了。我們是騎兵一般不會被擺在後麵。”
“但是也有例外,如果步卒和弓營反彈得厲害。那麽上官為了平衡各部,保不全會犧牲一兩個營殿後。這時候我們必須要團結,無論壓力多大都要頂住,上官不可能把騎兵都殺掉。如果事不可為,那麽……哼哼……大家知道了沒,這關係到我們的性命不能膽怯。明日如果接到暗示馬上動手,雷霆一擊。”
當夜軍中人人膽戰心驚,第二日卻沒接到集合梆子聲,反而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把軍營徹底引爆。大將軍和親衛嫡係手下,拋棄了即將被5萬唐軍四麵合圍的騎兵集團,逃跑了。
原本估計大將軍,會保全騎兵主力,而將5000步兵和弓兵作為誘餌,進行突圍作戰。結果因為無法掌握部下的態度,直接連夜逃離。
軍營裏完全亂了,很多人不知所措,也有人相互拉攏。
原本這是個拉人的好機會,可惜王達民太低調了,無論人脈還是資曆都無法與老卒相比。
隻能看著別人拉幫結派,還好王達民之前加入本部營長麾下。在本部隊長帶領下,早已人馬齊整作好防禦姿態。不能再等了,一部分猶豫不決的騎兵,還在彷徨,但是步軍很快會反應過來他們會來爭奪戰馬。有馬和沒馬的區別誰都懂,誰也不是傻子。
“走!”帶頭隊長率先起步,命令部下以及投靠過來的近500騎朝營門口衝去。
一路過去,果然軍營內全亂了,到處是搶馬搶糧食的兵卒,也有不少人看到這支不弱的人馬,加入進去,可並不是全部能順利,不少人半路被人截下。
但這支兵馬一點沒打算停下,兵營的異動很快會被唐軍察覺。唐軍很可能已經發動,隨時會出現在四麵八方。
目前他們應該盯著大部人馬,小隊騎兵可以靠著高速機動,擾亂步兵軍陣並逐漸甩開敵人騎兵的追擊。畢竟唐軍騎兵不多,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
這個過程必定很多人會掉隊,衝在前麵的人不一定安全,但跟不上落在後麵的無疑是吸引火力的最佳餌料。
隨著時間的推移,愈來愈多的隊伍四散而出,爭先奪命。
叛軍的荒唐舉動唐軍始料未及,無法想象一支以騎軍為主力的隊伍。中高層將領集體脫逃,完全沒有抵抗意識。
當然他們不可能知道這支軍隊由於大清洗和大雜燴,半數以上都是新兵新將,缺乏訓練和磨合,完全是支烏合之眾。如果將領能夠有效組織,加上奇謀妙策說不定還真能反敗為勝。
可惜沒有如果,晉王造反。準備不足,戰爭儲備嚴重缺乏。除了嫡係的封地駐軍,想靠家丁和私兵部曲,控製唐國北方廣袤地區談何容易,更何況北地邊民可不是南方的久沐和平的愚民,。
閑話不多說,因為意料之外不戰而勝,唐軍未能及時紮緊口袋,被漫山遍野的流兵弄得措手不及,待分出散兵四處抓捕時,竟被多支小股騎兵和一支弓兵小隊強行突破,逃過大圍捕。
尤其當唐軍主將接報當中有支弓手小隊時更是不可思議,不過也就如此了。除開逃掉的和被殺的,唐軍此戰俘虜6000人,輜重無數,且無一人陣亡。此戰役,堪稱戰爭史上最不可思議的戰爭謎團之一。
話說當時王達民所在的隊伍,一路逃奔,早已把除盔甲以外的負重全部丟棄,以節省戰馬體力增加馬速。
很快這支無攻擊性的隊伍,迎來第一波唐軍,一個步軍方陣,由於雙方都是在搶時間,正好迎上。
(本章完)
10天時間轉眼即過,其間從更北邊陸續到達了兩個營的騎兵,和這邊情形差不多,然後命令下達大軍即刻啟程。
但並不直接前往駐地而是繞道邢州(河北),在那裏還要接收一支軍隊和一批軍馬。
不過這支隊伍更是不堪,犯事的,抄家的,地痞,奴隸,甚至還有和尚道士啥都有。而且直接是從牢房裏接收的,根本沒訓練過一天。
就是啥都不明白王太監也是氣得罵娘。沒辦法剛訓練沒多久的新丁們居然當成了老兵用,被打散了重新編製。
勉勉強強還能運轉起來,這樣加上本部的一共就有4個騎營,5個弓營2個輔助營,規模達到1萬人,人數上萬算是龐大了,可惜其中5000騎軍當中過半數是新丁,後麵加入的步軍更是不堪。
在前往新鄭(河南)的路上,隊伍非戰鬥減員達到521人之多,都是一路殘酷拉練活活累死的。
大多是步卒,騎兵除了照顧馬匹,夜間喂草料累點,白天可以借助馬力,相較好很多。
王達民也分到了一匹老馬,老兵汰下來的,新馬當然要給老卒用,他們才是真正的精英,這已經不是潛規則了,而軍規中的一條。
沒辦法新兵的傷亡一向是最大的,馬匹的損失也最慘重的。
而且王達民一心要做逃兵,也不在乎馬好壞,反正也帶不走,那馬都是有軍中印記的。
其間有數次看上去不錯的機會,可是王達民都忍住了,明顯成功偷逃幾率不高。
越過黃河,接近防區,戰爭氣氛越濃鬱。拉練結束了,麵對隨時可能的爆發接觸戰,保持體力至關重要。糧草開始受到節製,斥候也被派出四處偵察。
大軍開始走走停停,似乎戰爭局勢不太樂觀。斥候被更密集的派出,傳迴情報的棋手臉色越發嚴肅。
終於新鄭被奪的消息,被傳了出來。近3萬守軍全軍覆沒,那裏囤積了大軍全部的糧草給養。
現在這支大軍處境尷尬,王孟海下達原地駐紮等待補給和新命令。但是這本身就是一個嚴重的失誤,瞻前顧後,猶豫不決錯失了撤退的最佳時機。
如果當時立即退往黃河以北的衛州,那裏還有5萬大軍駐守,進退自如。但是毫無騎兵作戰經驗的上官,高估了自己農民軍的機動能力,低估敵方大將的決斷。
部隊紮營等待給養和後續命令時,軍中自帶糧草進一步嚴格實行管控。私人夾帶的食物限令上交,一日實行一餐加一頓稀的。
軍中逐漸開始動蕩,三日內已經發生多起老兵痞搶奪新兵食物的事件,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一個更壞的消息被斥候帶迴:押運糧草的隊伍被襲擊,糧草全部被奪。
當消息傳入兵營,所有人都心慌起來。糧道被阻,糧食被奪,而不是被焚,這意味著很可能後方已經被截斷。但上官們堅持原地等待新的指令,絲毫不顧及軍中存糧已經岌岌可危。
當兵吃糧天經地義,沒有足夠糧草。讓這種隊伍去打仗和送死沒什麽分別。缺糧而又不撤,軍中必亂。
王達民知道機會就在眼前,但他明白現在不能動。雖然沒在古代打過仗,但好歹也看過n多的盜版書知道,軍隊肯定不會那麽簡單的。
過了一夜,隔天早上去起來帳外有點亂哄哄的,一打聽才知道昨晚抓了一隊準備逃跑的士兵。連什長全部都被砍了頭。
王達民過去一看嚇得兩腿哆嗦,好多屍體。再細一看那沒了腦袋的脖子裏血肉模糊,頓時一陣翻江倒海,扶著柵欄狂吐不止。
這是殺雞儆猴了,武力彈壓。效果短期肯定有的,可糧草不繼,士氣肯定還會進一步下降,到時隻有全營崩潰,再殺也製止不了。那時才是最好的逃脫機會。
第二天,第三天還是不見給養到達,營中明顯騷動開始擴散,並且斥候活動範圍越來越小,派出去的十有八九沒迴來。
老卒不斷進出各個營帳,到了夜晚各個角落愈發不安起來,一些被認定是軍中暗探分子被排擠或者控製起來。
今天的晚飯又變稀了。一股蠢蠢欲動的寒意逐漸彌漫,上官終於要下決心了。
因為王達民一直保持的很低調,多數同鄉都快忘了他。可隨著同一營帳的同鄉不斷與他人串聯,王達民想隱形也不可能。
該是表明立場的時候了,王達民站起身來向夥長表示,自己唯夥長馬首是瞻。周圍的同鄉馬上鬆了口氣,開始熱情的招唿他。
接下來夥長道:“上官已經給我漏了消息,大將軍那幫人已經完全放棄,準備突圍了。我們是騎兵一般不會被擺在後麵。”
“但是也有例外,如果步卒和弓營反彈得厲害。那麽上官為了平衡各部,保不全會犧牲一兩個營殿後。這時候我們必須要團結,無論壓力多大都要頂住,上官不可能把騎兵都殺掉。如果事不可為,那麽……哼哼……大家知道了沒,這關係到我們的性命不能膽怯。明日如果接到暗示馬上動手,雷霆一擊。”
當夜軍中人人膽戰心驚,第二日卻沒接到集合梆子聲,反而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把軍營徹底引爆。大將軍和親衛嫡係手下,拋棄了即將被5萬唐軍四麵合圍的騎兵集團,逃跑了。
原本估計大將軍,會保全騎兵主力,而將5000步兵和弓兵作為誘餌,進行突圍作戰。結果因為無法掌握部下的態度,直接連夜逃離。
軍營裏完全亂了,很多人不知所措,也有人相互拉攏。
原本這是個拉人的好機會,可惜王達民太低調了,無論人脈還是資曆都無法與老卒相比。
隻能看著別人拉幫結派,還好王達民之前加入本部營長麾下。在本部隊長帶領下,早已人馬齊整作好防禦姿態。不能再等了,一部分猶豫不決的騎兵,還在彷徨,但是步軍很快會反應過來他們會來爭奪戰馬。有馬和沒馬的區別誰都懂,誰也不是傻子。
“走!”帶頭隊長率先起步,命令部下以及投靠過來的近500騎朝營門口衝去。
一路過去,果然軍營內全亂了,到處是搶馬搶糧食的兵卒,也有不少人看到這支不弱的人馬,加入進去,可並不是全部能順利,不少人半路被人截下。
但這支兵馬一點沒打算停下,兵營的異動很快會被唐軍察覺。唐軍很可能已經發動,隨時會出現在四麵八方。
目前他們應該盯著大部人馬,小隊騎兵可以靠著高速機動,擾亂步兵軍陣並逐漸甩開敵人騎兵的追擊。畢竟唐軍騎兵不多,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
這個過程必定很多人會掉隊,衝在前麵的人不一定安全,但跟不上落在後麵的無疑是吸引火力的最佳餌料。
隨著時間的推移,愈來愈多的隊伍四散而出,爭先奪命。
叛軍的荒唐舉動唐軍始料未及,無法想象一支以騎軍為主力的隊伍。中高層將領集體脫逃,完全沒有抵抗意識。
當然他們不可能知道這支軍隊由於大清洗和大雜燴,半數以上都是新兵新將,缺乏訓練和磨合,完全是支烏合之眾。如果將領能夠有效組織,加上奇謀妙策說不定還真能反敗為勝。
可惜沒有如果,晉王造反。準備不足,戰爭儲備嚴重缺乏。除了嫡係的封地駐軍,想靠家丁和私兵部曲,控製唐國北方廣袤地區談何容易,更何況北地邊民可不是南方的久沐和平的愚民,。
閑話不多說,因為意料之外不戰而勝,唐軍未能及時紮緊口袋,被漫山遍野的流兵弄得措手不及,待分出散兵四處抓捕時,竟被多支小股騎兵和一支弓兵小隊強行突破,逃過大圍捕。
尤其當唐軍主將接報當中有支弓手小隊時更是不可思議,不過也就如此了。除開逃掉的和被殺的,唐軍此戰俘虜6000人,輜重無數,且無一人陣亡。此戰役,堪稱戰爭史上最不可思議的戰爭謎團之一。
話說當時王達民所在的隊伍,一路逃奔,早已把除盔甲以外的負重全部丟棄,以節省戰馬體力增加馬速。
很快這支無攻擊性的隊伍,迎來第一波唐軍,一個步軍方陣,由於雙方都是在搶時間,正好迎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