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個讀書人!


    還是新科進士!


    章越長歎一聲,死的此人他聽說過,是一位太學中頗有名聲的士子。


    “蔡京行事過於偏激了些,真當皇城司的耳目是白長的?”


    “蔡京未必不知,隻是將注在了我身上,也是押在了朝廷對遼國強硬的國策上。”


    章越想到這裏。


    其實太學本要出數百名武學出身的太學生作為三輔軍的督指揮使,但因言官劉伯均的彈劾,言自己為了暗中操縱軍權,故意安插親信,所以此事被中止。此舉也引起了不少太學生的不滿。


    太學一貫是章越的基本盤。


    自己是太學生出身,又任過判國子監,配合王安石親手指定了太學改革章程。


    從熙河路起一直有用武學出身太學生為將領的傳統,此外交引所也是經濟出身的太學生們除了做官外的第一就業熱門,加之錢乙在太學中又創辦了醫學院。


    所以太學反對激烈不意外。


    同時在朝中王安禮在內廷反對割地退讓之事。


    蔡卞也聯絡了了不少官員反對。


    民間議聲如沸。


    事情發展到此有些出乎了他的控製,但是出乎就出乎吧。


    章越身在定力寺裏枯坐不出,一切消息不往外遞送,這是內部人士都知道的。


    這個動作雖不刻意,但皇城司有心一查便知。


    宮內內侍自己也有暗中結交,他們會幫自己說話了,主要是自己肯使錢,甚至連宰相俸祿都拿出來賄賂近侍。所以官家的動向他是了若指掌。


    更不說宮內石得一,李憲,甚至連太後身旁的張茂則都與自己關係良好,甚至有時候自己不惜折節下交。


    遍植黨羽,伺察人主,操縱輿論,插手軍權、結交宦官內戚……自己這離奸臣可是越來越近了。


    可是奸臣要攬權。


    難道忠臣就不攬權了嗎?不攬權,怎麽辦大事。


    有時候忠臣與奸臣,真就隔了一張紙而已。


    反正再幹兩年自己便暫且身退,以後能不能起複再說。


    錢乙曾告訴自己官家身體底子不好撐不了多久。但誰又知道呢?曆史上官家因永樂城之敗成疾,而這個時空這最大的病因被自己鏟除了。


    無論如何,章越就當這兩年是自己政壇上最後的任期來幹了。


    細想之間小沙彌端來了素齋飯。


    寺廟的飯菜自是寡淡,不過章越卻十分滿足。


    他為官儉樸,平素在家也是粗茶淡飯不脫寒門出身的本色。


    小沙彌從木盤裏端來一大碗稻米飯,一壺茶,一碟青菜豆腐,還有些醃蘿卜,還有些許口蘑。


    別看如此簡單,但這點豆腐口蘑還是寺中給自己開了小灶,其餘飲食皆與普通僧人無二。


    都說粗茶淡飯最養人,日子平淡才是真。辦大事的人既能吃山珍海味,也可咬得菜根,習慣這般清苦的生活。


    儉能養德,亦能養福。


    萬萬不可身居高位,便沉溺於口腹物欲之中。


    章越夾起青菜和著稻米飯一起扒入口中,飯粒顆顆噴香,如食鮑翅。


    飲了一口茶後,他又夾了塊醃蘿卜,咬下半根,嚼入嘴中清脆爽口。


    章越滿意地感歎,定力寺的齋飯真是格外香甜好吃。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這方是菜根譚的真意。


    章越咀嚼著脆爽的醃蘿卜心道,這時候外麵的民意和士心想必都有了轉化了吧!


    若自己還在相位,滿天下還道對遼強硬是自己的態度。


    不爭就是爭,他不為勉強之事。


    更不用輕易力排眾議。


    對於劉伯均的彈劾,章越絲毫不作迴應。


    想到這裏,章越給天子寫自己的第三封辭疏。


    天子就算知道自己以退為進也無所謂。


    高人從不揣測別人情緒了,也不作任何解釋,要反過來別人讓來揣測自己的情緒。


    不過這一次,劉伯均彈劾後,幾乎沒有落井下石的官員,可見百官們經過數次教訓都學乖了。


    這令章越有些失望。


    難道自己以退為進的招數如此粗淺,令人一目了然?


    以至於令百官有所誤會,生怕秋後算賬?


    自己是那麽小心眼的人嗎?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嘛。


    ……


    遼國使者蕭禧抵京。


    蕭禧看著這座熟悉汴京城躊躇滿誌。


    他認為來汴京必能收獲他想要的東西,憑著北朝帶甲百萬,憑著南朝文恬武嬉,遼國以大軍恐嚇之下,南朝必然俯首聽命,兵不血刃地達到他的目的。


    一路行來,看著宋朝館伴使卑躬屈膝的樣子,他已是有此預感了。


    一行的車馬行至汴京街頭,不過蕭禧目光一縮看到與以往不同的場景。


    但見圍觀的百姓們神色不善,甚至有不少士子模樣的人目中噴火,滿是義憤。


    左右雖有宋朝官兵維持著秩序,但蕭禧毫不懷疑若無人阻攔,這些人會過來撕了自己。


    以往自己來宋朝的時候,這些南人百姓不是一個個嬉笑著來旁觀嗎?甚至有北朝近鄰的親近感。


    他們幾時有這般!


    “番狗!”


    蕭禧聽得百姓裏一聲怒罵,頓時吃了一驚。他轉過頭看去,一名落魄的大漢酒吃得醉醺醺的,衣襟敞著,露出滿是黑毛的胸脯指著騎在馬上的自己罵道。


    蕭禧心底大怒,這等破落戶模樣的人,也敢辱罵自己?


    哪知這名大漢罵完,左右百姓紛紛叫好跟著喝彩,不少百姓也是喝罵‘番狗’!


    有百姓大聲道:“這些番狗剛在滄州殺了咱們那麽多百姓,如今還膽敢來這要地要錢!”


    “真當咱們大宋無人了!”


    “若真打到汴京城下,爺爺我舍了這三百斤肉,與你們拚了!”


    “且看誰作這賣國賊子!”


    “賣國賊子人人共討!”


    蕭禧大怒看向一旁的館伴使怒道:“這是何話?南朝地界都沒人管了嗎?”


    館伴使臉上神色有幾分複雜,最後作無奈之色道:“這我也是不知,貴使先下榻後,再作分說。”


    說完後對方館伴使別過臉去不作搭理。


    之前對自己幾乎稱得上卑躬屈膝的館伴使態度也這般了,蕭禧沒有發作,隻在一片刺耳的‘番狗’聲中緩緩抵至驛館。


    哪知驛館周圍此刻也是被人包圍得水泄不通,不少百姓書生圍著喝罵。


    館伴使副使,德州通判急忙稟告王珪。王珪命開封府蘇頌捉拿鬧事百姓。蘇頌推諉了一陣,不是非常盡力。


    百姓們圍繞著驛館罵了一圈後,看見衙役敲鑼而來,立即一哄而散。


    次日,數百名讀書人敲登聞鼓請願,並在宣德門伏闕請求。


    王珪,孫固見此一幕,都繞宣德門而行。


    ……


    定州。


    作宋遼邊境。


    這是一個出現頗為頻繁的地名。


    昔米信、田重進、李繼隆都作為定州都部署坐鎮於此。


    知定州兼定州安撫使章惇自抵此後便積極備戰,整頓邊備。


    章惇也如他所言般,在定州整備了一支野戰兵馬,其中就有馬軍。


    事實上宋朝雖是缺馬,但定州軍一貫不缺,迴紇、黨項、藏買馬都是優先裝備定州軍,如今朝廷收服了涼州,上月更調了兩百匹涼州大馬優先配給定州兵馬。


    但章惇仍覺得給了太少了。


    章惇在定州辦事甚銳,汰舊軍編練新軍,旁人問他為何不編練舊軍,而用新軍。


    章惇道:“舊軍糜爛而不可用,唯有裁革以新軍方可。”


    現在契丹屢屢侵界,多造事端,兵馬護送著百姓過界伐木,又驅趕夫役取水。


    邊界多事,章惇卻能安步當車,禦將有方,無不敬服。


    這日章惇與眾將一並在定州城外的山間視察軍情,在此處隱隱可以看見契丹軍兵出沒侵擾宋界。


    不過章惇不以為意帶著數十騎,與州鈐轄,路都監等將領一並到此視察。


    到了晌午左右從附近的村落裏捉了兩條黑犬,當場殺了,用一口大鍋煮起了狗肉。


    章惇與眾將一麵從鍋裏夾著狗肉,一麵喝著烈酒。


    北國的初春還是格外嚴寒,在這等天氣下吃一鍋燒得滾沸,香氣撲鼻的狗肉,真是一等奢侈的享受。


    一名將領笑道:“狗肉上不了台麵,我等以為節帥這般神仙人物不會食此。不料大帥吃得十分盡興。”


    章惇大快朵頤之餘道:“我年輕時喜求仙問道,常與幾個不守清規戒律的和尚一起大吃大喝。”


    “故而不僅狗肉吃得,蛇肉,蛇肉也曾吃得。”


    “再說狗肉又如何,過去樊噲殺狗為生,照樣拜得大將。”


    眾將聞言大笑,紛紛讚章惇說得好。


    “這狗肉中一黑二黃三白四花!咱們今日托大帥的福,食得黑犬,真是有口福啊!”


    眾將又笑。


    章惇這般不拘小節之舉,也是很得人心。


    不過眾將們在他麵前無一人敢無禮。眾將雖沒讀什麽書,但本能地從章惇身上嗅了一股很危險的味道。


    不同於普通書生,一個帶著江湖氣的書生,千萬不要去主動招惹。這種人是很可怕,真的敢殺人,也能夠活人。


    得罪了這樣的人,後患無窮。


    正說話間,幕僚送來邸報。


    章惇用布抹去手中的油膩,讀了邸報後,怒不可遏道。


    “動不動便辭相避位,不知盡力而為。行大事者,若不激烈而為之,豈能有所更張?”


    在場眾帥臣們都是麵露為難之色,他們知道章惇又在罵中樞了。


    罵得不是別人,正是他那愚蠢且一無是處的弟弟,當朝宰相章越。章惇為方麵大員後,對章越無一好詞。而且還有一固定的項目,每當地方或過路有官員前來拜訪。


    章惇與之聊不到幾句後,便是抨擊朝政,隨後就批評到章越。


    不少官員聽了章惇之言語很是尷尬。


    他們不少人也曾是在章越下麵辦過事,就算沒有辦過事的,你這樣批評當朝宰相,他們也不敢附和啊。


    但是攝於章惇的積威,他們也不敢反駁。


    所以他們在章惇麵前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往往到這時候就立即尋個借口離去了。


    至於帥府裏的幕僚和將領卻沒那麽好運氣了。


    他們走不開啊!


    每天到了這個節日時,眾將們隻能垂頭不語,萬一章惇點名要他們附和幾句,那不是玩完了。


    章惇道:“見小利而亡義,幹大事而惜身,此等人豈能將天下托付於他?”


    “不敢以身當國之輩,實是懦弱,我倒一直沒看錯你。實是丟了章家的顏麵!”


    罵了一通,章惇好似餘怒未消。


    他惱怒的是章越遇事就走,而不是坐下來堅持政見,繼續保持對遼國強硬態度,現在任由孫固出麵與遼議和。


    章惇負手踱步片刻,對眾將道:“事已至此,我等再三忍讓,契丹隻會蹬鼻子上臉。”


    “朝廷無人可以擔當,這千斤重擔唯有我等自己擔當起來。”


    “從明日起,若遼人再過境取水砍柴,一律逐之!”


    章惇命下,眾將心底大驚,契丹重兵集結在邊境,你這般驅逐若是兵戎相見怎好?


    眾將不敢違抗隻好起身領命。


    眾將不知呂惠卿書信給章惇,而今朝中無人製約,二人正好可以便宜行事。


    至於對遼割地議和?


    那更不用多說,無論呂惠卿還是章惇都是萬萬不肯的。


    ……


    遼使興師問罪的意思很顯然。


    正使蕭禧,副使蕭得裏特抵達汴京後,先是天子見使者於紫宸殿,之後又設曲宴垂拱殿。


    蕭禧麵對宋朝天子還是有所分寸言,言請宋與黨項兩國息兵,並還黨項故地也。


    然後蕭禧遞上國書,言北朝皇帝告南朝皇帝,西夏事早與休得,即甚好,否則傷兩國邦交。


    到這一步,大家都還好,沒有扯破臉皮。


    官家不答,而另點蔡確替自己出麵迴答道:“西人累年犯順,理須討伐,何煩北朝遣使?”


    蕭禧對蔡確這般答了不以為然,又問道:“聽聞伐黨項之事全有章相公主張,為何今日不見他在此?”


    此言一出,蔡確答說章相公告疾養病。


    蕭禧,蕭得裏特二人聞此沒說什麽便離開。


    直學士蔡京上奏言,遼使抵京必有詭謀,戰和之事請朝廷召集百官詳議而決。


    官家沒有聽,隻是於宴後賜物給遼使,卻被對方嫌少。


    之後宋遼談判。


    孫固作為談判正使。作為他左右手的,分別是趙挺之和李格非,這二人都是王珪所派。


    孫固知道自己一舉一動都在王珪授意之下。


    孫固也很憋屈,他在朝中不樹黨羽,一貫以清廉自守聞名。


    故他雖身為樞密使,但在朝堂上根本不足以與王珪,章越這等權相相抗衡,隻好聽任他們擺布。


    甚至孫固還知道,官家讓他議和也隻是權宜之計,隻是將他當作了一枚棋子罷了。


    不過本著忠君之心,更要緊是他擔心萬一宋遼開戰,河北百姓都要遭殃,這是不能夠熟視無睹的。


    本著體民忠君之意,他頗有幾分忍辱負重之感,但即便是刀刃加身,他也要完成使命。


    蕭禧一上來便咄咄逼人聞道:“到底韓忠彥辱我國主,是他的意思,是你官家的意思,還是你們大宋的意思?”


    孫固也是談判的老手,避開這話道:“本朝陛下曾言,邊釁一開,兵禍不解,豈是人主愛民恤物之意?”


    “而今陛下有息兵止戰之意,我等自是竭力促成此事。”


    “那麽沿途之上的那些頑民,為何膽敢當街辱罵使者,這又可是南朝慫恿所知?”


    蕭禧提及被當街辱罵之事還是耿耿於懷。


    孫固道:“爾國無故殺我滄州軍兵,本朝百姓自是義憤填膺,欲討迴公道,前幾日還敲登聞鼓和伏闕,鼓動朝廷與遼交兵。”


    “幸虧陛下念及兩家百年合好下旨安撫,不令百姓造次,貴使怎好言是本朝慫恿百姓呢?”


    沒錯,老百姓都願與你們遼國一戰,反而是我們大宋這邊愛好和平自己動手阻攔住的。


    “是嗎?如此與本朝情形也是一般了。”


    然後蕭禧冷笑一聲道:“嘴皮子不要扯了,黨項稟告於本朝,自熙寧以來被南朝侵圖約近二十年,於諸要害被侵築了城寨不少,今歲以來又多修築。如今疆宇日更朘削,屢乞本朝起兵援助。”


    “本朝與黨項累世聯親,其國主乃陛下之女婿理當救援,蓋因南北兩朝通好年深,固存誓約,便難允其所請。今特遣我來此計會。退還涼州及元豐二年後所有侵吞黨項之土。”


    孫固聞言大驚,遼國不按常理出牌,之前還說隻是推還涼州,如今突然改作元豐二年後占領黨項的疆土。


    如此不僅涼州,連蘭州等都要失去。


    虧孫固之前還拿西安州,德順軍作為換取涼州的談判籌碼。


    孫固沉著臉喝茶後,繼續坐在談判桌上據理力爭。


    蕭禧冷笑幾聲,不作理睬,隻讓副使相談。


    這時遼國使者中一名作道士裝扮的優人道:“我本要作一泥藥爐,可惜土少不能和。”


    蕭禧當即起身,從地上用手藉一把土懷之。


    孫固問這是何故?


    蕭禧答道:“我奉天子威命來言語,若爾等不從,當卷土收去。”


    孫固聞蕭禧之言,當場大驚之色。


    片刻後孫固麵見天子將談判之事稟告。


    官家聽說遼國使者出爾反爾,突然驟改談判條件很是憤怒。


    孫固道:“陛下,遼國興師問罪之意顯然,如今之策若要有所交待。”


    “唯有將章越,韓忠彥二人嚴處,再將章越執政之後所得之地全部退還給黨項方可言和罷兵。”


    官家聞言作色道:“這怎可?”


    “若這般割土索地,朕這皇帝都不要做了!”


    官家起身,他還是太低估了遼國的無恥和野心了。


    ps:比上一更缺斤少兩了些,下次再補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宰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幸福來敲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幸福來敲門並收藏寒門宰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