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使黃履宅中。


    知開封府許將也是座上賓,此外還有韓忠彥,陳睦等大約十餘名都是朝中章係高官,每旬都固定聚一聚。


    章越告疾那陣,黃履大有話事人風範。黃履有時候不在,許將代為坐在主位。


    盡管許將官位比黃履高,但隻要有黃履在,對方一定是坐主位。


    以往蔡京也是常客。


    但有一日黃履在宴席上忽對左右言道,以往我這宅子裏什麽人都來,以後也要緊一緊了,需得忠義之人方才得進。


    蔡京最懂得進退,聽了黃履這話後,從此便不來。


    當然蔡京走後,又補了人來,圈子如同官場都是來來去去的。王珪,元絳都是有意無意地打壓這些人,但黃履在朝中卻撐著局麵,也護住了不少人。


    黃履不自覺地成了章黨在朝中流砥柱。


    雖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地走了一些人,但是留下的都經受住了考驗。


    今日這些人早早知道章越當值的消息,便坐在黃履的家中聚聚,也算是慶賀。章越結束了告疾,重新返迴朝中,還出任宰相,那麽他們自是歡喜不已。


    他們在心底高興著什麽?


    不正是有了那些沒有堅持住,不能雪中送炭,隻知道錦上添花投機分子離開,才有了他們堅持下來的意義嗎?


    眾人知道以章越的性子,肯定不會忘了他們的好處。


    官場上不正是如此嗎?


    站隊永遠是最要緊的一門學問。


    他們的堅持今日終於得到了收獲,眼下應該是好好獲得迴報的時候。


    宴席之間杯觥交錯,黃履好酒,酒量也好,稱得上是千杯不醉。


    他看出了眾人的心思,也看出他們眼睛裏躍躍欲試的目光,他忽將端起的酒盅放下,眾人看著他停杯不飲,也是立即放下了酒盞。


    黃履看著眾人道:“爾等都想要謀個好官乎!”


    眾人皆心照不宣。


    黃履道:“知道為何此番陛下啟用章公為宰相嗎?”


    “是欲平夏之故!”


    黃履道:“正是,故諸位日後要謀好官,好差遣,章丞相都可以給,但需在此事上出力。如此既報效了君王,也不辜負了章丞相以後的提攜。”


    “這方是咱們大丈夫堂堂正正直取功名利祿之道!”


    眾官員們紛紛點頭稱是。


    黃履道:“從古至今黨爭都是不絕的,有人之處,便有利益之爭。”


    “有利益之爭,便有宗派。誰也無法阻之。歐陽公說小人有黨,君子有黨,此言不虛矣!”


    “人求升官名利之心固無不妥,能將野心用在國事上者,方才不負史書之筆,後世悠悠之名!”


    “而今章丞相承天下之重,陛下之托,肩上的擔子,不可謂不重。”


    “隻要我們能為國分憂,為丞相分憂,那麽一朝青雲也不過是近在咫尺。”


    聽了黃履之言,眾人都明白。


    正在這時,一個下人入內給黃履耳語了幾句。


    黃履起身,自有許將接過他的話,繼續言語。


    黃履到了內室,原來是嶽父大人沈括派人千裏之外給他密信,幾乎隨著金牌使用同時進京。


    黃履看了沈括的信,不由色變。


    黃履看了信後,迴到宴席上,許將看他沉著臉。


    “涇原路兵馬有消息了!”黃履言道。


    眾官員聽了皆問道如何?


    黃履道:“西夏掘七級渠水淹靈州城……王中正不肯退兵,並無故囚之種師道,章直為迫王中正交出兵權殺之,所幸章直率兵馬退兵,免遭水淹。”


    “如今章直率殿後兵馬被西夏人圍於鳴沙城,而種師道率軍從靈州城下退迴,兵馬雖無大損,但所有甲仗和兵械全丟。”


    “沈括與種師道,率師北上強行解圍鳴沙城!”


    眾官員聽了都是瞠目結舌。


    “殺王中正,王中正雖惹人生厭,但他畢竟代行帥旗,又是一路主將。殺了他,章子正豈有命在?連丞相也要被牽連其中!”許將言道。


    韓忠彥道:“宦官典兵本就是前朝之敗所至,而王中正不合章法進兵,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子正殺之何罪之有!”


    “若是陛下要殺子正,我不惜丟了烏紗,必上疏力保章子正!”


    “韓大說得好!”


    “我等也是。”


    數名官員齊聲附和。


    黃履有韓忠彥這句話心底一鬆。


    陳睦道:“可是子正被困鳴沙城,身處西夏十幾萬大軍重圍,或許我們不必保他,他自己也是難活啊。”


    “沈經略與種師道率殘師去救,豈非把自己也搭進去?”


    許將道:“若你是沈經略,又豈能不救?”


    陳睦沉默半晌,點頭道:“所言極是。”


    “此事真是為難至極,全看章丞相如何處置了!”


    許將撫須道:“我看必有人拿此事攻訐章子正,借此在官家麵前打擊丞相!”


    黃履點點頭道:“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啊!”


    ……


    官家臥榻之前。


    王珪,章越,元絳都圍坐在椅上,徐禧侍立在一旁。


    徐禧道:“陛下,沈括所奏已盡數在此,臣以為此事還需再聽種師道的奏疏,以明真相。”


    一旁的元絳今日神采奕奕,一改昨日的頹色言道:“陛下,臣以為有沈括的奏書便可知一切了。”


    “王中正身為前方主將,實與開府拜將之臣無二,章直雖事先經請旨,但仍是殺之,此舉如同謀事,曆朝曆代都不能容之。臣請陛下聖斷!”


    官家仍是在臥疾中。


    他躺在榻上有些虛弱地道:“此事朕已是知道了。”


    元絳道:“陛下,既是如此,臣請立即派人拿下章直押送迴京。”


    “此事若不重懲,以後再有造反殺將,將來不可止。陛下威信也是蕩然無存。”


    元絳說完看向了章越,哪知今日他卻不出一言,坐看自己表演。


    見章越始終不說話,反而官家道:“元卿,若無章直,涇原路大軍早已是全軍覆沒。但朕不是不察之君,他帥兵馬殿後之事,朕也看得清楚。”


    “此事朕會考量,當務之急還是需解鳴沙城之圍,全涇原路,熙河路,環慶路及各路周全。”


    “卿與王珪和西府在政事堂商議對策,還擬一道詔書加韓縝為同知樞密院事,兼陝西行樞密院使,今日即行出京,節製六路,不可逗留!”


    “是,陛下。”


    王珪,元絳二人起身。


    元絳不甘不願地看了章越一眼,二人一並從殿上退下。


    殿上隻餘天子,章越。


    殿央檀香煙氣寥寥升起。


    官家又將沈括的奏疏看了一遍,然後對章越問道:“章卿。”


    “臣在。”


    官家皺著眉頭問道:“卿為何方才不出言解釋,章直殺王中正之事?”


    章越道:“迴稟陛下,臣無辭解釋。”


    官家道:“那卿為何又言沈括當治以大罪?”


    章越道:“迴稟陛下,鳴沙城已是死地,不值得救,沈括卻執意率涇原路兵馬前往解圍,實為魯莽至極。一旦壞了兵馬,涇原路將無兵可守。”


    官家道:“朕看沈括此舉也是情理之中。章直是卿的親侄兒,難道卿忍心看著他陷入死地?”


    章越道:“陛下,臣不忍心,但事有輕重。章直的性命,比起涇原路的安危而言,實微不足道。”


    “臣寧可見章直……章直他陣亡軍中,為國家盡節,為陛下盡忠,亦不願見他忍辱偷生,迴到家中盡孝盡悌。”


    “臣……”


    說到這裏章越說不下去,在天子麵前垂淚。


    官家聞言歎息道:“卿便隻有這麽一個親侄兒,朕知道你與他感情之深,卿實話告訴朕,你真舍得嗎?”


    章越道:“陛下,臣舍不得,但唯有如此了。”


    官家點點頭道:“章直殺王中正之事,朕以後再處置。眼下當務之急乃鳴沙城之事,其他暫放在一邊。”


    章越道:“陛下,是臣薦章直為熙河路經略使,此事乃臣失職,請陛下責臣之罪!”


    官家搖頭道:“此事朕不會責卿,還要對卿委以重任。當今朝堂上,也唯有你才能替朕為滅夏之任。”


    章越為難道:“可是章直必然是犯了大錯,若不責罰……而臣處於嫌疑之地,實不敢……”


    官家道:“朕意已決,卿不必再言,在這件事上朕有自己的決斷。”


    “當年漢高祖得天下,乃善用人,故而能得人矣。而至少看人用人這點上,朕信得過卿。”


    “以後朕要靠你了,而你也要懂得靠朕。你助朕滅夏,朕保你章家權位功名,朕與你是相得益彰,富貴共之!”


    “臣謝過陛下!”章越從椅上起身。


    ……


    章越負手從殿上漫步而出,卻見遠處的日頭從宮簷一角徐徐落下,而自己也是宮簷所遮的陰影中,緩緩地走到了陽光所照的地方。


    殿下不少官員正在議論紛紛,章越在長廊處看到了負手而立的元絳。元絳並沒有如官家所言去了政事堂,而是留在了這裏等候。


    元絳抬起頭看到自己神色如常地走出大殿後,當下拂袖而去。


    章越看著元絳疾去的身影心道,土雞瓦狗之輩,安奈我何?


    章越從大殿的台階走下,緩緩從人群中行過。這一刻官員們無不停止議論,大氣也不敢喘。


    他們口稱丞相,趨步後退,然後垂首躬身送章越飄然離去。


    宰相之威如斯矣!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宰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幸福來敲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幸福來敲門並收藏寒門宰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