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台上懸掛的五顏六色的衣服、陽光下休閑聊天的男男女女和牆角裏不斷打著哈欠的各種各樣的小貓,都告訴我們這裏似乎永遠不會被戰爭摧毀。在迷人的海邊,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許多遊客在清脆的濤聲當中悠閑地釣魚。


    黎巴嫩山高達3000多米,山頂上白雪皚皚,而山腳下卻是果樹成林,一片翠綠,與地中海交相輝映,真是五彩繽紛,令人神往。汽車可以沿著寬闊的盤山公路,從山腳一直開到山頂,山坡間建有許多式樣新穎的別墅、旅館和飯店,掩映在蒼鬱的林木叢中。從山腳到山頂,沿途可以觀賞到一種十分有趣的現象:山上人們在開心地滑雪,山下海濱浴場上彩傘簇立,人頭攢動,男男女女遊客或是在海麵上嬉戲追逐,或是裸露著身子躺在沙灘上進行日光浴。


    同前麵的幾個港口一樣,貝魯特港是個小港口城市,沒有什麽土特產,也仍然沒有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


    第二天補給完畢我們就離開了貝魯特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5月25日上午,離開貝魯特港。”。


    經過兩天的向南航行,我們到達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我用六分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52度,東經4度。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5月27日上午,進人比利時安特衛普港。”。


    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曆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安特衛普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


    安特衛普位於比利時北部斯海爾德河下遊。西距入海口約90公裏,是比利時最大港口和重要工業城市,麵積140平方公裏,人口數十萬人,居民大多使用荷蘭地方方言。安特衛普是歐洲著名文化中心,是著名藝術大師羅賓斯和馮·狄克的誕生地,也是世界著名的遊覽城市。人們被其吸引的是它的三大看點:一是保存完好、充滿中世紀情調的舊市區古老建築;二是神秘的鑽石加工和交易;三是有世界聲譽的繪畫藝術和眾多的博物館,建有羅賓斯故居博物館、皇家藝術博物館、國家海運博物館以及鑽石博物館等。這裏有充滿中世紀情調的古老建築,這裏有高超神秘的鑽石工藝,


    這裏有享譽世界的繪畫藝術,與宗教完美結合。安特衛普是比利時的第二大城市、歐洲第二大港、世界第四大港、世界最大的鑽石加工和貿易中心,人口50萬,是歐洲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大多數安特衛普的公民都認為他們城市的名字來源於荷蘭語“斷掌”-安特衛普(handwerpen)的意思,根據傳說,古時有個巨人,從經過的船長那裏收取很高的通行費,年輕的勇士布拉博(brabo)砍掉了這個巨人的手.在大廣場(grotemarket)中央有一座青銅雕像,雕刻了布拉博扔巨人斷掌到斯凱爾特河的優美弓形身姿,這也是斯凱爾特河恢複自由通暢的一個標誌。但是傳說不能代替曆史,安特衛普實際上是向水中突出的陸地形成了城市核心的象征。曆史上,這裏是歐洲最富有的城市之一。直到今天它仍是世界最大的鑽石交易中心,全城有上百個個鑽石公司(主要是猶太人經營),還有各種跟鑽石有關的博物館和展廳。


    安特衛普的教堂是這座城市獨具魅力的地方,先哲們依靠油畫將聖經故事一幅幅地展現在你麵前。因此,去安特衛座普一定要去當地的教堂看看,它能給你帶來藝術的享受。當然去安特衛普的遊人另一個必去點是安特衛普的鑽石城,位於火車站邊上的鑽石城是歐洲最大的鑽石集散地,號稱世界上最好的鑽石切割能匠就位於此了。


    安特衛普是世界著名的遊覽城市。人們被其吸引的是它的三大看點:一是保存完好、充滿中世紀情調的舊市區古老建築;二是神秘的鑽石加工和交易;三是有世界聲譽的繪畫藝術和眾多的博物館。


    安特衛普是比利時重要的港口城市和佛蘭德地區的首府,也是歐洲著名文化中心。這裏的鑽石城是歐洲較大的鑽石集散地,歌劇院和魯本斯博物館也非常有名。在安特衛普出現了許多卓越的藝術家,如彼得·保羅·魯本斯,安東·凡·迪克,雅各布·喬登斯,銓·布魯格爾和克裏斯托夫·普蘭亭。安特衛普的歌劇院和魯本斯博物館非常有名。我們參觀了大教堂(cathedral),它是安特衛普最偉大的建築物之一,是比利時最大的教堂,占地約有2.5英畝。1352年安特衛普大教堂底開始動工,直到1521年整個工程才完工,雖然耗時如此之久、經曆無數建築師的監造,不過整個建築風格卻相當一致和諧。教堂中最引人的部分是高塔,塔高123公尺,塔上的精細的裝飾讓人歎為觀止。塔上的47個鍾所組合成的排鍾經曆3個工匠之手,曆時一個世紀才宣告完成。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素有“世界鑽石之都”之稱。世界上每10顆未切割鑽石中就有8顆要經過安特衛普處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拋光鑽石也出自安特衛普。安特衛普的舊市區位於斯德爾。舊市區中世紀風格的建築鱗次櫛比,帶有古樸之風。如著名的安特衛普聖母院,是哥特式建築的代表作,也是比利時最大的教堂,教堂尖塔高達123米,被譽為“中世紀的摩天大樓”。教堂內珍藏著著名畫家魯本斯的油畫,其中《耶穌降架圖》是比利時藝術的七傑之一。還有安特衛普大教堂、聖保羅教堂及廣場鍾樓,都是吸引遊人的重要景點。佛蘭德斯畫派的代表人物魯本斯就出生在安特衛普的老城區,其故居已建成魯本斯博物館。法國畫家普朗坦也曾在安特衛普居住過,使這座城市成為繪畫藝術之城。國家美術館陳列有佛蘭德斯地方畫派各個時斯的作品。安特衛普還擁有眾多收藏質量很高的博物館,除魯本斯故居博物館外,還有皇家藝術博物館、民間藝術博物館、國家海運博物館以及鑽石博物館,都被認為是安特衛普的驕傲。


    “和酒吧女郎套近乎,可以得到許多情報。”


    “有不明白的事情去酒吧就可以了。”


    “最近,這條街生機勃勃。”


    “本港有毛織物特產。”


    “隻要擁有私掠許可證,海盜行為就會被視為為國行為。”


    我們是淩晨到的比利時安特衛普港,進入特產店時,特產店秘密出售比利時的免稅證,標價1萬銀幣,我們買了比利時的免稅證和價格為50銀幣的一瓶鼠藥。


    進入安特衛普港的商品交易所,那裏有魚肉、穀類、毛織物,其中毛織物是安特衛普港的特產,標價52銀幣,我們買了60桶毛織物。將毛織物運上船後,發現安特衛普港還有地圖工房,我花了1萬銀幣向地圖工房的師傅學會了繪製地圖的技能,並且和安特衛普港的地圖工房簽訂了繪製世界地圖的合同,對世界地理有新的發現可以向安特衛普港的地圖工房報告來獲取報酬。


    休息和補給完畢後,我們於5月29日離開了安特衛普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5月29日上午,離開比利時安特衛普港。”。


    我們朝著東邊的荷蘭鹿特丹港而去。經過一天的向東航行,我們到達荷蘭的鹿特丹港,我用六分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52度,東經4度。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5月30日上午,進人荷蘭鹿特丹港。”。


    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曆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鹿特丹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


    鹿特丹(rotterdam)是荷蘭第二大城市,地處歐洲萊茵河與馬斯河匯合處。位於荷蘭的南荷蘭省,nieuwemaas河畔。鹿特丹是歐洲最大的海港,直到近年來甚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鹿特丹的名字來自於在市中心注入nieuwemaas河的小河鹿特河和荷蘭詞dam(壩)。(rotterdam)(北緯51°55'',東經4°29'')是荷蘭第二大城市,歐洲第一大港口,亞歐大陸橋的西橋頭堡(東橋頭堡是中國連雲港市),位於歐洲萊茵河與馬斯河匯合處。鹿特丹位於荷蘭的南荷蘭省,nieuwemaas河畔。它是歐洲最大的海港,直到近年來甚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整座城市展布在馬斯河兩岸,距北海約25公裏,有新水道與北海相連。港區水域深廣,內河航船可通行無阻。鹿特丹的名字來自於在市中心注入河的小河鹿特河和荷蘭詞dam(壩)。鹿特丹是連接歐、美、亞、非、澳五大洲的重要港口,素有“歐洲門戶”之稱。城市市區麵積200多平方公裏,港區100多平方公裏。市區人口57萬,包括周圍衛星城共有102.4萬。鹿特丹地勢平坦,位於荷蘭低地區,低於海平麵1米左右。其東北部的衛星城亞曆山大斯塔德附近低於海平麵6.7米,為荷蘭最低點,該處有居民17.5萬。鹿特丹氣候冬季溫和,夏季涼爽,鹿特丹1月最冷,平均氣溫1c,7月最熱,平均氣溫17c,年降水量700毫米。鹿特丹位於荷蘭西南部萊茵河和新馬斯河河口,跨北海28公裏,是世界較大的港口,也是荷蘭第二大城市。鹿特丹除較大的古老的市政廳外,著名建築都是現代化的,因此,被譽為“歐洲較現代化的城市”。這裏旅遊業發達,擁有港口、博物館及其他眾多觀光景點。登上高185米、被稱為“歐洲桅杆”的高塔,可鳥瞰全市。從沼澤地崛起,鹿特丹在曆史上幾經興衰。它原本是鹿特河附近的漁村,該河古時從南荷蘭的沼澤地區流人馬斯河,鹿特丹因鹿特河而得名。1250年在馬斯河北岸修建堤壩,用閘門將鹿特河與馬斯河隔開。1340年荷蘭伯爵威廉四世治理鹿特丹時,挖掘運河與代爾夫特和萊頓相通,使鹿特丹開始繁榮起來。1563年城市大部分曾被大火破壞。1572年鹿特丹被西班牙軍隊占領和掠奪,幾個月以後西班牙人撤退。當時有許多來自比利時安特衛普的商人和工匠在鹿特丹定居下來,使鹿特丹進入一個恢複發展時期。到了16世紀,鹿特丹城市建設逐步發展,在泥沼地上挖掘出了許多港口,為對外交通和貿易奠定了基礎。鹿特丹港位於萊茵河與馬斯河河口,西依北海,東溯萊茵河、多瑙河,可通至裏海,有“歐洲門戶”之稱。旅遊資源:德夫哈芬(delfshaven)。在這兒您會發現恍若風景畫的荷蘭舊街。約在375年前,英國清教徒為了宗教信仰,而從這兒乘船到美國去。此外,德夫哈芬也以身為派特·海恩(pietheyn)的出生地而聞名。他作為西印度公司船隊司令,曾俘虜了西班牙“寶藏”船隊,至今他的雕像仍矗立在派特·海恩廣場上。


    鹿特丹的飲食文化實在是多彩多姿,通常荷蘭料理都標榜有“媽媽的味道”。用青豆熬成的愛爾登湯,有如一篇抒情詩。鹿特丹人的晚餐,通常是把肉和蔬菜一起熬煮,再加上馬鈴薯而已。梵.高名作“食薯者”也有這方麵的描繪,可見一般荷蘭家庭的飲食習慣和當年並無多大變化。特色菜,愛爾登肉湯:愛爾登肉湯是荷蘭的傳統佳肴,以青豌豆和香腸為主要原料,據說這種燉湯要燉煮到湯勺可以立在其中才算是地道的做法。鹿特丹的印尼料理:鹿特丹有一種印尼料理,但與印尼本土的菜肴不太一樣。常有很多年輕人在餐館裏叫上名為rijstafel的印尼料理,擺上20多種小菜,隨意搭配享用,據說這是生性節儉的鹿特丹人利用前一天的剩菜創造出來的佳肴。巴那克根:巴那克根是你在鹿特丹隨便哪家餐廳都可以找到的既便宜又可口的鹿特丹薄煎餅。在鹿特丹有很多薄煎餅專賣店,種類繁多,澆上糖漿或其他各式調料非常好吃。這可算是自助遊客最理想的午餐。乳酪:你知道一個荷蘭人一年要吃掉多少起司嗎?答案是8公斤。不知道是不是飲食加上騎腳踏車習慣的關係?荷蘭人的平均身高為歐洲之冠,男人平均身高約184公分,女人平均身高則約174公分。事實上乳酪的營養是相當高的,蛋白質的含量比同等重量的肉類來得高,並且富含鈣、磷、鈉、維他命a和b等營養元素,不過膽固醇含量也相當高。荷蘭是全球知名的乳酪生產國,每年出口乳酪40多萬噸的產量高居世界第一。乳酪對荷蘭來說除了是每日必備食品外,也是一項觀光資源。而荷蘭人替人拍照的時候也都是說:“saycheese!”觀光客可以在夏季時期到荷蘭參觀傳統的乳酪市場,欣賞傳統的市場交易情況,並帶些新鮮的乳酪迴家。是世界性旅遊勝地。


    “這個港口有玻璃特產。”


    “此街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航海工具。”


    一聽到這一消息,我們立刻趕往鹿特丹市的特產商店。看到特產商店出售經緯儀,售價銀幣,懷表售價2000銀幣,我們喜出望外,這些正是我們航海者所需要的全世界最先進的航海工具。我們賣掉了費羅公爵夫人送給我們的六分儀,買進了經緯儀和懷表。


    然後我們到商品交易所看看。那裏出售魚肉、穀類、玻璃,當然我們已經知道玻璃是當地的特產,售價2銀幣一桶。


    我們買了60桶玻璃,60桶毛織物則賣掉。


    休息和補給完畢後,我們於6月1日離開了鹿特丹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6月1日上午,離開荷蘭鹿特丹港。”。


    進行向東航行,經過一天的向東航行,我們到達德國的漢堡港,我用經緯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53度,東經10度。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6月2日零點,進人德國的漢堡港。”。


    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曆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漢堡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漢堡是德國三大州級市之一,也是德國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貿中心、德國第二金融中心,是德國北部的經濟和文化大都市。有著“世界橋城”的美稱。


    漢堡是德國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是歐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也已成為德國的新聞傳媒與工業製造業中心。漢堡是世界大港,被譽為“德國通往世界的大門”。世界各地的遠洋輪來德國時,都會在漢堡港停泊。公元八世紀在阿爾斯特河畔(古薩克森語為“漢”)距易北河的入河口不遠的地方產生了最初的定居區。公元830年,神聖羅馬帝國曾在此建鎮,稱“漢馬堡”(hammaburg)。834年,漢堡被“北方使徒”ansgar主教選為主教座堂所在地。845年,600隻維京戰艦進入易


    北河摧毀漢堡,當時那裏有500居民。十二世紀易北河變得更為重要。北歐地區的貿易發展迅速。1189年漢堡從巴巴羅薩皇帝那裏得到特許權,在易北河上征收關稅,而後成為了“帝國自由市”。


    漢堡十三世紀後,與北德各港口城市建立自由貿易聯盟——漢薩同盟。易北河口附近的庫克斯港為漢堡的外港。


    16世紀20年代,該市皈依路德會,漢堡接收了從荷蘭和法國來的新教徒難民。那時它在丹麥統治之下,也是神聖羅馬帝國一部分,漢堡成為德國最重要的北海港口,同時亦是糧食、布匹、毛皮、鯡魚、調味品、木材和金屬的轉運地。漢堡本身則因其最重要出口產品-啤酒而聞名。漢堡漢薩自由市(德語:freieundhansestadthamburg)位於不萊梅東北部易北河岸,是德國北部一座美麗的港口城市,是德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柏林。在行政上,它是一個州,相當於中國的直轄市,與德國其他15個聯邦州地位相同,麵積755.3平方公裏。市中心有2個美麗的湖泊:auszlig;enalster和binnenalster,都匯入alster河。西北麵100千米處北海中的3個小島也屬於漢堡州。


    地理坐標北緯53度33分、東經10度0分。麵積755平方公裏,人口173萬,漢堡是一座擁有1000多年曆史的城市,是德國的古老城市之一。早在公元前4世紀,漢堡一帶已成為居民定居點。公元8世紀末到9世紀初,羅馬帝國的查理曼大帝在這裏修築古堡設施,建立城鎮,稱為漢馬堡。到12世紀後期,由於港口和工商業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繁榮。進入13世紀後,漢堡同英國、荷蘭、挪威、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建立貿易往來,並先後同北德和北歐地區100多個港口城市組成對中古歐洲經濟起過積極作用的自由貿易聯盟——“漢撒同盟”,被稱為“自由貿易市”。16世紀後期,漢堡是僅次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歐洲重要物資集散地。漢堡市距離北海和波羅的海不遠,海輪可從北海沿易北河航行而抵達漢堡,易北河的主道和兩條支道都橫貫漢堡市區,阿爾斯特河、比勒河以及上百條河汊和小運河組成密密麻麻的河道網而遍布市區,因而漢堡港是河、海兩用港,成為歐洲河與海、海與陸聯運的重要樞紐。曆史上,漢堡港的遠洋航運和貿易往來已擴展到亞洲、非洲和美洲。漢堡市風光秀麗,文化古老,名勝眾多,每年接待300多萬遊客,是國際著名的旅遊城市。聖米歇爾教堂是一座著名的巴羅克式建築,始建於1750年,重建於1907年,教堂塔頂有130多米高,可登臨頂端眺望全市風景。建於1897年的市政大廳,外部雕刻富麗堂皇,內部裝飾華貴高雅,地下餐廳聲名遠揚,是一座漂亮的文藝複興式建築。建於1868年的漢堡美術館,收藏有德國和荷蘭著名畫家的藝術珍品,是德國著名的美術館之一。


    聖詹姆士教堂、聖凱琳教堂、傅斯麥紀念塔、曆史博物館、德國話劇院、州立歌劇院等都是著名建築。素有“漢堡明珠”之稱的阿爾斯特湖,分為內外兩個湖區,內湖沿岸幾條古老街道上,林木蒼鬱,花香襲人,外湖湖麵白帆點點,天鵝成群,遊人如潮。建於1907年的哈根貝克動物園,占地廣闊,保持著原始自然環境,各類動物自由棲息,是世界上著名的自然動物園之一。市中心附近的“植物與鮮花公園”,遍栽各種植物、花卉,並建有花壇、溫室、圖書館、展覽廳等。漢堡市是歐洲著名的“水上城市”,擁有大小橋梁2400多座,比意大利威尼斯城還要多5倍,是世界上橋梁最多的城市,這些橋梁如一件件藝術品裝點著城市。現存最古老的石橋是建於1633年的“關銳橋”,僅10多米長,造型簡單,顯得樸實無華。最現代化的橋是跨越易北河的柯爾布蘭特公路橋,建於1974年,長約4000米,高50多米,橋麵可並行4輛汽車,號稱“百橋之首”。漢堡是一德國北部大城市和港口,位於易北河、阿爾斯特河與比勒河的入海口處。漢堡是世界大港,被譽為“德國通往世界的大門”。世界各地的遠洋輪來德國時,都會在漢堡港停泊。


    “此地的華爾博士是戰術專家,可以教戰術。”


    “此港有染料特產。”


    我們到了造船所,發現其中一艘舊船,是輕軍艦,性能優於“夫人”號,我們便把“夫人”號賣了1500銀幣,花了5000銀幣買入突尼斯級的舊船輕軍艦。起名z號,並把“夫人”號原來的水手都編入z號輕軍艦,60桶玻璃也被搬入z號輕軍艦。


    進入商品交易所,那裏出售魚肉、穀類、和染料,染料是漢堡特產,售價88銀幣,我們把價格討到81銀幣成交,買了60桶染料。同時把60桶玻璃全賣了。


    第二天早飯後,補給完畢,我們離開了漢堡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6月3日8點,離開了德國的漢堡港。”。


    我們向北航行,繞過海岬,經過兩天的航行,我們到達奧斯陸港,我用經緯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62度,東經10度。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6月5日10點,進入挪威首都奧斯陸港。”。


    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曆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奧斯陸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


    奧斯陸,歐洲北部城市,位於挪威東南部,是挪威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奧斯陸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最為古老的都城。它的名字來源於古老的挪威語,一個是“神”一個是“草地”。雖然奧斯陸都市形象熱情而且國際化,有很多飯館、夜生活很豐富,不過它的自然環境和大自然的風景更是非常吸引人。站在高處觀看,奧斯陸被大海與林海緊緊包圍,森林一望無際,看不到盡頭。是挪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和主要港口。全國一半以上的進口商品都要經過奧斯陸轉運。挪威首都奧斯陸,位於國土南部,坐落在奧斯陸峽灣北端的山丘上,麵對大海,背靠山巒,城市布局整齊,風格獨特,環境幽雅,風景迷人。奧斯陸是歐洲著名的曆史古城,始建於公元1050年,昔日曾稱為“克裏斯蒂安尼亞”,後改為現名。據傳說,奧斯陸意為“上帝的山穀”,也有說意為“山麓平原”的,這兩種說法皆因與奧斯陸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城市瀕臨曲折迂迴的奧斯陸灣,背倚巍峨聳立的霍爾門科倫山,蒼山綠海相輝映,使城市既有海濱都市的旖旎風光,又富於依托高山密林所展示的雄渾氣勢。


    奧斯陸是挪威的首都和較大的城市,位於奧斯陸峽灣的頂端,是挪威王室和政府的所在地。由於三麵被群山、叢林和原野所環抱,因而既有海濱城市的旖旎風光,又有依托高山密林而具有的雄渾氣勢,街道兩旁的建築大多隻有六七層,帶有濃厚的中世紀色彩和獨具一格的北歐風光。蒼山與綠原相輝映,十分迷人。奧斯陸的曆史始於1048年哈拉爾嚴格王子建城。13世紀末,成為挪威首都但其後發展並不順利。由於爭奪北海與波羅的海的製海權,14世紀中期挪威鼠疫流行,國力衰弱,1536年淪落為丹麥的通知峽。同時首都也失去了“奧斯陸”的名稱。根據薩迦的記載,奧斯陸是於1049年由哈拉爾三世國王建立的。但是,考古研究在奧斯陸發現公元1000年以前的基督教墓葬,證明奧斯陸在那時已有人聚居。


    奧斯陸自哈康五世國王在位時(1299年-1319年)已有首都地位。哈康五世是第一位在奧斯陸定居的國王,市中的阿克斯胡斯城堡(akershusfestning)也是在那時啟建的。傳說“奧斯陸”的意思是“上帝的山穀”,但在挪威語中,它指“林間空地”。1050年,挪威最後一位海盜國王哈羅德·哈德拉德把他的政府建在了艾卡堡山腳下奧那河與奧斯陸灣匯合處的土地上。他將首都的名稱定為奧斯陸,而這個名稱一直被沿用到1624年。就在1624年9月24日那一天,一場大火將奧斯陸整座城市燒得幹幹淨淨。重建後,這座城市改名為克裏斯蒂安尼亞。作為傑出的建築師和城市規劃者,丹挪聯合王國的國王克裏斯蒂安四世親自設計了新城市的藍圖。挪威首都奧斯陸,位於國土南部,坐落在奧斯陸峽灣北端的山丘上,麵對奧斯陸大海,背靠山巒,城市布局整齊,風格獨特,環境幽雅,風景迷人。


    奧斯陸是挪威王國的首都。整個城市瀕臨迂迴曲折的奧斯陸峽灣,背倚巍峨聳立的霍爾門科倫山,既有海濱城市的旖旎風光,又有依托高山密林的雄渾氣勢,自然環境十分優美。奧斯陸臨近北海大西洋,受盛行西風以及奧斯陸沿岸暖流的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相對溫和,全年降水較多。由於奧斯陸三麵被群山叢林和原野所環抱,因而既有海濱城市的旖旎風光,又有依托高山密林而具有的雄渾氣勢,街道兩旁的樓宇大多隻有六七層,帶有濃重的中世紀色彩和獨具一格的北歐風光。蒼山與綠原相輝映,十分迷人。奧斯陸城市麵積的75%為森林和耕地,人均綠化麵積居歐洲各國首都之首。城市位置瀕臨海灣,空氣濕潤,氣候溫暖適宜。是挪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和主要港口。全國一半以上的進口商品都要經過奧斯陸轉運。它也是挪威的工業中心,工業產值占了全國總產值的14以上。這裏還是一個世界聞名的不凍港。奧斯陸港是挪威最大的港口,碼頭總長13公裏,水深20-50米,可停泊多種類型的船隻。奧斯陸是世界裘皮加工、出口中心之一,被譽為“裘皮之都”。同時,奧斯陸還以“世界滑雪之都”聞名於世。要想了解挪威人的曆史,不能不去奧斯陸的海盜博物館。海盜博物館坐落在奧斯陸的比格德島上,從市政廳臨海的碼頭乘上渡輪,20分鍾後就可到達。海盜博物館擁有的大量海盜時期的出土文物,許多均是海盜時期貴族的陪葬物,其中最能代表挪威海盜曆史文化元素的便是館內存放的當年留存下來的三艘巨大海盜船。三艘木製海盜船是公元9世紀的原物,其中兩艘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船身首尾尖細,優雅輕盈,讓人很難將其與洶湧波濤和腥風血雨中的北歐海盜聯係在一起。陳列館裏最大的海盜船“科克斯塔德號”,船長達24米,首尾很細,向上翹起,並有精雕細鏤的花紋,據說為強有力的海盜頭目所擁有。船的兩側共設有64個圓形的盾牌,船頭還有可拆卸的獸頭,傳說隻有在出海征戰時,圓睜雙目、血盆大口的獸頭才會被裝上,以震懾敵人。淺淺的船身看起來身輕如燕,隻能容納35個人,自然無法與我們想象中的戰艦相比,海盜船的特點便是快捷靈巧,所以,也正是這樣不起眼的海盜船雄霸大西洋,令當時許多商業船隊,甚至國家艦隊聞風喪膽。館內最優雅華麗的海盜船是“奧塞貝利號”。這艘“天鵝頸形”大船頗具傳奇色彩,船的主人是九世紀的奧沙女王,她是挪威“始皇帝”哈拉爾德的祖母,為替父兄報仇,派人殺了自己的丈夫,也因此聞名於世。也正是因為她的強勢和尊貴,船上布置極盡豪華之能事,不論裝飾與雕刻,都精細得無以複加。傳說與她一起下葬的還有無數她生前鍾愛的珠寶和寵物。


    曆史上,奧斯陸曾是挪威征服海洋的中心,在市內幾個著名的航海博物館內,還陳列著航海家、探險家使用過的船隻。奧斯陸居民還與大海結下不解之緣,奧斯陸有著特殊的感情,生活中最大的樂趣是泛舟海上。在奧斯陸,每逢節假日,人們扶老攜幼,合家乘遊艇出海,或欣賞自然風光,或把杆垂釣,或漫無目的地飄浮遊蕩。有的人還要穿過峽灣,橫越大海,駕艇前往鄰國瑞典或丹麥遊覽一圈兒。因喜愛泛舟海上,遊艇便成了奧斯陸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用品。漫步奧斯陸海灣,觀賞那些作工精細、式樣別致的遊艇,對外國遊客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樂趣。


    “此港有木材特產。”


    進入商品交易所,那裏出售魚肉、穀類、和木材,木材是奧斯陸特產,售價86銀幣,我們把價格討到85銀幣成交,買了60桶木材。同時把60桶染料全賣了。第二天早飯後,補給完畢,我們離開了奧斯陸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6月6日8點,離開了挪威首都奧斯陸港。”。


    向南航行了將近兩天,於6月8日2點到達寶卑克港,我用經緯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56度,東經11度。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6月8日2點,進人寶卑克港。”。


    趁著淩晨,我們進入寶卑克港特產店,果然有攻擊力為a級的長劍出售,售價銀幣,我買了一把,作為防身之用。


    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過早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曆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寶卑克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


    “會計長應具有會計技能。”


    “這個港口有銀特產。”


    “連續幾次投資港口,港口就會成為投資人母國的同盟港,交易名聲會上揚。”


    “沒有測量技能的人無法使用經緯儀。”


    “這裏有刀匠。”,“是的,這裏有攻擊力為a級的長劍出售。”我讚同。


    進入商品交易所,那裏出售魚肉、穀類但是沒有銀。把60桶染料全賣了。據商品交易所老板說,是因為這裏工業投資不夠,有銀礦而沒有煉銀廠。第二天早飯後,補給完畢,我們離開了寶卑克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6月9日8點,離開了寶卑克港。”。


    向南航行了將近半天,於6月9日18點到達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港,我用經緯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58度,東經12度。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6月9日18點,進人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港。”。


    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過晚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曆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哥本哈根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


    哥本哈根,丹麥王國的首都、最大城市及最大港口,北歐最大城市,丹麥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坐落於丹麥西蘭島東部,與瑞典第三大城市馬爾默隔厄勒海峽相望。坐落於丹麥西蘭島東部,與瑞典的馬爾默隔厄勒海峽相望。哥本哈根是北歐名城,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首都之一,被稱為最具童話色彩的城市。哥本哈根曾被聯合國人居署選為“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並給予“最佳設計城市”的評價。丹麥全國重要的食品、造船、機械、電子等工業大多集中在這裏,世界上許多重要的國際會議都在此召開。哥本哈根既是傳統的貿易和船運中心,又是新興製造業城市。全國13工廠建在大哥本哈根區。


    哥本哈根市容美觀整潔,市內新興的大工業企業和中世紀古老的建築物交相輝映,使它既是現代化的都市,又具有古色


    古香的特色,是世界上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丹麥標誌美人魚雕像在海邊靜靜沉思,充滿童話氣質的古堡與皇宮比鄰坐落在這個城市中,古老與神奇、藝術。哥本哈根位於丹麥最大的島西蘭島上,與瑞典的馬爾默隔海相望。城市的一小部分位於阿瑪格爾島上。請注意,哥本哈根和哥本哈根縣是兩迴事,哥本哈根並不屬於哥本哈根縣,而是一個獨立的市。


    從地質上來看哥本哈根位於冰川時期留下來的冰磧層上(丹麥大多數地區是冰磧層)。


    哥本哈根氣候溫和,從圖上可以看出大溫度計最高溫度為攝氏30度,最低溫度為零下20度,哥本哈根的曆史上從來沒有超過這個溫度範圍。丹麥人熱愛自然,由丹麥畫家維格·維涅柏設計的旅遊招貼畫“鴨媽媽”畫的是一位警察阻斷了所有交通以便讓一個母鴨子帶領小鴨子橫過馬路。有的人甚至極端到連蒼蠅也不打,認為“他們也有生存權利”。城中沒有太高的建築,風景秀麗。有好幾處市政府為旅遊者免費提供的自行車,由在車輪上作廣告的公司提供財政支出。


    哥本哈根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溫和。夏季平均氣溫最高約為22°c(72°f),最低約為14°c(57°f),而冬季的低溫約在0°c(32°f)左右。降雨量也十分適中,但全年四季皆有雨。冬季僅有少量降雪。


    “此街有名鎧甲匠。”


    “這個港口有玻璃器特產。”


    進入商品交易所,那裏出售魚肉、穀類、和玻璃器,玻璃器是哥本哈根特產,售價188銀幣,我們把價格討185銀幣成交,買了60桶玻璃器。將60桶玻璃器搬上了船。


    熬到淩晨,我們進入特產店,果然有防禦力為星級的艾羅爾寶甲出售,售價銀幣,是哥本哈根名鎧甲匠所造,我買了一件艾羅爾寶甲,作為防身之用。


    第二天早飯後,補給完畢,我們離開了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6月10日8點,離開了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港。”。


    向東航行了1天,於6月11日9點到達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港,我用經緯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62度,東經10度。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6月11日9點,進人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港。”。


    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過早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曆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斯德哥爾摩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


    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瑞典首都,也是該國第一大城市。瑞典國家政府、國會以及皇室的官方宮殿都設於此。位於瑞典的東海岸,瀕波羅的海,梅拉倫湖入海處,風景秀麗,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市區分布在14座島嶼和一個半島上,70餘座橋梁將這些島嶼聯為一體,因此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譽。斯德哥爾摩市區為大斯德哥爾摩的一部分。從13世紀起,斯德哥爾摩就已經成為瑞典的政治、文化、經濟和交通中心。斯德哥爾摩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故鄉。


    從13世紀起,斯德哥爾摩就已經成為瑞典的政治、文化、經濟和交通中心。斯德哥爾摩由於免受戰爭的破壞而保存良好,現在共有100多座博物館和名勝,包括曆史、民族、自然、美術等各個方麵。斯德哥爾摩也是一個高科技的城市,擁有眾多大學,工業發達。斯德哥爾摩(stockholm)在北歐三國中,斯德哥爾摩是島嶼最多的城市。算上郊區的島嶼,共有個島嶼,被稱為“北方威尼斯”。冬季:十二月至三月,冬天多雪,寒冷,給斯德哥爾摩帶來白茫茫的雪景,白日短暫,給斯德哥爾摩帶來神秘的光亮。氣溫一般在+2c~-7c。


    春季:四月至五月,氣候多變,夜晚越來越亮,有時你尚未及體驗春天,夏天就已降臨了。氣溫在+5c至+15c。


    夏季:六月至八月,瑞典夏天比人們所期待的還要好,經常是連續多日的晴朗溫暖天氣,一般氣溫在+25c以上,夏天日光充足,晝長夜短,六月和七月的初夏都沒有全黑的夜晚。


    秋季:九月至十一月,多為秋高氣爽之日,斯德哥爾摩披上了五彩繽紛的秋裝,氣溫在+5c至+18c。夜晚較涼。


    斯德哥爾摩在英語裏意為“木頭島”。城市始建於公元13世紀中葉。那時,當地居民常常遭到海盜侵擾,於是人們便在梅拉倫湖的入海處的一個小島上用巨木修建了一座城堡,並在水中設置木樁障礙,以便抵禦海盜,因此這個島便得名為“木頭島”。關於斯德哥爾摩這個名稱,在當地還有傳說是,即古時梅拉倫湖上漂浮著一根巨大的木頭,引導來自錫格蒂納的第一批移民至此,建立了這座城市。另有這樣的傳說:以前這裏一片荒涼,海浪衝來的遇難船隻的碎片堆滿海灘,當地居民便撈取這些木片搭起簡陋的小屋。由於這些木片均不成塊,隻是一條條木頭樣的廢料,因此,搭起的房子東倒西歪。


    1250年,這種碎木房屋在小島上形成了一條街,外國船隻開到這裏進行商貿活動,看見街上的房屋如此模樣,不禁感到好笑,隨口喊出“斯德哥爾摩”。“斯德哥”是木頭的意思,“爾摩”則是島的意思,合起來為“木頭島”。由於斯德哥爾摩地理位置適中,氣候溫和,環境優美,在1436年被定為都城,並逐漸發展成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最大城市。


    斯德哥爾摩既有典雅、古香古色的風貌,又有現代化城市的繁榮。在老城區,那裏有金碧輝煌的宮殿、氣勢不凡的教堂和高聳入雲的尖塔,而狹窄的大街小巷顯示出中世紀的街道風采。在新城區,則是高樓林立,街道整齊,蒼翠的樹木與粼粼的波光交相映襯。在地麵、海上、空中競相往來的汽車、輪船、飛機、魚鷹、海鷗,給城市增添了無限的活力,而遠方那些星羅棋布的衛星城,更給人們帶來一抹如煙如夢的感覺。


    斯德哥爾摩南區的斯塔丹島,據說是當年舊城的遺址,坐落在這裏的富於古香古色情調的斯德哥爾摩老城,是遊客競相前往的地方。老城區大街小巷均采用石頭鋪築,最寬處不過5到6米,最窄處不足1米,不但汽車、摩托車和自行車無法通行,就是兩個人對麵走過也得側身相讓。街道兩旁是一些古老的店鋪,出售古樸別致而精美異常的手工藝品和紀念品。瑞典王宮、皇家歌劇院、皇家話劇院、議會大廈以及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等都聚集在這裏。


    瑞典王宮建於公元17世紀,為一座方形小城堡。王宮正麵大門前,兩隻張牙舞爪的石獅子分立兩旁,門口站著數名頭戴一尺多高的紅纓軍帽、身穿中世紀軍服的衛兵,顯得威嚴逼人。每天中午時分,衛兵們要舉行隆重的換崗儀式。遊人可以購買一張門票,通過崗哨進入宮內,參觀曆代瑞典國王遺存的金銀珠寶和各種精美的器皿,觀賞宮內琳琅滿目的壁畫。


    老城之北便是市中心的塞爾格爾廣場。廣場中央有一個巨大的噴水池。池中屹立一根高約40米,由8萬多塊玻璃組成的大柱,在陽光和燈光交織中放出奇異的色彩。廣場四周的國王街,皇後街和斯維亞街是城市的最繁華商業區。這裏的現代化氣氛與古色古香的老城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廣場下麵有著龐大的地下商場和地下鐵路中心站,被人們稱為“世界最長的地下藝術長廊”。與“以舟代步”的威尼斯不同,斯德哥爾摩的地下鐵路穿過海底,四通八達,是當地的主要交通工具。中心站分上中下三層,各層可同時上下乘客。


    斯德哥爾摩市中心西南國王島東端,便是市政廳所在地。市政廳的高達105米的塔尖上的三個金色皇冠,是斯德哥爾摩的象征。


    斯德哥爾摩也是一座文化名城,市內有50多座博物館,如民族、自然、美術、古文物、兵器、科技博物館等,分門別類,各有千秋。在斯坎森露天博物館,有150座從瑞典各地搬來的農家小舍,風格各異,生動形象地向人們展現出瑞典古代勞動人民所度過的那些簡樸而富有意義的歲月。還有藏書達100萬餘冊的皇家圖書館和擁有100多年曆史的斯德哥爾摩大學等。瑞典王宮四壁有許多精美的浮雕,中間是一個很大的場院。南半闕的王宮教堂和國家廳以及北半闕的宴會廳至今保持著原有陳設,對公眾開放。皇宮華麗的大廳裏,壁上掛著大幅的曆代國王和皇後的肖像畫,穹頂飾有磁埋和雕刻和絢麗的繪畫。據說大多出自17世紀德國美術家之手。有的室內還陳設著古代的戰車兵器、珠寶飾物、金銀器皿和手持長矛、全身披掛著銅盔鐵甲的中世紀騎士的實體模型。王宮衛隊每天中午按古老傳統舉行隆重的換崗儀式,換崗衛兵身著華麗服飾嚴肅而莊嚴地履行著古老傳統的換崗程式。


    這裏是國王辦公和舉行慶典的地方,也是斯德哥爾摩主要旅遊景點。皇宮對外開放的部分包括:皇家寓所,古斯塔夫三世的珍藏博物館,珍寶館,三王冠博物館,皇家兵器館。在宮內可以參觀各種金銀珠寶、精美的器皿,以及宮內精美的壁畫和浮雕。王子故居,尤根王子不愛權勢,而對藝術文化情有獨鍾,故被稱為theartist-princeeugen。作為王族成員家底殷實成全了他收集藝術品的喜好,同時他自己也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從市政廳的壁畫我們就可以得知。


    王子主要的藏品和他的一些作品現在在故居博物館中展出。故居花園沿著波羅的海的海邊小高地而建,內有舉世聞名的10來座雕塑的青銅複製品,安置在宮殿前,花叢中,樹陰下,小道邊,著實賞心悅目。


    斯德哥爾摩大教堂,這是全城最古老的教堂,其曆史可上溯到1279年,但它的建築連續不斷地遭到修改和調整,自十五世紀始所有瑞典國王的加冕儀式都在此大教堂舉行。


    斯德哥爾摩大教堂在1279年首次以書麵形式提及,1527年成為一座馬丁·路德的新教徒教堂,今天成為斯德哥爾摩大教堂。教堂擁有很多獨特的人工製品;最著名的是1489年伯恩特·諾特科雕琢的聖喬治和火龍的木雕。


    進入商品交易所,那裏出售魚肉、穀類。我們將60桶玻璃器全部賣掉,沒有特產。我們啥也沒買。


    第二天早飯後,補給完畢,我們離開了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6月12日8點,離開了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港”。


    我們繼續往北、往東探索了6、7天,無功而返,正在往南航行時,突然海麵出現了幾個美女,一邊唱著歌一邊向我們甲板上的水手招手,結果4個水手不知不覺中墜海,她們立刻撲上去撕咬,我們救援不及,眼睜睜地看著鮮血染紅了海水。老水手說這就是美人魚。在希臘神話中女人麵孔魚身的海妖塞壬,擁有美麗的歌喉,常用歌聲誘惑過路的航海者而使航船觸礁沉沒。她們是河神埃克羅厄斯的女兒們,是從他的血液中誕生的。因與繆斯比賽音樂落敗而被繆斯拔去翅膀,令她們無法飛翔,繆斯用塞壬美麗的翅膀為自己編紮了一頂冠,作為勝利的標誌。失去翅膀後的塞壬隻好在海岸線附近遊弋,有時會變幻為美人魚,用自己的音樂天賦吸引過往的水手。她們居住的小島就在墨西拿海峽附近,另一位海妖斯庫拉和卡律布狄斯也在那裏,因此那一帶堆滿了受害者的白骨。英雄奧德修斯率領船隊經過墨西拿海峽的時候,事先已經得知塞壬的致命的誘惑,於是命令水手用蠟封住各自的耳朵,並將自己綁在船的桅杆上,方才安然渡過。阿波羅之子、善彈豎琴的俄耳甫斯也曾順利地通過塞壬居住的地方,他用自己的豎琴聲壓倒了塞壬的歌聲。而每當黃昏日落,或者明月高懸的時候,那些在海上漂泊數月之久的探險者和水手們,常常在那粗笨的單筒望遠鏡中,透過彌漫的水霧,看到一些袒胸露膚的美麗“女人”在海邊遊泳、嘻戲,還有的把自己的“嬰兒”抱到胸前喂奶,而這些“女人”的下身又象魚一樣,她們時而出現,時而又被海上的迷霧遮住。這個海上“美人魚”哺育嬰兒的奇妙景象,勾起了遠涉重洋的人們對自己妻兒的思念之情。


    又往南航行了一天,於6月20日9點到達利卡港,我用經緯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59度,東經23度。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6月20日9點,進人利卡港。”。


    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過早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曆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利卡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


    “這個港口有木材特產。”


    進入商品交易所,那裏出售魚肉、穀類、木材特產。我們啥也沒買。


    工業投資了銀幣,利卡港從荷蘭同盟港變成葡萄牙的同盟港了,我交易名聲上揚了320。


    第二天早飯後,補給完畢,我們離開了利卡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6月21日8點,離開了利卡港”。


    我們往西航行了一天,於6月22日9點到達塔西比港,我用經緯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56度,東經18度。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6月22日9點,進人塔西比港。”。


    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過早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曆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利卡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


    “此交易所賣沙丁魚肉。”


    進入商品交易所,那裏出售魚肉、穀類。我們啥也沒買。


    第二天早飯後,補給完畢,我們離開了塔西比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6月23日8點,離開了塔西比港港”。


    又往南航行了一天,於6月20日9點到達利卡港,我用經緯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59度,東經23度。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6月20日9點,離開利卡港。”。


    我們決定去地中海打探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八天後在經過葡萄牙裏斯本港口時測量了經緯度,裏斯本港的經緯度是北緯39度,西經10度。


    又往東南航行了兩天,於6月30日8點到達西班牙巴塞羅那港,我用經緯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42度,東經2度。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6月30日8點,到達西班牙巴塞羅那港。”。


    在巴塞羅那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過早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曆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巴塞羅那港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


    巴塞羅那港,是西班牙最大的海港。該屬河口海港,設有自由貿易區、基本港,為西班牙最大的件雜貨港,巴塞羅那市即巴塞羅那(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區首府)。巴塞羅那(barcelona)位於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部,瀕臨地中海,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在西班牙具有主要的經濟地位。也是西班牙最重要的貿易、工業和金融基地。巴塞羅那港是地中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和最大的集裝箱集散碼頭,也是西班牙最大的綜合性港口,也是加泰羅尼亞自治區首府、以及巴塞羅那省(隸屬於加泰羅尼亞自治區)的省會,加泰羅尼亞自治區議會、行政機構、高等法院均設立於此。相傳該城由迦太基將領哈米爾卡·巴卡所興建,在其漫長的曆史上還曾作為巴塞羅那伯爵領地和阿拉貢王國的都城。巴塞羅那因其眾多曆史建築和文化景點成為眾多旅遊者的目的地。巴塞羅那素有“伊比利亞半島的明珠”之稱。這座城市的在其規劃中融合了羅馬風格的痕跡、中世紀風格的城區。“歐洲之花”巴塞羅那(barcelona)市位於西班牙東北部地中海沿岸,依山傍海,地勢雄偉,是伊比利亞半島的門戶,屬地中海式氣候,夏季炎熱幹旱,冬季溫和多雨。237年迦太基人始建居民點,415年起為迦太基公國都城。11世紀逐漸興建為西班牙最早的通商口岸。


    巴塞羅那1503年建市。巴塞羅那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市內羅馬城牆遺址、中世紀的古老宮殿和房屋與現代化建築交相輝映,不少街道仍保留著石塊鋪砌的古老路麵.建於14世紀的哥特式天主教大教堂位於老城中央.聖家族教堂是西班牙最大教堂.連接和平門廣場和市中心加泰羅尼亞廣場的蘭布拉斯大街是著名的“花市大街”.西班牙廣場上的光明泉巧奪天工、色彩斑斕.西烏達德拉公園的噴泉、動物園、植物園及蒙特惠奇公園的層層瀑布聞名遐邇.巴塞羅那市內有現代藝術博物館、弗雷德裏克·馬塞斯陳列館、畢加索博物館、海洋博物館等20多所博物館.巴塞羅那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冬天濕潤多雨,夏天炎熱幹燥,一年四季都適合旅遊;冬天的平均溫度為11c,每年的11月和1月是最寒冷的時候,平均為10c;夏天的平均氣溫為24c。去巴塞羅那的最佳季節是夏天,可以充分的享受地中海的陽光,沙灘上日光浴的人群讓人大開眼界。城市盛譽:巴塞羅那氣候宜人、風光旖旎、古跡遍布,素有“伊比利亞半島的明珠”之稱,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旅遊勝地。它是西班牙的文化古城,有地中海曼哈頓之稱。整個城市依山傍海、地勢雄偉,市區內哥特式、文藝複興式、巴洛克式建築和現代化樓群相互輝映。由和平之門廣場(caportaldpau)到加泰羅尼亞廣場(cadecataluna)之間,以大教堂為中心,有無數值得參觀的建築物。市內遊覽以皇宮為起點。高迪建築作品是巴塞羅那最耀眼的明珠,地中海的黃金海岸是海濱度假勝地。文化特色:巴塞羅那作為一個多元化的城市,具有多樣性的麵貌。當不太熟悉其城市曆史的遊客來到這裏時,也許會對此感到些許差異,在如此現代化的城市中,古老的哥特區依然保留者原有的風貌,曆史朝代的更迭仿佛從未對他它產生過任何觸動。


    建築特色:巴塞羅那不乏西班牙浪漫主義的建築,像路標一樣直指雲天的聖家族教堂是其中的代表。這座始建於1882年的教堂由於資金匱乏,遲遲未能竣工,完成的隻有三個聖殿正門中的基督誕生門。盡管如此,見過它的人,還是被感動得目瞪口呆。古埃爾宮像花園城一樣動人,令人讚歎不已。古根海姆博物館是一座不同凡響的建築,巨大厚實的岩石堆壘成一把碩大無比的水壺,怪誕、詭譎卻又氣勢恢弘。如果你沒去過巴塞羅那,是想象不出那裏的。


    巴塞羅那是一座幽雅的城市,城郊斜坡緩緩向上連接周圍的山丘。從巴塞羅那到法國邊境的海岸有不少多岩的海岬和多沙的小海灣。金色的沙灘將蔚藍的海水與岸上墨綠色的橄欖樹和鬆林連成一片,在滿天朝霞或夕陽的餘輝裏,都會令你恍若置身於仙境。巴塞羅那街頭各式各樣的人物雕像也是別具風情。


    巴塞羅那氣候溫和宜人。市內的加泰羅尼亞廣場,既是娛樂中心又是購物的好去處。在街心的攤點上可以買到最具當地特色的麂皮夾克和外套、花邊披肩、精巧的銀器。娛樂購物之餘,歇腳用餐十分方便。


    各種檔次的咖啡館、餐館和酒吧都有上乘的服務。當地特有的名菜屬布拉瓦海灣的龍蝦、海鮮和香腸煮豆子。當然也有中國餐館。蘭布拉大街的盡頭高高聳立著哥倫布紀念塔,以紀念這位發現美洲大陸的航海家。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一發現拉開了西班牙對南美殖民統治的開始。


    “這個港口有陶器特產。”


    “哥倫布獲得女王的認可,從此港出海了。”


    進入商品交易所,那裏出售魚肉、葡萄酒、絲絨、麻布、染料和陶瓷器,陶瓷器是巴塞羅那港的特產,售價117銀幣,我們把價格討115銀幣成交,買了60桶陶瓷器。將60桶陶瓷器搬上了船。


    第二天早飯後,補給完畢,我們離開了巴塞羅那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7月1日8點,離開了巴塞羅那港。”。


    經過10個小時的航行,我們於7月1日18點到達地中海入口丹吉爾港,我用經緯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36度,西經5度。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7月1日18點,到達地中海入口丹吉爾港。”。


    第二天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過早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曆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丹吉爾港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丹吉爾(tangier)是摩洛哥北部古城、海港,丹吉爾省省會,全國最大旅遊中心,人口約31萬。丹吉爾位於直布羅陀海峽的丹吉爾灣口,地處北緯35.7度,西經5.9度,距亞歐大陸僅11到15公裏,坐落在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東進地中海和西出大西洋的船隻,都要從這裏經過或停泊,大西洋東岸南來北往的船隻,也要在這裏調整航向,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丹吉爾的商業、金融業發展迅速,是摩洛哥紡織業、手工業、漁業和旅遊業中心。主要工業和手工業產品有地毯、皮革製品、麵粉、魚罐頭、飲料、銅和陶器。丹吉爾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古城。據考古學家研究證實,丹吉爾是公元前6世紀由腓尼基人所建造,被稱為丁吉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比意大利羅馬建城還早,當時的丹吉爾是腓尼基人的重要貿易站。


    曆史上,丹吉爾曾經多次受到異族人占領,戰火一直徘徊在這片土地上。腓尼基人建城後不久,克爾法克爾人將腓尼基人趕出了丹吉爾;不久,汪達爾人又將其占領;汪達爾人之後,羅馬人也來到了這裏,將丹吉爾變成了毛裏塔尼亞丁吉塔那省首府;羅馬人之後是拜占庭人;拜占庭人之後是西哥特人;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占領了丹吉爾,將其改名為丹傑,意為“遼闊的海灣”,他們在這裏一直呆到了15世紀;1471年,葡萄牙占領了這座城市.關於丹吉爾城的名稱來曆,當地自古流傳著一個動聽的故事:希臘英雄索法克斯是一個力大無窮的人,傳說他能將塌下來的天柱扶正,他的兒子是丹吉爾城的奠基者,為了紀念自己的母親,將城市命名為“丹吉”。在希臘神話中還有另一種說法,認為這座城市是海王星的兒子安吉建立的,城市的名稱本來叫“安吉”,後來逐漸演變成“丹吉爾”。丹吉爾分為新城和舊城兩部分。新城多是歐式建築,高樓大廈林立,街道寬闊筆直,豪華的賓館和別致典雅的民宅格外引人注目。條條街道花木爭豔,街心公園隨處可見,整座城市宛如一片綠色的海洋。還設有北非大學。


    而舊城區如《一千零一夜》裏所描繪的景象:房屋密集,式樣千姿百態,街巷交錯,滿目是店鋪、攤點和手工作坊,一天到晚人山人海,喧嘩熱鬧,如果是初訪這裏,簡直如同進入迷宮一般,辨不清東南西北,找不著出口入口。舊城區最繁華的地方是大索科廣場,這裏曆來就是商業廣場。廣場四周,咖啡館裏散發著濃鬱的薄荷茶的味道,雜貨鋪裏貨物琳琅滿目,服裝店和綢布店更是顯得五彩繽紛。


    丹吉爾還是著名的自由港,港灣形勢險要,港區水深5.8~9米,有5個碼頭;港外建有防波堤。丹吉爾港出口商品數量不多,主要有皮革、軟木、柑橘、蔬菜、魚罐頭等出口;輸入商品主要是糧食和食糖。丹吉爾城沿海濱山坡而建,風和日麗,氣候宜人,白色住宅、綠色山野和蔚藍海水交相輝映,是一座風光明媚的海濱山城。丹吉爾有不少名勝古跡。如古羅馬的公共浴池和製油店遺跡、著名的卡斯霸大燈塔、穆罕默德五世發表獨立宣言的紀念碑和大力神洞等。


    坐落在舊城大索科廣場附近的西迪·布阿比德清真寺,頂部采用彩色陶瓷砌蓋,端莊樸素,宏偉壯觀。雄踞在舊城和海港之間的卡斯巴城堡遺址,保存有古代的迎賓廳、清真寺、法庭、蘇丹王宮和國庫等,是遊客雲集的地方。蘇丹王宮已改建成博物館,陳列著摩洛哥曆代珍貴的藝術品和文物,當年的禦座大廳和豪華的客廳依然保存完好,富有珍貴的曆史文化價值。


    在離丹吉爾不遠的大西洋海邊,還有一個奇怪的洞穴,當地人稱之為“大力神洞”或“非洲洞”。洞不算大,但令人稱奇的是,這個洞穴的洞口竟酷似一幅非洲地圖,甚至連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都有。它是千百年來海浪衝擊岩石自然形成的。大力神洞現在已成為丹吉爾的一大自然景觀。


    從海角向南,大西洋海灘綿延10多公裏,靠近市中心的海灣以及沿海峽南岸往東,遊泳場比比皆是。盡管有時大西洋水麵霧氣蒙蒙,風急浪湧,但丹吉爾海濱卻寧靜晴朗。斯帕特爾海角燈塔麵對遼闊浩茫的大西洋,塔身高聳,隔很遠能清晰可見,夜間塔頂燈光透亮,來往船隻都要據此調整航向,遊客總是以燈塔為背景攝影留念。丹吉爾終年氣候宜人,素有“摩洛哥夏都”之稱,每年接待遊客超過100萬人次。


    “此地原是***勢力最前線,現在被葡萄牙改成同盟港。”


    “有人會用高價購買航海發現的珍貴情報。”


    “如果忘了重要事情可以去看航海日誌。”


    進入商品交易所,那裏出售魚肉、橄欖油。我們啥也沒買,將60桶陶瓷器全賣了。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曆山大.馬丁以及水手們開會決定去西非打探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並繼續冒險、經商。


    中飯後,補給完畢,我們離開了丹吉爾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7月2日12點,離開了丹吉爾港”。


    在大西洋上往西北航行一天後,發現了聖魯斯港,我的冒險家名聲增加了50。我們於7月3日13點到達西非聖魯斯港,我用經緯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28度,西經17度。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7月3日13點,到達西非聖魯斯港。”。


    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過午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曆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聖魯斯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消息。這是中立港。


    “這以南是暴風雨多發地。”


    “有免稅證便可以便宜進貨,免稅證是王宮發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奧林匹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虎a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虎a並收藏奧林匹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