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嗓子吼出去,頓時將所有人都給叫了過來。


    眼看被爐火速燒過的泥土,如今已成了硬邦邦的泥餅,但卻還未陶化,梁錚當即命人將這些泥餅重新碾碎,再次加水和成泥漿,放入桶中。


    這個過程當然不可能很順暢,請來的工匠也不曾試過用這等細膩的泥土來開模,折騰了幾次都因為操作不當而導致破裂。


    但梁錚並沒有去責怪誰,畢竟化學這玩意兒是有誤差的,而搞技術研發也不是發脾氣就能解決問題的,無論是對於梁錚還是對於周圍的這些工匠,他們正在做的都是一種全新的事物,大家以前壓根就沒接觸過,出錯那是再正常不過了。


    技術研發的本質,就是不斷試錯。


    而梁錚能夠提前知道方向,知道結果,這就已經很了不得了,剩下的隻要肯花時間和經濟,肯往裏麵砸錢,就一定能出成果。


    終於,在夜色降臨時,可算是有一尊模具成功脫模。


    但根據梁錚的要求,這個模具的精度一定要嚴絲合縫,所以一堆匠人就坐在那開始為那模具進行手工二次塑形。


    梁錚站在旁邊,高聲說道:“我的要求不高,隻有三點。鐵水灌進去之後,必須模不裂、不起泡、尺寸誤差符合我定下的標準,若是達不到這三個要求,休怪我不講情麵。”


    放完狠話,梁錚才開始鄭重許諾:“當然,若是成了,我亦不吝賞賜,保管讓和你們滿意!”


    在場的工匠聽完,無不謹慎起來,小心翼翼地開始工作。


    他們甚至用布包住整個腦袋,隻露出一雙眼睛,生怕一滴汗水落下破壞了模具的精細。


    雖然這些被重金利誘而來的工匠並不知道眼前的這位大人物因何緣故要用鑄鐵來鑄造一些奇奇怪怪用途不明的構件,但他既然拿出了讓人無法拒絕的報酬,大家自然也願意甩開膀子幹活。


    木質脫模自然會出現很多類似毛刺的粘粘,這些工匠就如同伺候新媳婦似的,用毛筆沾著泥漿一點一點的補上。


    <a href="https://m.biquge.name" id="wzsy">biquge.name</a>


    而這個補可不是那種常規想象中的一筆糊上去就行,而是要考慮到模具脫水時的比例,一點一點一點的修複,這個過程中不能見日頭、不能見火氣甚至連手上那些溫度都要小心謹慎,不能出一絲一毫的差錯。


    十幾個牛高馬大的壯漢,卻是幹著比繡花還要精巧細膩的活計,折騰到了後半夜才算是將這個雙開的模具給契合上了。


    為了保證模具不會被破壞,他們在外頭用石膏給打上了一層,然後再用藤條緊緊的捆住,最後將這唯一成功的模具放入到了爐子中,以極為精細的溫控方法來操縱爐溫升高進行模具固化。


    就為了這個,梁錚真的是花重金從朝廷直屬的官窯裏,找了個能燒出“千峰翠色”的青瓷大師出來。


    據說這位出自洛陽官窯的大師,燒窯時隻要瞧一眼火焰的顏色,就能看出這窯溫幾何。誤差極小。在缺乏現代測溫設備的當下,這種人才簡直就是國寶,必須得好好保護起來才行。


    “東家,一切妥當,就等明兒一早往裏頭注漿了。”


    黃睿前來匯報情況。


    梁錚此時已經困得隻打盹了,但他仍然強打著精神坐在那:“第一次鑄造這等精細的物件,我心裏還是有些沒底兒。”


    黃睿小聲勸了句:“其實東家大可不必慌張,一切交於天命即可。”


    哪怕到了現代,燒窯的和開礦的也都喜歡講玄學多過講科學。


    可梁錚卻不信所謂命數,更不會把自己的未來交給難以捉摸的天意,他習慣了親自觀測、分析和總結,直到獲得一個確定性的結果。


    不過黃睿也是好意,梁錚也不好多說什麽。


    這次鑄造,其實主要是要計算模具的收縮比,精度什麽的,其實都是可以後天進行手工調整的,但之所以這麽嚴格要求就是要讓這些工匠腦子裏形成一個嚴謹的數值概念,為未來的標準化生產做好思想準備。


    雖然後世很多人都推崇手工工藝,追求個性化。


    但等梁錚眼下隻感覺蛋疼,相比於工業化和標準化的生產,手工生產的在細節上很多都是不達標的,簡直讓人頭皮發麻,難以容忍。


    雖然工業化生產出來的東西莫得靈魂,但梁錚現在需要的不是那些神神叨叨的東西,而是產量、產量還是特麽的產量!


    在這個物質極度匱乏的時代,隻有海量的物資供應,才能填滿梁錚那深不見底的胃口。


    晚上時,梁錚就睡在了工地旁的帳篷裏。


    他雖然是一條喜歡享受的鹹魚,卻也不是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即便是這裏的條件很差,但他卻仍然睡得香甜。


    翌日,等到梁錚起床時,工匠已經將模具取出冷卻了,從那對半開的模具可以看到上麵光潔的表層,細節處更是做得無可挑剔,這等鑄造技術,絕對是這個時代的巔峰。


    梁錚心情振奮,水力鍛壓機的曙光已然近在咫尺,他距離成功不遠了。


    而黃睿對此也是充滿好奇,他在職責之內的空檔也會去探頭探腦的看上一眼那東西。


    梁錚見了,也是笑著向他炫耀道:“此物若是以人力雕刻,最少需半年才能達到如此精細,且其中還不能出任何差錯,否則前功盡棄。可若是以此法製作,不消片刻就能做出成品,效率大幅提升。”


    “東家果然博古通今,學究天人,連這等前無古人之澆築秘術,亦是信手拈來,還推陳出新,在下拜服。”


    對於梁錚的學問,黃睿早就佩服無比,此時親眼見到實物,更是五體投地。


    古代的社會環境下,信息的傳播途徑很少,但凡有用點的知識,更是被人秘而不宣,當做傳家寶一樣守著。


    因此許多技術都是隻聞其名,真正掌握的人少之又少。


    例如黃睿,他雖然是鐵匠,甚至智慧過人,潛力無窮,但這澆鑄法他就不會,想學都沒地兒學去。


    可正因為不會,所以黃睿跟在梁錚身邊,學得非常認真刻苦,比任何人都要用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砍翻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兩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兩尺並收藏砍翻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