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瓊夷之議,利弊權衡
重生明末,我是反賊張獻忠 作者:蘿卜小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獻忠看著地圖沉思著後續的戰略部署,徐以顯在一旁整理著各種戰報文書。
突然,一名通信兵匆匆跑進營帳,單膝跪地,雙手遞上一份電報,大聲說道:“大帥,西南軍龔濟民從廣西發來的電報。”
張獻忠接過電報,快速瀏覽了一遍,眉頭微微皺起。
他抬起頭看向徐以顯,將電報遞給他,說道:“徐先生,龔濟民請求去平定瓊州跟夷州,還讓我派鄭芝龍去協助,你怎麽看?”
張獻忠坐在乾清宮之後,手指有節奏地敲擊著桌麵,目光在剛剛收到的電報上反複打量,眉頭微微皺起,似在思考著這一提議的利弊得失。
宮殿內內,牛油蠟燭的火苗輕輕搖曳,映照著眾人神色各異的臉龐。
徐以顯率先打破沉默,上前一步,微微拱手,輕聲說道:“大帥,這瓊州孤懸海外,夷州更是偏遠蠻夷之地,雖地處邊陲,卻也不可輕視。
若能將其納入囊中,我軍勢力範圍得以拓展,且可掌控海上貿易要道,於軍資糧草之補給大有裨益。
隻是這鄭芝龍……”
說到此處,他微微頓了頓,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
“此人海盜出身,心思詭譎多變,雖如今歸附於我軍,但難保其不會在海外擁兵自重,尾大不掉。”
張獻忠微微點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狡黠:“徐先生所言,本帥亦有考量。
鄭芝龍麾下的水軍確實精銳,海戰經驗豐富,眼下我軍欲平定瓊州、夷州,少不得要借助他的力量。
但本帥也不會毫無防備,可先許以重利,讓他出兵相助,同時暗中派遣我之親信將領,率一支精銳部隊隨行,名為協助,實則監視,以防他有不軌之心。”
這時,徐以顯再次開口,神色凝重且帶著幾分急切:“大帥,且聽屬下一言。
我們如今海岸線漫長,所控海域廣闊,日後海上之權益關乎重大,絕不能隻依賴鄭芝龍這等搖擺不定之人。
況且,莫凡大師已經研發出海上鐵甲戰艦,並且通過模具試行,效果相當成功,此乃天賜良機啊!
我們當全力打造出自己的海上雄師,方能真正掌控這萬裏海疆,成就大業。
若將如此利器就此埋沒,豈不可惜?”
張獻忠聽聞此言,眼中一亮,霍然起身,激動地說道:“竟有此事?
徐先生,你且細細說來,這鐵甲戰艦究竟是何模樣?威力如何?”
徐以顯上前一步,雙手比劃著:“大帥,這鐵甲戰艦船身堅固,外層包以精鐵,尋常炮火難以擊穿。
其配備的火炮數量眾多,且威力巨大,射程更遠,一旦列陣於海麵,那便是一座海上堡壘,可破敵軍水師,保我沿海之地無虞。”
張獻忠興奮地來迴踱步,口中喃喃道:“好!好啊!
若有此等戰艦,何愁我軍不能稱霸海上!”
他猛地停下腳步,轉頭看向眾人,高聲問道:“諸位將軍,你們意下如何?”
李定國上前抱拳行禮,大聲說道:“大帥,末將以為徐先生所言極是。
我軍若有自己的強大海軍,不僅可保沿海之安全,還能主動出擊,打擊敵軍海上運輸線,斷其糧草物資,如此一來,清軍必受重創。這鐵甲戰艦定要全力打造!”
劉文秀也點頭稱是:“大帥,末將讚同李將軍之言。
我們當抓住這個機會,培養自己的海軍人才,讓這鐵甲戰艦成為我軍克敵製勝的法寶。”
張獻忠微微向前傾身,目光緊緊鎖住站在一旁的徐以顯,聲音低沉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問道:“徐先生,你博古通今,見多識廣,依你之見,這天下之大,何處作為咱們的海軍港口為最好?”
徐以顯聽聞此言,趕忙微微躬身,眼睛裏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他低頭沉思片刻,而後抬起頭,眼神中滿是自信地說道:“大帥,以屬下之見,天津大沽口乃是絕佳之地。”
張獻忠皺了皺眉頭,似乎對這個答案有些疑惑,他坐直了身子,右手輕輕敲擊著扶手,追問道:“哦?
為何是大沽口?
徐先生,你且細細道來。”
徐以顯清了清嗓子,向前邁了一小步,雙手恭敬地垂在兩側,有條不紊地說道:“大帥,您且聽屬下慢慢說來。
這大沽口啊,位於天津市東南50千米海河入海口南岸,地理位置那可是相當優越。
它隔河與塘沽相望,西連海河平原,東瀕渤海灣,就如同一隻蒼鷹守護著自己的巢穴一般,扼守著天津的沿海前哨,而且還是北京東南方向最為重要的‘門戶’啊。”
張獻忠輕輕點了點頭,眼神中多了幾分認可,但仍然示意徐以顯繼續說下去。
徐以顯見狀,更加來了精神,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著:“大帥,這大沽口的海防設施也是完備得很呐。
早在明朝廷的時候,就意識到此地的重要性,開始修築炮台,重點設防。
就說那明嘉靖年間吧,當時倭寇頻繁進犯,為了抵禦這些倭寇,明政府就在大沽口修築起了炮台。
到了萬曆年間,更是在大沽海口水底布置木樁,用鐵鏈封鎖港口,並且在陸地上修築敵台。
您想啊,這樣層層設防,猶如銅牆鐵壁一般,若是我們的海軍駐紮在此,必然安全無憂。”
張獻忠的眼睛裏漸漸有了光亮,他微微點頭,似乎已經被徐以顯的話所吸引,身體也放鬆了一些,靠在了椅背上,說道:“徐先生,這聽起來確實不錯,不過,僅僅有這些恐怕還不夠吧?”
徐以顯趕忙迴應道:“大帥英明。這大沽口啊,還有一個極大的優勢,那就是交通極為便利。
海河就像一條天然的紐帶,連接著內陸與海洋。
通過海河,能夠輕鬆地將物資和人員運往北京,這對於我們海軍來說,艦艇的進出和補給都變得十分方便。
就好比是一條生命之線,源源不斷地為我們的海軍注入活力。”
張獻忠微微坐直了身子,摸著下巴,沉思片刻後說道:“嗯,徐先生所說甚是有理。
但本帥還是有些疑慮,這大沽口的軍事地位真的如此重要嗎?”
徐以顯一聽,神情更加嚴肅莊重,他雙手抱拳,提高了聲音說道:“大帥,這大沽口的軍事地位那是毋庸置疑的重要啊。
明朝永樂時期,明成祖朱棣就極為重視天津地區的防務,專門設置了天津衛等衛所。
到了明末,倭亂興起,天津作為北京的門戶,其戰略地位就更加凸顯出來了。
可以說,誰掌握了大沽口,誰就掌握了進出北京的一把重要鑰匙啊。”
張獻忠聽完,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站起身來,雙手背在身後,在營帳中來迴踱步,口中喃喃道:“大沽口,大沽口……原來如此。”
張獻忠哈哈大笑,滿意地說道:“好!既然諸位將軍都有此決心,那我們便雙管齊下。
一邊讓鄭芝龍出兵協助龔濟民平定瓊州、夷州,一邊全力打造我們自己的海軍艦隊。
傳我命令,調集各方能工巧匠,籌備所需物資,全力支持莫凡大師打造鐵甲戰艦。
同時,選拔一批精壯士卒,組建海軍,日夜操練,務必讓他們熟練掌握海戰之法!”
“遵命,大帥!”眾將領齊聲應道,聲音在營帳內迴蕩,充滿了壯誌豪情。
數日後,鄭芝龍的水軍艦隊浩浩蕩蕩地從福建出發,沿著海岸線向著廣西進發。
艦隊之上,旗幟飄揚,戰船排列整齊,水手們在甲板上忙碌地穿梭著,檢查著船隻的狀況,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戰鬥。
而在天津大沽口的各個造船廠內,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工匠們日夜趕工,按照莫凡大師的設計圖紙,精心打造著一艘艘鐵甲戰艦。
莫凡大師親自在現場指揮,嚴格把關每一個建造環節,確保戰艦的質量和性能。
張獻忠不時地來到造船廠視察,看著一艘艘逐漸成型的鐵甲戰艦,眼中滿是期待與憧憬:“待這些戰艦建成,我軍必將威震四海!”
同時,海軍的訓練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士兵們在海邊刻苦練習劃船、操炮、海戰戰術等技能,為即將到來的海上征戰做著充分的準備。
突然,一名通信兵匆匆跑進營帳,單膝跪地,雙手遞上一份電報,大聲說道:“大帥,西南軍龔濟民從廣西發來的電報。”
張獻忠接過電報,快速瀏覽了一遍,眉頭微微皺起。
他抬起頭看向徐以顯,將電報遞給他,說道:“徐先生,龔濟民請求去平定瓊州跟夷州,還讓我派鄭芝龍去協助,你怎麽看?”
張獻忠坐在乾清宮之後,手指有節奏地敲擊著桌麵,目光在剛剛收到的電報上反複打量,眉頭微微皺起,似在思考著這一提議的利弊得失。
宮殿內內,牛油蠟燭的火苗輕輕搖曳,映照著眾人神色各異的臉龐。
徐以顯率先打破沉默,上前一步,微微拱手,輕聲說道:“大帥,這瓊州孤懸海外,夷州更是偏遠蠻夷之地,雖地處邊陲,卻也不可輕視。
若能將其納入囊中,我軍勢力範圍得以拓展,且可掌控海上貿易要道,於軍資糧草之補給大有裨益。
隻是這鄭芝龍……”
說到此處,他微微頓了頓,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
“此人海盜出身,心思詭譎多變,雖如今歸附於我軍,但難保其不會在海外擁兵自重,尾大不掉。”
張獻忠微微點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狡黠:“徐先生所言,本帥亦有考量。
鄭芝龍麾下的水軍確實精銳,海戰經驗豐富,眼下我軍欲平定瓊州、夷州,少不得要借助他的力量。
但本帥也不會毫無防備,可先許以重利,讓他出兵相助,同時暗中派遣我之親信將領,率一支精銳部隊隨行,名為協助,實則監視,以防他有不軌之心。”
這時,徐以顯再次開口,神色凝重且帶著幾分急切:“大帥,且聽屬下一言。
我們如今海岸線漫長,所控海域廣闊,日後海上之權益關乎重大,絕不能隻依賴鄭芝龍這等搖擺不定之人。
況且,莫凡大師已經研發出海上鐵甲戰艦,並且通過模具試行,效果相當成功,此乃天賜良機啊!
我們當全力打造出自己的海上雄師,方能真正掌控這萬裏海疆,成就大業。
若將如此利器就此埋沒,豈不可惜?”
張獻忠聽聞此言,眼中一亮,霍然起身,激動地說道:“竟有此事?
徐先生,你且細細說來,這鐵甲戰艦究竟是何模樣?威力如何?”
徐以顯上前一步,雙手比劃著:“大帥,這鐵甲戰艦船身堅固,外層包以精鐵,尋常炮火難以擊穿。
其配備的火炮數量眾多,且威力巨大,射程更遠,一旦列陣於海麵,那便是一座海上堡壘,可破敵軍水師,保我沿海之地無虞。”
張獻忠興奮地來迴踱步,口中喃喃道:“好!好啊!
若有此等戰艦,何愁我軍不能稱霸海上!”
他猛地停下腳步,轉頭看向眾人,高聲問道:“諸位將軍,你們意下如何?”
李定國上前抱拳行禮,大聲說道:“大帥,末將以為徐先生所言極是。
我軍若有自己的強大海軍,不僅可保沿海之安全,還能主動出擊,打擊敵軍海上運輸線,斷其糧草物資,如此一來,清軍必受重創。這鐵甲戰艦定要全力打造!”
劉文秀也點頭稱是:“大帥,末將讚同李將軍之言。
我們當抓住這個機會,培養自己的海軍人才,讓這鐵甲戰艦成為我軍克敵製勝的法寶。”
張獻忠微微向前傾身,目光緊緊鎖住站在一旁的徐以顯,聲音低沉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問道:“徐先生,你博古通今,見多識廣,依你之見,這天下之大,何處作為咱們的海軍港口為最好?”
徐以顯聽聞此言,趕忙微微躬身,眼睛裏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他低頭沉思片刻,而後抬起頭,眼神中滿是自信地說道:“大帥,以屬下之見,天津大沽口乃是絕佳之地。”
張獻忠皺了皺眉頭,似乎對這個答案有些疑惑,他坐直了身子,右手輕輕敲擊著扶手,追問道:“哦?
為何是大沽口?
徐先生,你且細細道來。”
徐以顯清了清嗓子,向前邁了一小步,雙手恭敬地垂在兩側,有條不紊地說道:“大帥,您且聽屬下慢慢說來。
這大沽口啊,位於天津市東南50千米海河入海口南岸,地理位置那可是相當優越。
它隔河與塘沽相望,西連海河平原,東瀕渤海灣,就如同一隻蒼鷹守護著自己的巢穴一般,扼守著天津的沿海前哨,而且還是北京東南方向最為重要的‘門戶’啊。”
張獻忠輕輕點了點頭,眼神中多了幾分認可,但仍然示意徐以顯繼續說下去。
徐以顯見狀,更加來了精神,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著:“大帥,這大沽口的海防設施也是完備得很呐。
早在明朝廷的時候,就意識到此地的重要性,開始修築炮台,重點設防。
就說那明嘉靖年間吧,當時倭寇頻繁進犯,為了抵禦這些倭寇,明政府就在大沽口修築起了炮台。
到了萬曆年間,更是在大沽海口水底布置木樁,用鐵鏈封鎖港口,並且在陸地上修築敵台。
您想啊,這樣層層設防,猶如銅牆鐵壁一般,若是我們的海軍駐紮在此,必然安全無憂。”
張獻忠的眼睛裏漸漸有了光亮,他微微點頭,似乎已經被徐以顯的話所吸引,身體也放鬆了一些,靠在了椅背上,說道:“徐先生,這聽起來確實不錯,不過,僅僅有這些恐怕還不夠吧?”
徐以顯趕忙迴應道:“大帥英明。這大沽口啊,還有一個極大的優勢,那就是交通極為便利。
海河就像一條天然的紐帶,連接著內陸與海洋。
通過海河,能夠輕鬆地將物資和人員運往北京,這對於我們海軍來說,艦艇的進出和補給都變得十分方便。
就好比是一條生命之線,源源不斷地為我們的海軍注入活力。”
張獻忠微微坐直了身子,摸著下巴,沉思片刻後說道:“嗯,徐先生所說甚是有理。
但本帥還是有些疑慮,這大沽口的軍事地位真的如此重要嗎?”
徐以顯一聽,神情更加嚴肅莊重,他雙手抱拳,提高了聲音說道:“大帥,這大沽口的軍事地位那是毋庸置疑的重要啊。
明朝永樂時期,明成祖朱棣就極為重視天津地區的防務,專門設置了天津衛等衛所。
到了明末,倭亂興起,天津作為北京的門戶,其戰略地位就更加凸顯出來了。
可以說,誰掌握了大沽口,誰就掌握了進出北京的一把重要鑰匙啊。”
張獻忠聽完,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站起身來,雙手背在身後,在營帳中來迴踱步,口中喃喃道:“大沽口,大沽口……原來如此。”
張獻忠哈哈大笑,滿意地說道:“好!既然諸位將軍都有此決心,那我們便雙管齊下。
一邊讓鄭芝龍出兵協助龔濟民平定瓊州、夷州,一邊全力打造我們自己的海軍艦隊。
傳我命令,調集各方能工巧匠,籌備所需物資,全力支持莫凡大師打造鐵甲戰艦。
同時,選拔一批精壯士卒,組建海軍,日夜操練,務必讓他們熟練掌握海戰之法!”
“遵命,大帥!”眾將領齊聲應道,聲音在營帳內迴蕩,充滿了壯誌豪情。
數日後,鄭芝龍的水軍艦隊浩浩蕩蕩地從福建出發,沿著海岸線向著廣西進發。
艦隊之上,旗幟飄揚,戰船排列整齊,水手們在甲板上忙碌地穿梭著,檢查著船隻的狀況,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戰鬥。
而在天津大沽口的各個造船廠內,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工匠們日夜趕工,按照莫凡大師的設計圖紙,精心打造著一艘艘鐵甲戰艦。
莫凡大師親自在現場指揮,嚴格把關每一個建造環節,確保戰艦的質量和性能。
張獻忠不時地來到造船廠視察,看著一艘艘逐漸成型的鐵甲戰艦,眼中滿是期待與憧憬:“待這些戰艦建成,我軍必將威震四海!”
同時,海軍的訓練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士兵們在海邊刻苦練習劃船、操炮、海戰戰術等技能,為即將到來的海上征戰做著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