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過去,王甫在城中的遊說工作逐漸有了轉機。


    他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成功說服了一些原本搖擺不定的將領。


    這些將領意識到,繼續抵抗下去,南都隻會陷入無盡的戰火與毀滅,而張獻忠若能信守承諾,歸降或許是一條可行之路。


    在他們的影響下,城中守軍的態度開始出現分化。


    越來越多的士兵對未來感到迷茫,他們看到城外張獻忠軍隊的強大與紀律,也聽聞了一些關於張獻忠善待百姓的傳言,心中的戰意漸漸消散。


    然而,那部分強硬派的官員和將領仍不肯罷休。


    他們將城中最忠誠於大明的士兵集中起來,加強了對關鍵區域的防守,並且在城中散布謠言,聲稱張獻忠入城後定會屠城,企圖以此穩住軍心民心。


    張獻忠在城外敏銳地察覺到了城中的變化。他決定采取進一步的行動來打破僵局。


    於是,他下令釋放了一些之前抓獲的南都士兵,讓他們迴城,並帶去了自己的親筆書信。


    信中再次表明自己並無屠城之意,隻要南都歸降,他將保證所有人的安全與利益,還會對有功之人予以重用。


    這些被釋放的士兵迴到城中後,將張獻忠的話傳開,這無疑在城中引起了更大的波瀾。


    許多百姓和普通士兵開始對強硬派的言論產生懷疑,他們渴望和平,不想再讓親人朋友在戰火中喪生。


    此時,周鐵蛋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急,再次向張獻忠請戰:“大帥,如今城中已亂,正是我軍進攻的大好時機。


    若再拖延,恐生變數。”


    張獻忠卻搖搖頭:“不,此時還不到火候。雖然城中出現動搖,但仍有抵抗力量。


    我們要等他們內部徹底瓦解,方可兵不血刃。”


    在這關鍵時刻,南都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將軍站了出來。


    他深知戰爭的殘酷與南都的現狀,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出麵調解。


    他召集了城中的各方勢力,在城中的廣場上公開表明自己的態度:“如今大明已亡,南都孤立無援。


    張獻忠的軍隊勢不可擋,繼續抵抗隻會讓百姓受苦。


    我認為,我們應該接受歸降的條件,為南都的百姓謀求一條生路。”


    老將軍的話如同一記重錘,敲打著在場每一個人的心靈。


    許多人開始反思,就連一些強硬派的士兵也低下了頭。


    在老將軍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人表示願意歸降。


    最終,南都的城門緩緩打開,城中的官員、將領帶著剩餘的士兵,列隊出城,向張獻忠投降。


    張獻忠騎著高頭大馬,率領著眾將領,威嚴地進入南都。


    他信守承諾,下令軍隊不得擾民,對歸降的官員和士兵進行了妥善的安置。


    張獻忠站在南都的皇宮前,望著這座宏偉的建築,心中感慨萬千。


    他知道,拿下南都隻是他統治之路的一個新起點。


    張獻忠進入南都後,在皇宮的大殿內召集了歸降的官員們。


    他坐在主位上,目光威嚴地掃視眾人,緩緩開口道:“各位,如今你們既已歸降於我,我張獻忠定不會虧待大家。


    但我醜話說在前頭,若有人陽奉陰違,莫怪我軍法無情。”


    一位歸降的官員上前一步,恭敬地拱手說道:“大帥,我等既已歸降,定當忠心追隨大帥。


    隻是,這南都百姓剛剛經曆動蕩,還望大帥多多施恩,以安民心。”


    張獻忠微微點頭,說道:“這是自然。我張獻忠雖然出身草莽,但也深知民心向背的道理。”


    說罷,他看向站在一旁的謀士孫先生,“孫先生,你可有什麽安撫民心的良策?”


    孫先生略作思考,然後說道:“大帥,依我之見,可先開倉放糧,賑濟那些窮苦百姓。


    再者,對於城中一些受損的房屋建築進行修繕,讓百姓看到大帥的仁德。”


    張獻忠大笑道:“好,就照孫先生說的辦。”


    這時,王甫走了進來,向張獻忠行禮後說道:“大帥,有一事我覺得應當謹慎處理。


    那就是南都之前的軍製,現在我們收編了這些士兵,如何重新編製,讓他們真心效命,是個難題。”


    張獻忠摸著下巴的胡須,說道:“嗯,王甫你所言極是。


    我打算讓那些歸降的將領各自挑選一些忠誠可靠的士兵,然後打散混編,再安排我們自己的親信將領加以訓練和管理。


    你們覺得如何?”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對張獻忠的統治心悅誠服。


    在南都的一個角落裏,有幾個前明的死忠之士偷偷聚集在一起。


    其中一人咬牙切齒地說:“張獻忠這個賊寇,占了南都,我等怎能坐視不管?


    一定要想辦法把他趕出南都。”


    另一個人低聲道:“現在我們勢單力薄,不可輕舉妄動。


    需得等待時機,聯絡更多誌同道合之人。”


    就在張獻忠忙於治理南都的時候,他的一些手下將領開始出現了驕縱的情緒。


    他們在城中肆意搶奪百姓財物,雖然隻是少數,但已引起了一些民怨。


    一位老婦人哭訴著來到張獻忠麵前,“大帥啊,您之前承諾不擾民,可您的手下卻搶了我兒子辛苦掙來的血汗錢啊。”


    張獻忠聽聞,大怒道:“把那幾個違反軍紀的給我帶上來!”


    不一會兒,那幾個犯錯的將領被帶到張獻忠麵前。他們跪在地上,瑟瑟發抖。


    張獻忠嗬斥道:“我張獻忠怎麽說的?


    不得擾民!


    你們竟敢違背我的命令,這不是讓我失信於百姓嗎?”


    那幾個將領連連求饒,張獻忠最終還是重重地處罰了他們,以儆效尤。


    這一舉動,又讓南都的百姓對他多了幾分敬重。


    處理完軍紀之事後,張獻忠深知,要想真正鞏固在南都的統治,不僅要收服民心,還要在文化與治理體係上進行深度整合。


    他召集了麾下一眾謀士與將領,商議在南都推行新的治理舉措。


    張獻忠首先提出:“南都乃文化昌盛之地,本帥欲在此地興辦學府,廣納賢才,不論出身,隻要有才學,皆可為我所用。


    如此一來,既能為我軍培養人才,又能彰顯本帥對文化之敬重,諸位意下如何?”


    徐以顯點頭讚同:“大帥此舉甚是高明。興辦學府可使南都的文風得以延續,且能吸引四方學子,將他們納入大帥麾下,可充實我軍智囊。


    隻是辦學所需的師資、教材以及經費等,還需妥善籌備。”


    張獻忠大手一揮:“經費之事,可從城中富戶及本帥的軍資中調配。


    至於師資,可召集南都及周邊地區的名儒學者,許以優厚待遇,讓他們任教。


    教材則可選取經史子集,再加入一些兵法謀略、農事水利等實用之學。”


    秦虎卻有些擔憂:“大帥,我們都是行伍出身,對這些文人之事不太懂。


    若這些文人暗中勾結,圖謀不軌,該如何是好?”


    張獻忠笑道:“秦虎不必擔憂。


    我們在學府中可安排專人監管,同時,對學子的思想言論也要密切關注。


    但隻要他們不觸犯本帥底線,就當給予充分的學術自由,讓他們能暢所欲言,如此方能激發他們的才華與智慧。”


    眾人商議已定,便開始著手籌備學府之事。


    告示貼遍南都大街小巷,招募賢才與學子,消息一出,轟動全城。


    許多有識之士看到張獻忠對文化的重視,對他的觀感也逐漸發生了變化。


    與此同時,張獻忠也沒有放鬆軍事上的防備。


    他派遣周鐵蛋率領一支精銳部隊,在南都周邊地區巡邏,防止外敵入侵以及前明餘孽的騷擾。


    周鐵蛋領命而去,他在南都周邊要道設置關卡,盤查過往行人,對可疑之人一律嚴加審訊。


    在經濟方麵,張獻忠采納了謀士的建議,鼓勵商業發展。


    他降低了城中的商業賦稅,組織商人與周邊地區進行貿易往來,南都的市場逐漸繁榮起來。


    百姓們看到生活逐漸恢複生機,對張獻忠的統治也越發認可。


    然而,前明的那幾個死忠之士並未放棄他們的計劃。


    他們暗中聯絡了一些在鄉的舊部以及對張獻忠統治不滿的人,人數逐漸增多。


    他們計劃在城中發動一場暴亂,趁張獻忠不備,奪取南都的控製權。


    但他們的行動並未逃過張獻忠的眼線。他的情報人員探聽到了這個消息,立刻匯報給張獻忠。


    張獻忠得知後,決定將計就計。


    他一方麵佯裝不知,繼續按部就班地進行各項治理工作;


    另一方麵,秘密調遣部隊在城中設伏,準備將這些叛亂分子一網打盡。


    終於,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前明死忠之士們率領著他們召集的烏合之眾,在城中發動了暴亂。


    他們手持武器,唿喊著反張的口號,衝向官府衙門。


    但當他們進入預設的埋伏圈後,張獻忠的軍隊突然殺出,將他們重重包圍。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叛亂分子被全部剿滅,南都再次恢複了平靜。


    經此一役,張獻忠在南都的統治更加穩固。


    他繼續推行自己的治理策略,興修水利、發展農業、整頓吏治,南都在他的治理下逐漸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而張獻忠也在不斷地積累力量,他的目光已經投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心中謀劃著更大的霸業藍圖,準備在這亂世之中,建立起一個長治久安、繁榮昌盛的王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明末,我是反賊張獻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蘿卜小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蘿卜小衫並收藏重生明末,我是反賊張獻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