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軍在將領李定國的帶領下,如猛虎般直撲江西。


    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避開敵軍主力,專挑防守薄弱之處突襲。


    而江西守軍因長期安逸,麵對張獻忠軍隊的突然襲擊,頓時亂作一團。


    東南軍則在劉文秀的指揮下,迅速向廣東推進。


    他們利用沿海地形,巧妙地組織水陸兩棲作戰。


    先以水軍封鎖港口,斷絕敵軍海上退路,再以陸軍強攻沿岸城鎮,所到之處,勢如破竹。


    西南軍這邊,孫可望率部進入廣西。他們深知當地民風彪悍,且多民族聚居,於是采取懷柔政策,與各少數民族首領結盟,共同對抗明朝殘餘勢力。


    張獻忠在行軍途中,不斷收到各軍戰報,心中甚是欣慰。


    但他也清楚,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麵。清軍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出兵幹預;


    而李自成在北方的勢力也不容小覷,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一月轉瞬即逝。


    張獻忠在影衛的嚴密護送下,順利抵達武昌,與在此等候的宿衛軍成功匯合。


    武昌城中,百姓見大軍往來,雖心懷敬畏,卻也因張獻忠軍平日裏紀律尚算嚴明,未引起過多慌亂。


    張獻忠於武昌暫作休整,整肅軍隊,補充糧草軍備。


    期間,他不斷收到各方情報,得知東北軍在江西已取得階段性勝利,攻占多座城池,然自身亦有損傷,亟待休整與補充兵員;


    東南軍在廣東進展順利,已控製沿海諸多要地,正逐步向內陸推進;


    西南軍於廣西與當地部落相處漸趨和諧,且成功收編部分精壯,兵力有所擴充。


    一切準備就緒後,張獻忠一聲令下,大軍開拔,如洶湧潮水般直奔南直隸安慶府。


    行軍途中,張獻忠騎於高頭大馬之上,麵色冷峻,目光堅定地凝視前方。


    他深知安慶府戰略地位極為關鍵,若能攻克,將為後續進軍南京打開重要通道。


    影衛散布四周,警惕地偵察著任何風吹草動。


    宿衛軍則隊列整齊,士氣高昂,腳步聲和馬蹄聲震得大地微微顫抖。


    隨著離安慶府越來越近,空氣中仿佛都彌漫起了緊張的硝煙氣息。


    當大軍抵達安慶府城外,張獻忠勒馬駐足,望著眼前的城池,城牆高大厚實,城樓上旗幟飄揚,隱隱可見守軍嚴陣以待。


    張獻忠濃眉緊皺,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凝重與狡黠。


    他深知這張二陽非等閑之輩,能將四府兵力統籌調配,可見其頗具謀略。


    然而,他張獻忠又豈會輕易退縮。


    “傳令下去,先紮營休整,派小股精銳前去探查周邊地形,尤其留意有無隱秘的入城通道或可供突襲之處。”


    張獻忠轉頭對身旁的將領吩咐道。


    營帳很快在城外有序搭建起來,炊煙嫋嫋升起。


    張獻忠在營帳中來迴踱步,思索著破敵之策。


    “這張二陽將兵力匯聚於此,其他三府必然防守空虛,可派輕騎分路佯攻那三府,迫使他分兵迴援,屆時安慶府兵力分散,我軍再全力攻城。”


    張獻忠心中有了初步計劃,眼神也逐漸明亮起來。


    但他也清楚,此計風險不小,若張二陽識破意圖,堅守不出,己方兵力分散反而可能陷入困境。


    正沉思間,探子來報,說安慶府附近有一處山穀,地勢險要,似可設伏。


    張獻忠聽聞,立刻親自帶人前去查看。


    隻見那山穀兩側山峰陡峭,中間小道狹窄,果真是天然的設伏之地。


    “若能引張二陽出城追擊,在此處設伏,定可大破敵軍。”


    張獻忠迴到營地後,營帳內氣氛凝重。


    他目光堅毅地掃視眾人,沉聲道:“諸位,如今安慶府就在眼前,張二陽那老狐狸把周邊三府兵力都抽調至此,城牆之上守軍眾多,此城不易攻。


    本帥有一計,且聽你們看法。”


    說罷,張獻忠將調虎離山與設伏突襲的計劃詳細道出。


    徐以顯率先拱手進言:“大帥此計甚妙,可迷惑張二陽,使其誤判我軍意圖。


    不過,那佯裝攻城的部隊壓力不小,需多備攻城器械,佯裝出強攻的態勢,方能引得張二陽堅信不疑。”


    周鐵蛋大聲道:“末將願率部在山穀設伏,定叫那出城援軍有來無迴,隻是需提前布置好陷阱,方能事半功倍。”


    陳情令則沉思片刻後說道:“大帥,情報工作不可忽視,我會加派人手緊盯城內動靜,一旦張二陽有新的部署,即刻來報,以免我軍陷入被動。”


    秦虎、趙大牛等將領也紛紛請戰,皆表示願聽從調遣,或攻城,或設伏,或遊擊騷擾。


    張獻忠見眾將齊心,心中甚慰:“好!既如此,諸位便依計行事。


    各軍務必緊密配合,不得有誤。此役若勝,我軍便可長驅直入,直逼南京。


    待本帥奪得天下,爾等皆為開國功臣,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眾將領聞言,皆熱血沸騰,齊聲高唿:“願為大帥效死!”


    隨後,各將領迅速散去,按照計劃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來。


    一時間,營地內人喊馬嘶,兵甲鏗鏘,隻待那決戰時刻的來臨。


    秦虎率領三千輕騎,依計朝著廬州府佯裝進發,一路故意揚起滾滾煙塵,旗幟飄揚,聲勢浩大地行進。


    沿途百姓見此陣仗,紛紛驚恐躲避,消息也如長了翅膀般傳向四方。


    趙大牛領兩千騎兵奔赴池州府,他命士兵不時吹響號角,製造出千軍萬馬奔騰的假象。


    池州府的守軍遠遠望見,嚇得臉色蒼白,匆忙緊閉城門,一邊加強防禦,一邊派人向安慶府的張二陽求救。


    安慶城中,張二陽接到求援信後,眉頭緊皺,在城樓上踱步思索。


    他深知這可能是張獻忠的計謀,但又不敢輕易冒險,猶豫再三,最終還是決定從城中抽調一萬兵力,分別派五千馳援廬州府和池州府。


    他心想,即便這是陷阱,自己憑借安慶城的堅固城防和剩餘的主力,也可堅守待援。


    張獻忠得知張二陽分兵,心中大喜,立刻帶領精銳悄悄向山穀設伏之處進發。


    山穀中,周鐵蛋早已帶領士兵們布置好了各種陷阱,尖木樁、絆馬索等一應俱全。


    士兵們隱藏在兩側山坡的草叢和樹林中,個個嚴陣以待,手中的武器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


    秦虎的部隊接近廬州府時,並未急於攻城,而是在城外紮營,不斷派出小股騎兵在城邊騷擾,讓城中守軍時刻處於緊張狀態。


    趙大牛在池州府也如法炮製,池州府的守軍被折騰得疲憊不堪,日夜警惕。


    而此時,張獻忠親率的主力已經在山穀中潛伏了整整一天一夜。


    終於,遠方傳來了馬蹄聲和行軍的嘈雜聲,張二陽派出的援軍進入了山穀。


    張獻忠眼中閃過一絲殺意,高高舉起手中的長刀,大喝一聲:“殺!”


    刹那間,喊殺聲四起,山坡上的士兵們紛紛現身,滾木礌石如雨點般砸向敵軍。


    而這次,十連武威槍也同時開火,密集的子彈如暴雨般傾瀉而下,援軍頓時陷入了混亂,人仰馬翻,死傷慘重。


    與此同時,周鐵蛋指揮宿衛軍對安慶城發起了猛烈的攻城戰。


    巨大的攻城錘一下又一下地撞擊著城門,城牆上的守軍拚死抵抗,箭矢、石塊紛紛落下。


    但宿衛軍毫不退縮,前赴後繼。


    隨著張獻忠一聲令下,火炮被推至陣前,炮手們點燃引線,一枚枚炮彈唿嘯著飛向安慶城,城牆在炮彈的轟擊下顫抖,磚石飛濺,守軍被這強大的火力震駭。


    張二陽在城中聽聞城外山穀處傳來的喊殺聲,又看到宿衛軍如此兇猛的攻城態勢,心中大驚失色,知道自己中了張獻忠的計。


    但他仍妄圖垂死掙紮,親自登上城樓督戰,鼓舞士氣。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安慶城的城門在宿衛軍的猛烈攻擊下漸漸鬆動。


    城牆上的守軍也在持續的戰鬥中傷亡慘重,士氣低落。


    最終,隨著一聲巨響,安慶城的城門被攻破,宿衛軍如潮水般湧入城中。


    張二陽見大勢已去,想要拔劍自刎,卻被衝上來的士兵生擒。


    張獻忠進入安慶城後,迅速發布告示,安撫百姓,嚴明軍紀,嚴禁士兵燒殺搶掠。


    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隻有讓百姓歸心,他的霸業才能長久。


    隨後,他在安慶城中設立臨時指揮所,召集眾將領商討下一步的進軍計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明末,我是反賊張獻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蘿卜小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蘿卜小衫並收藏重生明末,我是反賊張獻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