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趙軒含怨,城中風波
重生明末,我是反賊張獻忠 作者:蘿卜小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左夢庚雖在台上信誓旦旦,可台下的趙軒卻滿心怨恨。
待左夢庚講完,趙軒冷哼一聲,上前一步道:“大公子,您如今這般說辭,可是真心?
莫不是形勢所迫,權宜之計?”
左夢庚看著趙軒,麵露愧疚:“趙先生,我知我錯怪於你,心中懊悔萬分。
此前的行徑實在是昏庸之舉,還望先生海涵,我定會彌補過錯。”
趙軒怒極反笑:“彌補?
公子一句彌補,就能抵消我在獄中所受的折磨?
就能讓死去的將士們複生?
公子的猜忌,已讓軍中人心惶惶,士氣低落,這武昌城還如何守得住?”
盧鼎見狀,趕忙上前勸解:“趙先生,此刻大敵當前,不宜起內訌。
公子已認識到錯誤,往後也定會改正,咱們當齊心協力,共禦外敵才是。”
趙軒卻絲毫不為所動:“盧將軍,你莫要再為他說情。
他這般行事,已寒了眾人的心。我倒要看看,他憑什麽讓我們相信他能守住武昌。”
左夢庚咬了咬牙:“趙先生,你若不信,我可將城中軍事大權交予你與盧將軍等共同執掌,我隻願能將功贖罪,重新贏迴大家的信任。”
趙軒微微一怔,他未曾想到左夢庚會說出這般話。
但心中的怒火卻並未就此消散:“哼,公子莫要以為如此便能輕易了事。
這武昌城的危機,皆因你而起,你且好自為之吧。”
說罷,趙軒拂袖而去。
半個月過後,武昌府已然基本被張獻忠納入囊中。
各路兵馬如百川歸海,齊聚於鹹寧。營帳連綿,旌旗蔽日,好一片威武雄壯之景。
張獻忠高坐於帥位之上,目光威嚴而又透著幾分滿意。
他先是將視線投向龔濟民與劉國能,微微點頭道:“龔濟民、劉國能,你二人此次表現甚是亮眼。
不但成功占領整個黃州,還一舉將惠登相那五萬兵力徹底剿滅。
雖說其間手段略顯殘忍,然戰場之上,本就非仁慈之地,能以少勝多,實乃難能可貴。
此等功績,本帥定當重賞,你二人且先受本帥一讚!”
言罷,張獻忠帶頭鼓掌,營帳內頓時掌聲雷動。
龔濟民與劉國能趕忙出列,單膝跪地,齊聲道:“多謝大帥誇讚,此皆乃大帥英明領導,末將等不過是奉命行事,不敢居功。”
張獻忠笑著擺了擺手:“不必過謙,有功便是有功。”
說罷,他又將目光掃向各路主將,聲音洪亮如鍾:“諸位主將亦是功不可沒!
能在這短短時間內,迅速占領各縣,足見諸位之勇略與智謀。
這一路征戰,諸位風餐露宿,奮勇殺敵,本帥都看在眼裏。”
眾主將聞言,皆麵露振奮之色,齊聲高唿:“願為大帥效死!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張獻忠站起身來,雙手握拳,激情澎湃地說道:“如今除了武昌尚在左良玉手中頑抗,這武昌府大部已入我囊中。
但諸位切莫懈怠,那左良玉雖已病入膏肓、朝不保夕,可困獸猶鬥,其麾下亦有殘兵強將。
且武昌城高池深,防禦堅固,我軍萬不可輕敵大意。”
張獻忠踱步於營帳之中,眼神堅定而銳利,繼續道:“本帥之意,是要在短期內全力備戰,打造攻城利器,籌備充足糧草。
龔濟民、劉國能,你二人可率部在武昌周邊繼續清剿殘敵,鞏固我方陣地,斷其外援。
其餘諸將,加緊操練士卒,提升士氣與戰力。
待時機成熟,本帥要親率大軍,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攻克武昌,讓這大明的疆土之上,再無一處可與我軍抗衡之地!”
眾將領齊聲領命,皆被張獻忠的豪情壯誌所感染,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影衛隊長匆匆步入營帳,單膝跪地,神色急切地向張獻忠稟報:“大帥,武昌城中出了大變故。
左夢庚那廝不知為何,無憑無據便將深受將士敬重的謀士趙軒下了大獄,還施以重刑。
那趙軒本是左良玉的得力智囊,此事引得軍中一片嘩然,將士們皆心有不滿。
左良玉聞聽此消息後,氣得渾身發抖,急火攻心,已然吐血而亡。
如今武昌城內人心惶惶,亂作一團。”
張獻忠聽聞,先是一愣,隨即仰頭大笑起來:“哈哈哈哈,這左良玉一世梟雄,竟被自己兒子如此蠢笨的行徑給活活氣死,真是天助我也!
看來武昌城不日便將落入我手,此乃天賜良機,眾將速速準備,待其內亂更甚,咱們即刻進軍,定要將武昌一舉拿下!”
張獻忠止住笑聲,眼神中閃過一絲狡黠,對影衛隊長說道:“你且繼續密切探查武昌城內的一舉一動,一有新情況,即刻來報。
此外,你速選派幾個得力影衛,喬裝潛入武昌城,設法與那趙軒取得聯係。
趙軒剛遭左夢庚如此對待,心中必懷怨恨,此人心思縝密且在軍中頗有威望,若能將他拉攏過來,為我所用,武昌城便可不攻自破。”
“遵命,大帥!”
影衛隊長領命後,迅速退下,精心挑選了數名擅長隱匿身形、能言善辯的影衛,一番喬裝打扮後,趁著夜色悄然向武昌城進發。
張獻忠轉身看向諸將,沉聲道:“左良玉既死,左夢庚雖年少卻也不可小覷。
他定會極力穩定軍心,試圖守住武昌。我軍雖有可乘之機,但亦不可盲目進攻。”
徐以顯上前一步,拱手道:“大帥,以屬下之見,可先派細作混入城中,散布謠言,就說左夢庚此舉乃是有意排除異己,為的是獨攬大權,不顧城中軍民死活。
如此一來,可進一步擾亂其軍心民心。”
張獻忠微微點頭:“此計甚好。另外,傳令下去,讓各營將士抓緊時間休息整頓,養精蓄銳。
待城內亂勢加劇,我軍便兵分多路,從不同方向突襲武昌。”
“是,大帥!”
諸將齊聲應道。
而在武昌城內,左夢庚正焦頭爛額地處理著父親的喪事與城內的混亂局麵。
他深知自己犯下大錯,可如今已騎虎難下。
趙軒雖被放出並給予補償,但對他依舊充滿怨恨,時常在軍中與一些將領私下議論,言辭間對左夢庚多有指責。
左夢庚試圖安撫將士,親自到軍營中巡視,對士兵們說道:“諸位將士,本公子此前確有過錯,致使軍心不穩。
但如今大敵當前,我等唯有團結一心,方能守住武昌,為父帥報仇雪恨。
本公子在此承諾,待擊退張獻忠,必當重重賞賜有功之人。”
然而,士兵們的反應卻並不熱烈,他們心中對左夢庚的信任已然大打折扣。
城中百姓也聽聞了趙軒之事,對左夢庚的統治開始擔憂起來,一時間,武昌城內人心惶惶,流言蜚語四起。
與此同時,張獻忠的細作悄悄潛入城中,在酒館、集市等人群聚集之處,暗中傳播著各種不利左夢庚的謠言。
“你們可知道,那左夢庚為了獨掌大權,故意陷害忠良,這才氣死了大帥,他哪裏是為了咱們著想,分明是想自己當土皇帝!”
這些謠言越傳越廣,很快便傳遍了整個武昌城。
士兵們的士氣愈發低落,不少人開始暗中思量自己的出路。
一些將領也對左夢庚產生了不滿,他們覺得左夢庚無法帶領他們抵禦張獻忠的進攻。
左夢庚得知城中謠言四起後,大發雷霆,下令嚴查造謠之人,可卻一無所獲。
他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望著武昌城的城牆,心中充滿了無助與迷茫。
而此時,張獻忠派往武昌城與趙軒接觸的影衛,已悄然潛入城中,正伺機而動,試圖尋找與趙軒搭話的合適時機。
待左夢庚講完,趙軒冷哼一聲,上前一步道:“大公子,您如今這般說辭,可是真心?
莫不是形勢所迫,權宜之計?”
左夢庚看著趙軒,麵露愧疚:“趙先生,我知我錯怪於你,心中懊悔萬分。
此前的行徑實在是昏庸之舉,還望先生海涵,我定會彌補過錯。”
趙軒怒極反笑:“彌補?
公子一句彌補,就能抵消我在獄中所受的折磨?
就能讓死去的將士們複生?
公子的猜忌,已讓軍中人心惶惶,士氣低落,這武昌城還如何守得住?”
盧鼎見狀,趕忙上前勸解:“趙先生,此刻大敵當前,不宜起內訌。
公子已認識到錯誤,往後也定會改正,咱們當齊心協力,共禦外敵才是。”
趙軒卻絲毫不為所動:“盧將軍,你莫要再為他說情。
他這般行事,已寒了眾人的心。我倒要看看,他憑什麽讓我們相信他能守住武昌。”
左夢庚咬了咬牙:“趙先生,你若不信,我可將城中軍事大權交予你與盧將軍等共同執掌,我隻願能將功贖罪,重新贏迴大家的信任。”
趙軒微微一怔,他未曾想到左夢庚會說出這般話。
但心中的怒火卻並未就此消散:“哼,公子莫要以為如此便能輕易了事。
這武昌城的危機,皆因你而起,你且好自為之吧。”
說罷,趙軒拂袖而去。
半個月過後,武昌府已然基本被張獻忠納入囊中。
各路兵馬如百川歸海,齊聚於鹹寧。營帳連綿,旌旗蔽日,好一片威武雄壯之景。
張獻忠高坐於帥位之上,目光威嚴而又透著幾分滿意。
他先是將視線投向龔濟民與劉國能,微微點頭道:“龔濟民、劉國能,你二人此次表現甚是亮眼。
不但成功占領整個黃州,還一舉將惠登相那五萬兵力徹底剿滅。
雖說其間手段略顯殘忍,然戰場之上,本就非仁慈之地,能以少勝多,實乃難能可貴。
此等功績,本帥定當重賞,你二人且先受本帥一讚!”
言罷,張獻忠帶頭鼓掌,營帳內頓時掌聲雷動。
龔濟民與劉國能趕忙出列,單膝跪地,齊聲道:“多謝大帥誇讚,此皆乃大帥英明領導,末將等不過是奉命行事,不敢居功。”
張獻忠笑著擺了擺手:“不必過謙,有功便是有功。”
說罷,他又將目光掃向各路主將,聲音洪亮如鍾:“諸位主將亦是功不可沒!
能在這短短時間內,迅速占領各縣,足見諸位之勇略與智謀。
這一路征戰,諸位風餐露宿,奮勇殺敵,本帥都看在眼裏。”
眾主將聞言,皆麵露振奮之色,齊聲高唿:“願為大帥效死!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張獻忠站起身來,雙手握拳,激情澎湃地說道:“如今除了武昌尚在左良玉手中頑抗,這武昌府大部已入我囊中。
但諸位切莫懈怠,那左良玉雖已病入膏肓、朝不保夕,可困獸猶鬥,其麾下亦有殘兵強將。
且武昌城高池深,防禦堅固,我軍萬不可輕敵大意。”
張獻忠踱步於營帳之中,眼神堅定而銳利,繼續道:“本帥之意,是要在短期內全力備戰,打造攻城利器,籌備充足糧草。
龔濟民、劉國能,你二人可率部在武昌周邊繼續清剿殘敵,鞏固我方陣地,斷其外援。
其餘諸將,加緊操練士卒,提升士氣與戰力。
待時機成熟,本帥要親率大軍,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攻克武昌,讓這大明的疆土之上,再無一處可與我軍抗衡之地!”
眾將領齊聲領命,皆被張獻忠的豪情壯誌所感染,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影衛隊長匆匆步入營帳,單膝跪地,神色急切地向張獻忠稟報:“大帥,武昌城中出了大變故。
左夢庚那廝不知為何,無憑無據便將深受將士敬重的謀士趙軒下了大獄,還施以重刑。
那趙軒本是左良玉的得力智囊,此事引得軍中一片嘩然,將士們皆心有不滿。
左良玉聞聽此消息後,氣得渾身發抖,急火攻心,已然吐血而亡。
如今武昌城內人心惶惶,亂作一團。”
張獻忠聽聞,先是一愣,隨即仰頭大笑起來:“哈哈哈哈,這左良玉一世梟雄,竟被自己兒子如此蠢笨的行徑給活活氣死,真是天助我也!
看來武昌城不日便將落入我手,此乃天賜良機,眾將速速準備,待其內亂更甚,咱們即刻進軍,定要將武昌一舉拿下!”
張獻忠止住笑聲,眼神中閃過一絲狡黠,對影衛隊長說道:“你且繼續密切探查武昌城內的一舉一動,一有新情況,即刻來報。
此外,你速選派幾個得力影衛,喬裝潛入武昌城,設法與那趙軒取得聯係。
趙軒剛遭左夢庚如此對待,心中必懷怨恨,此人心思縝密且在軍中頗有威望,若能將他拉攏過來,為我所用,武昌城便可不攻自破。”
“遵命,大帥!”
影衛隊長領命後,迅速退下,精心挑選了數名擅長隱匿身形、能言善辯的影衛,一番喬裝打扮後,趁著夜色悄然向武昌城進發。
張獻忠轉身看向諸將,沉聲道:“左良玉既死,左夢庚雖年少卻也不可小覷。
他定會極力穩定軍心,試圖守住武昌。我軍雖有可乘之機,但亦不可盲目進攻。”
徐以顯上前一步,拱手道:“大帥,以屬下之見,可先派細作混入城中,散布謠言,就說左夢庚此舉乃是有意排除異己,為的是獨攬大權,不顧城中軍民死活。
如此一來,可進一步擾亂其軍心民心。”
張獻忠微微點頭:“此計甚好。另外,傳令下去,讓各營將士抓緊時間休息整頓,養精蓄銳。
待城內亂勢加劇,我軍便兵分多路,從不同方向突襲武昌。”
“是,大帥!”
諸將齊聲應道。
而在武昌城內,左夢庚正焦頭爛額地處理著父親的喪事與城內的混亂局麵。
他深知自己犯下大錯,可如今已騎虎難下。
趙軒雖被放出並給予補償,但對他依舊充滿怨恨,時常在軍中與一些將領私下議論,言辭間對左夢庚多有指責。
左夢庚試圖安撫將士,親自到軍營中巡視,對士兵們說道:“諸位將士,本公子此前確有過錯,致使軍心不穩。
但如今大敵當前,我等唯有團結一心,方能守住武昌,為父帥報仇雪恨。
本公子在此承諾,待擊退張獻忠,必當重重賞賜有功之人。”
然而,士兵們的反應卻並不熱烈,他們心中對左夢庚的信任已然大打折扣。
城中百姓也聽聞了趙軒之事,對左夢庚的統治開始擔憂起來,一時間,武昌城內人心惶惶,流言蜚語四起。
與此同時,張獻忠的細作悄悄潛入城中,在酒館、集市等人群聚集之處,暗中傳播著各種不利左夢庚的謠言。
“你們可知道,那左夢庚為了獨掌大權,故意陷害忠良,這才氣死了大帥,他哪裏是為了咱們著想,分明是想自己當土皇帝!”
這些謠言越傳越廣,很快便傳遍了整個武昌城。
士兵們的士氣愈發低落,不少人開始暗中思量自己的出路。
一些將領也對左夢庚產生了不滿,他們覺得左夢庚無法帶領他們抵禦張獻忠的進攻。
左夢庚得知城中謠言四起後,大發雷霆,下令嚴查造謠之人,可卻一無所獲。
他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望著武昌城的城牆,心中充滿了無助與迷茫。
而此時,張獻忠派往武昌城與趙軒接觸的影衛,已悄然潛入城中,正伺機而動,試圖尋找與趙軒搭話的合適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