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八裏橋之戰前半段
南美:我有傳送陣要移民一個億 作者:輕煮歲月丨慢煮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海戰的結果傳到大沽口;
此時,李天佑已經越過海河,將塘沽鎮也拿了下來。
海邊,陸上已經沒有了洋人的兵力。
“真是太好了!”
李天佑在原英法軍隊的大營中,一臉興奮。
英法堆積的物資,也被他如數繳獲。
“快馬加鞭,向殿下匯報這個好消息!”
雖然他不知道這事兒,對於馮瑞科來說,是不是好消息。
當然
大沽失陷和海軍失利的消息,也被洋人先後向天津城裏傳遞。
天津城裏
“為何東華國會這麽強大!”
前後兩個消息,讓額爾金已經不知道怎麽辦了,顛覆了他認知。
他們今日本來還在爭論,要不要出兵出城交戰;
或者出兵援救大沽口。
幾方爭吵一天,決定準備明日一早就出兵救援,但沒想到東華國進攻速度這麽快。
“額爾金勳爵,當下這種情況,恐怕隻能和東華國議和了。”
他們倚仗的海軍也損失一半,天津這裏也坐困愁城。
唯一希望,就是向北京進攻的那八千多軍隊。
“怎麽稀裏糊塗的就擴大了戰鬥規模,何至於此!”
額爾金本意最終目的,是擊敗清國後,逼迫他們簽訂條約。
而東華國從一開始,就以調停名義,命令各國停火。
來自大英帝國的他,心裏很不爽;
況且不知道東東華國的立場,所以就把東華國冷處理,先擊敗清國。
他沒想過和東華國戰鬥,他隻想拖延。
“從目前來看,東華國的立場,是站在清國那邊的了,畢竟他們是同一個民族。”
葛羅沉吟片刻,說出他的猜測:“所以若要達到目的,東華國是繞不過去的。”
他是保守的,偏向於從談判中獲取利益。
“我們現在隻有去會見他們國王,詢問他的想法,再決定後麵的策略。”
若是連敵人的心思都沒摸清楚,就打糊塗仗,那就是真糊塗。
“那我們連夜向北京去!”
幾國的使者,都向著通州而去。
——
八裏橋
是一座運河上的石料單孔橋,建成於明代,已經有三四百年了。
寬16米,長度50米,是通州八景之一。
橋的南岸
僧格林沁統是此次滿清的總指揮;
他命副都統伊勒東阿帶領蒙古馬隊4000人防守八裏橋;
自己親率步兵七千,蒙古馬隊一萬人;
駐紮在張家灣至八裏橋一線,扼守通州至京師廣渠門的大道。
加上其它方向的防禦軍隊,僧格林沁統率清軍共計達三萬人。
八裏橋南麵10公裏,是英法聯軍的集結之地。
英法聯軍各有4000餘人,共為8000餘人;
此次作戰以法軍為主,由法國人孟托班擔任總指揮。
故在八裏橋戰場,滿清vs英法=:8500。
9月21日,淩晨4點;
英法聯軍由騎兵在前開路,向八裏橋方向推進。
至早上7點,英法聯軍分東、西、南三路,對八裏橋清軍陣地發起攻擊。
東路由法國人雅曼指揮的法軍第1旅2000人;
西路為英國人格蘭特直接指揮的英軍4000人。
南路為法國人科林諾指揮法軍第2旅2000人。
然而
僧格林沁也分三路攔截,在探查得知西路軍敵人最多後,將主要兵力集中在西路防守。
卻不知洋人的南路軍,才是擔負著主攻八裏橋的重任。
戰鬥瞬間打響
清軍率先開炮,但是炮彈從敵人頭上飛過,打了個寂寞;
手上的火繩槍又夠不著敵人,僧格林沁立即命令騎兵出擊。
“殺!殺!……”
清軍騎兵立即奮不顧身衝鋒,齊聲大唿殺敵。
手持長矛、弓箭,憑著一腔熱血迎擊英法聯軍,企圖衝亂和割裂英法聯軍的戰鬥隊形。
但是馬隊在衝鋒中,遭到聯軍密集火力阻攔,馬匹、士兵撲倒無數;
第一波失敗
僧格林沁又組織第二波,第三波……
英法軍隊的火炮、數百支康格列夫火箭齊射;
騎兵始終無法突破火力封鎖。
一部分騎兵衝至離敵人四五十米的地方。
激戰數個小時
清軍中路軍傷亡一兩千後,開始崩潰;
被聯軍的南路的法軍主力,進攻到八裏橋邊;
守衛石橋的清軍士兵已經和法軍展開血刃戰。
就在這時
“嗒嗒!嗒嗒!”
一陣密集的馬蹄聲響起,戰場南麵,突然到來一支騎兵;
正是東華國的騎兵團,在林鳳祥的率領下趕到。
時間迴一日前
天津分兵後,馮瑞科和林鳳祥率領三萬軍隊,向著通州快馬加鞭。
並且讓林鳳祥率騎兵團先行,連夜趕路,天亮的時候接近張家灣。
“軍長,前麵有大營,有少量洋人留守,大部隊已經不見。”
林鳳祥派出的偵察兵迴來匯報。
“看來洋人已經開拔,給我推了洋人的大營。”
林鳳祥毫無猶豫下令:
“潘啟亮,率領一個騎兵團,繞到前麵去,防止任何洋人逃跑報信!”
這一路行來,遇到的洋人,全被他們直接幹掉,就是為了防止消息泄露。
“遵命!”
留守的隻有不到數百人,看守軍隊的帳篷等物資;
三個騎兵團,全副武裝,鈦合金盔甲齊全,合計近7500人;
一個衝鋒,瞬間被消滅殆盡;
非常絲滑!
連火炮都沒用上。
“潘啟亮,派士兵警戒,大部隊歇息半日!”
林鳳祥看著趕路一晝夜的士兵們,都已經很疲勞了。
前方將是生死大戰,不可懈怠。
“軍長,洋人淩晨時分,已經向清兵進攻而去,恐聲枝節啊!”
這裏離北京城已經很近了,他是擔心洋人攻陷了北京城,那就真是奇恥大辱。
“滿清不至於這麽無能,他們堅守半日,料想無事。”
林鳳祥雖然嘴上這麽說,但是其真實心思可不是。
他不知道馮瑞科為何要北上救援滿清,但作為臣子,必須遵令。
清妖可一直是他的仇人。
“末將領命!”
潘啟亮也一樣,他隻是隨口問一句後,就不再堅持。
林鳳祥點點頭,拍了拍他肩膀:
“我軍挽救他們於危亡,和滿清的談判有更多籌碼。”
他心中甚至有一個偏激的想法:
就此占領滿清的都城,推翻滿清統治!
此時,李天佑已經越過海河,將塘沽鎮也拿了下來。
海邊,陸上已經沒有了洋人的兵力。
“真是太好了!”
李天佑在原英法軍隊的大營中,一臉興奮。
英法堆積的物資,也被他如數繳獲。
“快馬加鞭,向殿下匯報這個好消息!”
雖然他不知道這事兒,對於馮瑞科來說,是不是好消息。
當然
大沽失陷和海軍失利的消息,也被洋人先後向天津城裏傳遞。
天津城裏
“為何東華國會這麽強大!”
前後兩個消息,讓額爾金已經不知道怎麽辦了,顛覆了他認知。
他們今日本來還在爭論,要不要出兵出城交戰;
或者出兵援救大沽口。
幾方爭吵一天,決定準備明日一早就出兵救援,但沒想到東華國進攻速度這麽快。
“額爾金勳爵,當下這種情況,恐怕隻能和東華國議和了。”
他們倚仗的海軍也損失一半,天津這裏也坐困愁城。
唯一希望,就是向北京進攻的那八千多軍隊。
“怎麽稀裏糊塗的就擴大了戰鬥規模,何至於此!”
額爾金本意最終目的,是擊敗清國後,逼迫他們簽訂條約。
而東華國從一開始,就以調停名義,命令各國停火。
來自大英帝國的他,心裏很不爽;
況且不知道東東華國的立場,所以就把東華國冷處理,先擊敗清國。
他沒想過和東華國戰鬥,他隻想拖延。
“從目前來看,東華國的立場,是站在清國那邊的了,畢竟他們是同一個民族。”
葛羅沉吟片刻,說出他的猜測:“所以若要達到目的,東華國是繞不過去的。”
他是保守的,偏向於從談判中獲取利益。
“我們現在隻有去會見他們國王,詢問他的想法,再決定後麵的策略。”
若是連敵人的心思都沒摸清楚,就打糊塗仗,那就是真糊塗。
“那我們連夜向北京去!”
幾國的使者,都向著通州而去。
——
八裏橋
是一座運河上的石料單孔橋,建成於明代,已經有三四百年了。
寬16米,長度50米,是通州八景之一。
橋的南岸
僧格林沁統是此次滿清的總指揮;
他命副都統伊勒東阿帶領蒙古馬隊4000人防守八裏橋;
自己親率步兵七千,蒙古馬隊一萬人;
駐紮在張家灣至八裏橋一線,扼守通州至京師廣渠門的大道。
加上其它方向的防禦軍隊,僧格林沁統率清軍共計達三萬人。
八裏橋南麵10公裏,是英法聯軍的集結之地。
英法聯軍各有4000餘人,共為8000餘人;
此次作戰以法軍為主,由法國人孟托班擔任總指揮。
故在八裏橋戰場,滿清vs英法=:8500。
9月21日,淩晨4點;
英法聯軍由騎兵在前開路,向八裏橋方向推進。
至早上7點,英法聯軍分東、西、南三路,對八裏橋清軍陣地發起攻擊。
東路由法國人雅曼指揮的法軍第1旅2000人;
西路為英國人格蘭特直接指揮的英軍4000人。
南路為法國人科林諾指揮法軍第2旅2000人。
然而
僧格林沁也分三路攔截,在探查得知西路軍敵人最多後,將主要兵力集中在西路防守。
卻不知洋人的南路軍,才是擔負著主攻八裏橋的重任。
戰鬥瞬間打響
清軍率先開炮,但是炮彈從敵人頭上飛過,打了個寂寞;
手上的火繩槍又夠不著敵人,僧格林沁立即命令騎兵出擊。
“殺!殺!……”
清軍騎兵立即奮不顧身衝鋒,齊聲大唿殺敵。
手持長矛、弓箭,憑著一腔熱血迎擊英法聯軍,企圖衝亂和割裂英法聯軍的戰鬥隊形。
但是馬隊在衝鋒中,遭到聯軍密集火力阻攔,馬匹、士兵撲倒無數;
第一波失敗
僧格林沁又組織第二波,第三波……
英法軍隊的火炮、數百支康格列夫火箭齊射;
騎兵始終無法突破火力封鎖。
一部分騎兵衝至離敵人四五十米的地方。
激戰數個小時
清軍中路軍傷亡一兩千後,開始崩潰;
被聯軍的南路的法軍主力,進攻到八裏橋邊;
守衛石橋的清軍士兵已經和法軍展開血刃戰。
就在這時
“嗒嗒!嗒嗒!”
一陣密集的馬蹄聲響起,戰場南麵,突然到來一支騎兵;
正是東華國的騎兵團,在林鳳祥的率領下趕到。
時間迴一日前
天津分兵後,馮瑞科和林鳳祥率領三萬軍隊,向著通州快馬加鞭。
並且讓林鳳祥率騎兵團先行,連夜趕路,天亮的時候接近張家灣。
“軍長,前麵有大營,有少量洋人留守,大部隊已經不見。”
林鳳祥派出的偵察兵迴來匯報。
“看來洋人已經開拔,給我推了洋人的大營。”
林鳳祥毫無猶豫下令:
“潘啟亮,率領一個騎兵團,繞到前麵去,防止任何洋人逃跑報信!”
這一路行來,遇到的洋人,全被他們直接幹掉,就是為了防止消息泄露。
“遵命!”
留守的隻有不到數百人,看守軍隊的帳篷等物資;
三個騎兵團,全副武裝,鈦合金盔甲齊全,合計近7500人;
一個衝鋒,瞬間被消滅殆盡;
非常絲滑!
連火炮都沒用上。
“潘啟亮,派士兵警戒,大部隊歇息半日!”
林鳳祥看著趕路一晝夜的士兵們,都已經很疲勞了。
前方將是生死大戰,不可懈怠。
“軍長,洋人淩晨時分,已經向清兵進攻而去,恐聲枝節啊!”
這裏離北京城已經很近了,他是擔心洋人攻陷了北京城,那就真是奇恥大辱。
“滿清不至於這麽無能,他們堅守半日,料想無事。”
林鳳祥雖然嘴上這麽說,但是其真實心思可不是。
他不知道馮瑞科為何要北上救援滿清,但作為臣子,必須遵令。
清妖可一直是他的仇人。
“末將領命!”
潘啟亮也一樣,他隻是隨口問一句後,就不再堅持。
林鳳祥點點頭,拍了拍他肩膀:
“我軍挽救他們於危亡,和滿清的談判有更多籌碼。”
他心中甚至有一個偏激的想法:
就此占領滿清的都城,推翻滿清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