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濟南對峙
南美:我有傳送陣要移民一個億 作者:輕煮歲月丨慢煮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上千艘救援船,分成三撥;
三日一個來迴;
這樣,每天都有約三百艘迴來,三萬多災民到來;
休息一夜;
次日上船起航;
李開芳救援一趟迴返後,找到林鳳祥:
“林師長,此行從水上救援的時候,看到沿途很多百姓,都向濟南逃荒,我們可準備濟南第二營地了;”
林鳳祥現在被營地的各種事務,忙的暈頭轉向:
“好,就勞李師長去濟南;我建議,你率一個步兵團乘坐救援船從水路,謝金生率騎兵團從陸路,於濟南匯合。”
林鳳祥心思縝密,想的更多,補充說道:
“後續,我會安排救援船,先將物資運送到濟南,形成兩級補給站,保障百姓有足夠食物。”
李開芳覺得這辦法不錯,欣然允諾:“林師長想的穩妥,依你!”
然後,率領一個步兵團,乘船向著濟南而去;
——
兩日後
李開芳來到濟南城外;
此城北麵市黃泛區,一片汪洋;
此地雖離決口處數百公裏,房屋不至於被全部淹沒,但河水挾帶的黃泥衝進家裏,讓人無處落腳;
讓百姓不得不離開家,向濟南城匯聚;
濟南城城牆之下,已經聚集數萬難民,被限製入城;
隻有少數的幾個粥棚在施粥;
遠處還有源源不斷的災民匯聚而來;
他們雙目呆滯,似乎已經沒有任何語言可說,隻有周圍小孩哭鬧聲此起彼伏;
見此情形
李開芳大張旗鼓的在河邊登岸,開始搭建營地;
並命以糧食為酬勞,人招募災民幹活。
引得百姓蜂擁而至;
此時,這些百姓根本不管這些人,來自於哪裏,隻要有一口飯吃!
如此大的動靜;
引起濟南城裏的綠營兵注意,出城查探;
卻被營地黑洞洞的火炮,和士兵們精良的火器給嚇著了;
不敢繼續向前探查;
隻能遠遠對峙;
還是李開芳派人告知意圖後,綠營將領迅速迴城向山東巡撫匯報:
“撫台大人,外麵那支軍隊,說是從海外而來,為了賑濟災民!”
山東巡撫張亮基聞言,鬆了一口氣,喃喃道:
“不是亂民就好!”
“莫不就是,兩廣總督葉名琛所說的那群海外人?”
他最近因為山東受災嚴重,已經派出大量兵力維護各地救災秩序,本來就忙的焦頭爛額;
若是再有亂民裹挾百姓,那真是雪上加霜;
因為他已經收到消息,河南、安徽的撚軍亂民,在亳州會盟,共推張樂行為盟主,號稱“大漢明命王”;
本來因為有黃河的阻擋,其無法進軍山東;
現在黃河已經向北,若跨越舊黃河,流竄到山東來,那就真是災難。
“走,我親自和他們會麵!”
張亮基將城內的數千綠營兵全部召集,向城外李開芳的營地而去;
並且,派人通知城裏的滿人統領,請求八旗兵協助掠陣;
——
李開芳這邊,查探到城裏兵馬陸陸續續開始出城,也不得不重視;
開始將兵馬列陣,準備迎敵。
兩軍很快就形成陣勢,對峙起來,空氣中彌漫著肅殺的氣氛;
一場大戰,似乎一觸即發!
在李開芳看來,滿清的這些綠營兵和八旗兵,根本就是酒籃飯袋;
當初自己還是太平軍的時候,都能打的他們抱頭鼠竄;
更別說現在裝備全麵升級。
張亮基對綠營兵統領招招手:
“去邀請對方將領一會!”
很快,李開芳和張亮基來到軍陣中間:
“閣下可是兩廣總督所說的,海外漢民?”
“海外東華國華夏開拓軍第二師師長,見過撫台大人!”現在的重要任務是災民,李開芳也拿出該有的禮節;
張亮基吃驚的問道:“東華國?你們在海外立國了?!”
他可知道,朝廷對於海外華人持敵視態度;
即使海外華人遭遇洋人屠殺,朝廷都不予重視,認為被害華僑都是“自棄化外之人”,更有甚者,對於歸國的人,采取狠辣的手段。
“撫台大人,我們此行隻是為拯救受災百姓,與其在大水中喪生,不如去海外謀一條出路;”
李開芳再次行禮:
“還望撫台大人看在同為漢民的情分下,能給予方便。”
張亮基皺著眉頭,陷入矛盾掙紮之中;
從同為漢人的情分上、從減輕救災壓力上,他是傾向將此包袱扔給這群海外之人的;
但是
若此事被朝廷知曉,恐怕自己會落得個裏通外國、售賣百姓的罪名,將不得善終;
一邊是城外無數嗷嗷待哺的災民,一邊是自己未來的前途;
他一時陷入沉默;
“噠噠、噠噠!”
一陣密集的馬蹄聲響起;
雙方對峙陣型的東麵,謝金生的騎兵團,攜洶湧之勢,到達了!
張良基看著前有狼,右有虎的局麵;
以及站在他們身後的無數百姓,若是發生衝突,這些百姓將會毫不猶豫加入對方陣營;
“唉,罷了!”張亮基歎了一口氣;
“你們不可進入任何城池,不可進攻朝廷軍隊!”
“更不可脅迫百姓出海,亦或掠奪民財!”
張亮基嚴肅的告誡,這算是他最後的倔強;
他已經決定,為了這些受難百姓,做出一些犧牲,至於後續滿清將如何處置他,盡人事,聽天命!
“謝過撫台大人!”
李開芳見張亮基做如此決定,也對他態度大變:至少,滿清還是有為百姓著想的官員;
“您可通知各處受災府縣,盡力救治災民,聚集各城之外,我們會去接送;交接後,災民的所有賑濟物資,將由我國提供!”
“如此甚好!”
有這些海外人的物資賑濟災民,山東官府的壓力大減,以後向朝廷也算有個交代;
肅殺的氛圍,當即放鬆了一些;
一場血戰,終是暫時避免下來;
接下來,雙方散場後;
綠營兵退進城裏,嚴守各處城門,大門緊閉,拒絕任何人的出入;
他們還是戒備著!
而李開芳根本不管他們,大肆招募周圍百姓,協助建設營地;
並收集周圍的民間船隻,協助收集困在水中百姓;
至此
山東災民救濟、移民,開始步入正軌;
每日以三萬人的速度,向東華國匯聚;
……
三日一個來迴;
這樣,每天都有約三百艘迴來,三萬多災民到來;
休息一夜;
次日上船起航;
李開芳救援一趟迴返後,找到林鳳祥:
“林師長,此行從水上救援的時候,看到沿途很多百姓,都向濟南逃荒,我們可準備濟南第二營地了;”
林鳳祥現在被營地的各種事務,忙的暈頭轉向:
“好,就勞李師長去濟南;我建議,你率一個步兵團乘坐救援船從水路,謝金生率騎兵團從陸路,於濟南匯合。”
林鳳祥心思縝密,想的更多,補充說道:
“後續,我會安排救援船,先將物資運送到濟南,形成兩級補給站,保障百姓有足夠食物。”
李開芳覺得這辦法不錯,欣然允諾:“林師長想的穩妥,依你!”
然後,率領一個步兵團,乘船向著濟南而去;
——
兩日後
李開芳來到濟南城外;
此城北麵市黃泛區,一片汪洋;
此地雖離決口處數百公裏,房屋不至於被全部淹沒,但河水挾帶的黃泥衝進家裏,讓人無處落腳;
讓百姓不得不離開家,向濟南城匯聚;
濟南城城牆之下,已經聚集數萬難民,被限製入城;
隻有少數的幾個粥棚在施粥;
遠處還有源源不斷的災民匯聚而來;
他們雙目呆滯,似乎已經沒有任何語言可說,隻有周圍小孩哭鬧聲此起彼伏;
見此情形
李開芳大張旗鼓的在河邊登岸,開始搭建營地;
並命以糧食為酬勞,人招募災民幹活。
引得百姓蜂擁而至;
此時,這些百姓根本不管這些人,來自於哪裏,隻要有一口飯吃!
如此大的動靜;
引起濟南城裏的綠營兵注意,出城查探;
卻被營地黑洞洞的火炮,和士兵們精良的火器給嚇著了;
不敢繼續向前探查;
隻能遠遠對峙;
還是李開芳派人告知意圖後,綠營將領迅速迴城向山東巡撫匯報:
“撫台大人,外麵那支軍隊,說是從海外而來,為了賑濟災民!”
山東巡撫張亮基聞言,鬆了一口氣,喃喃道:
“不是亂民就好!”
“莫不就是,兩廣總督葉名琛所說的那群海外人?”
他最近因為山東受災嚴重,已經派出大量兵力維護各地救災秩序,本來就忙的焦頭爛額;
若是再有亂民裹挾百姓,那真是雪上加霜;
因為他已經收到消息,河南、安徽的撚軍亂民,在亳州會盟,共推張樂行為盟主,號稱“大漢明命王”;
本來因為有黃河的阻擋,其無法進軍山東;
現在黃河已經向北,若跨越舊黃河,流竄到山東來,那就真是災難。
“走,我親自和他們會麵!”
張亮基將城內的數千綠營兵全部召集,向城外李開芳的營地而去;
並且,派人通知城裏的滿人統領,請求八旗兵協助掠陣;
——
李開芳這邊,查探到城裏兵馬陸陸續續開始出城,也不得不重視;
開始將兵馬列陣,準備迎敵。
兩軍很快就形成陣勢,對峙起來,空氣中彌漫著肅殺的氣氛;
一場大戰,似乎一觸即發!
在李開芳看來,滿清的這些綠營兵和八旗兵,根本就是酒籃飯袋;
當初自己還是太平軍的時候,都能打的他們抱頭鼠竄;
更別說現在裝備全麵升級。
張亮基對綠營兵統領招招手:
“去邀請對方將領一會!”
很快,李開芳和張亮基來到軍陣中間:
“閣下可是兩廣總督所說的,海外漢民?”
“海外東華國華夏開拓軍第二師師長,見過撫台大人!”現在的重要任務是災民,李開芳也拿出該有的禮節;
張亮基吃驚的問道:“東華國?你們在海外立國了?!”
他可知道,朝廷對於海外華人持敵視態度;
即使海外華人遭遇洋人屠殺,朝廷都不予重視,認為被害華僑都是“自棄化外之人”,更有甚者,對於歸國的人,采取狠辣的手段。
“撫台大人,我們此行隻是為拯救受災百姓,與其在大水中喪生,不如去海外謀一條出路;”
李開芳再次行禮:
“還望撫台大人看在同為漢民的情分下,能給予方便。”
張亮基皺著眉頭,陷入矛盾掙紮之中;
從同為漢人的情分上、從減輕救災壓力上,他是傾向將此包袱扔給這群海外之人的;
但是
若此事被朝廷知曉,恐怕自己會落得個裏通外國、售賣百姓的罪名,將不得善終;
一邊是城外無數嗷嗷待哺的災民,一邊是自己未來的前途;
他一時陷入沉默;
“噠噠、噠噠!”
一陣密集的馬蹄聲響起;
雙方對峙陣型的東麵,謝金生的騎兵團,攜洶湧之勢,到達了!
張良基看著前有狼,右有虎的局麵;
以及站在他們身後的無數百姓,若是發生衝突,這些百姓將會毫不猶豫加入對方陣營;
“唉,罷了!”張亮基歎了一口氣;
“你們不可進入任何城池,不可進攻朝廷軍隊!”
“更不可脅迫百姓出海,亦或掠奪民財!”
張亮基嚴肅的告誡,這算是他最後的倔強;
他已經決定,為了這些受難百姓,做出一些犧牲,至於後續滿清將如何處置他,盡人事,聽天命!
“謝過撫台大人!”
李開芳見張亮基做如此決定,也對他態度大變:至少,滿清還是有為百姓著想的官員;
“您可通知各處受災府縣,盡力救治災民,聚集各城之外,我們會去接送;交接後,災民的所有賑濟物資,將由我國提供!”
“如此甚好!”
有這些海外人的物資賑濟災民,山東官府的壓力大減,以後向朝廷也算有個交代;
肅殺的氛圍,當即放鬆了一些;
一場血戰,終是暫時避免下來;
接下來,雙方散場後;
綠營兵退進城裏,嚴守各處城門,大門緊閉,拒絕任何人的出入;
他們還是戒備著!
而李開芳根本不管他們,大肆招募周圍百姓,協助建設營地;
並收集周圍的民間船隻,協助收集困在水中百姓;
至此
山東災民救濟、移民,開始步入正軌;
每日以三萬人的速度,向東華國匯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