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真上人也有些疑惑,道:“具體是怎麽迴事,我也不太清楚,劍修們排外非常嚴重,外人都不清楚他們內部管理與傳承的方式。嗯,不過他們有兩個傳統,就是無論他們自己爭鬥的怎麽厲害,就是死也不找劍修之外的援手;另一個傳統就是如果有外人對他們發動攻擊,所有劍修全部放下彼此仇恨,全力對外。還有一點更是特別,他們完全以武力為尊,盟主幾乎就是修為最高、戰力最強的人,一切都以實力說話。”
姚去塵聽後感到有些可怕,道:“萬劍聯盟很可怕,平時內鬥可以磨劍,一旦遇到外敵,卻又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最高領導人又是實力最強的,沒有人不服,凝聚力非常強大。我想他們的戰鬥力是很強大的,修行界幾乎沒有哪個門派敢惹吧?”
法真上人認同道:“是的,他們人數雖少,隻有不到一百人,但是戰鬥力卻非常強悍,就連紫薇宗都要讓他們三分。”
姚去塵道:“他們這麽特別,又相信萬博不如一精,這次藏經的事他們也沒有參與吧?”
法真上人道:“沒有參與,這種事他們從來不會參與的。不過山西陸家的陸人豪屬於萬劍聯盟的一員,這次陸家也來尋藏經,不知他會不會被請來參與爭奪藏經。”
姚去塵道:“來了也好,我也想看一看劍修是什麽樣的,這種極端修行方式以前沒見過,不知道他們能走到何種程度。”
法真上人叮囑道:“劍修們都比較難以相處,由於他們戰力強大,所以都不願意得罪他們,即使有衝突,能忍也就都忍了。有衝突,無論是輸是贏,都不好。輸了就不用說了,贏了就捅了馬蜂窩了。”
姚去塵知道法真上人這是很委婉的勸自己不要與劍修有衝突,道:“這點你放心,我沒事不會去撩撥他們的,不過遇到事我也不會退讓的。”
法真上人心裏發苦,這又是一位爺,看著無害,內裏卻是頭猛虎,不然現在肯定是清婉雙秀在給他介紹顯修們的情況。這話當然不能說出口,隻得繼續給姚去塵介紹其他門派:“排第三的是自然派,也有稱隱仙派,隻是沒人能修成仙,所以大多稱自然派。是由近古修行第一人張三豐真人所創,並在他的弟子手中發展壯大。”
姚去塵道:“張三豐曾經是第一人,那麽他所創建門派及修行秘法應該很有意思了?”
法真上人道:“張三豐真人很了不起,據說他中過進士,做過知縣,迴去守孝時才接觸修行,但是一路勢如破竹,勇猛精進。後在武當山修行,共傳了邱元清、盧元雲、張元涵、葉元陽、張元虛、孫元碧六位真人,至於張鬆溪等弟子,隻是得到了真人的內家技擊之術的傳授。自然派也分為六支,每一支都相當於一個中型門派,合起來非常強大,所以排在了第三位。”
姚去塵道:“這三個門派算是顯修界的頂極門派了,紫薇宗算是道家正宗,繼承了上古昆侖派的傳承,有許多強大的秘法和道器是可想而知的;終南劍修是走極端的路子,但也就是極端反而是成就了他們,戰力非常強大;自然派把眾生之氣的修行方法發揮的很好,又是人多勢眾,所以勢力也屬頂尖的。”
法真上人道:“是的,護法把他們的情況總結的很符合事實,他們都是超級宗派。不過還好的是,這三個超級宗派都沒有參加這次的藏經之事,不然後果會很嚴重,我們隻能看著他們三家爭奪。”
姚去塵道:“再說一下其他門派吧,主要說一下參加這次爭奪藏經的門派,沒來的就不要說了,以後再了解就可以了。”
法真上人道:“好的,先從我們這個小聯盟說起。明麵上是三門四家六派,其實領頭的是青城和峨嵋,和合派、長清派、計家、依附於青城派;紫元門、百藥門、伍家依附於峨嵋派。其他各派各家都已經沒落了,他們都隻是派出一個人做代表,負責聯盟的財務及與地方政-府搞好關係。青城派由二長老玄清子和許家仁率領十二個弟子前來,玄清子已經修行到胎息中期,鎮派功法《玉虛訣》據說已經修煉到第二層心虛之境。許家仁雖然不是內門長老,但在派中負責對外事務,是外門總領事,做事滴水不漏,不以修為取勝。”
姚去塵聽法真上人沒有說許家仁的修行境界,知道是看不起他,根據自己的偽神識探查的結果,許家仁的修行境界的確不怎麽樣,隻是達到自己定義的大海初期。隻是聽法真上人的語氣,好像不隻是修為不行,好像還另有隱情。於是問道:“你好像對許家仁沒有好感,你們有仇?”
法真上人有點激動地道:“沒什麽大仇,隻是此人的行事作風看不習慣而已,標準的偽君子。五年前,我為突破修行瓶頸,外出雲遊至山西太原時,很巧的遇到一個修行好苗子。隻是因為當時師門忽然催著迴去,那小孩年歲也太小,所以就隻留下一件信物,待他年歲長些再去收徒。可是兩年前一次峨嵋法會時卻在峨嵋金光頂看到那個小孩,已經被峨嵋收作弟子,其師就是許家仁!”
原來是因為收弟子而引起的仇隙,好徒弟與好師傅一樣難找,斷別人的衣缽可是一宗相當大的仇恨。他說沒什麽大仇,可能是眼看報仇無望,幹脆就不當有仇了。
姚去塵問道:“你沒有把這事上告師門?”
法真上人道:“報告師門了,沒有用,我們兩派本來就是相互扶持,以防他派進入天府之地傳道,不會因為這點小事而壞了交情,隻是賠償了兩顆固元丹。”
姚去塵心裏明白了:“那就不奇怪了,兩家是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而且還是處於蜜月期,怎麽可能因為一個不受門派重視的小人物而打破這種關係,能有點賠償就很不錯了。”
在修行界中有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誰看上了一個好苗子,想收為傳人,就會給這個好苗子一件信物,表示這個好苗子我預定了,別人就不要再有什麽想法了。雖然沒有任何條例寫得清楚明白,但是大家都按這個規矩行事,沒有更大的利益,一般不會打破這個傳統規矩的。許家仁在明知的情況下,還把別人預定的徒弟收走了,而且還是戰略合作的友派,這事做的就不地道了,也難怪法真上人對他心生怨氣。
姚去塵安慰道:“好苗子還能再找,說不定哪天就遇到個比那個更好的,再說了,你現在也不是非得找到衣缽傳人不可的時候,慢慢再找。”
“也隻能這樣了。”法真上人歎口氣,道:“我們還是說一下青城派的二長老玄清子吧,他是這次青城派爭奪藏經的主事人。據說他把青城的《玉虛訣》已經修煉到第二層心虛之境,如果傳言屬實的話,他會是個主要的對手,有他在,我們討不到多少便宜的。”
姚去塵問道:“《玉虛訣》很高明?第二層能達到十境中哪個境界?”
法真上人答道:“《玉虛訣》是根據青城鎮派功法《玉房經》修改而來,是現在的鎮派功法,隻有長老及核心弟子才可以修習,威力非常了得。第二層相當於進入胎息之境,已經開始結元胎,有了保命的手段。”言語之中,不乏羨慕之意。
姚去塵對十境沒有直觀的概念,道:“玄清子的實力相當於幾個許家仁?”
法真上人道:“這個不好打比方,修行境界與實力有時不一定就一致。按一致算的話,相當於十個左右的許家仁!”
姚去塵點點頭,道:“是很強大,不過我們暫時不與他為敵,先找到藏經再說,以後的事現在說不清,到時再做打算。”
法真上人道:“還有一個人要注意一下,就是隨二長老一起來的青城掌門大弟子劉威,此人是個修行天才,據說《玉虛訣》第一層已經大圓滿,就差一個契機就可以突破到第二層。這次來可能就是想找到那個契機,如果突破的話,即使比玄清子差點,也差不到哪裏去。而且此人在青城弟子中威望很高,許多弟子都把他看做下任掌門的第一人選。”
姚去塵感興趣地道:“有機會找他切磋一下,看一看青城的鎮派功法有什麽樣的威力!”
法真上人道:“切磋可以,但是不能下手太重,不然玄清子肯定不願意的,如果他出手了,事情就會鬧大的。”
姚去塵道:“當然,隻是普通切磋,我們輩份相當,年齡相差應該也不大,如果沒意外發生,玄清子也不可能不顧身份出手的。”
法真上人道:“嗯,隻是切磋就沒問題。說完青城現在輪到我們峨嵋派了,我就是峨嵋派弟子,所以對峨嵋派了解也比較多些。
我們峨嵋具體的創建時間已經不可考究了,比較讓人信服的說法是春秋戰國時期由白猿祖師司徒玄空所創。當時還是天地靈氣濃鬱的時期,有許多方士煉氣者於峨嵋山修行,為當時的修行聖地之一。魏晉時道教和佛教才先後傳道於峨嵋山,才有了一些固定的修行者,同時道佛同存。隻是後來有些道士皈衣佛門,其中比較有名的是東魏林武蕘和南宋白雲禪師,他們都身兼兩家之長。在天地靈氣枯竭之前,峨嵋山各修行門派都是鬆散的處於山中自找一地修行,改用眾生之氣修行之後,方才合成為一個門派多個分支。”
姚去塵道:“終南劍修、峨嵋都是改用眾生之氣修行之後才合並為一的,是不是其他門派也是類似情況?”
姚去塵聽後感到有些可怕,道:“萬劍聯盟很可怕,平時內鬥可以磨劍,一旦遇到外敵,卻又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最高領導人又是實力最強的,沒有人不服,凝聚力非常強大。我想他們的戰鬥力是很強大的,修行界幾乎沒有哪個門派敢惹吧?”
法真上人認同道:“是的,他們人數雖少,隻有不到一百人,但是戰鬥力卻非常強悍,就連紫薇宗都要讓他們三分。”
姚去塵道:“他們這麽特別,又相信萬博不如一精,這次藏經的事他們也沒有參與吧?”
法真上人道:“沒有參與,這種事他們從來不會參與的。不過山西陸家的陸人豪屬於萬劍聯盟的一員,這次陸家也來尋藏經,不知他會不會被請來參與爭奪藏經。”
姚去塵道:“來了也好,我也想看一看劍修是什麽樣的,這種極端修行方式以前沒見過,不知道他們能走到何種程度。”
法真上人叮囑道:“劍修們都比較難以相處,由於他們戰力強大,所以都不願意得罪他們,即使有衝突,能忍也就都忍了。有衝突,無論是輸是贏,都不好。輸了就不用說了,贏了就捅了馬蜂窩了。”
姚去塵知道法真上人這是很委婉的勸自己不要與劍修有衝突,道:“這點你放心,我沒事不會去撩撥他們的,不過遇到事我也不會退讓的。”
法真上人心裏發苦,這又是一位爺,看著無害,內裏卻是頭猛虎,不然現在肯定是清婉雙秀在給他介紹顯修們的情況。這話當然不能說出口,隻得繼續給姚去塵介紹其他門派:“排第三的是自然派,也有稱隱仙派,隻是沒人能修成仙,所以大多稱自然派。是由近古修行第一人張三豐真人所創,並在他的弟子手中發展壯大。”
姚去塵道:“張三豐曾經是第一人,那麽他所創建門派及修行秘法應該很有意思了?”
法真上人道:“張三豐真人很了不起,據說他中過進士,做過知縣,迴去守孝時才接觸修行,但是一路勢如破竹,勇猛精進。後在武當山修行,共傳了邱元清、盧元雲、張元涵、葉元陽、張元虛、孫元碧六位真人,至於張鬆溪等弟子,隻是得到了真人的內家技擊之術的傳授。自然派也分為六支,每一支都相當於一個中型門派,合起來非常強大,所以排在了第三位。”
姚去塵道:“這三個門派算是顯修界的頂極門派了,紫薇宗算是道家正宗,繼承了上古昆侖派的傳承,有許多強大的秘法和道器是可想而知的;終南劍修是走極端的路子,但也就是極端反而是成就了他們,戰力非常強大;自然派把眾生之氣的修行方法發揮的很好,又是人多勢眾,所以勢力也屬頂尖的。”
法真上人道:“是的,護法把他們的情況總結的很符合事實,他們都是超級宗派。不過還好的是,這三個超級宗派都沒有參加這次的藏經之事,不然後果會很嚴重,我們隻能看著他們三家爭奪。”
姚去塵道:“再說一下其他門派吧,主要說一下參加這次爭奪藏經的門派,沒來的就不要說了,以後再了解就可以了。”
法真上人道:“好的,先從我們這個小聯盟說起。明麵上是三門四家六派,其實領頭的是青城和峨嵋,和合派、長清派、計家、依附於青城派;紫元門、百藥門、伍家依附於峨嵋派。其他各派各家都已經沒落了,他們都隻是派出一個人做代表,負責聯盟的財務及與地方政-府搞好關係。青城派由二長老玄清子和許家仁率領十二個弟子前來,玄清子已經修行到胎息中期,鎮派功法《玉虛訣》據說已經修煉到第二層心虛之境。許家仁雖然不是內門長老,但在派中負責對外事務,是外門總領事,做事滴水不漏,不以修為取勝。”
姚去塵聽法真上人沒有說許家仁的修行境界,知道是看不起他,根據自己的偽神識探查的結果,許家仁的修行境界的確不怎麽樣,隻是達到自己定義的大海初期。隻是聽法真上人的語氣,好像不隻是修為不行,好像還另有隱情。於是問道:“你好像對許家仁沒有好感,你們有仇?”
法真上人有點激動地道:“沒什麽大仇,隻是此人的行事作風看不習慣而已,標準的偽君子。五年前,我為突破修行瓶頸,外出雲遊至山西太原時,很巧的遇到一個修行好苗子。隻是因為當時師門忽然催著迴去,那小孩年歲也太小,所以就隻留下一件信物,待他年歲長些再去收徒。可是兩年前一次峨嵋法會時卻在峨嵋金光頂看到那個小孩,已經被峨嵋收作弟子,其師就是許家仁!”
原來是因為收弟子而引起的仇隙,好徒弟與好師傅一樣難找,斷別人的衣缽可是一宗相當大的仇恨。他說沒什麽大仇,可能是眼看報仇無望,幹脆就不當有仇了。
姚去塵問道:“你沒有把這事上告師門?”
法真上人道:“報告師門了,沒有用,我們兩派本來就是相互扶持,以防他派進入天府之地傳道,不會因為這點小事而壞了交情,隻是賠償了兩顆固元丹。”
姚去塵心裏明白了:“那就不奇怪了,兩家是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而且還是處於蜜月期,怎麽可能因為一個不受門派重視的小人物而打破這種關係,能有點賠償就很不錯了。”
在修行界中有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誰看上了一個好苗子,想收為傳人,就會給這個好苗子一件信物,表示這個好苗子我預定了,別人就不要再有什麽想法了。雖然沒有任何條例寫得清楚明白,但是大家都按這個規矩行事,沒有更大的利益,一般不會打破這個傳統規矩的。許家仁在明知的情況下,還把別人預定的徒弟收走了,而且還是戰略合作的友派,這事做的就不地道了,也難怪法真上人對他心生怨氣。
姚去塵安慰道:“好苗子還能再找,說不定哪天就遇到個比那個更好的,再說了,你現在也不是非得找到衣缽傳人不可的時候,慢慢再找。”
“也隻能這樣了。”法真上人歎口氣,道:“我們還是說一下青城派的二長老玄清子吧,他是這次青城派爭奪藏經的主事人。據說他把青城的《玉虛訣》已經修煉到第二層心虛之境,如果傳言屬實的話,他會是個主要的對手,有他在,我們討不到多少便宜的。”
姚去塵問道:“《玉虛訣》很高明?第二層能達到十境中哪個境界?”
法真上人答道:“《玉虛訣》是根據青城鎮派功法《玉房經》修改而來,是現在的鎮派功法,隻有長老及核心弟子才可以修習,威力非常了得。第二層相當於進入胎息之境,已經開始結元胎,有了保命的手段。”言語之中,不乏羨慕之意。
姚去塵對十境沒有直觀的概念,道:“玄清子的實力相當於幾個許家仁?”
法真上人道:“這個不好打比方,修行境界與實力有時不一定就一致。按一致算的話,相當於十個左右的許家仁!”
姚去塵點點頭,道:“是很強大,不過我們暫時不與他為敵,先找到藏經再說,以後的事現在說不清,到時再做打算。”
法真上人道:“還有一個人要注意一下,就是隨二長老一起來的青城掌門大弟子劉威,此人是個修行天才,據說《玉虛訣》第一層已經大圓滿,就差一個契機就可以突破到第二層。這次來可能就是想找到那個契機,如果突破的話,即使比玄清子差點,也差不到哪裏去。而且此人在青城弟子中威望很高,許多弟子都把他看做下任掌門的第一人選。”
姚去塵感興趣地道:“有機會找他切磋一下,看一看青城的鎮派功法有什麽樣的威力!”
法真上人道:“切磋可以,但是不能下手太重,不然玄清子肯定不願意的,如果他出手了,事情就會鬧大的。”
姚去塵道:“當然,隻是普通切磋,我們輩份相當,年齡相差應該也不大,如果沒意外發生,玄清子也不可能不顧身份出手的。”
法真上人道:“嗯,隻是切磋就沒問題。說完青城現在輪到我們峨嵋派了,我就是峨嵋派弟子,所以對峨嵋派了解也比較多些。
我們峨嵋具體的創建時間已經不可考究了,比較讓人信服的說法是春秋戰國時期由白猿祖師司徒玄空所創。當時還是天地靈氣濃鬱的時期,有許多方士煉氣者於峨嵋山修行,為當時的修行聖地之一。魏晉時道教和佛教才先後傳道於峨嵋山,才有了一些固定的修行者,同時道佛同存。隻是後來有些道士皈衣佛門,其中比較有名的是東魏林武蕘和南宋白雲禪師,他們都身兼兩家之長。在天地靈氣枯竭之前,峨嵋山各修行門派都是鬆散的處於山中自找一地修行,改用眾生之氣修行之後,方才合成為一個門派多個分支。”
姚去塵道:“終南劍修、峨嵋都是改用眾生之氣修行之後才合並為一的,是不是其他門派也是類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