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巫、道、科學並不絕對衝突,它們隻是了解自然、提高自身能力的手段,隻是他們所用的指導思想及手段不同而已,他們是相通的,可以相互借鑒的,沒必要相互對立,對立的是應用手段的思想以及手段帶來的後果。自然是極其複雜的,正確答案不是隻有一個的,從不同角度肯定得到不同的答案。都是盲人,都在摸象,都在說對方不對,這樣的作為極其可笑,更是極其謬誤。


    現代科學是建立在西方基督文化基礎上的,基督文化有個核心:“上帝是唯一的神”,這就延伸出另一個思想:“真理隻有一個”。所以科學很霸道,它不能解釋,或者不符合它的理論的都是錯的。難道存在的不對,而是它的理論是對的,那存在的又是什麽?科學是用來解釋自然的,不是用來否定自然現象的,它也否定不了。


    既然三者都有缺點,巫訣缺少規則的詳細資料;道家胡說八道的東西太多,什麽東西都用隱語,真正的真理很少;科學又霸道偏執;那麽為什麽不把三者同時研究,融為一爐呢?以巫訣為手段,以道家思想為理論,以科學補充巫缺少的規則資料,這是很好的修行思想,更是目前最好的探索自然的手段,雖然還處於理論階段。


    “咚咚!”


    姚去塵被驚醒過來,轉頭看向聲源,原來是有個交警在敲車窗。


    姚去塵放下車窗玻璃,看向交警。


    交警敬個禮後道:“這裏是公路邊,你不可以在這裏停車,這是交通規則,你必須遵守!”


    一道閃電擊中姚去塵,識海中那絲偽神識立即停頓不在運行,過了一會才又開始圍繞智慧光團遊走,繼續修複識海。


    “規則!交通規則!是啊,交通規則是人類為了能夠更好的行車和走路,所以就定下交通秩序。那麽自然的規則也就是道,是為了自然運行而定下的規則,至於為什麽定這樣的規則,怎麽使規則運行,這些就不是規則範圍了,而是法則層麵的了。自己以前把規則想像成法則了,無論是巫還是道,都不可能掌握法則的,隻有自然才可以。”


    “喂!”


    交警看姚去塵又“神遊太虛”,有些生氣的叫了一聲。


    姚去塵歉意道:“對不起,剛才想通一個困擾我很久的大問題,現在已經想到答案了。我現在就把車開走,交通規則必須要遵守!”


    說完,拿出平時都隨著帶著的背包,掏出便簽紙,寫上自己的手機號碼還有家裏的座機號碼,並寫上自己的名字,遞給交警道:“這是我的聯係方式,你的一句話提醒了我,我不能不有所迴報,如果有什麽事你可以打這上麵的電話,我會盡力幫你解決。”


    交警莫名其妙的接過便簽,一頭霧水,剛想說什麽,被他警告的車子已經啟動離開了。


    姚去塵查看了一下油箱,被改造加大的油箱中的油足夠車跑到蚌埠的,也就不再加油,也不買食物了,直接打個彎上高速。


    姚去塵給那個交警電話號碼,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他被交警一句話提醒而打破牛角尖,雖然對方是無意的。但是這就是修道路上的“指點”之恩,如果不能等價交換這個恩惠,那麽這件事始終是個疙瘩,使他念頭不暢,時間長了就會形成心魔。


    不要小看這種念頭不暢,積小成大,積少成多,是相當危險的。其實道心,就是使念頭通暢、意念堅定,念頭不通暢不堅定,就容易走火入魔,嚴重時會道基全毀,輕的也會修為停滯不前。念頭通暢與人的性格、價值觀有很大的關係,這是與好壞、善良與否沒有絲毫關係。隻要你認為不欠他的,那就念頭就通暢了,極度自私的人,一輩子做盡壞事,老了也不怕“鬼敲門”,因為他無“愧”於心。


    這也說明為什麽有人品不行的人,還能在他的專業領域取得很大的成果,因為他念頭通暢,不會糾結於一些“虧心事”而使自己思想陷入泥潭。那種說別人已經在自已的行業內取得很大成果,所以這個人的人品也會很好,值得信任,這話就是狗屁。君不見許多知識分子、行業領袖借用權力打壓競爭對手,孔子也利用權力誅殺少正卯。


    所以說,一個的成果大小與他的人品沒有太大的關係,隻要他不會覺得他自已受之有愧就行,他就不會把心思糾結在愧疚上,就會有更多的時間研究他的行業。姚去塵為了使自已以後不會念頭不暢,就把自已的電話號碼給了交警,讓他遇到困難時找自已,使自已不會因為受“指點”不能迴報而糾結。


    把車讓給襲智駕駛,他自己要實驗一下剛才的想法是否正確,看一看自己所理解的科學總結的規則是否能用巫訣的方法融入身體。


    這第一條規則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必須是自己最了解的,隻有最了解的才能把出錯的概率降到最低。如果把自己不太了解的規則,比如溫度規則融入,還真的有可能把自己凍成冰塊或者燒死。


    姚去塵把自己的科學知識進行整理,四大力學、電磁學、光學、聲學、半導體物理學、計算物理學、無線電物理學,這是物理學方麵的;還有化學,隻是所學不多;醫學知識也沒學多少。還是在物理學中找吧,物理學是研究最基本的自然規律的學問,對規則研究最多。


    經過一番對比篩選物理的各個分支,最後把目標定在力學上。


    姚去塵因為車輛改造和研究機器人,對計算機學、機械學、材料學、工程學等都做了大量的學習與研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力學知識,運動學、靜力學、動力學都涉及到很多。隻是書到用時方恨少,現在才發覺每種力學知識,自己都是學了皮毛,都是為了應用而學其中一小部分。不過這也不算少了,先試一試,如果成功,以後再詳細學習。


    現在已知的基本力有四種,萬有引力、電磁相互作用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至於還有沒有其他力,或者這四種力中有的力其實是同一種力,隻是外在表現不一樣,這就不清楚了。不過能把四種力徹底搞清楚,那就很了不起了,就可稱唿為“力學大家”。


    姚去塵現在已經達到入微境界,雖然不能真的看到原子,但是原子是怎麽迴事,他還是知道的,那麽強力和弱力都是可以用巫訣納入身體的。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微型磁場,而地球又能是一個巨大的磁場,所以電磁力也是可以用巫訣納入身體的。至於萬有引力,這個是最常見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從感官上都能天天感覺得到的,因為每個物體都有重量。


    分析了已知的四種力,姚去塵決定先拿萬有引力做實驗,這種力他了解的最多,親身體會也是最多的,肯定也最容易納入身體的一種規則。他不相信遠古時期的巫們沒有注意到重力,沒有受到重力的影響,沒有對重力進行思考。而且如果這種力的規則真的能納入身體,那麽對他現在還有即將麵臨的難題也是有好處的,因為萬有引力包括了重力,如果能反重力,那麽他的速度將快速無比,至少逃跑有保障了。


    姚去塵把他知道的關於萬有引力的所有知識都快速迴想整理了一遍,再與巫訣中的具體修煉方法結合起來在腦中模擬修行,想把錯誤或者不合適的地方找出來並加以修正。關於萬有引力的科學研究資料是非常龐大的,所包含的力如果細分的話,也是有非常多的分支的,現在並不知道是不是所有關於萬有引力的知識都是適用於巫訣的,所以先在腦中模擬運行。


    巫訣隻是把規則融入身體的大概修煉方法闡述了,相當於總綱,至於每一種規則的具體方法則沒有。想一想也是,如果每一種規則的融入方法都有,那麽這巫訣也太逆天了,把所有規則都能搞清楚,那就是“道”了,也不用去悟了,隻要照著煉就行。還好的是,覡把他自己的修煉經驗也傳輸了一份過來,隻是他對規則的理解與姚去塵的理解不一樣,或者說是思想體係不一樣,每種規則都說的模糊不清,語意理更是不能理解,比看道家的經書還玄乎。看的姚去塵雲裏霧裏,完全不能理解,但又不能放棄,所以第一次參悟時他才著急,在腦中強行修煉,差點把識海都搞亂套了。


    每個人對規則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隻能抓住一點,抓住一個細節,這個點就是規則眾多麵中一個方麵的體現。比如關於萬有引力,有人注意到每個物體都有重量,就認為每個物體都有重力;有人發現把石頭係在繩上多甩幾圈後鬆開手就會把石頭甩的更遠,並且更省力氣,這就離心力。


    巫訣就是把這些解釋現象的規則用特有的方法納入身體,對身體進行洗煉,進而與身體融為一體,形成身體的本能,使身體可以利用這些規則,最後與規則相合。總結這些不同的現象背後的規則是非常困難的,這是巫需要做的事,也是道家需要做的事,還是儒家試圖要做的事,更是現在的科學在做的事。每家總結的方法都不一樣,表述的方式更不一樣,利用規則的手段與產生的結果更是千奇百怪,大部分結果讓別家接受不了。迷信與批判也就這樣產生了。


    所以才說《易經》偉大,它解釋了關於世界中事物之間的關係,就是《易經》中“理”的部分。而“象”的部分主是事物的具體表現,“數”的部分就是“象”也就是事物的抽象屬性,比如長度、寬度等。這些是姚去塵最為熟悉的,想到這裏,他豁然開朗,如同撥雲見日,用易理去理解覡的理論會更容易的。他一直認為,我們的曆史是兩百多萬年,而不是為了迎合西方而用西方紀年的5000年,這也解釋了為什麽《易經》被許多人認為並不是古人所作,他們沒那水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半生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棵樹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棵樹人並收藏一半生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