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案之後,我選擇主動離開,這是個太過明顯的信號。我知道對手知道我的意圖。但我相信,憑對手對自己實力的自負,就算他們猜到了我的意圖,還是會趁機采取行動。
不管是不是我猜對了,對手確實行動了。既然對手敢動作,我相信,他們一定有避開我們監視的能力。
而實際上,他們的人一直在牛衛的監視下,從沒有脫離過。那就隻剩下一種可能:那些人,本就是用來吸引我們注意的!
就算我們把那些人全部拿獲,相信也得不到什麽有價值的情報。”
孫大軍歎服道:“如果我早些聽到少爺此番分析,或許我就不用走那些彎路了。”
“說說你的收獲吧。不管你付出多少,最後還是要拿結果來衡量你的功勞的。沒有結果的過程,再苦再累,也頂多算是一個苦勞。”
孫大軍嘿嘿笑著,“那可是我費了老大功夫才挖掘出來的,一下子說出來,感覺自己虧大了。反正有時間,我還是從頭說起吧。”
這次行動,牛衛全力配合,不僅把全部斥候都調歸孫大軍指揮,還特別多給了兩個行動小組,以防萬一。就衝這點,便知道孫家對孫維梁的支持程度了。
孫維梁處處想著把自己與孫家分開,那是孫維梁自己的想法,可不代表孫家也這麽想。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孫維梁前世為人,就沒有經曆過古代家族為重的時候,自然無法理解一個家族的重要性。
而孫家,更不會了解到孫維梁竟然有擺脫家族,獨自發展事業的想法。
兩方麵都沒有就這個進行溝通,自然想法存在差異。不過,差異主要存在於孫維梁的心中。
對孫維梁來說,不管怎樣,他是不會對不起孫家,寧可孫家對不起他。
對孫維梁的這些想法,孫大軍雖然知道的不多,但憑借他的聰明,多少還是能夠猜出一二。
所以,一開始,孫大軍就強調孫家牛衛對自己的支持,就是隱隱的在對孫維梁進行規勸。
柯正和韓剛兩個人,在我們眼裏,已經是明著是對方的人。而且這倆人也被官府所關注。所以對手不可能把隱秘的任務交給他倆。
當孫大軍知道執行胡家任務的人仍然是他倆時,孫大軍就感覺到其中有一些蹊蹺。但蹊蹺歸蹊蹺,該做的偵查還是要做。
他們做完案子,柯正和韓剛還忙著給自己撈好處。這又不怎麽符合對方一貫的謹慎風格了。
若對方派出的人手如此馬虎,他們就不會隱藏這麽多年,不為人知了。
而柯正和韓剛,又確實是對方放在白家的暗子。按說不該出現這種失誤。
帶著疑惑,孫大軍繼續親自跟蹤這倆人。
孫大軍想過他們可能會在過程中在旁人不知不覺中完成藏寶圖的換手。所以,一路上,隻要是柯正和韓剛待過的地方,與他們有過接觸的人,都安排了人手進行監視。——反正人手充足,孫大軍不怕做無用功,隻求不出現紕漏。——事實證明,幸好孫大軍多了這麽一手準備,這才能在完全落入對手算計的情況下,仍然能夠撈取一些好處,不至於竹籃打水一場空。
後來,孫大軍一路跟蹤柯正和韓剛,來到這望月山莊。然後就停頓了下來。柯正每天待在裏麵,不怎麽出來。韓剛倒是隔三差五的出去,不是逛窯子就是會情人。由於害怕身份暴露,孫大軍不敢去找那些女人了解情況。
畢竟,那個韓剛已經在女人方麵被人針對了一遭。如果韓剛真是對方的臥底人員,就一定受過訓練,絕不會在同一個地方重複出現同樣的失誤。
這樣僵持著,一下就十幾天過去了。期間,孫大軍並沒有閑著,他指使底下的斥候,開始對一路上可能的接頭地點和接頭人做逐一排查。
因為在孫大軍的意識裏,如果柯正和韓剛躲進望月山莊三天不出來,就幾乎可以肯定,東西已經不在他們手上,他們留在這裏的目的,就是拖住孫家的牛衛。
孫大軍明知自己已經上當,但還是將錯就錯下去,也會為了麻痹對手,讓對手認為自己仍然死咬著他們故意放出來的誘餌不放。
為此,甚至在孫維梁來信問他的時候,孫大軍還信誓旦旦的向孫維梁保證,一定要借著這些人揪出背後的大魚。
這是鬥智鬥勇,不管有沒有效,不管對手有沒有中招,該做的招數,你一定要做下去,而且要全力去做,不能應付了事。
後事一些紙上談兵者,從結果倒推過程,一個個指點江山,動不動就說某某某太笨,對手那麽明顯的招數都沒看出來,都要上當,卻死抱著自己的老一套不放。明明怎麽怎麽了,卻還是怎麽怎麽,巴拉巴拉一大堆,好像隻要派他去,不要說一統中原,就是一統天下也是指日可待。
現在好了,就讓他們站在孫大軍的位置上去考慮這事,孫大軍該怎麽做才能做到智商壓對手一頭,把對手耍的團團轉,然後還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情報?
恐怕沒人敢下這個包票。因為書到這裏,結果還沒有出來,不知道結果的情況下,就不能從結果倒推過程,自然就做不到鍵盤俠那些運籌帷幄,指點江山的瀟灑了。
真實的鬥智鬥勇,情報是最大的依靠,但絕不能事事都依靠情報。因為情報的掌握,跟現實瞬息萬變比,實在晚不是一拍兩拍那麽簡單。
現實中,就要決策者有充足的自信,建立在對自己的自信上,也是建立在對對手的了解上。如果對手沒有按以往的路子出牌,那也沒辦法。
所以,現實中的鬥智鬥勇,雙方都是眼花繚亂一陣操作,反正隻要其中有起作用的操作,特別是起關鍵作用的操作,那己方就可以贏了。
往往在事後複盤,決策者才會知道自己贏在那裏,贏在哪個步驟上。然後對外宣布的時候,就是大肆渲染自己當初作出那個正確的決定是多麽的英明,多麽的果斷。至於其他做了無用功,甚至幫倒忙的決策,自然是決口不提。
事實證明,魔鬼往往隱藏在細節中。孫大軍讓牛衛斥候追蹤所有可能的線索中,很不起眼的一個線索就是路上打尖處飯店的店小二。
不管是不是我猜對了,對手確實行動了。既然對手敢動作,我相信,他們一定有避開我們監視的能力。
而實際上,他們的人一直在牛衛的監視下,從沒有脫離過。那就隻剩下一種可能:那些人,本就是用來吸引我們注意的!
就算我們把那些人全部拿獲,相信也得不到什麽有價值的情報。”
孫大軍歎服道:“如果我早些聽到少爺此番分析,或許我就不用走那些彎路了。”
“說說你的收獲吧。不管你付出多少,最後還是要拿結果來衡量你的功勞的。沒有結果的過程,再苦再累,也頂多算是一個苦勞。”
孫大軍嘿嘿笑著,“那可是我費了老大功夫才挖掘出來的,一下子說出來,感覺自己虧大了。反正有時間,我還是從頭說起吧。”
這次行動,牛衛全力配合,不僅把全部斥候都調歸孫大軍指揮,還特別多給了兩個行動小組,以防萬一。就衝這點,便知道孫家對孫維梁的支持程度了。
孫維梁處處想著把自己與孫家分開,那是孫維梁自己的想法,可不代表孫家也這麽想。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孫維梁前世為人,就沒有經曆過古代家族為重的時候,自然無法理解一個家族的重要性。
而孫家,更不會了解到孫維梁竟然有擺脫家族,獨自發展事業的想法。
兩方麵都沒有就這個進行溝通,自然想法存在差異。不過,差異主要存在於孫維梁的心中。
對孫維梁來說,不管怎樣,他是不會對不起孫家,寧可孫家對不起他。
對孫維梁的這些想法,孫大軍雖然知道的不多,但憑借他的聰明,多少還是能夠猜出一二。
所以,一開始,孫大軍就強調孫家牛衛對自己的支持,就是隱隱的在對孫維梁進行規勸。
柯正和韓剛兩個人,在我們眼裏,已經是明著是對方的人。而且這倆人也被官府所關注。所以對手不可能把隱秘的任務交給他倆。
當孫大軍知道執行胡家任務的人仍然是他倆時,孫大軍就感覺到其中有一些蹊蹺。但蹊蹺歸蹊蹺,該做的偵查還是要做。
他們做完案子,柯正和韓剛還忙著給自己撈好處。這又不怎麽符合對方一貫的謹慎風格了。
若對方派出的人手如此馬虎,他們就不會隱藏這麽多年,不為人知了。
而柯正和韓剛,又確實是對方放在白家的暗子。按說不該出現這種失誤。
帶著疑惑,孫大軍繼續親自跟蹤這倆人。
孫大軍想過他們可能會在過程中在旁人不知不覺中完成藏寶圖的換手。所以,一路上,隻要是柯正和韓剛待過的地方,與他們有過接觸的人,都安排了人手進行監視。——反正人手充足,孫大軍不怕做無用功,隻求不出現紕漏。——事實證明,幸好孫大軍多了這麽一手準備,這才能在完全落入對手算計的情況下,仍然能夠撈取一些好處,不至於竹籃打水一場空。
後來,孫大軍一路跟蹤柯正和韓剛,來到這望月山莊。然後就停頓了下來。柯正每天待在裏麵,不怎麽出來。韓剛倒是隔三差五的出去,不是逛窯子就是會情人。由於害怕身份暴露,孫大軍不敢去找那些女人了解情況。
畢竟,那個韓剛已經在女人方麵被人針對了一遭。如果韓剛真是對方的臥底人員,就一定受過訓練,絕不會在同一個地方重複出現同樣的失誤。
這樣僵持著,一下就十幾天過去了。期間,孫大軍並沒有閑著,他指使底下的斥候,開始對一路上可能的接頭地點和接頭人做逐一排查。
因為在孫大軍的意識裏,如果柯正和韓剛躲進望月山莊三天不出來,就幾乎可以肯定,東西已經不在他們手上,他們留在這裏的目的,就是拖住孫家的牛衛。
孫大軍明知自己已經上當,但還是將錯就錯下去,也會為了麻痹對手,讓對手認為自己仍然死咬著他們故意放出來的誘餌不放。
為此,甚至在孫維梁來信問他的時候,孫大軍還信誓旦旦的向孫維梁保證,一定要借著這些人揪出背後的大魚。
這是鬥智鬥勇,不管有沒有效,不管對手有沒有中招,該做的招數,你一定要做下去,而且要全力去做,不能應付了事。
後事一些紙上談兵者,從結果倒推過程,一個個指點江山,動不動就說某某某太笨,對手那麽明顯的招數都沒看出來,都要上當,卻死抱著自己的老一套不放。明明怎麽怎麽了,卻還是怎麽怎麽,巴拉巴拉一大堆,好像隻要派他去,不要說一統中原,就是一統天下也是指日可待。
現在好了,就讓他們站在孫大軍的位置上去考慮這事,孫大軍該怎麽做才能做到智商壓對手一頭,把對手耍的團團轉,然後還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情報?
恐怕沒人敢下這個包票。因為書到這裏,結果還沒有出來,不知道結果的情況下,就不能從結果倒推過程,自然就做不到鍵盤俠那些運籌帷幄,指點江山的瀟灑了。
真實的鬥智鬥勇,情報是最大的依靠,但絕不能事事都依靠情報。因為情報的掌握,跟現實瞬息萬變比,實在晚不是一拍兩拍那麽簡單。
現實中,就要決策者有充足的自信,建立在對自己的自信上,也是建立在對對手的了解上。如果對手沒有按以往的路子出牌,那也沒辦法。
所以,現實中的鬥智鬥勇,雙方都是眼花繚亂一陣操作,反正隻要其中有起作用的操作,特別是起關鍵作用的操作,那己方就可以贏了。
往往在事後複盤,決策者才會知道自己贏在那裏,贏在哪個步驟上。然後對外宣布的時候,就是大肆渲染自己當初作出那個正確的決定是多麽的英明,多麽的果斷。至於其他做了無用功,甚至幫倒忙的決策,自然是決口不提。
事實證明,魔鬼往往隱藏在細節中。孫大軍讓牛衛斥候追蹤所有可能的線索中,很不起眼的一個線索就是路上打尖處飯店的店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