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跟著折氏混飯吃的,既然折氏衝鋒在前,我們沒有理由不跟著。”萬君說道,“隻是鐵礦隻有一個,我們這麽多人,總不能你一言我一語的胡亂管吧?聽說孫大人不準備把鐵礦交給一家來經營,要大家共管。我想聽聽,到底怎樣一個共管法?”
孫維梁笑道:“這個問題才是今天召集大家聚會的核心。鐵礦生意是塊大蛋糕,隻要有眼光的都能看得出。自然誰都想染指鐵礦生意。這個無可厚非。
畢竟是新生事物,又與朝廷的政策有些衝突,這第一步自然不敢邁的過大,隻拿出一個鐵礦出來試點。但能夠勝任鐵礦經營的人家卻一大堆,而且,能夠勝任鐵礦經營的,往往都是有權有勢,像在座的各位,哪個都是折氏的座上貴賓,拒絕哪個都不好。本來大家平穩的過著舒服日子,卻因為一個鐵礦私營的爭奪,傷了彼此之間的和氣,那這個鐵礦私營,不要也罷。
所以,我才想了這個一個主意,既然大家都有心參與鐵礦私營,而且這個鐵礦私營風險很挺大,不如大家一起來,群策群力,有錢大家賺,皆大歡喜;風險大家扛,分散壓力。
而且,如果這個鐵礦私營的試點成功了。以後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鐵礦私營試點出來,到那時,有資格參與競爭的,就隻有參與到第一個鐵礦私營的人家的。無他,比別人有經驗這一條門檻,就足以阻擋住其他人的覬覦。
既然是共管,就一定要有一定的規程,不能多頭管理,這是管理的大忌。我的初步想法是,咱們所有參與鐵礦經營的人家,都沒有權利直接插手鐵礦的生產和經營,咱們隻能共同推舉一個懂行的,大家都信任的人替大家主持鐵礦的生產和經營。這個人對大家負責。
如果大家覺得這個人能力不夠,或者品行不行,那可以換人,但大家直接插手,卻是不允許的。”
“為什麽?”周子鬆站起來反對道,“我們花了大價錢,卻不允許我們插手鐵礦經營,那我們圖什麽?”
“你理解錯了,”孫維梁笑著糾正,“是不能直接插手生產經營,作為鐵礦生產經營的最終決策者,我們是要通過選擇管理人員,給管理人員定政策,定原則來實現對鐵礦的管控的。
若我們在座的每個人都要插手管理,我們每個人都是投了錢的,現場聽誰的?多頭管理是大忌!這樣的安排,既能保證大家都對鐵礦生產有話語權,又能保證鐵礦日常管理的效率。”
“我們這麽多人,要指定一個管理人,也不是件容易事。誰都想讓自己人當那個管理者。這也是個問題。”王力說道。
“不錯。”孫維梁稱讚道,“所以,如何選出這個管理者,需要指定一些規則。咱們經營鐵礦,沒有什麽大誌向,大目標,就是為了賺錢,沒別的。所以,大家在管理鐵礦的話語權上,也是以金錢的投入多少來劃分。
錢投的越多,話語權就越大。極端的一個比方:十萬貫的投入,兩個人,一個投了五萬貫出頭,一個投了無萬貫不到。那麽,在決定性的問題上,兩個人的話語權就是不一樣的,兩個人意見相左時,以第一個人的意見為準。因為第一個人的意見,代表了大部分資本的聲音。”
“錢越多,話語權就越多?”萬君笑道,“還真是赤裸裸的規則。不過,話語權簡單的以投入錢多少為依據,是否簡單了些?”
“看上去很簡單。”孫維梁說道,“但卻並不簡單。這個鐵礦私營,不是你想投多少就能投多少的。這第一個鐵礦,不用說肯定要把折氏拉出來主導,為什麽?因為我們需要折氏給我們擋在前麵應付朝廷方麵的壓力。這是現實,沒必要藏著掖著。
既然要折氏主導,折氏就要拿出比我們多得多的錢投入,這樣才能形成事實上的主導,話語權最大!
而我們剩下的人家,今天咱們就要在這裏商量,誰家投入多少,彼此之間的比例劃分。說白了,看上去是討論投入金錢多少,實際上是討論在這個鐵礦私營中,大家的話語權如何分配的問題。”
“有些繞,我沒怎麽聽懂,不過聽起來好像很嚴謹。”周子鬆捂著額頭說道,“不過你既然提出來,想來有了周詳的安排,就一下說出來,我們聽聽。不要設計的太過複雜,否則,我們會懷疑其中有什麽貓膩。”
“好吧,”孫維梁說道,“具體的投入,我計劃按百分製劃分。鐵礦事務的決策,至少需要一半以上的資本同意才能通過。也就是說,需要投入占多數的人家同意才行。
剛才說了,鐵礦私營,需要折氏主導,讓折氏一下子掏出一半多的金錢投入,折氏的資金壓力恐怕很大,我們這些有餘力的人家,反而沒機會投入更多錢,也是心有不甘。
所以,為了照顧折氏的利益,也是為了大家能夠在其中有更多的資本占比,我又設計了另外一項基本的規則,就是任何一件事,如果有百分之三十八的資本明確反對,則這件事便通不過。
這樣一來,隻要折氏投入百分之三十八的資金,就能做到主導了。
這樣的兩項基本規則,不知大家有什麽意見?”
“按你說的,百分之三十八反對就通不過,那豈不是說,就算剩下的百分之六十二都同意也沒用?那還是多數同意就能通過嗎?第一條豈不是形同虛設?”方守賢疑惑的問道。
“投票表決可不是隻有同意和反對,還有棄權的說法。”孫維梁說道,“有些事情,你們覺得做也行,不做也行的時候,就可以投棄權票。事實上,若真有那麽一件事,有超過百分之三十八的資本明確反對,這件事,是不好實施的。再者說,我剛才說了,設計第二條的否決權,是為了保障折氏的一言否決的特權。若折氏沒有這樣的特權,還談什麽主導?沒有折氏主導,我現在就敢斷言,咱們這鐵礦私營的事,幹不成!”
孫維梁笑道:“這個問題才是今天召集大家聚會的核心。鐵礦生意是塊大蛋糕,隻要有眼光的都能看得出。自然誰都想染指鐵礦生意。這個無可厚非。
畢竟是新生事物,又與朝廷的政策有些衝突,這第一步自然不敢邁的過大,隻拿出一個鐵礦出來試點。但能夠勝任鐵礦經營的人家卻一大堆,而且,能夠勝任鐵礦經營的,往往都是有權有勢,像在座的各位,哪個都是折氏的座上貴賓,拒絕哪個都不好。本來大家平穩的過著舒服日子,卻因為一個鐵礦私營的爭奪,傷了彼此之間的和氣,那這個鐵礦私營,不要也罷。
所以,我才想了這個一個主意,既然大家都有心參與鐵礦私營,而且這個鐵礦私營風險很挺大,不如大家一起來,群策群力,有錢大家賺,皆大歡喜;風險大家扛,分散壓力。
而且,如果這個鐵礦私營的試點成功了。以後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鐵礦私營試點出來,到那時,有資格參與競爭的,就隻有參與到第一個鐵礦私營的人家的。無他,比別人有經驗這一條門檻,就足以阻擋住其他人的覬覦。
既然是共管,就一定要有一定的規程,不能多頭管理,這是管理的大忌。我的初步想法是,咱們所有參與鐵礦經營的人家,都沒有權利直接插手鐵礦的生產和經營,咱們隻能共同推舉一個懂行的,大家都信任的人替大家主持鐵礦的生產和經營。這個人對大家負責。
如果大家覺得這個人能力不夠,或者品行不行,那可以換人,但大家直接插手,卻是不允許的。”
“為什麽?”周子鬆站起來反對道,“我們花了大價錢,卻不允許我們插手鐵礦經營,那我們圖什麽?”
“你理解錯了,”孫維梁笑著糾正,“是不能直接插手生產經營,作為鐵礦生產經營的最終決策者,我們是要通過選擇管理人員,給管理人員定政策,定原則來實現對鐵礦的管控的。
若我們在座的每個人都要插手管理,我們每個人都是投了錢的,現場聽誰的?多頭管理是大忌!這樣的安排,既能保證大家都對鐵礦生產有話語權,又能保證鐵礦日常管理的效率。”
“我們這麽多人,要指定一個管理人,也不是件容易事。誰都想讓自己人當那個管理者。這也是個問題。”王力說道。
“不錯。”孫維梁稱讚道,“所以,如何選出這個管理者,需要指定一些規則。咱們經營鐵礦,沒有什麽大誌向,大目標,就是為了賺錢,沒別的。所以,大家在管理鐵礦的話語權上,也是以金錢的投入多少來劃分。
錢投的越多,話語權就越大。極端的一個比方:十萬貫的投入,兩個人,一個投了五萬貫出頭,一個投了無萬貫不到。那麽,在決定性的問題上,兩個人的話語權就是不一樣的,兩個人意見相左時,以第一個人的意見為準。因為第一個人的意見,代表了大部分資本的聲音。”
“錢越多,話語權就越多?”萬君笑道,“還真是赤裸裸的規則。不過,話語權簡單的以投入錢多少為依據,是否簡單了些?”
“看上去很簡單。”孫維梁說道,“但卻並不簡單。這個鐵礦私營,不是你想投多少就能投多少的。這第一個鐵礦,不用說肯定要把折氏拉出來主導,為什麽?因為我們需要折氏給我們擋在前麵應付朝廷方麵的壓力。這是現實,沒必要藏著掖著。
既然要折氏主導,折氏就要拿出比我們多得多的錢投入,這樣才能形成事實上的主導,話語權最大!
而我們剩下的人家,今天咱們就要在這裏商量,誰家投入多少,彼此之間的比例劃分。說白了,看上去是討論投入金錢多少,實際上是討論在這個鐵礦私營中,大家的話語權如何分配的問題。”
“有些繞,我沒怎麽聽懂,不過聽起來好像很嚴謹。”周子鬆捂著額頭說道,“不過你既然提出來,想來有了周詳的安排,就一下說出來,我們聽聽。不要設計的太過複雜,否則,我們會懷疑其中有什麽貓膩。”
“好吧,”孫維梁說道,“具體的投入,我計劃按百分製劃分。鐵礦事務的決策,至少需要一半以上的資本同意才能通過。也就是說,需要投入占多數的人家同意才行。
剛才說了,鐵礦私營,需要折氏主導,讓折氏一下子掏出一半多的金錢投入,折氏的資金壓力恐怕很大,我們這些有餘力的人家,反而沒機會投入更多錢,也是心有不甘。
所以,為了照顧折氏的利益,也是為了大家能夠在其中有更多的資本占比,我又設計了另外一項基本的規則,就是任何一件事,如果有百分之三十八的資本明確反對,則這件事便通不過。
這樣一來,隻要折氏投入百分之三十八的資金,就能做到主導了。
這樣的兩項基本規則,不知大家有什麽意見?”
“按你說的,百分之三十八反對就通不過,那豈不是說,就算剩下的百分之六十二都同意也沒用?那還是多數同意就能通過嗎?第一條豈不是形同虛設?”方守賢疑惑的問道。
“投票表決可不是隻有同意和反對,還有棄權的說法。”孫維梁說道,“有些事情,你們覺得做也行,不做也行的時候,就可以投棄權票。事實上,若真有那麽一件事,有超過百分之三十八的資本明確反對,這件事,是不好實施的。再者說,我剛才說了,設計第二條的否決權,是為了保障折氏的一言否決的特權。若折氏沒有這樣的特權,還談什麽主導?沒有折氏主導,我現在就敢斷言,咱們這鐵礦私營的事,幹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