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的意思,孫樂偷偷告訴咱這事,是孫維梁指使的?”葉子睜大眼睛,不能置信的問。
“當然沒有什麽指使,”胡小妹說道,“但孫維梁肯定想讓我們知道這件事,他不好跟我們講,隻好轉由孫樂來。”
“那直接告訴孫樂不就行了?幹嘛要費這些周折?萬一孫樂沒領會到這層意思怎麽辦?”葉子不解的問道。
“是你了解孫樂還是孫維梁更了解孫樂?這就是禦下的巧妙之處,這一點,我都自歎不如。如此老道的手段,江湖老狐狸也不過如此,孫維梁才這麽點年紀,就運用如此熟練了。
至於你說的周折,當然有必要。孫樂自覺自願衝在前麵,後麵的孫維梁就多了一層轉圜迴旋的餘地。這叫手腕。”
葉子看著胡小妹的臉色,問道:“小主這是對那孫維梁越發佩服了是嗎?”
“什麽佩服?我隻是就事論事罷了。”胡小妹說道,“爹說孫維梁做生意是天才,早晚會成就一番大業。要我說,孫維梁這禦下的手段,也相當高明。跟這樣的人打交道,我有壓力才是真的。”
“有什麽壓力?難道小妹還感覺自己配不上他不成?”葉子笑道,“遠近誰不知道咱家小主出類拔萃!”
“算了,跟你說不明白。”胡小妹一跺腳,轉身走了。葉子連忙追上去,“我說錯什麽了嗎?我說的都是事實呀。”
“什麽時候,你能趕上孫樂的一半聰明,我就告訴你。”
“我怎麽不聰明了?孫樂那麽聰明,還不是被我耍的團團轉?”葉子不服氣,繼續爭辯,可胡小妹卻不再理她。
孫維梁耍了一個小心眼,成功試探出胡小妹的心意,心裏有了底,對如何應對關三娘,也不再那麽束手無策了。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孫維梁心情很好,準備張羅著置備幾桌酒席,就算是送行酒了。
說是要走,但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走得了的。尤其還要帶上孫平,孫平更是跟孫維梁要了七天時間做準備,也不知他要準備些什麽。
幾天後,一直沒怎麽露麵的秦彥閣終於出現在孫家。胡家案發以來,秦彥閣就一直行蹤不定,連孫忠義都見不到他。
孫維梁卻知道,秦彥閣一直與白家的家丁混在一起。正是有了秦彥閣在那邊,孫維梁才很放心的對白家的動向不管不問。
現在秦彥閣迴來,就表示,白家那邊的事情已經告一段落。孫維梁不禁有些期待。
沒想到秦彥閣卻不是為公事迴來,一見麵就問孫維梁如何處理關三娘的事。這讓孫維梁有幾分詫異。
“秦兄跟那關三娘有舊?”孫維梁的疑問還有道理。在孫維梁看來,自己跟秦彥閣還沒有熟悉到互相關注私生活的地步。關三娘的事,怎麽說也是孫維梁的私事,秦彥閣應該是識趣的人,不會在這種事上給孫維梁提意見才是。
“雖然沒有關係,但我與主公卻有關係。主公有大好的前途。若讓人知道主公為了一個不相幹的女人,就拋棄有婚約的關三娘,以後一定會有人拿這事做文章,給主公使絆子。若主公誌向僅限府州,這話當我沒說,若主公誌在天下,就不應該讓這些兒女情長的瑣事,耽誤了自己的前程。”秦彥閣見麵就滔滔不絕,一番大義壓下來,還真讓孫維梁沒有什麽話反駁。
“我與那關三娘曾經是有婚約,但對方已經取消了,這不應該成為束縛我選擇的條件吧?”孫維梁小心的問道。
“三人成虎,眾口鑠金,主公就不能留下如此明顯的把柄給仕途的對手。而且,那天飯館裏一番議論,可知關三娘也是才貌雙全,完全配得上主公。我覺得,主公不應該一葉障目,不見森林,至少應該試著接受關三娘,為了別人,更為了自己。”
“可是,我與胡小妹已經開始交往了,這個時候再去接受關三娘,那我成什麽人了?”孫維梁受一夫一妻製的“毒害”相當深,男女平等的觀念更是深入骨髓,甚至骨子裏感覺男人在女人麵前就該低她一頭,讓孫維梁選擇腳踏兩隻船,簡直嚴重違背孫維梁基本的道德觀,自己的良心關就過不去。
“什麽叫交往?”秦彥閣否認道,“你們有婚約嗎?沒有婚約的男女交往,那是耍流氓!”
“有婚約的男女,你見過幾個有來往的?還不是成親當天洞房時刻才互相認識的。”孫維梁直接指出秦彥閣說話的不符事實處。
“那是他們都遵守禮法,既然已經有了婚約,也就沒了通過交往培養感情的必要。感情嘛,隻要住在一起,日久生情是必然的,沒必要婚前有往來。”秦彥閣振振有詞。
“你這個觀念,倒是夠根深蒂固的,我也不跟你爭辯,這是我的私事,我會處理好的。你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孫維梁不願意在這種事上與這種老封建鬥嘴。純粹是浪費時間!孫維梁不可能被他們說服,同時自己也沒絲毫把握能改變了他們的觀點,那就求同存異好了。
“我是為大人好!”秦彥閣有些痛心疾首,“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大人要三思啊。”
“好好,三思,三思。”孫維梁心裏已經恨得牙癢癢了,這個秦彥閣,管的可真夠寬的,但還就是不能拿他怎麽樣。
中國自古就是士大夫文化,講究虛心納諫,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在各自的地盤裏都得作出虛心納諫的樣子來,否則,背後的唾沫星子絕對能淹死人。
皇帝太高,現實中淹不死他,但史書卻能讓他遺臭萬年。做到皇帝那份上,吃喝玩樂已經是應有盡有,要什麽有什麽,想什麽有什麽,已經不再是追求享受了,青史留名就是他們唯一的追求。偏偏能否虛心納諫是皇帝能否青史留名的硬指標,就算是做做樣子,皇帝也要做到虛心納諫的模樣。
現在的孫維梁就是這般,明明很想將在自己麵前滔滔不絕的秦彥閣一腳踢出去,卻隻能強裝平心靜氣的坐在那裏,還得保持微笑,還得不停的點頭,“嗯嗯”的應和,表示自己再虛心的聽。
“當然沒有什麽指使,”胡小妹說道,“但孫維梁肯定想讓我們知道這件事,他不好跟我們講,隻好轉由孫樂來。”
“那直接告訴孫樂不就行了?幹嘛要費這些周折?萬一孫樂沒領會到這層意思怎麽辦?”葉子不解的問道。
“是你了解孫樂還是孫維梁更了解孫樂?這就是禦下的巧妙之處,這一點,我都自歎不如。如此老道的手段,江湖老狐狸也不過如此,孫維梁才這麽點年紀,就運用如此熟練了。
至於你說的周折,當然有必要。孫樂自覺自願衝在前麵,後麵的孫維梁就多了一層轉圜迴旋的餘地。這叫手腕。”
葉子看著胡小妹的臉色,問道:“小主這是對那孫維梁越發佩服了是嗎?”
“什麽佩服?我隻是就事論事罷了。”胡小妹說道,“爹說孫維梁做生意是天才,早晚會成就一番大業。要我說,孫維梁這禦下的手段,也相當高明。跟這樣的人打交道,我有壓力才是真的。”
“有什麽壓力?難道小妹還感覺自己配不上他不成?”葉子笑道,“遠近誰不知道咱家小主出類拔萃!”
“算了,跟你說不明白。”胡小妹一跺腳,轉身走了。葉子連忙追上去,“我說錯什麽了嗎?我說的都是事實呀。”
“什麽時候,你能趕上孫樂的一半聰明,我就告訴你。”
“我怎麽不聰明了?孫樂那麽聰明,還不是被我耍的團團轉?”葉子不服氣,繼續爭辯,可胡小妹卻不再理她。
孫維梁耍了一個小心眼,成功試探出胡小妹的心意,心裏有了底,對如何應對關三娘,也不再那麽束手無策了。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孫維梁心情很好,準備張羅著置備幾桌酒席,就算是送行酒了。
說是要走,但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走得了的。尤其還要帶上孫平,孫平更是跟孫維梁要了七天時間做準備,也不知他要準備些什麽。
幾天後,一直沒怎麽露麵的秦彥閣終於出現在孫家。胡家案發以來,秦彥閣就一直行蹤不定,連孫忠義都見不到他。
孫維梁卻知道,秦彥閣一直與白家的家丁混在一起。正是有了秦彥閣在那邊,孫維梁才很放心的對白家的動向不管不問。
現在秦彥閣迴來,就表示,白家那邊的事情已經告一段落。孫維梁不禁有些期待。
沒想到秦彥閣卻不是為公事迴來,一見麵就問孫維梁如何處理關三娘的事。這讓孫維梁有幾分詫異。
“秦兄跟那關三娘有舊?”孫維梁的疑問還有道理。在孫維梁看來,自己跟秦彥閣還沒有熟悉到互相關注私生活的地步。關三娘的事,怎麽說也是孫維梁的私事,秦彥閣應該是識趣的人,不會在這種事上給孫維梁提意見才是。
“雖然沒有關係,但我與主公卻有關係。主公有大好的前途。若讓人知道主公為了一個不相幹的女人,就拋棄有婚約的關三娘,以後一定會有人拿這事做文章,給主公使絆子。若主公誌向僅限府州,這話當我沒說,若主公誌在天下,就不應該讓這些兒女情長的瑣事,耽誤了自己的前程。”秦彥閣見麵就滔滔不絕,一番大義壓下來,還真讓孫維梁沒有什麽話反駁。
“我與那關三娘曾經是有婚約,但對方已經取消了,這不應該成為束縛我選擇的條件吧?”孫維梁小心的問道。
“三人成虎,眾口鑠金,主公就不能留下如此明顯的把柄給仕途的對手。而且,那天飯館裏一番議論,可知關三娘也是才貌雙全,完全配得上主公。我覺得,主公不應該一葉障目,不見森林,至少應該試著接受關三娘,為了別人,更為了自己。”
“可是,我與胡小妹已經開始交往了,這個時候再去接受關三娘,那我成什麽人了?”孫維梁受一夫一妻製的“毒害”相當深,男女平等的觀念更是深入骨髓,甚至骨子裏感覺男人在女人麵前就該低她一頭,讓孫維梁選擇腳踏兩隻船,簡直嚴重違背孫維梁基本的道德觀,自己的良心關就過不去。
“什麽叫交往?”秦彥閣否認道,“你們有婚約嗎?沒有婚約的男女交往,那是耍流氓!”
“有婚約的男女,你見過幾個有來往的?還不是成親當天洞房時刻才互相認識的。”孫維梁直接指出秦彥閣說話的不符事實處。
“那是他們都遵守禮法,既然已經有了婚約,也就沒了通過交往培養感情的必要。感情嘛,隻要住在一起,日久生情是必然的,沒必要婚前有往來。”秦彥閣振振有詞。
“你這個觀念,倒是夠根深蒂固的,我也不跟你爭辯,這是我的私事,我會處理好的。你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孫維梁不願意在這種事上與這種老封建鬥嘴。純粹是浪費時間!孫維梁不可能被他們說服,同時自己也沒絲毫把握能改變了他們的觀點,那就求同存異好了。
“我是為大人好!”秦彥閣有些痛心疾首,“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大人要三思啊。”
“好好,三思,三思。”孫維梁心裏已經恨得牙癢癢了,這個秦彥閣,管的可真夠寬的,但還就是不能拿他怎麽樣。
中國自古就是士大夫文化,講究虛心納諫,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在各自的地盤裏都得作出虛心納諫的樣子來,否則,背後的唾沫星子絕對能淹死人。
皇帝太高,現實中淹不死他,但史書卻能讓他遺臭萬年。做到皇帝那份上,吃喝玩樂已經是應有盡有,要什麽有什麽,想什麽有什麽,已經不再是追求享受了,青史留名就是他們唯一的追求。偏偏能否虛心納諫是皇帝能否青史留名的硬指標,就算是做做樣子,皇帝也要做到虛心納諫的模樣。
現在的孫維梁就是這般,明明很想將在自己麵前滔滔不絕的秦彥閣一腳踢出去,卻隻能強裝平心靜氣的坐在那裏,還得保持微笑,還得不停的點頭,“嗯嗯”的應和,表示自己再虛心的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