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的路不通,其他方麵的路很快也不好走了,都知道惹不起衙門。我走投無路,隻好灰溜溜迴家。——畢竟瘦死駱駝比馬大,我在外麵雖然落魄,但在老家,還是可以橫著走,享受鄉親們仰慕的存在。——人就是這樣,高高在上的日子過慣了,便很難接受普通人的日子。
就在迴家的路上,聞氏的人找上了我。不知他們盯了我多長時間,反正我遇到的問題,包括自身心理上的問題,他們了解的一清二楚。針對我的虛榮心,他們提出一次性送我萬貫錢財的條件,讓當時的我根本沒法拒絕。
而他們對我的要求,不過是讓我從老家搬到這個地方,幫他們找尋一處寶藏而已。——一個五六十年都不知所蹤的寶藏,一個大概率找不到的寶藏。——而且,對我沒有任何的懲罰措施,即使找不到也是如此。
這樣好的條件,我實在想不出拒絕的理由,於是,我便答應了。”
“寶藏?”胡善堂、胡善正兄弟一下子眼睛亮了。
“不是對付孫家?”胡小妹顯然更關注這個,緊隨著也驚唿出聲。
“如果當初他們提的是對付孫家,說不定我就拒絕了。”胡太爺歎口氣說道,“有命拿沒命花的錢,畢竟還是有些燙手對不?
後來我才知道,天底下沒有白拿的東西,對方要求我的,遠非讓我尋找寶藏那麽簡單。頭兩年裏還好,每年不過派人來過問一下找尋寶藏的進度。後來,他們的要求便逐漸的多了起來,而我,既然一開始沒有拒絕,越到後來,就越沒有拒絕的勇氣,甚至可以說,已經失去拒絕的資格,隻能聽命於他們,為他們奔走效命。”
“等等,寶藏是怎麽迴事?我們住在這裏這麽多年,怎麽從未聽任何人說過這裏有寶藏?”胡善正憋不住打斷胡太爺的說話。
“寶藏的說法是我提出來的,聞氏的人沒這麽說。他們隻是說,讓我尋找周家的遺產。”
“周家?就是曾經顯赫一時的周尚誌家?”胡善正連忙問道。
“正是!”
“可是,周家曾經確實有錢,我聽好多老人提起過周家,說周家曾經富可敵國。可是,那都是五六十年前的事了。就算有什麽遺產,也早就被人瓜分了。”胡善正說道。
“這裏麵,自然有你不知道的故事了。”胡太爺說道,“周家有錢,雖然有足夠的家丁看家護院,但也隻能嚇阻一般的小賊覬覦,要是讓更大的賊盯上,小小的周家,顯然是扛不住的。
周尚誌的悲劇就在於,因為周家太有錢了,他便被當時的一個總兵盯上了。總兵手上有上千兵馬,周家那點家丁顯然不夠看。這樣,周尚誌便被總兵派人抓走,要他交出一半家產,支持總兵造反大業。
周尚誌是個守財奴,寧肯舍命不肯舍財。就這樣,周尚誌在總兵那裏被百般折磨了三天,終不堪折磨死去。即使臨死之際,周尚誌也沒有改口答應總兵的要求。
總兵無奈,便派兵抄家。抄家的結果卻令總兵大失所望,雖然糧食和家具抄出來不少,是大門戶該有的規模。但總兵最想要的金銀財寶,卻一件也無。
傳說中的周家,可是金銀論箱儲存的,一點也沒抄出來,顯然不正常!總兵惱怒之下,便嚴刑拷問周尚誌的妻兒。
一番拷打下,周家絕後,總兵也沒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隻好悻悻罷手。曾經顯赫一時的周家,就這樣灰飛煙滅了。
但很快便有說法傳出,說周尚誌得高人指點,知道終有人會覬覦他的財富,所以在生前就做了妥善安排,將龐大的家產藏在一個隱秘的所在,隻有周家的後人才知道。等到天下太平時,周家人便可以取出家產享用。
類似的傳說很多,有的甚至說的有鼻子有眼,容不得人不信。當時那個總兵也是留了個心眼,並沒有對周家完全撒手,而是留下幾個心腹,悄悄盯著周家。這幾個心腹當中,就有聞氏的先人。
後來總兵犯事,全家抄斬。周家這邊,便無人過問,幾個心腹,也陸續離開,各奔東西。
聞氏人對那些傳言顯然深信不疑,始終相信周家的家產被藏在一個隱秘的地方,隻要找到,就能一夜暴富。
此前的聞氏,有著自己的生意,對找尋周家家產的事,雖然一直上心,卻並沒有孤注一擲的鑽進去。後來,聞氏慘遭滅門,聞氏後人要想東山再起,需要大筆的財產,尋找周氏的遺產,這才成為聞氏人的首要大事。”
“那個周尚誌,會不會把財產藏在親戚朋友家了?”胡善正問道。
“周尚誌是個守財奴,自己的家產,放在誰手裏也不會放心。再說,當時那個總兵,想錢都想瘋了,他能想不到這一點?周家寧可人口死絕,都沒有透露那筆龐大家產的下落,聽說總兵最終就是因為周家一案遭告發才敗了,他敢為了周家那點錢繼續殺人嗎?”胡太爺搖搖頭,說道。
“這麽說,不管傳說是否屬實,周家的家產不翼而飛,至今下落不明,是確鑿無疑的了。聞氏人能盯上這點,也足以證明不是空穴來風。既然聞氏人要爹搬遷到這裏來,難道聞氏已有線索,周家的財產,就藏在這附近不成?”胡善堂說道。
胡太爺點頭道:“我倒是認為,不是有線索了,而是對一個守財奴心理的分析。你想,一個對錢財看的比命都重要的人,會把錢財藏在離自己很遠的地方嗎?他難道就不怕有人在他不在的時候偷走?所以,如果那個周尚誌真的藏有金銀財寶,就一定在這附近。”
“也說不定,這筆錢早就被人找到了,隻是一直不對外說罷了。周尚誌的教訓在那裏擺著呢,不能露富。”胡小妹也說了一句。
“所以這事,沒多少譜兒。不然,當初爹能答應與聞氏合作嗎?”
“兩碼事!”胡小妹絲毫不給胡太爺麵子,“當初人家是利用了你,故意拿這不靠譜的條件誘惑你答應。你剛才不也說了,自己後悔卻已經來不及了嗎?我倒是好奇,聞氏後來找你做什麽了?難道真是讓你盯著孫家?”
就在迴家的路上,聞氏的人找上了我。不知他們盯了我多長時間,反正我遇到的問題,包括自身心理上的問題,他們了解的一清二楚。針對我的虛榮心,他們提出一次性送我萬貫錢財的條件,讓當時的我根本沒法拒絕。
而他們對我的要求,不過是讓我從老家搬到這個地方,幫他們找尋一處寶藏而已。——一個五六十年都不知所蹤的寶藏,一個大概率找不到的寶藏。——而且,對我沒有任何的懲罰措施,即使找不到也是如此。
這樣好的條件,我實在想不出拒絕的理由,於是,我便答應了。”
“寶藏?”胡善堂、胡善正兄弟一下子眼睛亮了。
“不是對付孫家?”胡小妹顯然更關注這個,緊隨著也驚唿出聲。
“如果當初他們提的是對付孫家,說不定我就拒絕了。”胡太爺歎口氣說道,“有命拿沒命花的錢,畢竟還是有些燙手對不?
後來我才知道,天底下沒有白拿的東西,對方要求我的,遠非讓我尋找寶藏那麽簡單。頭兩年裏還好,每年不過派人來過問一下找尋寶藏的進度。後來,他們的要求便逐漸的多了起來,而我,既然一開始沒有拒絕,越到後來,就越沒有拒絕的勇氣,甚至可以說,已經失去拒絕的資格,隻能聽命於他們,為他們奔走效命。”
“等等,寶藏是怎麽迴事?我們住在這裏這麽多年,怎麽從未聽任何人說過這裏有寶藏?”胡善正憋不住打斷胡太爺的說話。
“寶藏的說法是我提出來的,聞氏的人沒這麽說。他們隻是說,讓我尋找周家的遺產。”
“周家?就是曾經顯赫一時的周尚誌家?”胡善正連忙問道。
“正是!”
“可是,周家曾經確實有錢,我聽好多老人提起過周家,說周家曾經富可敵國。可是,那都是五六十年前的事了。就算有什麽遺產,也早就被人瓜分了。”胡善正說道。
“這裏麵,自然有你不知道的故事了。”胡太爺說道,“周家有錢,雖然有足夠的家丁看家護院,但也隻能嚇阻一般的小賊覬覦,要是讓更大的賊盯上,小小的周家,顯然是扛不住的。
周尚誌的悲劇就在於,因為周家太有錢了,他便被當時的一個總兵盯上了。總兵手上有上千兵馬,周家那點家丁顯然不夠看。這樣,周尚誌便被總兵派人抓走,要他交出一半家產,支持總兵造反大業。
周尚誌是個守財奴,寧肯舍命不肯舍財。就這樣,周尚誌在總兵那裏被百般折磨了三天,終不堪折磨死去。即使臨死之際,周尚誌也沒有改口答應總兵的要求。
總兵無奈,便派兵抄家。抄家的結果卻令總兵大失所望,雖然糧食和家具抄出來不少,是大門戶該有的規模。但總兵最想要的金銀財寶,卻一件也無。
傳說中的周家,可是金銀論箱儲存的,一點也沒抄出來,顯然不正常!總兵惱怒之下,便嚴刑拷問周尚誌的妻兒。
一番拷打下,周家絕後,總兵也沒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隻好悻悻罷手。曾經顯赫一時的周家,就這樣灰飛煙滅了。
但很快便有說法傳出,說周尚誌得高人指點,知道終有人會覬覦他的財富,所以在生前就做了妥善安排,將龐大的家產藏在一個隱秘的所在,隻有周家的後人才知道。等到天下太平時,周家人便可以取出家產享用。
類似的傳說很多,有的甚至說的有鼻子有眼,容不得人不信。當時那個總兵也是留了個心眼,並沒有對周家完全撒手,而是留下幾個心腹,悄悄盯著周家。這幾個心腹當中,就有聞氏的先人。
後來總兵犯事,全家抄斬。周家這邊,便無人過問,幾個心腹,也陸續離開,各奔東西。
聞氏人對那些傳言顯然深信不疑,始終相信周家的家產被藏在一個隱秘的地方,隻要找到,就能一夜暴富。
此前的聞氏,有著自己的生意,對找尋周家家產的事,雖然一直上心,卻並沒有孤注一擲的鑽進去。後來,聞氏慘遭滅門,聞氏後人要想東山再起,需要大筆的財產,尋找周氏的遺產,這才成為聞氏人的首要大事。”
“那個周尚誌,會不會把財產藏在親戚朋友家了?”胡善正問道。
“周尚誌是個守財奴,自己的家產,放在誰手裏也不會放心。再說,當時那個總兵,想錢都想瘋了,他能想不到這一點?周家寧可人口死絕,都沒有透露那筆龐大家產的下落,聽說總兵最終就是因為周家一案遭告發才敗了,他敢為了周家那點錢繼續殺人嗎?”胡太爺搖搖頭,說道。
“這麽說,不管傳說是否屬實,周家的家產不翼而飛,至今下落不明,是確鑿無疑的了。聞氏人能盯上這點,也足以證明不是空穴來風。既然聞氏人要爹搬遷到這裏來,難道聞氏已有線索,周家的財產,就藏在這附近不成?”胡善堂說道。
胡太爺點頭道:“我倒是認為,不是有線索了,而是對一個守財奴心理的分析。你想,一個對錢財看的比命都重要的人,會把錢財藏在離自己很遠的地方嗎?他難道就不怕有人在他不在的時候偷走?所以,如果那個周尚誌真的藏有金銀財寶,就一定在這附近。”
“也說不定,這筆錢早就被人找到了,隻是一直不對外說罷了。周尚誌的教訓在那裏擺著呢,不能露富。”胡小妹也說了一句。
“所以這事,沒多少譜兒。不然,當初爹能答應與聞氏合作嗎?”
“兩碼事!”胡小妹絲毫不給胡太爺麵子,“當初人家是利用了你,故意拿這不靠譜的條件誘惑你答應。你剛才不也說了,自己後悔卻已經來不及了嗎?我倒是好奇,聞氏後來找你做什麽了?難道真是讓你盯著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