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遭難後,附近鄉民便成群結隊的前來搜刮,能拿什麽拿什麽,什麽值錢拿什麽。官府根本禁無可禁。後來,白家的白玉堂從外地趕迴,在白家一片廢墟裏削指明誌,誓要抓住兇手,割下他的腦袋,祭奠白家一眾亡靈。結果,當天晚上,白家的廢墟便起了一場大火。
我認為,這是附近的鄉民害怕白玉堂發現他們偷拿白家東西的罪證,到官府裏告他們,更怕白玉堂認定他們謀財害命,是陷害白家的真兇。索性就一把火全燒了。”
“有道理!”孫維梁點頭道,“既然如此,你們應該有機會查驗現場才是。難道還是沒有半點線索?”
“有倒是有,就是胡家的刀槍了。”
“但我聽說,你們並不認為,胡家就是真兇。為何?”
“因為陷害的痕跡太明顯了。”唐永春笑道,“胡家真是處心積慮要對付白家,豈會有這種失誤?這是一般人都能想到的點,胡家若真是謀劃多年,會忽略這一點?”
“什麽時候縣衙辦案,要靠猜測了。”孫維梁失笑道。
“這個案子線索和證據都少得可憐,不猜測還能怎麽辦?”
“我起初以為,你們縣衙能給出胡家是清白的這條意見,是掌握了一定的證據。誰知你這麽一說,完全是憑常理推斷的。若我是那白玉堂,我肯定不會信服。”
唐永春苦笑道:“大人說的太對了。那個白玉堂就是不服我的判斷,動用各種關係給我們施壓壓力,要我們對胡家下手。”
“可查過胡家與白家之前有什麽恩怨嗎?平白無故的,怎麽就陷害到胡家頭上了?”
“查過,並無恩怨。相反,兩家來往還算密切。”
“這就奇怪了。”孫維梁嘴上說著,心裏開始嘀咕:本來還懷疑因為白天政的身份關係招致的滅門慘劇。現在看,這個觀點也很難站住腳。
白天政身份的泄密,本就是極機密的事。自己這邊誰也沒有告訴,胡老爺子知道利害,應該也會告誡胡家上下不要外泄。
除非胡家有人把消息泄露出去,讓聞家人知道白天政身份已經泄露,而且還知道是胡家在其中做的動作。那這一切就勉強可以解釋。
但也很是勉強。孫維梁一直搞不懂,為什麽聞家守著孫家這個大仇敵在,不去對孫家下手,反而一再放過孫家。之前的沙穀津案後,還有白天政對自己的態度,這次如果也是聞氏的手筆,那還要加上這次。聞氏的動作,著實讓人捉摸不透。
崔氏曾說過,聞氏要複製當年孫氏對付聞氏的手段,反過來用在孫氏身上。當時孫維梁完全被震驚所支配,沒有多想。事後,孫維梁還是感覺,這種解釋太過牽強。
一般來說,隻有一方相對另一方具備碾壓式優勢時,才會這般悠哉,既注重結果,又追求過程的複仇。但在府州,孫氏實力至少不輸聞氏。聞氏哪來的自信能夠玩弄孫氏於鼓掌之中?
孫維梁摸不透聞氏的脈搏,就不知如何針對性應對。現在的孫維梁雖然各方麵進展都很順利,但孫維梁仍覺心中沒底,就是因為有這麽一個不按套路出牌的聞氏躲在暗處,不知憋著什麽壞。
相比之下,已經處在明處的賈旭吉,孫維梁就無懼的多。孫維梁現在已經有相當的自信,隻要自己願意,自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扳倒賈旭吉。原因無他,因為孫維梁已經有辦法讓折禦卿感覺自己比賈旭吉更為重要。
隻要折禦卿不再力保賈旭吉,憑孫氏的力量,要對付一個賈旭吉還不是輕輕鬆鬆的事。
但孫維梁知道,賈旭吉絕非一人在戰鬥,他的背後,定有聞氏的力量在推動。留著賈旭吉,還可以通過賈旭吉這個點,順藤摸瓜,把聞氏的力量,一點一點扯出來。
若貿然把賈旭吉這點拿下,聞氏力量收縮,天知道聞氏什麽時候再冒頭,給孫氏狠狠來一下子。
想到這,孫維梁似乎抓住了點什麽:難道,聞氏也有迫不得已的苦衷,不能放手對付孫氏?
折禦卿!孫維梁腦海中馬上浮現出折禦卿的身影。會不會是折禦卿的存在,讓聞氏有所顧忌呢?
孫維梁越想越有可能。畢竟折氏才是府州的老大,聞氏要想在府州秘密布局,很難瞞過折氏的眼線。聞氏與孫氏的恩怨,在折禦卿那裏根本不是秘密。折禦卿要想在其中做些什麽,簡直再容易不過。
若真是如此,那折禦卿這次執意讓自己來主持白氏一案,就大有講究了。折禦卿一定是知道了些什麽,卻不告訴自己,讓自己去摸索。
白氏滅門一案,定與孫家與聞氏的血仇有關!孫維梁在心中做了這個判斷。
迴到唐永春辦公的地方,摒去左右,唐永春這才匯報道:“大人,下官懷疑,兇手就在當地,並未走遠。”
“喔?”孫維梁精神一震,“怎麽講?”
“雖然我們官府的力量還做不到每條路都設卡檢查來往路人。但要做到白氏滅門,絕非幾個人能夠奏功,一定是大隊人馬。
這麽一群人,就算是夜裏趕路,周圍人家總有警醒的,他們的行蹤一定會落在有心之人的眼裏。可我安排衙役走訪附近各處,卻無人發現有這麽一批人趕路。據此,我可以做出大膽的猜測:兇手根本就沒走,而是留了下來。或者說,兇手就是當地人,甚至與這裏的鄉民相熟。”
“有些道理。”孫維梁說道,“可是你又沒想過這個可能,就算有人看到了,因為怕事,不敢對調查的衙役說。而且,沒人看到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大人所言甚是,”唐永春說道,“可是,發生這麽大兇案,村子其他人卻無人發覺,直到第二天才知道出事,大人不覺得奇怪嗎?”
“是有些奇怪?你想到合理的解釋了?”
“有人在飲用水裏動了手腳,這才讓村裏人睡死過去,方便他們夜間行兇。”
“附近飲水可都是活水,要讓全村人都飲用動過手腳的水,怕不是那麽容易。”
“所以,我才懷疑是當地人動的手,而非外來人。”
孫維梁慢慢的點頭,他明白唐永春的意思了。隻有熟悉村子的人,才會知道在何時何處於河水中動手腳。這麽說來,如果自己的判斷無誤,基本就可以斷定:聞氏的人就在附近!
孫維梁一下緊張起來,想到自己可能平日裏就與聞氏的人見麵打招唿,甚至還有可能坐在一起吃過飯,孫維梁的頭皮都有些發炸。
唐永春又拿出本案的案宗,一件件的向孫維梁做匯報。可惜孫維梁此時已經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中,根本沒聽進去。
我認為,這是附近的鄉民害怕白玉堂發現他們偷拿白家東西的罪證,到官府裏告他們,更怕白玉堂認定他們謀財害命,是陷害白家的真兇。索性就一把火全燒了。”
“有道理!”孫維梁點頭道,“既然如此,你們應該有機會查驗現場才是。難道還是沒有半點線索?”
“有倒是有,就是胡家的刀槍了。”
“但我聽說,你們並不認為,胡家就是真兇。為何?”
“因為陷害的痕跡太明顯了。”唐永春笑道,“胡家真是處心積慮要對付白家,豈會有這種失誤?這是一般人都能想到的點,胡家若真是謀劃多年,會忽略這一點?”
“什麽時候縣衙辦案,要靠猜測了。”孫維梁失笑道。
“這個案子線索和證據都少得可憐,不猜測還能怎麽辦?”
“我起初以為,你們縣衙能給出胡家是清白的這條意見,是掌握了一定的證據。誰知你這麽一說,完全是憑常理推斷的。若我是那白玉堂,我肯定不會信服。”
唐永春苦笑道:“大人說的太對了。那個白玉堂就是不服我的判斷,動用各種關係給我們施壓壓力,要我們對胡家下手。”
“可查過胡家與白家之前有什麽恩怨嗎?平白無故的,怎麽就陷害到胡家頭上了?”
“查過,並無恩怨。相反,兩家來往還算密切。”
“這就奇怪了。”孫維梁嘴上說著,心裏開始嘀咕:本來還懷疑因為白天政的身份關係招致的滅門慘劇。現在看,這個觀點也很難站住腳。
白天政身份的泄密,本就是極機密的事。自己這邊誰也沒有告訴,胡老爺子知道利害,應該也會告誡胡家上下不要外泄。
除非胡家有人把消息泄露出去,讓聞家人知道白天政身份已經泄露,而且還知道是胡家在其中做的動作。那這一切就勉強可以解釋。
但也很是勉強。孫維梁一直搞不懂,為什麽聞家守著孫家這個大仇敵在,不去對孫家下手,反而一再放過孫家。之前的沙穀津案後,還有白天政對自己的態度,這次如果也是聞氏的手筆,那還要加上這次。聞氏的動作,著實讓人捉摸不透。
崔氏曾說過,聞氏要複製當年孫氏對付聞氏的手段,反過來用在孫氏身上。當時孫維梁完全被震驚所支配,沒有多想。事後,孫維梁還是感覺,這種解釋太過牽強。
一般來說,隻有一方相對另一方具備碾壓式優勢時,才會這般悠哉,既注重結果,又追求過程的複仇。但在府州,孫氏實力至少不輸聞氏。聞氏哪來的自信能夠玩弄孫氏於鼓掌之中?
孫維梁摸不透聞氏的脈搏,就不知如何針對性應對。現在的孫維梁雖然各方麵進展都很順利,但孫維梁仍覺心中沒底,就是因為有這麽一個不按套路出牌的聞氏躲在暗處,不知憋著什麽壞。
相比之下,已經處在明處的賈旭吉,孫維梁就無懼的多。孫維梁現在已經有相當的自信,隻要自己願意,自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扳倒賈旭吉。原因無他,因為孫維梁已經有辦法讓折禦卿感覺自己比賈旭吉更為重要。
隻要折禦卿不再力保賈旭吉,憑孫氏的力量,要對付一個賈旭吉還不是輕輕鬆鬆的事。
但孫維梁知道,賈旭吉絕非一人在戰鬥,他的背後,定有聞氏的力量在推動。留著賈旭吉,還可以通過賈旭吉這個點,順藤摸瓜,把聞氏的力量,一點一點扯出來。
若貿然把賈旭吉這點拿下,聞氏力量收縮,天知道聞氏什麽時候再冒頭,給孫氏狠狠來一下子。
想到這,孫維梁似乎抓住了點什麽:難道,聞氏也有迫不得已的苦衷,不能放手對付孫氏?
折禦卿!孫維梁腦海中馬上浮現出折禦卿的身影。會不會是折禦卿的存在,讓聞氏有所顧忌呢?
孫維梁越想越有可能。畢竟折氏才是府州的老大,聞氏要想在府州秘密布局,很難瞞過折氏的眼線。聞氏與孫氏的恩怨,在折禦卿那裏根本不是秘密。折禦卿要想在其中做些什麽,簡直再容易不過。
若真是如此,那折禦卿這次執意讓自己來主持白氏一案,就大有講究了。折禦卿一定是知道了些什麽,卻不告訴自己,讓自己去摸索。
白氏滅門一案,定與孫家與聞氏的血仇有關!孫維梁在心中做了這個判斷。
迴到唐永春辦公的地方,摒去左右,唐永春這才匯報道:“大人,下官懷疑,兇手就在當地,並未走遠。”
“喔?”孫維梁精神一震,“怎麽講?”
“雖然我們官府的力量還做不到每條路都設卡檢查來往路人。但要做到白氏滅門,絕非幾個人能夠奏功,一定是大隊人馬。
這麽一群人,就算是夜裏趕路,周圍人家總有警醒的,他們的行蹤一定會落在有心之人的眼裏。可我安排衙役走訪附近各處,卻無人發現有這麽一批人趕路。據此,我可以做出大膽的猜測:兇手根本就沒走,而是留了下來。或者說,兇手就是當地人,甚至與這裏的鄉民相熟。”
“有些道理。”孫維梁說道,“可是你又沒想過這個可能,就算有人看到了,因為怕事,不敢對調查的衙役說。而且,沒人看到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大人所言甚是,”唐永春說道,“可是,發生這麽大兇案,村子其他人卻無人發覺,直到第二天才知道出事,大人不覺得奇怪嗎?”
“是有些奇怪?你想到合理的解釋了?”
“有人在飲用水裏動了手腳,這才讓村裏人睡死過去,方便他們夜間行兇。”
“附近飲水可都是活水,要讓全村人都飲用動過手腳的水,怕不是那麽容易。”
“所以,我才懷疑是當地人動的手,而非外來人。”
孫維梁慢慢的點頭,他明白唐永春的意思了。隻有熟悉村子的人,才會知道在何時何處於河水中動手腳。這麽說來,如果自己的判斷無誤,基本就可以斷定:聞氏的人就在附近!
孫維梁一下緊張起來,想到自己可能平日裏就與聞氏的人見麵打招唿,甚至還有可能坐在一起吃過飯,孫維梁的頭皮都有些發炸。
唐永春又拿出本案的案宗,一件件的向孫維梁做匯報。可惜孫維梁此時已經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中,根本沒聽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