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忠義的家是那種寬敞的木房。這一片農莊一直就是孫忠義一家管著,也一直住在那裏。楊氏搬來後,孫忠義幾次提出要把大房子讓出來。考慮到孫忠義那邊除了他們一家老小,還有長工、短工在住宿。孫維梁當時養傷需要靜養,楊氏就拒絕了孫忠義的好意。
孫維梁恢複後,孫忠義又提出幾次,但孫維梁誌不在此。這個小農莊不過孫維梁人生的始發站,以後的路,孫維梁要走的更高更遠。既然沒準備在這裏常住,也就更沒必要換了。
這迴孫忠義特別邀請孫維梁去家裏坐席,孫維梁起初還以為孫忠義還在意這事,要繼續苦勸。一路上,孫維梁想的就是如何讓孫忠義徹底打消這個念頭。
誰知坐下後,孫忠義並未提及此事,殷勤勸了幾杯酒後,便開始說事。原來,孫忠義擔心的還是老胡家。
在孫忠義看來,孫維梁還是個毛頭小夥,做事毛躁,勇往直前是好的,但也因此得罪不少人。先前得罪耿牛,孫忠義自覺還能罩得住,就沒找孫維梁說這事。
可這迴惹上的是胡家,孫忠義是忠厚老實的老仆,當然不能看著孫維梁不自量力的與胡家硬碰硬。哪怕因此冒犯了孫維梁的主子權威,也是在所不惜了。所以才有了這出酒席。
對孫忠義,孫維梁還是非常尊重的,雖然多數時候孫維梁自有主見,並不聽孫忠義的“老人之言”。但這迴,孫維梁卻想誠心誠意的聽聽孫忠義的意見。
原因無他,這迴胡家的事,孫維梁的確感到了棘手。對方用的手段跟耿牛一樣,都是暴力。這正是孫維梁最為欠缺的那部分能力。前世的孫維梁各方麵都很優秀,唯獨缺少掌控暴力的技能點。
對付耿牛,孫維梁可以請何振東幫忙,完全不擔心會因此惹出什麽大麻煩。而且,向耿牛展示自己的絕對力量,也有助於孫維梁降服耿牛,為自己所用。
但對付胡家不同。胡家上麵也是有人的。要是胡家也依法施為,那就是小事鬧成大事,最後就是水火不容,兩家必須倒下一家才肯罷休。這是兩敗俱傷之局。與講究和氣生財的孫維梁的處世哲學,是格格不入的。不到迫不得已,孫維梁斷然不能為。
但如何應對胡家囂張的暴力威脅,孫維梁絲毫沒有主見。在不講究身體接觸,隻講究技巧規則的領域,孫維梁自信自己隻要參與進去,都是個中翹楚。但一牽扯身體碰撞,孫維梁就不行了。
在這尚武之風盛行的府州,鄉下械鬥死幾個人,官府根本就不管不問。在這方麵,孫維梁是有著先天劣勢的。現在,這個劣勢終於表現了出來。
這個時候,孫忠義的“老人之言”在孫維梁這裏,就顯得彌足珍貴。
“少爺啊,別怪老仆倚老賣老的多嘴,胡家的事,少爺一定要慎重啊。”孫忠義苦口婆心的勸說,“胡老太爺當年也是提刀躍馬,腦袋憋在褲腰帶上,掙下如今的諾大家業。胡家的老大老二,平日裏更是跋扈的沒了邊。少爺得罪他們,他們可是什麽手段都使得出來哇。這次對付咱們的佃農,在老仆看來,不過是警告,若咱們還不識趣收手,厲害的手段還在後頭呐。”
“忠叔,我也是害怕這點,隻是不知怎麽應對。”孫維梁虛心求教,“難道,我們就這麽把水井讓出去不成?”
水井在孫維梁的心中,並非不可替代的重要。孫維梁重視的是人心。若這次自己慫了,那自己還怎麽在這一帶振臂一唿、應者雲從?沒人跟著自己混飯吃,自己精心籌劃的公司大計,豈不是未出娘胎就胎死腹中?
正是有了這層顧慮,孫維梁必須在水井的爭奪上保持強硬,不能妥協。但胡家的暴力威脅,也是實實在在的,不容孫維梁不正視。孫維梁知道,若不能妥善解決此事,孫維梁就是再智計百出,也是沒用。
“讓出水井,自然誰也不甘,忠叔雖然人老體衰,也不願走到這一步。”孫忠義老邁的眼睛一縮,迸射出幾分精光,徒增幾分霸氣,“可單憑少爺的力量,再加上我們家幾口子,斷然不是胡家的對手。少爺要想保住水井,就隻能另想辦法了。”
“隻是這辦法難找。”孫維梁很認同孫忠義的話。本來還以為孫忠義要勸他放手呢,沒想到老鍾叔也是硬漢,絲毫沒被胡家的威脅所嚇倒。便重重的強調了自己的計窮。
“咳咳,”孫忠義猶豫了一會,說道,“少爺,有句話老仆說有些不妥當,但這迴不說不行啦。少爺病愈這麽久,也該到大少爺、二少爺和五少爺那邊走動走動了。”
孫維梁一愣,說著胡家的事,怎麽一拐這裏了。一轉念,孫維梁明白了孫忠義的用意。
“忠叔的意思,讓我找幾個哥哥幫忙一起對付胡家?”
“哼,老太爺在時,哪容得胡家放肆。”孫忠義說道,“就算我們孫家落敗了,那也不是區區一個胡家能欺負的。關鍵還是你們兄弟幾個要心齊。——要是不分家就好了啊。”
孫忠義的話提醒了孫維梁。底子裏,孫維梁並非他們孫家人,所以孫維梁對孫家的歸屬感非常的弱,遇事自然想不到借助孫家的力量。
上次大夫人來家裏,楊氏已經叮囑孫維梁,讓他沒事去幾個哥哥處走走,不能疏遠了。當初孫維梁答應的挺好,卻並不急於成行。現在,拜訪幾個哥哥,卻是勢在必行之舉了。
孫維梁有些慚愧,親兄弟之間,竟然要到有事才想到走動。自己的親情觀念是不是也太薄了點。看來以後要多提醒自己,哪怕隻是意思意思,也得禮數到了才是。
孫維梁與孫忠義喝酒談事,坐陪的自然是孫平。孫樂那小子,迴來後就出去瘋玩,直到天完全黑下來才一身泥巴的迴家。被他娘拎著耳朵洗漱之後,餓狼撲食般上桌,也不客套,直接手嘴並用的狼吞虎咽。孫忠義拿筷子敲打了幾次,隻不管用。
孫平陪了半天,一直乖巧的吃菜喝酒,隻不言語。孫樂就沒那麽規矩,隻聽見個尾巴,便滿嘴裏塞著食物,含混不清的插嘴:“隻消少爺跟郭團練知會一聲,再來十個胡家,也不是咱少爺的個兒。怕他什麽。”
郭團練的事,孫維梁席上已經跟孫忠義說了。孫忠義老成持重,自然不同意驚動廂兵。與孫維梁害怕最後兩敗俱傷不同,孫忠義擔憂的是孫家畢竟分家了,就算是親兄弟,也不可能事事趕過來幫忙。大多時候,還是要孫維梁自己應付胡家。事情不能做的太絕,得留下兩家和好的餘地。
此前,孫維梁隻覺得孫忠義老土,目光短淺,幫不上自己多少忙;而孫忠義,也覺得孫維梁重新爬起來後,太有主見,大有城府。兩人都不願意深交。
這次坐一起吃酒,兩人敞開心扉交談,一個發現果然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一個驚覺果然是“文化人辦事更有一套”。都有相見恨晚之感。
孫維梁恢複後,孫忠義又提出幾次,但孫維梁誌不在此。這個小農莊不過孫維梁人生的始發站,以後的路,孫維梁要走的更高更遠。既然沒準備在這裏常住,也就更沒必要換了。
這迴孫忠義特別邀請孫維梁去家裏坐席,孫維梁起初還以為孫忠義還在意這事,要繼續苦勸。一路上,孫維梁想的就是如何讓孫忠義徹底打消這個念頭。
誰知坐下後,孫忠義並未提及此事,殷勤勸了幾杯酒後,便開始說事。原來,孫忠義擔心的還是老胡家。
在孫忠義看來,孫維梁還是個毛頭小夥,做事毛躁,勇往直前是好的,但也因此得罪不少人。先前得罪耿牛,孫忠義自覺還能罩得住,就沒找孫維梁說這事。
可這迴惹上的是胡家,孫忠義是忠厚老實的老仆,當然不能看著孫維梁不自量力的與胡家硬碰硬。哪怕因此冒犯了孫維梁的主子權威,也是在所不惜了。所以才有了這出酒席。
對孫忠義,孫維梁還是非常尊重的,雖然多數時候孫維梁自有主見,並不聽孫忠義的“老人之言”。但這迴,孫維梁卻想誠心誠意的聽聽孫忠義的意見。
原因無他,這迴胡家的事,孫維梁的確感到了棘手。對方用的手段跟耿牛一樣,都是暴力。這正是孫維梁最為欠缺的那部分能力。前世的孫維梁各方麵都很優秀,唯獨缺少掌控暴力的技能點。
對付耿牛,孫維梁可以請何振東幫忙,完全不擔心會因此惹出什麽大麻煩。而且,向耿牛展示自己的絕對力量,也有助於孫維梁降服耿牛,為自己所用。
但對付胡家不同。胡家上麵也是有人的。要是胡家也依法施為,那就是小事鬧成大事,最後就是水火不容,兩家必須倒下一家才肯罷休。這是兩敗俱傷之局。與講究和氣生財的孫維梁的處世哲學,是格格不入的。不到迫不得已,孫維梁斷然不能為。
但如何應對胡家囂張的暴力威脅,孫維梁絲毫沒有主見。在不講究身體接觸,隻講究技巧規則的領域,孫維梁自信自己隻要參與進去,都是個中翹楚。但一牽扯身體碰撞,孫維梁就不行了。
在這尚武之風盛行的府州,鄉下械鬥死幾個人,官府根本就不管不問。在這方麵,孫維梁是有著先天劣勢的。現在,這個劣勢終於表現了出來。
這個時候,孫忠義的“老人之言”在孫維梁這裏,就顯得彌足珍貴。
“少爺啊,別怪老仆倚老賣老的多嘴,胡家的事,少爺一定要慎重啊。”孫忠義苦口婆心的勸說,“胡老太爺當年也是提刀躍馬,腦袋憋在褲腰帶上,掙下如今的諾大家業。胡家的老大老二,平日裏更是跋扈的沒了邊。少爺得罪他們,他們可是什麽手段都使得出來哇。這次對付咱們的佃農,在老仆看來,不過是警告,若咱們還不識趣收手,厲害的手段還在後頭呐。”
“忠叔,我也是害怕這點,隻是不知怎麽應對。”孫維梁虛心求教,“難道,我們就這麽把水井讓出去不成?”
水井在孫維梁的心中,並非不可替代的重要。孫維梁重視的是人心。若這次自己慫了,那自己還怎麽在這一帶振臂一唿、應者雲從?沒人跟著自己混飯吃,自己精心籌劃的公司大計,豈不是未出娘胎就胎死腹中?
正是有了這層顧慮,孫維梁必須在水井的爭奪上保持強硬,不能妥協。但胡家的暴力威脅,也是實實在在的,不容孫維梁不正視。孫維梁知道,若不能妥善解決此事,孫維梁就是再智計百出,也是沒用。
“讓出水井,自然誰也不甘,忠叔雖然人老體衰,也不願走到這一步。”孫忠義老邁的眼睛一縮,迸射出幾分精光,徒增幾分霸氣,“可單憑少爺的力量,再加上我們家幾口子,斷然不是胡家的對手。少爺要想保住水井,就隻能另想辦法了。”
“隻是這辦法難找。”孫維梁很認同孫忠義的話。本來還以為孫忠義要勸他放手呢,沒想到老鍾叔也是硬漢,絲毫沒被胡家的威脅所嚇倒。便重重的強調了自己的計窮。
“咳咳,”孫忠義猶豫了一會,說道,“少爺,有句話老仆說有些不妥當,但這迴不說不行啦。少爺病愈這麽久,也該到大少爺、二少爺和五少爺那邊走動走動了。”
孫維梁一愣,說著胡家的事,怎麽一拐這裏了。一轉念,孫維梁明白了孫忠義的用意。
“忠叔的意思,讓我找幾個哥哥幫忙一起對付胡家?”
“哼,老太爺在時,哪容得胡家放肆。”孫忠義說道,“就算我們孫家落敗了,那也不是區區一個胡家能欺負的。關鍵還是你們兄弟幾個要心齊。——要是不分家就好了啊。”
孫忠義的話提醒了孫維梁。底子裏,孫維梁並非他們孫家人,所以孫維梁對孫家的歸屬感非常的弱,遇事自然想不到借助孫家的力量。
上次大夫人來家裏,楊氏已經叮囑孫維梁,讓他沒事去幾個哥哥處走走,不能疏遠了。當初孫維梁答應的挺好,卻並不急於成行。現在,拜訪幾個哥哥,卻是勢在必行之舉了。
孫維梁有些慚愧,親兄弟之間,竟然要到有事才想到走動。自己的親情觀念是不是也太薄了點。看來以後要多提醒自己,哪怕隻是意思意思,也得禮數到了才是。
孫維梁與孫忠義喝酒談事,坐陪的自然是孫平。孫樂那小子,迴來後就出去瘋玩,直到天完全黑下來才一身泥巴的迴家。被他娘拎著耳朵洗漱之後,餓狼撲食般上桌,也不客套,直接手嘴並用的狼吞虎咽。孫忠義拿筷子敲打了幾次,隻不管用。
孫平陪了半天,一直乖巧的吃菜喝酒,隻不言語。孫樂就沒那麽規矩,隻聽見個尾巴,便滿嘴裏塞著食物,含混不清的插嘴:“隻消少爺跟郭團練知會一聲,再來十個胡家,也不是咱少爺的個兒。怕他什麽。”
郭團練的事,孫維梁席上已經跟孫忠義說了。孫忠義老成持重,自然不同意驚動廂兵。與孫維梁害怕最後兩敗俱傷不同,孫忠義擔憂的是孫家畢竟分家了,就算是親兄弟,也不可能事事趕過來幫忙。大多時候,還是要孫維梁自己應付胡家。事情不能做的太絕,得留下兩家和好的餘地。
此前,孫維梁隻覺得孫忠義老土,目光短淺,幫不上自己多少忙;而孫忠義,也覺得孫維梁重新爬起來後,太有主見,大有城府。兩人都不願意深交。
這次坐一起吃酒,兩人敞開心扉交談,一個發現果然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一個驚覺果然是“文化人辦事更有一套”。都有相見恨晚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