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手!”向朗起身擋在劉修身前,不許劉賢再追問下去。
劉修則迴過了頭,明顯不願再迴答後麵的問題。
談話不歡而散,劉賢被趕出了院子。
“這向朗為何如此袒護劉修公子?難道他還以為劉修能繼承州牧大位?”迴去的路上,劉賢問起向朗的過去。
劉巴嗤笑道:“怎麽,你以為襄陽的文士都是商人,非要有利可圖才會出手?這位向巨達,可不是機關算盡之輩。他本是臨莒縣長,可是後來蔡氏要任用私人,便將他無故罷免,後來劉修公子年紀大了,需要找個開蒙的師傅,才讓他有了個差事。自從他擔任起勸學從事以來,一心一意教導劉修公子,從未想過在兩派黨爭間撈取好處。剛剛他定是見你逼迫太甚,才不得不出手阻攔。”
劉賢點頭,結合向朗的出身,他也理解剛剛對方的舉動確實是合乎情理。
“向將軍確實不像是趨炎附勢之輩。”劉賢道。
“你為何也稱唿巨達為將軍?”劉巴好奇問道。
劉賢當然不能說,是因為自己背過《出師表》。“我看他眉宇間自有一股英氣,想來從軍亦是大將。還有誰說過?”
劉巴迴憶道:“當年子柔大人也是這樣說的,說他眉宇間有劍氣,曉暢軍事。當年正是子柔大人見向朗被罷,惜才愛才,才建議主公拔擢他為從事。隻可惜……”
劉賢道:“如此說,蒯子柔也是忠義之人?”
劉巴道:“當然,更是大仁大義之人!難道令尊沒跟你說過蒯氏兄弟那場論戰?”
劉賢隱約想起曾經看過史書上的記載,但是一時拿不準,隻聽劉巴講起老典故。
當年劉表初入荊州,彼時荊州宗賊橫行,民眾不附,袁術在南陽又蠢蠢欲動。劉表想要盡快征兵,但怕民眾不願從軍,便詢問起蒯氏兄弟的建議。
弟弟蒯越的建議簡單粗暴,他建議假意聚集眾賊首領,然後緝拿其中的首惡分子立斬不赦,如此擒賊先擒王,宗族之亂速定,民眾之心歸附,自然可以興兵募軍。
兄長蒯良則認為,群眾不附的原因,是因為劉表甫立,修行的仁政不足。如果仁義之道能行,則百姓來歸如水勢之向下,興兵之策速成。
一個陰謀,一個陽謀,劉表最終選擇了弟弟的建議,緝拿了宗賊首犯,將他們一並殺掉。但事後劉表並未批評蒯良迂腐,反而說蒯良像是當年晉文公手下的雍季一樣,是有利於荊州的長遠之策,不僅沒有批評,反而大加褒獎。
“我想起來了,是‘雍季之論’!”劉賢迴憶起史書上的記載,興奮喊道。
劉巴點頭道:“當年子柔先生身居主簿之職,就是在你現在那間衙房內,為主公製定仁政,為有誌之士們遮風擋雨。”
劉賢這才明白,此刻自己所在的辦公室,原來就是當年蒯良所用的。後來這間衙房傳給了劉巴,再後來,又傳給了他。
他瞬間覺得,自己更加有義務去探查蒯良的死因,還這位仁義之士一個真相。
迴去的路上,他一邊聽著劉巴給他講過去的故事,一邊一遍又一遍迴味劉修的話。也許是太過簡短,也許本就平平無奇,他沒發現什麽漏洞。
當時那孩子還不到十歲,總不可能是兇手的。他想著。
“也許就是個喜歡悶頭圖書的悶葫蘆吧,還是得再去向劉琦和劉琮身上想想辦法。”
迴到衙房,劉賢伸了個懶腰進屋,準備繼續埋首於案牘之勞形,卻在書案上發現了一張紙條。
“今晚楚江酒莊,有重案線索。”
字條上的字令他驚詫。
“剛才有人進來過嗎?!”他敏銳的問留在衙房中的苑辰。
少女搖搖頭,說是自從劉賢、劉全跟著劉巴出去後,自己便去了後廚為劉賢和劉全烹藥,全然沒有注意有誰進過房間。
“何事驚慌?”劉巴聽到他們裏屋的動靜,過來詢問。
劉賢下意識收起字條:“無事。就是墨幹了。”
劉巴狐疑的看著劉賢的臉色,警告道:“這襄陽可不是你家零陵,裏裏外外都是眼睛和刀刃,你最好小心點。”
劉賢故作鎮定:“我看劉大秘你就是最大的危險。哼,今日查案累了,我們三個要出去吃點好的。”
他拾起字條,正要踏步往外走,被劉巴攔下。
“你要去哪?”劉大秘皺眉打量他。
“你管我?!我現在不是你手下抄書的書佐,我可是州牧大人委以重任的青年才俊。”
劉巴不以為意,衝門外不遠處的兩個侍衛喊道:“李虎,胡平!你們兩個,跟著劉公子出去。記住,一步也不能離開。”
兩個侍衛點頭稱是。
“哎,你這是作甚?!”劉賢有些惱怒。“外城裏還有我零陵護衛,難道缺這兩個兵嗎?!”
劉巴堅持道:“你隻要還是襄陽的書佐,就得在我眼皮子底下做事。誰知道你會不會強搶民女?”
“好!今天我不搶一個都對不起你。”劉賢說著氣話,急著便往外走。天色已沉,他生怕錯過楚江酒莊裏的神秘人物。
待劉賢帶著苑辰和劉全走後,劉巴進入內屋,掃視起劉賢的案頭的卷軸。
他很快找到了想要的那件東西,下意識要收起藏好。這本是他下定決心要做的事情,可是一想起劉表的和劉賢打的那個賭,他又開始遲疑。
自己的初衷,自己的目的,還有劉賢查案的結果……他猶豫著,還是將那東西放迴了原位。
他心想,也許自己正在犯錯,也許,他正在糾正一個錯。
將一切恢複原狀後,劉巴慢慢退出了房間。
正待他出門時,門口補位的守衛向他習慣性的問好。
“李虎?你怎麽還在這?剛剛我不是讓你跟著劉賢公子出去嗎?”
那守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劉大人,小人剛上崗,沒聽說有命令啊。”
不對啊,劉巴不解:“剛剛和胡平守在門外的不是你?我看著是你啊。守衛衙房的衛隊我都認識啊。”
李虎道:“哦,昨天解老六在秭歸當縣令的爹死了,他迴去奔喪,上麵新派來一個兄弟。”
劉巴怒道:“衙房是文書周轉中樞,是內城重地,守衛的每個人輪換都要經過我這個治中從事的同意,這是早年間就定下的規矩!他們隨意換人,這是亂來!”
李虎憨厚笑道:“劉從事何必惱怒,想來不過是有關係背景的世家子弟。不過他倒是懂事,知道剛來賣賣力氣。這不剛一來隊裏,就把兄弟們的班都搶過來了,要不是大人派他出去,恐怕就得連站三天三夜了。等他迴來,我押他來見大人便是。”
“等會,你說什麽?他剛一入隊便搶著來站崗?”劉巴發現了蹊蹺,皺眉問道。
“年輕人,懂事嘛。”李虎還是不解其意。
劉巴惱怒的一拳捶在李虎胸口,拔腿就往外走,嘴上說著:“私放奸細,這是株連的大罪。李虎啊,你可是害了你闔家老小的性命。”
“奸細……?”李虎臉色煞白,額角滲出黃豆般大小的冷汗。
劉修則迴過了頭,明顯不願再迴答後麵的問題。
談話不歡而散,劉賢被趕出了院子。
“這向朗為何如此袒護劉修公子?難道他還以為劉修能繼承州牧大位?”迴去的路上,劉賢問起向朗的過去。
劉巴嗤笑道:“怎麽,你以為襄陽的文士都是商人,非要有利可圖才會出手?這位向巨達,可不是機關算盡之輩。他本是臨莒縣長,可是後來蔡氏要任用私人,便將他無故罷免,後來劉修公子年紀大了,需要找個開蒙的師傅,才讓他有了個差事。自從他擔任起勸學從事以來,一心一意教導劉修公子,從未想過在兩派黨爭間撈取好處。剛剛他定是見你逼迫太甚,才不得不出手阻攔。”
劉賢點頭,結合向朗的出身,他也理解剛剛對方的舉動確實是合乎情理。
“向將軍確實不像是趨炎附勢之輩。”劉賢道。
“你為何也稱唿巨達為將軍?”劉巴好奇問道。
劉賢當然不能說,是因為自己背過《出師表》。“我看他眉宇間自有一股英氣,想來從軍亦是大將。還有誰說過?”
劉巴迴憶道:“當年子柔大人也是這樣說的,說他眉宇間有劍氣,曉暢軍事。當年正是子柔大人見向朗被罷,惜才愛才,才建議主公拔擢他為從事。隻可惜……”
劉賢道:“如此說,蒯子柔也是忠義之人?”
劉巴道:“當然,更是大仁大義之人!難道令尊沒跟你說過蒯氏兄弟那場論戰?”
劉賢隱約想起曾經看過史書上的記載,但是一時拿不準,隻聽劉巴講起老典故。
當年劉表初入荊州,彼時荊州宗賊橫行,民眾不附,袁術在南陽又蠢蠢欲動。劉表想要盡快征兵,但怕民眾不願從軍,便詢問起蒯氏兄弟的建議。
弟弟蒯越的建議簡單粗暴,他建議假意聚集眾賊首領,然後緝拿其中的首惡分子立斬不赦,如此擒賊先擒王,宗族之亂速定,民眾之心歸附,自然可以興兵募軍。
兄長蒯良則認為,群眾不附的原因,是因為劉表甫立,修行的仁政不足。如果仁義之道能行,則百姓來歸如水勢之向下,興兵之策速成。
一個陰謀,一個陽謀,劉表最終選擇了弟弟的建議,緝拿了宗賊首犯,將他們一並殺掉。但事後劉表並未批評蒯良迂腐,反而說蒯良像是當年晉文公手下的雍季一樣,是有利於荊州的長遠之策,不僅沒有批評,反而大加褒獎。
“我想起來了,是‘雍季之論’!”劉賢迴憶起史書上的記載,興奮喊道。
劉巴點頭道:“當年子柔先生身居主簿之職,就是在你現在那間衙房內,為主公製定仁政,為有誌之士們遮風擋雨。”
劉賢這才明白,此刻自己所在的辦公室,原來就是當年蒯良所用的。後來這間衙房傳給了劉巴,再後來,又傳給了他。
他瞬間覺得,自己更加有義務去探查蒯良的死因,還這位仁義之士一個真相。
迴去的路上,他一邊聽著劉巴給他講過去的故事,一邊一遍又一遍迴味劉修的話。也許是太過簡短,也許本就平平無奇,他沒發現什麽漏洞。
當時那孩子還不到十歲,總不可能是兇手的。他想著。
“也許就是個喜歡悶頭圖書的悶葫蘆吧,還是得再去向劉琦和劉琮身上想想辦法。”
迴到衙房,劉賢伸了個懶腰進屋,準備繼續埋首於案牘之勞形,卻在書案上發現了一張紙條。
“今晚楚江酒莊,有重案線索。”
字條上的字令他驚詫。
“剛才有人進來過嗎?!”他敏銳的問留在衙房中的苑辰。
少女搖搖頭,說是自從劉賢、劉全跟著劉巴出去後,自己便去了後廚為劉賢和劉全烹藥,全然沒有注意有誰進過房間。
“何事驚慌?”劉巴聽到他們裏屋的動靜,過來詢問。
劉賢下意識收起字條:“無事。就是墨幹了。”
劉巴狐疑的看著劉賢的臉色,警告道:“這襄陽可不是你家零陵,裏裏外外都是眼睛和刀刃,你最好小心點。”
劉賢故作鎮定:“我看劉大秘你就是最大的危險。哼,今日查案累了,我們三個要出去吃點好的。”
他拾起字條,正要踏步往外走,被劉巴攔下。
“你要去哪?”劉大秘皺眉打量他。
“你管我?!我現在不是你手下抄書的書佐,我可是州牧大人委以重任的青年才俊。”
劉巴不以為意,衝門外不遠處的兩個侍衛喊道:“李虎,胡平!你們兩個,跟著劉公子出去。記住,一步也不能離開。”
兩個侍衛點頭稱是。
“哎,你這是作甚?!”劉賢有些惱怒。“外城裏還有我零陵護衛,難道缺這兩個兵嗎?!”
劉巴堅持道:“你隻要還是襄陽的書佐,就得在我眼皮子底下做事。誰知道你會不會強搶民女?”
“好!今天我不搶一個都對不起你。”劉賢說著氣話,急著便往外走。天色已沉,他生怕錯過楚江酒莊裏的神秘人物。
待劉賢帶著苑辰和劉全走後,劉巴進入內屋,掃視起劉賢的案頭的卷軸。
他很快找到了想要的那件東西,下意識要收起藏好。這本是他下定決心要做的事情,可是一想起劉表的和劉賢打的那個賭,他又開始遲疑。
自己的初衷,自己的目的,還有劉賢查案的結果……他猶豫著,還是將那東西放迴了原位。
他心想,也許自己正在犯錯,也許,他正在糾正一個錯。
將一切恢複原狀後,劉巴慢慢退出了房間。
正待他出門時,門口補位的守衛向他習慣性的問好。
“李虎?你怎麽還在這?剛剛我不是讓你跟著劉賢公子出去嗎?”
那守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劉大人,小人剛上崗,沒聽說有命令啊。”
不對啊,劉巴不解:“剛剛和胡平守在門外的不是你?我看著是你啊。守衛衙房的衛隊我都認識啊。”
李虎道:“哦,昨天解老六在秭歸當縣令的爹死了,他迴去奔喪,上麵新派來一個兄弟。”
劉巴怒道:“衙房是文書周轉中樞,是內城重地,守衛的每個人輪換都要經過我這個治中從事的同意,這是早年間就定下的規矩!他們隨意換人,這是亂來!”
李虎憨厚笑道:“劉從事何必惱怒,想來不過是有關係背景的世家子弟。不過他倒是懂事,知道剛來賣賣力氣。這不剛一來隊裏,就把兄弟們的班都搶過來了,要不是大人派他出去,恐怕就得連站三天三夜了。等他迴來,我押他來見大人便是。”
“等會,你說什麽?他剛一入隊便搶著來站崗?”劉巴發現了蹊蹺,皺眉問道。
“年輕人,懂事嘛。”李虎還是不解其意。
劉巴惱怒的一拳捶在李虎胸口,拔腿就往外走,嘴上說著:“私放奸細,這是株連的大罪。李虎啊,你可是害了你闔家老小的性命。”
“奸細……?”李虎臉色煞白,額角滲出黃豆般大小的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