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郡治襄陽城,白發蒼蒼的劉表坐在代表荊州最高統治地位的紫宸殿上,雙目低沉。
下麵文臣武將跪坐一片,為首的卻不是他的長子劉琦,而是他最為倚重的重臣蒯越蒯異度。
伊籍、劉賢和文聘跪在正中,述說完武陵郡中的一切經過。
大殿內鴉雀無聲。臣子們從劉表滿是斑紋的臉上看不出任何喜怒之色,沒人敢擅自開口。
劉表像是睡著了一般,就這麽靜靜地坐著,連唿吸聲都壓得極低。
伊籍氣定神閑,反倒是劉先心中發慌,鬢角冷汗直流。若是劉表此刻命人剖開他的胸膛,定會看見因緊張而狂跳不止的心髒。
“德珪如何死的,你再說一遍。”
劉表的聲音像烏鴉叫一樣嘶啞。
“五溪蠻趁亂來襲,兵臨城下,蔡德珪上城牆遠眺敵情,失足墜落。”
伊籍的迴答和方才一個字都不差。
劉先抬眼,望向為首的蒯越。同樣身為軍師,蒯越和蔡瑁完全是兩種人。蔡瑁身材矮小,性格陰毒,總是仗著豪強背景壓人一頭,反觀蒯越,同樣出身荊襄名門,卻長得臨風,即便和懷有“八駿”美稱的劉表相比,也毫不遜色。並其他為人和善,笑麵春風,讓人由衷而生一股親和力,乃是劉表入主荊州三位軍師中最為倚重之人。此刻蒯越手持羽扇,靜靜沉思,似乎對蔡瑁意外身亡的描述毫無懷疑。
反倒是劉琦,對武陵之事一無所知,隻是聽到劉賢單騎退蠻王的舉動便開始變得局促不安起來,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唆使蠻兵的幕後主食。
“德珪竟然也先老夫去了……本欲以後事屬之,奈何天要斷我臂膀。”
劉表慨歎了一聲,輕輕抹去眼角似有似無的淚水,坐下眾人無不掩麵。他對蒯越道:“德珪的族弟中,老夫記得那個叫蔡中的有些將才。令他去中廬縣為將吧。仲業……”
文聘聽到劉表叫自己的表字,連忙應聲。
“此番德珪之死,既然是意外,你也不必自責。中廬又是襄北門戶,蔡中是年輕人,你去幫襯幫襯吧。”
這是令自己重新掌兵?蔡中隻是繼承蔡瑁的勳貴子弟,劉表這麽安排,是將中廬的統兵實權交到自己手上。中廬直麵宛城,是荊北重鎮,自己隻要重新掌兵,再建軍功指日可待。他萬分激動,叩頭謝恩。
“琦兒,聽說你與那零陵的劉賢,頗有交情?”劉表向長子問起了劉賢。
劉琦猶豫著迴答:“他是零陵劉太守的長子,往日隻是與兒子賽馬逗狗,沒想到還有……還有將才。”
他曾帶兵赴襄陽平亂,若說與劉賢不認識,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了。可若是說二人交情深厚,隻怕又會惹出一番風波。劉琦隻得以紈絝子弟之交為搪塞,探聽父親的口風。
“嗬嗬,同樣是宗室子弟,你在江夏寸功未立,人家單槍匹馬擊敗蠻王。生子當如劉伯禮,看來劉度比老夫會生兒子啊。”
劉琦聽著父親的嘲諷,一句也不敢反駁。
不知為何,從他出生,父親便總是對他不滿意。童年第一次寫字,父親邊說他寫的劉字,那立刀還不如農夫的柴刀。後來跟著伊籍學讀書,父親讓剛開蒙的他背誦《禮運大同篇》,背不出,又是一番責罵。直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他依然活在父親的不滿中。
伊籍聽到劉表提起劉賢,便將劉賢教給自己的那封解釋為何攻取桂陽的文牘奉上。
劉表粗略的看了看,沒有評價,而是將公文轉給蒯越和劉琦。
伯禮奪取了桂陽?!劉琦這才知道,自己離開零陵後,荊南格局竟然發生如此巨變。
蒯越讀完,臉上仍持春風和煦,對劉表道:“主公覺得,該如何處置?”
劉表眯著眼道:“曹孟德平了袁紹,下一步便是荊州、然後便是揚州、江東、西川。眼下荊州時用人之際,有劉賢這樣的青年才俊穩定後方,老夫才能放心北進。封他為桂陽太守吧,讓他和劉度為我守住荊南。”
劉琦感到意外。如此,荊南四郡劉賢父子坐擁其二,儼然一躍成為荊州實力第二的諸侯。對於以往的劉表來說,手下諸侯實力驟然提升,這是不可接受的,除非……
蒯越接著劉表的話道:“依製,太守是一方諸侯,按製該讓劉賢來襄陽受封。”
劉表點頭:“異度所言甚是。張允,你去趟零陵,請劉賢來襄陽受封。”
座下,名喚張允的武將應聲領命。
為何派張允去?劉琦心中疑惑,忍不住迴頭和劉先對了對眼神,果然,對方眼中也是不安神色。
張允是劉表外甥,由他去傳令接人,固然能看出劉表對於劉賢父子的重視程度,但是張允是個堅定的立賢派。如果劉表和蔡瑁一樣,將劉賢當做立長派的人,又怎會派立賢派的人去傳令呢?
也許是短暫的朝會已經超出了劉表的身體極限,老州牧令眾人退下,隻留了蒯越扶自己返迴臥房。
臥房中,法不傳六耳,劉表和蒯越不再有所顧忌。
“異度,今天眾人的反應,你怎麽看?”
蒯越道:“伊機伯的話有蹊蹺。我查看了蔡德珪的屍體,是摔死的,但是手上有傷痕,應是死前毆打他人所致。城牆巡視,訓斥一兩個懶兵尚可,下手如此狠,依照蔡德珪的脾氣,當是極為動怒。”
伊籍……劉表不願懷疑他,畢竟如今麾下完全忠於自己,而不依附兩個兒子的純臣不多了。
“你覺得劉琦何如?”
往常這種問題,荊州諸臣沒人敢輕易迴答。但是蒯越地位非比尋常,自然不必顧慮。
“大公子曾帶兵助零陵平叛,不可能與劉賢不熟。他極力撇清與零陵的關係,反倒是存了保全劉伯禮的心。”
劉表冷笑道:“這孩子,終於開竅了,隻不過和江東孫仲謀比,實在是太晚了。”
蒯越道:“隻是大公子培植私人,雖可助其增長羽翼,但是若養虎為患,恐怕也是對襄陽不利。”
劉表道:“無妨。蔡瑁幾次舉薦過蔡中蔡和幾個族人,如今他死了,正好讓這些孩子們出來。”
劉表平衡著荊州諸派的力量,像是在擺弄最為簡單的天平。隻不過,他竟然連自己的兒子都當做了一枚砝碼,其無情至此,令人不解。
話題最終停到劉賢身上。
蒯越道:“聽說零陵在行新政,移風易俗,壓製宗族,其誌不小。”
劉表沒說話,而是想起最近聽到的一句話:“異度,最近坊間傳聞的讖語,你聽說過嗎?”
蒯越道:“可是那句‘龍殺龍,天覆天,聖主洪業起荊襄’?一句讖語,主公不必在意。如今天下逐鹿,縱然以聖主稱主公,恐怕許昌的天子也不會不悅。聽聞天子與曹操失和,恐怕還正需要主公帶兵起荊襄呢。”
劉表沉吟道:“劉玄德之前也勸我起兵攻打許昌。隻不過……這讖語中的聖主,隻怕不是老夫。畢竟荊州的龍種,可不止襄陽一脈。”
下麵文臣武將跪坐一片,為首的卻不是他的長子劉琦,而是他最為倚重的重臣蒯越蒯異度。
伊籍、劉賢和文聘跪在正中,述說完武陵郡中的一切經過。
大殿內鴉雀無聲。臣子們從劉表滿是斑紋的臉上看不出任何喜怒之色,沒人敢擅自開口。
劉表像是睡著了一般,就這麽靜靜地坐著,連唿吸聲都壓得極低。
伊籍氣定神閑,反倒是劉先心中發慌,鬢角冷汗直流。若是劉表此刻命人剖開他的胸膛,定會看見因緊張而狂跳不止的心髒。
“德珪如何死的,你再說一遍。”
劉表的聲音像烏鴉叫一樣嘶啞。
“五溪蠻趁亂來襲,兵臨城下,蔡德珪上城牆遠眺敵情,失足墜落。”
伊籍的迴答和方才一個字都不差。
劉先抬眼,望向為首的蒯越。同樣身為軍師,蒯越和蔡瑁完全是兩種人。蔡瑁身材矮小,性格陰毒,總是仗著豪強背景壓人一頭,反觀蒯越,同樣出身荊襄名門,卻長得臨風,即便和懷有“八駿”美稱的劉表相比,也毫不遜色。並其他為人和善,笑麵春風,讓人由衷而生一股親和力,乃是劉表入主荊州三位軍師中最為倚重之人。此刻蒯越手持羽扇,靜靜沉思,似乎對蔡瑁意外身亡的描述毫無懷疑。
反倒是劉琦,對武陵之事一無所知,隻是聽到劉賢單騎退蠻王的舉動便開始變得局促不安起來,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唆使蠻兵的幕後主食。
“德珪竟然也先老夫去了……本欲以後事屬之,奈何天要斷我臂膀。”
劉表慨歎了一聲,輕輕抹去眼角似有似無的淚水,坐下眾人無不掩麵。他對蒯越道:“德珪的族弟中,老夫記得那個叫蔡中的有些將才。令他去中廬縣為將吧。仲業……”
文聘聽到劉表叫自己的表字,連忙應聲。
“此番德珪之死,既然是意外,你也不必自責。中廬又是襄北門戶,蔡中是年輕人,你去幫襯幫襯吧。”
這是令自己重新掌兵?蔡中隻是繼承蔡瑁的勳貴子弟,劉表這麽安排,是將中廬的統兵實權交到自己手上。中廬直麵宛城,是荊北重鎮,自己隻要重新掌兵,再建軍功指日可待。他萬分激動,叩頭謝恩。
“琦兒,聽說你與那零陵的劉賢,頗有交情?”劉表向長子問起了劉賢。
劉琦猶豫著迴答:“他是零陵劉太守的長子,往日隻是與兒子賽馬逗狗,沒想到還有……還有將才。”
他曾帶兵赴襄陽平亂,若說與劉賢不認識,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了。可若是說二人交情深厚,隻怕又會惹出一番風波。劉琦隻得以紈絝子弟之交為搪塞,探聽父親的口風。
“嗬嗬,同樣是宗室子弟,你在江夏寸功未立,人家單槍匹馬擊敗蠻王。生子當如劉伯禮,看來劉度比老夫會生兒子啊。”
劉琦聽著父親的嘲諷,一句也不敢反駁。
不知為何,從他出生,父親便總是對他不滿意。童年第一次寫字,父親邊說他寫的劉字,那立刀還不如農夫的柴刀。後來跟著伊籍學讀書,父親讓剛開蒙的他背誦《禮運大同篇》,背不出,又是一番責罵。直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他依然活在父親的不滿中。
伊籍聽到劉表提起劉賢,便將劉賢教給自己的那封解釋為何攻取桂陽的文牘奉上。
劉表粗略的看了看,沒有評價,而是將公文轉給蒯越和劉琦。
伯禮奪取了桂陽?!劉琦這才知道,自己離開零陵後,荊南格局竟然發生如此巨變。
蒯越讀完,臉上仍持春風和煦,對劉表道:“主公覺得,該如何處置?”
劉表眯著眼道:“曹孟德平了袁紹,下一步便是荊州、然後便是揚州、江東、西川。眼下荊州時用人之際,有劉賢這樣的青年才俊穩定後方,老夫才能放心北進。封他為桂陽太守吧,讓他和劉度為我守住荊南。”
劉琦感到意外。如此,荊南四郡劉賢父子坐擁其二,儼然一躍成為荊州實力第二的諸侯。對於以往的劉表來說,手下諸侯實力驟然提升,這是不可接受的,除非……
蒯越接著劉表的話道:“依製,太守是一方諸侯,按製該讓劉賢來襄陽受封。”
劉表點頭:“異度所言甚是。張允,你去趟零陵,請劉賢來襄陽受封。”
座下,名喚張允的武將應聲領命。
為何派張允去?劉琦心中疑惑,忍不住迴頭和劉先對了對眼神,果然,對方眼中也是不安神色。
張允是劉表外甥,由他去傳令接人,固然能看出劉表對於劉賢父子的重視程度,但是張允是個堅定的立賢派。如果劉表和蔡瑁一樣,將劉賢當做立長派的人,又怎會派立賢派的人去傳令呢?
也許是短暫的朝會已經超出了劉表的身體極限,老州牧令眾人退下,隻留了蒯越扶自己返迴臥房。
臥房中,法不傳六耳,劉表和蒯越不再有所顧忌。
“異度,今天眾人的反應,你怎麽看?”
蒯越道:“伊機伯的話有蹊蹺。我查看了蔡德珪的屍體,是摔死的,但是手上有傷痕,應是死前毆打他人所致。城牆巡視,訓斥一兩個懶兵尚可,下手如此狠,依照蔡德珪的脾氣,當是極為動怒。”
伊籍……劉表不願懷疑他,畢竟如今麾下完全忠於自己,而不依附兩個兒子的純臣不多了。
“你覺得劉琦何如?”
往常這種問題,荊州諸臣沒人敢輕易迴答。但是蒯越地位非比尋常,自然不必顧慮。
“大公子曾帶兵助零陵平叛,不可能與劉賢不熟。他極力撇清與零陵的關係,反倒是存了保全劉伯禮的心。”
劉表冷笑道:“這孩子,終於開竅了,隻不過和江東孫仲謀比,實在是太晚了。”
蒯越道:“隻是大公子培植私人,雖可助其增長羽翼,但是若養虎為患,恐怕也是對襄陽不利。”
劉表道:“無妨。蔡瑁幾次舉薦過蔡中蔡和幾個族人,如今他死了,正好讓這些孩子們出來。”
劉表平衡著荊州諸派的力量,像是在擺弄最為簡單的天平。隻不過,他竟然連自己的兒子都當做了一枚砝碼,其無情至此,令人不解。
話題最終停到劉賢身上。
蒯越道:“聽說零陵在行新政,移風易俗,壓製宗族,其誌不小。”
劉表沒說話,而是想起最近聽到的一句話:“異度,最近坊間傳聞的讖語,你聽說過嗎?”
蒯越道:“可是那句‘龍殺龍,天覆天,聖主洪業起荊襄’?一句讖語,主公不必在意。如今天下逐鹿,縱然以聖主稱主公,恐怕許昌的天子也不會不悅。聽聞天子與曹操失和,恐怕還正需要主公帶兵起荊襄呢。”
劉表沉吟道:“劉玄德之前也勸我起兵攻打許昌。隻不過……這讖語中的聖主,隻怕不是老夫。畢竟荊州的龍種,可不止襄陽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