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今日是難得的晴朗天氣。
鞏誌被帶到了刑場之上,雖然手腳被束,口被阻塞,他仍舊掙紮著以頭搶地。
除了劉賢、周不疑和小劉德,來自襄陽、武陵和零陵的眾人站在高台上審視著他,沒有絲毫動容。
劉先顧不上尋找外甥,他心裏還是想留下鞏誌一命。不過不是因為好生之德,而是想將此人作為之後與蔡瑁攻訐對抗的人證。
鞏誌已經不被當做人來看待。他隻是一個物,一個可以被用於政治鬥爭的證物。這一點,劉先和蔡瑁難得意見相同。
“伊先生,依下官看,這鞏誌似乎還有冤屈。”劉先試探性的問道。
伊籍沒有看他,一雙慈目隻是盯著前方刑場,迴道:“老夫隻是來替劉荊州傳話的,協同辦案的是蔡大人,劉別駕和那個零陵的公子。”
他一直靠不偏不倚在立長和立幼兩派的夾縫中尋找求生之道,正是因此,劉表才會信任他,荊州的小朝堂之上才會有他伊籍的位置。
蔡瑁冷笑道:“沒想到劉別駕還真有善心。試問天下囚犯有哪個臨死不喊冤枉?難不成劉別駕覺得,這鞏誌不是殺害金使君的兇手?”
這話在金家人聽來極為刺耳。金禕和金小妹不由得眉頭一皺。
金小妹道:“劉別駕,這鞏誌謀害家父,與湯氏做下這肮髒勾當,天理不容。對這種人,難道還要講究仁慈嗎?”
今日留忠難得沒有阻攔她。也許是大仇得報太過激動人心,此刻沒人再去講假仁假義。即便金禕也麵露恨意,不似往日君子狀。劉先見狀,也閉上了嘴。
也罷,劉先心想,反正心疼的是你蔡氏一黨。今後金禕定會提拔親信接任武陵郡丞,屆時武陵、零陵、桂陽上下一心共保立長,劉琦公子大業何愁不定。
“稟大人,吉時已到,請令!”監斬官和劊子手齊齊望向蔡瑁,等待著最後的裁決。
蔡瑁沒有急著下手,而是轉頭問向伊籍:“機伯兄,請下令吧。”
伊籍也沒有看他,同樣用剛剛拒絕劉先的口氣說道:“是你蔡大人查兇,也是你蔡大人下令行刑。伊籍在此地隻是個見證。”
他沒有那麽傻,蔡瑁無時無刻不在給自己下套出題,稍不注意就會沾染上黨爭的泥濘。伊籍愛惜羽毛一輩子,老了老了,決不能在陰溝裏翻船。
蔡瑁倒是不惱怒,伊籍的迴絕在他預料之中。此刻,他仍是現場發號施令的主角。
他望著鞏誌,心中多少有一些感慨。但對方的項上人頭關乎荊州大局,自己講不了往日情麵。
“伯禮賢侄呢,他怎麽沒在?”蔡瑁想起劉賢,環顧四周問道。
劉敏和潘浚都知道劉賢還在追查真相,但是他們地位低下,不足以在此答話。
隻聽金禕開口道:“伯禮性好風流,聽聞有人昨夜見他去過春江院,許是太過操勞,也不必驚擾他。”
“哼,還以為他多勤勉,原來果然如那傳聞所說,是個零陵豎子。”蔡瑁嘲笑了劉賢一番,當做是對方幾次讓自己出醜的報複。
“好,那就行刑。”蔡瑁一聲令下,劊子手轉身麵向鞏誌,高舉起斬首大刀。
陽光射在光潔如霜的刀身上,映射出遠方躍動奔襲的人影。
“刀下留人!”
啪嗒啪嗒……劉賢騎著跨馬,徑直闖入刑場圍觀的人群。在眾目睽睽下,大步流星跑上斷頭台,將隨身寶劍橫在鞏誌脖頸間。
金禕喊道:“劉伯禮!你這是意欲何為!”
金小妹也大喊道:“你為何阻攔我兄妹報仇!”
劉先則是暗叫不好,心說難道劉賢最終選擇倒向蔡瑁一黨?
蔡瑁麵沉似水,不知道這零陵豎子是昨夜嫖傻了,還是又有什麽驚人之舉。
唯有伊籍神色自若,平靜問道:“伯禮賢侄要留人,可是還有證據?”
連夜的推理和急速奔馳令劉賢有些氣喘,他平複了下心情,對眾人說道:
“鞏誌不是兇手,殺金使君的另有其人。”
啊?眾人發出一陣驚唿。
金禕拍欄杆大喊:“縱容賊寇,為我殺父仇人開脫……劉賢,你是要與我武陵金氏為敵嗎?”
劉賢迴答道:“不,德禕,我是怕你犯錯。”
蔡瑁道:“你以為緝兇是兒戲嗎?說是就是,說否就否?吉時已到,便是天要殺他鞏誌!”
蔡瑁欲殺鞏誌滅口,生怕劉賢真的掌握幫助鞏誌開罪的證據,救出他來,那鞏誌再報複自己。因此,蔡瑁反而成了現場最想殺鞏誌的人。
劉賢道:“蔡大人,當日你給我三日為期,此時正是期末,時辰未過,你自然不能殺他。”
蔡瑁此時已是臉色鐵青。自己三番兩次被這豎子戲耍,身為劉表的妻舅,他在荊州何曾受過這種羞辱?
卻見伊籍開口道:“劉荊州既然說是協同辦案,伯禮賢侄的意見自是極為重要。”
這老頭竟然站在劉賢一邊?!蔡瑁和劉先都大吃一驚,伊籍的背後是劉表,這份麵子他們不得不給。
蔡瑁道:“好,說出你的實證,我帶人去緝拿真兇,今日在此,定要了解這樁公案!否則,新賬舊賬,一並到劉荊州駕前算個明白!”
劉賢嚴肅收起劍,走到眾人麵前道:
“不必派人緝拿,真兇,就在此地。”
這話字字如雷,在眾人心中炸響。
————————————————
“就在此地?如若不是那鞏誌,又是誰?”唯一心無雜念的伊籍問道。
劉賢道:“這是個聰明人。他隻差一步,便能將罪名按死在鞏誌身上。但天下沒有完美的犯罪。他還是留下了痕跡。”
蔡瑁道:“如果不是鞏誌,那……難道還是金禕不成?”
眾人齊刷刷望向憑欄的金禕,似是驚訝,又似恐懼。
“你這是汙蔑!”金禕茫然搖頭,在他看來,劉賢這是臨陣倒戈,要再次拉自己下水。
劉賢搖了搖頭:“兇手不是他,卻是假裝金禕的身份殺人。兇手的如意算盤,先是用罕見的蠱毒掩蓋金太守被人毒殺的死因,造成發病致死的假象。而一旦毒殺被人察覺,他也能將嫌疑引向金禕,或者是與湯氏有染的鞏誌。”
“等等,伯禮賢侄,你且說明,這兇徒是如何同時陷害金禕和鞏誌兩人的?”
劉賢道:“偽裝。兇手是個偽裝的高手。”
“當夜,他知道金禕被金使君留下單獨召見,便等在金禕和我們離開後,趁著守衛換班的空檔潛入太守臥房,殺害了金使君。然後,他就藏在臥房之中,待新守衛上崗後,穿著金公子的衣服從房中出來,偽裝成金禕剛剛和父親談完話離開的假象。那兩個侍衛對金禕往往行跪拜之禮,自然不會在意那穿著金禕常服之人的背影,與正主到底有多少差別。”
劉先道:“所以,就算發現是毒殺,那兩班守衛也能作證,金禕是最後見過金使君的人,殺人嫌疑自然會落到金禕世侄身上?”
見劉賢點頭,確認金禕不是真兇,劉先終於鬆了口氣。
“那你倒是說說,他如何陷害鞏誌?難道那寫著湯氏醜聞的密信是假的?”換了蔡瑁來質問。
劉賢不緊不慢道:“不,那是真的。鞏誌確實與湯氏有染。而湯氏,就是死於鞏誌之手。”
眾人嘩然,反倒是鞏誌聽到這一切,終究放棄了掙紮。
鞏誌的眼角,甚至劃過一滴眼淚。
“因為殺人的手法不同。金太守是被毒殺,而湯氏是被勒死。湯氏死前,曾用參茶款待過兇手,而殺害湯氏的兇手之所以采用勒殺,也是因為他事急從權,在湯夫人留下汙蔑證詞後,急於掩蓋二人的關係。這一點,隻有鞏誌才能做到。”
蔡瑁追問:“那你如何確定鞏誌沒有殺害金使君?”
劉賢道:“因為沒必要。若說因為貪腐暴露,那書房中早就堆滿了鞏誌的罪證,可是金使君置若罔聞,顯然,他老人家不在乎這點。若說是因為醜聞,那密信早就放在書房之中,金使君早已知之。”
蔡瑁不滿意道:“笑話,難道金使君會縱容別人禍亂蕭牆?”
劉賢道:“未必,所以我懷疑,湯氏的夭兒,很可能便是金使君暗中所為。隻是金伯父不曾提起,成了藏在心底的秘密。”
眾人再次驚詫,卻覺得劉賢說的合乎情理,令人無法反駁。
劉賢繼續道:“兇手便是知道醜聞這一點,將密信故意掩蓋在散落的竹簡中,造成有人故意掩蓋醜聞的假象,反而讓我們相信,這醜聞是引發毒殺的誘因。隻可惜兇手混淆視聽的舉動被我幼弟劉德和劉別駕的外甥周不疑看到,否則,此間曲折誰也無從得知。”
蔡瑁也明白過來:“哼,所以那卷勸表,就是周不疑在此時偷到的了。劉別駕,養的好外甥。”
眾人去找,發現周不疑和小劉德都不在。
劉賢說道:“兩個孩子被我藏起,他們是關鍵證人,容不得閃失。說迴來,那勸表也是兇手的疑陣之一,隻不過被偷走所以未能發揮效用。”
蔡瑁點頭,大喊一聲:“文聘,給我守住出口,那日知道勸表在書房中的人全在這裏,誰也別想逃走。”
先下手為強,一陣騷亂,襄陽兵將刑場出口全部堵死。
伊籍皺眉問道:“此人不僅能設下巧計,於堂堂郡府中殺害金使君,還將嫌疑分別引向金世侄和鞏誌兩方,故布疑陣,多層設局,當是城府深厚,謀略奇遠之人。”
劉先道:“亦是對金使君怨尤恨深之人。”
蔡瑁問:“所以,此人是誰?”
劉賢嘴唇緊閉,心中的戰鼓隆隆擂響,緩緩舉起右臂食指,指向那真兇麵容。
眾人屏氣凝神,順著劉賢手指的方向側首望去,那被指認之人麵色淡然,昂首挺立,坦然迎接如萬箭射出般的驚詫目光,毫無怯懦之情。
“建明?!”
金禕輕輕喊出了妹夫留忠的表字。
鞏誌被帶到了刑場之上,雖然手腳被束,口被阻塞,他仍舊掙紮著以頭搶地。
除了劉賢、周不疑和小劉德,來自襄陽、武陵和零陵的眾人站在高台上審視著他,沒有絲毫動容。
劉先顧不上尋找外甥,他心裏還是想留下鞏誌一命。不過不是因為好生之德,而是想將此人作為之後與蔡瑁攻訐對抗的人證。
鞏誌已經不被當做人來看待。他隻是一個物,一個可以被用於政治鬥爭的證物。這一點,劉先和蔡瑁難得意見相同。
“伊先生,依下官看,這鞏誌似乎還有冤屈。”劉先試探性的問道。
伊籍沒有看他,一雙慈目隻是盯著前方刑場,迴道:“老夫隻是來替劉荊州傳話的,協同辦案的是蔡大人,劉別駕和那個零陵的公子。”
他一直靠不偏不倚在立長和立幼兩派的夾縫中尋找求生之道,正是因此,劉表才會信任他,荊州的小朝堂之上才會有他伊籍的位置。
蔡瑁冷笑道:“沒想到劉別駕還真有善心。試問天下囚犯有哪個臨死不喊冤枉?難不成劉別駕覺得,這鞏誌不是殺害金使君的兇手?”
這話在金家人聽來極為刺耳。金禕和金小妹不由得眉頭一皺。
金小妹道:“劉別駕,這鞏誌謀害家父,與湯氏做下這肮髒勾當,天理不容。對這種人,難道還要講究仁慈嗎?”
今日留忠難得沒有阻攔她。也許是大仇得報太過激動人心,此刻沒人再去講假仁假義。即便金禕也麵露恨意,不似往日君子狀。劉先見狀,也閉上了嘴。
也罷,劉先心想,反正心疼的是你蔡氏一黨。今後金禕定會提拔親信接任武陵郡丞,屆時武陵、零陵、桂陽上下一心共保立長,劉琦公子大業何愁不定。
“稟大人,吉時已到,請令!”監斬官和劊子手齊齊望向蔡瑁,等待著最後的裁決。
蔡瑁沒有急著下手,而是轉頭問向伊籍:“機伯兄,請下令吧。”
伊籍也沒有看他,同樣用剛剛拒絕劉先的口氣說道:“是你蔡大人查兇,也是你蔡大人下令行刑。伊籍在此地隻是個見證。”
他沒有那麽傻,蔡瑁無時無刻不在給自己下套出題,稍不注意就會沾染上黨爭的泥濘。伊籍愛惜羽毛一輩子,老了老了,決不能在陰溝裏翻船。
蔡瑁倒是不惱怒,伊籍的迴絕在他預料之中。此刻,他仍是現場發號施令的主角。
他望著鞏誌,心中多少有一些感慨。但對方的項上人頭關乎荊州大局,自己講不了往日情麵。
“伯禮賢侄呢,他怎麽沒在?”蔡瑁想起劉賢,環顧四周問道。
劉敏和潘浚都知道劉賢還在追查真相,但是他們地位低下,不足以在此答話。
隻聽金禕開口道:“伯禮性好風流,聽聞有人昨夜見他去過春江院,許是太過操勞,也不必驚擾他。”
“哼,還以為他多勤勉,原來果然如那傳聞所說,是個零陵豎子。”蔡瑁嘲笑了劉賢一番,當做是對方幾次讓自己出醜的報複。
“好,那就行刑。”蔡瑁一聲令下,劊子手轉身麵向鞏誌,高舉起斬首大刀。
陽光射在光潔如霜的刀身上,映射出遠方躍動奔襲的人影。
“刀下留人!”
啪嗒啪嗒……劉賢騎著跨馬,徑直闖入刑場圍觀的人群。在眾目睽睽下,大步流星跑上斷頭台,將隨身寶劍橫在鞏誌脖頸間。
金禕喊道:“劉伯禮!你這是意欲何為!”
金小妹也大喊道:“你為何阻攔我兄妹報仇!”
劉先則是暗叫不好,心說難道劉賢最終選擇倒向蔡瑁一黨?
蔡瑁麵沉似水,不知道這零陵豎子是昨夜嫖傻了,還是又有什麽驚人之舉。
唯有伊籍神色自若,平靜問道:“伯禮賢侄要留人,可是還有證據?”
連夜的推理和急速奔馳令劉賢有些氣喘,他平複了下心情,對眾人說道:
“鞏誌不是兇手,殺金使君的另有其人。”
啊?眾人發出一陣驚唿。
金禕拍欄杆大喊:“縱容賊寇,為我殺父仇人開脫……劉賢,你是要與我武陵金氏為敵嗎?”
劉賢迴答道:“不,德禕,我是怕你犯錯。”
蔡瑁道:“你以為緝兇是兒戲嗎?說是就是,說否就否?吉時已到,便是天要殺他鞏誌!”
蔡瑁欲殺鞏誌滅口,生怕劉賢真的掌握幫助鞏誌開罪的證據,救出他來,那鞏誌再報複自己。因此,蔡瑁反而成了現場最想殺鞏誌的人。
劉賢道:“蔡大人,當日你給我三日為期,此時正是期末,時辰未過,你自然不能殺他。”
蔡瑁此時已是臉色鐵青。自己三番兩次被這豎子戲耍,身為劉表的妻舅,他在荊州何曾受過這種羞辱?
卻見伊籍開口道:“劉荊州既然說是協同辦案,伯禮賢侄的意見自是極為重要。”
這老頭竟然站在劉賢一邊?!蔡瑁和劉先都大吃一驚,伊籍的背後是劉表,這份麵子他們不得不給。
蔡瑁道:“好,說出你的實證,我帶人去緝拿真兇,今日在此,定要了解這樁公案!否則,新賬舊賬,一並到劉荊州駕前算個明白!”
劉賢嚴肅收起劍,走到眾人麵前道:
“不必派人緝拿,真兇,就在此地。”
這話字字如雷,在眾人心中炸響。
————————————————
“就在此地?如若不是那鞏誌,又是誰?”唯一心無雜念的伊籍問道。
劉賢道:“這是個聰明人。他隻差一步,便能將罪名按死在鞏誌身上。但天下沒有完美的犯罪。他還是留下了痕跡。”
蔡瑁道:“如果不是鞏誌,那……難道還是金禕不成?”
眾人齊刷刷望向憑欄的金禕,似是驚訝,又似恐懼。
“你這是汙蔑!”金禕茫然搖頭,在他看來,劉賢這是臨陣倒戈,要再次拉自己下水。
劉賢搖了搖頭:“兇手不是他,卻是假裝金禕的身份殺人。兇手的如意算盤,先是用罕見的蠱毒掩蓋金太守被人毒殺的死因,造成發病致死的假象。而一旦毒殺被人察覺,他也能將嫌疑引向金禕,或者是與湯氏有染的鞏誌。”
“等等,伯禮賢侄,你且說明,這兇徒是如何同時陷害金禕和鞏誌兩人的?”
劉賢道:“偽裝。兇手是個偽裝的高手。”
“當夜,他知道金禕被金使君留下單獨召見,便等在金禕和我們離開後,趁著守衛換班的空檔潛入太守臥房,殺害了金使君。然後,他就藏在臥房之中,待新守衛上崗後,穿著金公子的衣服從房中出來,偽裝成金禕剛剛和父親談完話離開的假象。那兩個侍衛對金禕往往行跪拜之禮,自然不會在意那穿著金禕常服之人的背影,與正主到底有多少差別。”
劉先道:“所以,就算發現是毒殺,那兩班守衛也能作證,金禕是最後見過金使君的人,殺人嫌疑自然會落到金禕世侄身上?”
見劉賢點頭,確認金禕不是真兇,劉先終於鬆了口氣。
“那你倒是說說,他如何陷害鞏誌?難道那寫著湯氏醜聞的密信是假的?”換了蔡瑁來質問。
劉賢不緊不慢道:“不,那是真的。鞏誌確實與湯氏有染。而湯氏,就是死於鞏誌之手。”
眾人嘩然,反倒是鞏誌聽到這一切,終究放棄了掙紮。
鞏誌的眼角,甚至劃過一滴眼淚。
“因為殺人的手法不同。金太守是被毒殺,而湯氏是被勒死。湯氏死前,曾用參茶款待過兇手,而殺害湯氏的兇手之所以采用勒殺,也是因為他事急從權,在湯夫人留下汙蔑證詞後,急於掩蓋二人的關係。這一點,隻有鞏誌才能做到。”
蔡瑁追問:“那你如何確定鞏誌沒有殺害金使君?”
劉賢道:“因為沒必要。若說因為貪腐暴露,那書房中早就堆滿了鞏誌的罪證,可是金使君置若罔聞,顯然,他老人家不在乎這點。若說是因為醜聞,那密信早就放在書房之中,金使君早已知之。”
蔡瑁不滿意道:“笑話,難道金使君會縱容別人禍亂蕭牆?”
劉賢道:“未必,所以我懷疑,湯氏的夭兒,很可能便是金使君暗中所為。隻是金伯父不曾提起,成了藏在心底的秘密。”
眾人再次驚詫,卻覺得劉賢說的合乎情理,令人無法反駁。
劉賢繼續道:“兇手便是知道醜聞這一點,將密信故意掩蓋在散落的竹簡中,造成有人故意掩蓋醜聞的假象,反而讓我們相信,這醜聞是引發毒殺的誘因。隻可惜兇手混淆視聽的舉動被我幼弟劉德和劉別駕的外甥周不疑看到,否則,此間曲折誰也無從得知。”
蔡瑁也明白過來:“哼,所以那卷勸表,就是周不疑在此時偷到的了。劉別駕,養的好外甥。”
眾人去找,發現周不疑和小劉德都不在。
劉賢說道:“兩個孩子被我藏起,他們是關鍵證人,容不得閃失。說迴來,那勸表也是兇手的疑陣之一,隻不過被偷走所以未能發揮效用。”
蔡瑁點頭,大喊一聲:“文聘,給我守住出口,那日知道勸表在書房中的人全在這裏,誰也別想逃走。”
先下手為強,一陣騷亂,襄陽兵將刑場出口全部堵死。
伊籍皺眉問道:“此人不僅能設下巧計,於堂堂郡府中殺害金使君,還將嫌疑分別引向金世侄和鞏誌兩方,故布疑陣,多層設局,當是城府深厚,謀略奇遠之人。”
劉先道:“亦是對金使君怨尤恨深之人。”
蔡瑁問:“所以,此人是誰?”
劉賢嘴唇緊閉,心中的戰鼓隆隆擂響,緩緩舉起右臂食指,指向那真兇麵容。
眾人屏氣凝神,順著劉賢手指的方向側首望去,那被指認之人麵色淡然,昂首挺立,坦然迎接如萬箭射出般的驚詫目光,毫無怯懦之情。
“建明?!”
金禕輕輕喊出了妹夫留忠的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