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堂堂錦驀,從高祖開始,已有四千年的曆史,而這邊境小國,屢次三番侵入我國領土,搶掠我錦驀百姓的錢財。要不是高祖建國時起留有訓誡,不得與周邊鄰國無端生事,激化矛盾,挑起戰事爭端,會引火燒身,最後害的還是平民百姓,民不聊生,國將不國。從高祖時起這訓誡便代代相傳,直至本朝。然此次邊境戰火已經造成無數平民流離失所,突厥如果僅僅盜我牛羊財物就罷了,甚至還攻城掠地,”林公子心中憤慨,也不顧疼痛拳頭錘在玉石桌麵上,石台隨之搖晃。
元姓公子搖搖頭,他應是明白林兄心中鬱悶,也知道他不是隻想問問如何看待與那突厥國邊境戰事的問題。
因為這位林兄,年紀輕輕就在朝中任職,年輕有為,但又身擔軍國重任,尤其是他父親死後,本來他也算得上是個整日裏隻知道讀書的年輕貴公子,他的愛好還繁多,有些不正經的就譬如和些江湖術士學些旁的官家公子向來都認為不入流的所謂術法,實則這術法現今這個世道根本用不上不說,如果是一般平民有這樣不學些實用技術養活自己的兒子,一定會氣的連連搖頭歎息。
不過林公子可不是一般平民的兒子,所以無論他年輕時再怎麽任性隨意,也耗得起。說來他的父親也算得上年輕時就滿腹經綸,對國家發展大事都有很多準確的見解。
雖然後期他父親因久居官場,也不免落得些俗套,喜歡上了煙花之地,常常流連在青樓畫舫,夜不歸宿,更不可能理睬還是個少年時的林公子。
故而林公子喜歡和江湖人士學些術法的這種常人眼裏看不下去的事,也就沒人管了。
林公子生母早逝,他是由祖母養大,生父又因朝中忙碌,對他管的甚少。待他父親突然辭世,林公子還向他學習術法的老師尋求讓他父親續命的方法,不過正如別人想的那樣,術法的確是救不了他父親的命的。
從那時開始,林公子年少繼任了他父親的職位,再也不與一般的那些術士混跡在一起。好在幾年後,他認識了這群和他誌同道合的官家子弟朋友,幫助年輕的他解決了不少困惑的問題,所以說他們也算得上林公子的智囊團。
“不可放縱突厥如此一般繼續下去。”這位元弟比林公子稍小幾歲,家中本是一般富賈,不過朝中也有些他們家族裏任職的長輩在,免不得也參與些攜親帶友的朝中聚會,三來二去,元林二人就在其中一次的某場聚會上認識,還一見如故,或許也因為他們二人相似的身世,以及同樣與錦驀國朝廷千絲萬縷的關係。
林公子的這位元弟總能為他排憂解難,他們的政治見解總有不謀而合的地方。
和往常一樣,元公子又戳在了林兄的心坎處。他的這句話,正是林兄想聽的。
可是朝廷裏總有人反對林公子打算主動進攻突厥國,奪迴土地的看法。其中這些人不乏朝中元老,他們認為,國家發展到今日,就是因聽了老祖宗的訓誡,不主動與鄰為敵。
相同的,元老們也認為林公子的確不如他父親那般堅定的聽從古訓。總想整些無用的行為,可能會因此激怒突厥,為錦驀招致災害。
元老們最後還開玩笑還說林公子不如聽媒人的,趕緊娶個妾室,好早早乘著身體安康留下個一男半女,給他們林家延續香火,別總想著節外生枝。
雖然突厥確實已經有很多年沒有進犯錦驀國,或許他們如此突然的行為,可能也不過是因為這幾年災荒連年,平民百姓都不富裕,因為幹旱糧食欠收,餓殍遍地。突厥也受了影響,沒有可搶的東西,也鬧了災荒。所以才偶然得勢有機會占了邊境幾個小縣的領土,等災年過去他們自會被邊境守軍擊退,用不上朝廷專門派人去處理。
可林公子並不覺得,他嘴上雖然不說,但心裏因為這些元老大臣們對他陽奉陰違,又陰陽怪氣讓他早早娶房妾室的事煩透了,他借南巡的由頭,出來透透氣。也避免了見到那群人,趁此機會林公子也想好好思考一下如何解決這次危機。
林公子皺眉,“不瞞你說,元弟,我的確也想這麽做,朝廷裏兵馬糧草都齊備,隻欠一個軍令狀就可以奔向南邊,殺突厥狗賊個片甲不留。”
“可是啊。”林公子眉頭皺的更緊了,俊美的容顏因為多日來的費心費力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雖然他本來也在不用操勞這麽多事的年紀,但林公子的身份要求他要比同齡人付出更多心力。
“林少爺不必為此擔憂過度。”元弟倒是淡定。
“您還有人為您排憂解難,林兄可別忘了。”元公子用手指沾了點茶水,在玉石桌麵上寫了幾個字,水漬消融的並不快,因為天氣還有些涼,林公子將這幾個字盡收眼底。
他的眉頭舒展開來,又緊皺起來,因為林公子想起一個人,“法師不會同意的。而且他從上次閉關修煉,我已經很久沒見過他了,如果讓法師知道我去找他。”
元弟搖搖頭,“既然那人不在,林兄現在去梵幫,可是拉攏自己勢力的最好的時機。不是嗎?”元弟說的極為大膽,讓林公子有些吃驚,但又笑了,這話怕隻有他的元弟敢如此直接毫無顧忌的說出口,如果讓法師或者旁人聽見了,世上可能早就沒他這個人了。
不過這也是林公子喜歡他這位元弟的原因,他總是和他不謀而合。元弟說的雖然叛逆,不過林公子不是沒有想過要脫離被禁錮在其中的金絲雀牢籠。
隻見林公子迴顧了一下四周,確定沒人在旁偷聽後,又輕笑一聲,“好,那還需要煩請元弟幫我個忙。”
“林兄但說不妨,隻要小弟可以幫得上忙的。”元弟倒也爽朗利落,並未因為考慮到事情麻煩難辦而推諉。
元姓公子搖搖頭,他應是明白林兄心中鬱悶,也知道他不是隻想問問如何看待與那突厥國邊境戰事的問題。
因為這位林兄,年紀輕輕就在朝中任職,年輕有為,但又身擔軍國重任,尤其是他父親死後,本來他也算得上是個整日裏隻知道讀書的年輕貴公子,他的愛好還繁多,有些不正經的就譬如和些江湖術士學些旁的官家公子向來都認為不入流的所謂術法,實則這術法現今這個世道根本用不上不說,如果是一般平民有這樣不學些實用技術養活自己的兒子,一定會氣的連連搖頭歎息。
不過林公子可不是一般平民的兒子,所以無論他年輕時再怎麽任性隨意,也耗得起。說來他的父親也算得上年輕時就滿腹經綸,對國家發展大事都有很多準確的見解。
雖然後期他父親因久居官場,也不免落得些俗套,喜歡上了煙花之地,常常流連在青樓畫舫,夜不歸宿,更不可能理睬還是個少年時的林公子。
故而林公子喜歡和江湖人士學些術法的這種常人眼裏看不下去的事,也就沒人管了。
林公子生母早逝,他是由祖母養大,生父又因朝中忙碌,對他管的甚少。待他父親突然辭世,林公子還向他學習術法的老師尋求讓他父親續命的方法,不過正如別人想的那樣,術法的確是救不了他父親的命的。
從那時開始,林公子年少繼任了他父親的職位,再也不與一般的那些術士混跡在一起。好在幾年後,他認識了這群和他誌同道合的官家子弟朋友,幫助年輕的他解決了不少困惑的問題,所以說他們也算得上林公子的智囊團。
“不可放縱突厥如此一般繼續下去。”這位元弟比林公子稍小幾歲,家中本是一般富賈,不過朝中也有些他們家族裏任職的長輩在,免不得也參與些攜親帶友的朝中聚會,三來二去,元林二人就在其中一次的某場聚會上認識,還一見如故,或許也因為他們二人相似的身世,以及同樣與錦驀國朝廷千絲萬縷的關係。
林公子的這位元弟總能為他排憂解難,他們的政治見解總有不謀而合的地方。
和往常一樣,元公子又戳在了林兄的心坎處。他的這句話,正是林兄想聽的。
可是朝廷裏總有人反對林公子打算主動進攻突厥國,奪迴土地的看法。其中這些人不乏朝中元老,他們認為,國家發展到今日,就是因聽了老祖宗的訓誡,不主動與鄰為敵。
相同的,元老們也認為林公子的確不如他父親那般堅定的聽從古訓。總想整些無用的行為,可能會因此激怒突厥,為錦驀招致災害。
元老們最後還開玩笑還說林公子不如聽媒人的,趕緊娶個妾室,好早早乘著身體安康留下個一男半女,給他們林家延續香火,別總想著節外生枝。
雖然突厥確實已經有很多年沒有進犯錦驀國,或許他們如此突然的行為,可能也不過是因為這幾年災荒連年,平民百姓都不富裕,因為幹旱糧食欠收,餓殍遍地。突厥也受了影響,沒有可搶的東西,也鬧了災荒。所以才偶然得勢有機會占了邊境幾個小縣的領土,等災年過去他們自會被邊境守軍擊退,用不上朝廷專門派人去處理。
可林公子並不覺得,他嘴上雖然不說,但心裏因為這些元老大臣們對他陽奉陰違,又陰陽怪氣讓他早早娶房妾室的事煩透了,他借南巡的由頭,出來透透氣。也避免了見到那群人,趁此機會林公子也想好好思考一下如何解決這次危機。
林公子皺眉,“不瞞你說,元弟,我的確也想這麽做,朝廷裏兵馬糧草都齊備,隻欠一個軍令狀就可以奔向南邊,殺突厥狗賊個片甲不留。”
“可是啊。”林公子眉頭皺的更緊了,俊美的容顏因為多日來的費心費力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雖然他本來也在不用操勞這麽多事的年紀,但林公子的身份要求他要比同齡人付出更多心力。
“林少爺不必為此擔憂過度。”元弟倒是淡定。
“您還有人為您排憂解難,林兄可別忘了。”元公子用手指沾了點茶水,在玉石桌麵上寫了幾個字,水漬消融的並不快,因為天氣還有些涼,林公子將這幾個字盡收眼底。
他的眉頭舒展開來,又緊皺起來,因為林公子想起一個人,“法師不會同意的。而且他從上次閉關修煉,我已經很久沒見過他了,如果讓法師知道我去找他。”
元弟搖搖頭,“既然那人不在,林兄現在去梵幫,可是拉攏自己勢力的最好的時機。不是嗎?”元弟說的極為大膽,讓林公子有些吃驚,但又笑了,這話怕隻有他的元弟敢如此直接毫無顧忌的說出口,如果讓法師或者旁人聽見了,世上可能早就沒他這個人了。
不過這也是林公子喜歡他這位元弟的原因,他總是和他不謀而合。元弟說的雖然叛逆,不過林公子不是沒有想過要脫離被禁錮在其中的金絲雀牢籠。
隻見林公子迴顧了一下四周,確定沒人在旁偷聽後,又輕笑一聲,“好,那還需要煩請元弟幫我個忙。”
“林兄但說不妨,隻要小弟可以幫得上忙的。”元弟倒也爽朗利落,並未因為考慮到事情麻煩難辦而推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