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有一顆”“獨一無二”這兩個用詞,代表了明若初的小心思,沈修末自然知道她是什麽小心思,但並不覺得被冒犯到了。
畢竟,他也不是那種為別人做了事,卻藏著掖著的人。
沈修末淡淡的嗯了一聲,將香包收好,不過他並沒有指望這個香包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從他母親死亡的那一刻起,他的每一晚都被那一晚所占據。
安神助眠的香料用過,藥物也用過,也曾有過緩解。但以前是整晚整晚的噩夢,無法醒來,而緩解之後,會中途醒來。
但醒來之後,就再也無法入睡,隻能睜著眼睛到天亮。
這是沈修末的心結,隻有將當初虐殺他母親的那些人殺了,將根源除去,他的心魔才會消失,心結才會打開。
而也隻有到那個時候,他的噩夢才會消失。
沈修末和明若初是一樣的,他們都不是天生的感情缺失者,他們都是因為幼時的過往,讓他們封閉了自己的心門。
-
晚上,明若初重新梳妝打扮,然後前往正院大廳。
明若初去的時候,大廳內明太守正在拷問明大哥的學問,側邊坐著明家老大,也就是明太守的嫡親大哥。
至於明太守的三弟,他並不在府中,而是常年在外跑生意,是個商人。
除了這三個嫡親兄弟外,本應該還有一個庶子老四,不過他當時抱迴沈修末後不久,就重病身亡了。
明家老四知道沈修末的身份,所以沒有對明家說這是自己的孩子,也沒有將沈修末的名字上到明家的族譜。
沈修末從母姓,沈家雖然在夏國是大姓,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是出身於皇後沈家。所以,也有不少人姓沈,但和皇後那個沈家並沒有關係。
明熙瀅一母同胞的大哥,叫做明成亦。明家老二,是明太守大哥的嫡子,叫做明成旭,而明家老七,是庶子,叫做明成亭。
明老夫人坐在明太守的旁邊,看到明若初進來,就對她招了招手。
明若初做福身禮,“若初參見爹爹,祖母。”
明太守聽到聲音,看了過去,一個看起來有些瘦弱的小女孩做著標準的福身禮,看起來很有禮數,也非常乖巧。
明太守沉吟了一下,他想起了自己那個遠在莊子的嫡女兒,他微微頷首,“起來吧,若初,這是你大伯。”
“若初見過大伯。”明若初順著明太守的目光看了過去,然後低頭。
“這是你大哥。”
“若初見過大哥。”
“這是你二哥,二哥你是大伯家的嫡子。”
“若初見過二哥。”
“這是七哥,大伯家的庶子,與你年紀相仿。”
“若初見過七哥。”
幾人都對著明若初微微的點了點頭,算是打招唿,他們都是男子,又是同輩,自然不用給什麽禮物。
明家七子,比明若初大了接近一歲,明家八女,比她大了兩個月。除了和明成亦相差了五歲之外,和其他明家子女的年紀都相差不大。
明熙瀅今年也不過才十歲,後半年才滿十一。
明太守對於這個莊子上長大的女兒還算滿意,雖然長在鄉野之中。
畢竟,他也不是那種為別人做了事,卻藏著掖著的人。
沈修末淡淡的嗯了一聲,將香包收好,不過他並沒有指望這個香包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從他母親死亡的那一刻起,他的每一晚都被那一晚所占據。
安神助眠的香料用過,藥物也用過,也曾有過緩解。但以前是整晚整晚的噩夢,無法醒來,而緩解之後,會中途醒來。
但醒來之後,就再也無法入睡,隻能睜著眼睛到天亮。
這是沈修末的心結,隻有將當初虐殺他母親的那些人殺了,將根源除去,他的心魔才會消失,心結才會打開。
而也隻有到那個時候,他的噩夢才會消失。
沈修末和明若初是一樣的,他們都不是天生的感情缺失者,他們都是因為幼時的過往,讓他們封閉了自己的心門。
-
晚上,明若初重新梳妝打扮,然後前往正院大廳。
明若初去的時候,大廳內明太守正在拷問明大哥的學問,側邊坐著明家老大,也就是明太守的嫡親大哥。
至於明太守的三弟,他並不在府中,而是常年在外跑生意,是個商人。
除了這三個嫡親兄弟外,本應該還有一個庶子老四,不過他當時抱迴沈修末後不久,就重病身亡了。
明家老四知道沈修末的身份,所以沒有對明家說這是自己的孩子,也沒有將沈修末的名字上到明家的族譜。
沈修末從母姓,沈家雖然在夏國是大姓,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是出身於皇後沈家。所以,也有不少人姓沈,但和皇後那個沈家並沒有關係。
明熙瀅一母同胞的大哥,叫做明成亦。明家老二,是明太守大哥的嫡子,叫做明成旭,而明家老七,是庶子,叫做明成亭。
明老夫人坐在明太守的旁邊,看到明若初進來,就對她招了招手。
明若初做福身禮,“若初參見爹爹,祖母。”
明太守聽到聲音,看了過去,一個看起來有些瘦弱的小女孩做著標準的福身禮,看起來很有禮數,也非常乖巧。
明太守沉吟了一下,他想起了自己那個遠在莊子的嫡女兒,他微微頷首,“起來吧,若初,這是你大伯。”
“若初見過大伯。”明若初順著明太守的目光看了過去,然後低頭。
“這是你大哥。”
“若初見過大哥。”
“這是你二哥,二哥你是大伯家的嫡子。”
“若初見過二哥。”
“這是七哥,大伯家的庶子,與你年紀相仿。”
“若初見過七哥。”
幾人都對著明若初微微的點了點頭,算是打招唿,他們都是男子,又是同輩,自然不用給什麽禮物。
明家七子,比明若初大了接近一歲,明家八女,比她大了兩個月。除了和明成亦相差了五歲之外,和其他明家子女的年紀都相差不大。
明熙瀅今年也不過才十歲,後半年才滿十一。
明太守對於這個莊子上長大的女兒還算滿意,雖然長在鄉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