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的兩忙碌之後,在齊王府的生活正式進入了正軌。
悠閑地正軌。
元旦將至,王府上下都開始忙活準備過年的一應事務。過年年年有,需要怎麽做,有府內幾位主管統領,早已經頗為嫻熟,不許要他人幫忙。
徐恆閑了下來,每閑著沒事不是去演武場習練武功,就是帶著上官聽雪到處遊玩;
蘇素在練功不輟之餘,跟懿情同姐妹,幫她在府內忙活來去,學到了不少女孩家的手藝;
蒲峰和許振這對師徒,每做的,除了練功還是練功。蒲峰悶頭練武的勁頭好像感染了許振,少年全部心神和經曆都用在了練劍上,相對於他不那麽好的基礎,進步神速;
而陳長生,則在麻爺的指導下,飛速成長著,每次徐恆與其對練,都能感受到他的進步。
在齊王府的這一段時間仿佛是一個修整期,所有人都在抓緊時間增強自身武功,為未來做著準備;
徐恆要在江湖紮根,自然知道武功的重要性。這一趟出走江湖,或許可能是因為是他第一次行走,遇到的一流高手不多,僅有的幾次困境,也都憑著機變百出而挺了過去;
但在蕪華山地底石室中遇到的半魔仙子,讓徐恆著實體會到:對於江湖上的一流高手來,相殺自己真的不用費太多力氣。真到了那種狀況,一力降十會,自己再多聰明也沒用。
徐恆尚且在練功,平時就癡迷練劍的蒲峰更是全部醉心於此。隻不過這個大智若愚的年輕人,與當初成為無鋒劍主之前相比,還是多了許多牽掛:
一則是他收了許振做徒弟,在自己練功的同時,也要照顧徒弟的進度。對於初為人師的他來,在教導徒弟方麵,一切都是新鮮而陌生的。沒人指導,他就自己琢磨,結合著自己練功的經曆,為許振提供指引。蒲峰初為人師,許振初為人徒,這一對師徒在磕磕絆絆中攜手前進著。
另一則,則是蒲峰留在蕪華山的牽掛。在穩定下來之後,他曾給白鶴門的江麗月修書一封,告知了近況。而從官道驛站接到心上人信件的江麗月又驚又喜。雖然不知道蒲峰是怎麽和泱朝官府有了關係,竟然能通過驛站送信,但她還是欣喜異常,隔三差五就托驛站送來迴信。
內容大致都是白鶴門近況、自己的思念、醉兒的成長變化等瑣事,江麗月寫得甜蜜,蒲峰看得貼心。江麗月給他帶來了全新的感受。
而作為無鋒劍派的當代大弟子,許振剛開始那一陣,刻苦練功的原因很多:蒲峰的督促和期望、自己對力量和地位的渴望、從養成的居安思危心性、還有深埋心底的那一絲可望而不可即的傾慕。
這幾樣初始動力中,很難到底是哪一樣占得比重更大;但許振年紀還,沒那麽多思緒惆悵,在王府待著每無事跟著師傅練功的過程中,逐漸找到了更強大的練武動力:出的劍更快,劍招更熟練、劍勢更猛烈、輕功更好……等等無一不讓他感到欣喜。
對武學本身的興趣件件超過了剛開始時的種種雜念,開始踏上了追求更高武道之路。
對武學的純粹癡迷更容易在年少時形成,對於思想早已成熟的陳長生來,練武隻是行走江湖的一項需要。跟學習江湖規矩、了解江湖知識、江湖行為來,都是一種技能而已,可以讓他更好的去了解見識江湖。從離開西京城開始,他的初衷始終未曾改變:闖蕩一遍江湖,見識一番不曾見過的光景,僅此而已。
所以他不在乎自己的武學之路是不是會在達到某個高度的時候停滯不前,能坦而無畏的去學麻星文重點提過會於武學之道上留有後患的“後四十九劍”。
在買酒讓麻爺指導練功之餘,他還找徐恆借了許多關於江河的資料來看,惡補江湖知識,為將來獨自闖蕩江湖作準備。
徐恆受陳父之托照看陳長生,但能照看一時照看不了一世。陳長生對茨清醒認識,暗中徐恆下懷,正好他最近也在利用重新對他敞開大門的江湖司調閱情報,便把自己看過的都給了陳長生一份。這次行走江湖讓徐恆認識到許多問題,這次的查閱,變的有的放矢,知道該看什麽該找什麽,陳長生順帶著也受益不淺。
蘇素不知用了什麽方法,竟然和徐恆的貼身丫鬟懿成了無話不談的閨友。每跟著懿形影不離,學習了很多女孩子應該會的東西,化妝、穿衣、一顰一笑……蘇素和懿待在一起時的風采越來越靚麗,讓習慣了蘇素簡單裝扮的徐恆經常側目。
當然,也沾染上不少惡劣的習氣。例如,閑著沒事兩個女孩就拉著徐恆各種試衣服,嚐試各種搭配,這讓徐恆叫苦不迭。不過徐恆因此也看到了不少平時在蘇素臉上看不到的風情,也是頗為享受。
幾人中每個人都有事幹,唯一一個無憂無慮的隻有上官聽雪。
這位公主被整座王府的人寵著,每除了玩就是吃。每巨多的美食零食下肚,但身上絲毫不見長肉,這種狂吃不胖的體質讓十分注意身材的姒羨慕不已,大唿不公平,每次見到上官聽雪就抱著四處摸,看看長肉了沒櫻
上官聽雪在幾次過後也害怕起了這個恐怖的姐姐,每帶著大白和另一隻黑白相間的大貓滿王府逛,王府逛煩了就在神安城裏亂竄。徐恆帶著出去在皇京的好地方橫行無忌,皇儲孫的氣焰整個神安城權貴子弟沒人敢惹,還沒到年關,聽雪公主這個皇族庶女的名頭就傳遍了整個神安城。
最後甚至傳到武帝耳朵裏,在臘月二十三祭灶神這,徐璟親自迴齊王府接上官聽雪麵聖。到底是自己惹出來的麻煩,徐恆還為此緊張過一陣兒,不知道武帝會怎麽對待這個他庶出的孫女,但看父親徐璟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自己也就放心不少。
結果也是皆大歡喜,第二跟著興高采烈的上官聽雪迴來的,還有一封飾銀金冊,上官聽雪直接被冊立了公主,封號安樂。
這一次冊封,可把整個神安城都震驚了。
要知道上官聽雪就算是太子庶女,徐璟沒登臨帝位之前他也隻是個皇孫女的身份,以徐璟的太子之身,他的女兒竟然被直接封為公主,這可是大大不合禮製的事情!
可是再不和禮製,也抵不過武帝的一句喜歡。
武帝在位的近六十年來,一直是兢兢業業在當一名聖賢之帝,前半生沒有一處逾越之舉,反而給大泱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興盛局麵,總是晚年體力難支,也未曾荒廢了朝政。
除了晚年更換太子頻繁零外,那也是事出有因,前麵幾位太子自己犯錯,沒有任何缺點汙點能讓言官、史官指摘,可以是聖賢一帝。
而今,到了如今,竟然逾越禮製冊封了一位皇孫女為公主,由不得不震驚。
但不約而同的,以丞相、三公為首的文武百官,都對此保持了沉默。
武帝年歲已高,近來更是有大限將至、命不久矣的消息流傳,作為一個皇帝,武帝已經是十分賢明了。賢明了一輩子,在晚年稍微做一兩件不那麽能動搖大泱根基的事情也是可以接受的。
武帝既然喜歡那個皇女,冊封也就冊封了,沒人會在這個時候對一個令人敬佩的皇帝晚年的“任性”抓住不放。於是上官聽雪這個安樂公主的封號,就這麽落到了身上。
女孩很高興自己又有了公主的封號,如同她的封號一樣,繼續每高高興心滿神安城玩,平安喜樂。但她不知道自己這個公主封號對整個皇京神安城,乃至大泱,造成了何種影響。
徐恆畢竟是皇室子弟,在這種問題上有著超乎常饒嗅覺。很快就發現了神安城悄然發生的變化。
在之後新年元旦的一係列事情中得到了驗證。
武帝在除夕那上午封禦筆,正式進入元旦春假,皇帝與百官休息。除夕當夜晚,開始鄰一場家宴。在京的皇親國戚全都被邀請進宮城,在朝陽宮被皇帝宴請。
在這種宴會上,按理是可以帶著子女的,但一來歲數大了不招人喜歡,二來年紀的不懂規矩,所以一般來很少有人帶。可是這一次宮宴卻有了與眾不同的意味。
徐恆徐謹都在宮宴之列,而且為此頗高,所以看得很是清楚。
這一次,許許多多皇宮貴族在宮宴之時,都帶了一位或者兩位孩,跟上官聽雪差不多年紀,大多數是女孩,少部分是可愛的男孩;有兒子的帶兒子,沒這麽的兒子的帶孫子,一個個粉雕玉琢破位可愛,第一次向武帝恭賀時奶聲奶氣,十分可愛。
徐恆徐謹看到這種狀況,不約而同的相視一笑、這些王公貴族做的也是太明顯了,稍微一想就能明白他們的目的。
可惜武帝因為身體原因在宴席之上待的時間不長,在場的時間裏也隻是表現出了對安樂公主的偏愛。上官聽雪被帶到了武帝身邊,不管什麽做什麽武帝都會露出酣暢的大笑。而對於帶著自己子女主動湊上去的王公貴族們不屑一顧,走的時候還把安樂公主帶去了後宮。
這一舉動讓精心準備的皇親國戚們好生失望。
武帝一走,在太子徐璟主持下的宮宴,原本凝重的氣氛馬上活絡了過來,很快就變成了孩子們的遊樂場。
大年初一的祭祖祭尚且按部就班,與往年相比,並沒有什麽變化。父親徐璟代替武帝出麵,一切禮儀都做得很周到,讓人挑不出毛病,初一至初四的四春假,就能品出別的味來了。
比如齊王府爆棚的拜帖、請帖、飲宴,相比往年多了數倍。保持了幾十年節儉的春節習俗在這一年開始鬆動,驕奢淫逸的春節禮節開始試探性的抬頭。
這些都是武帝封安樂公主這件事引起的變化,皇親國戚、文武百官對此做的也很默契,在一點點試探著武帝的態度。
而這些,一直到初五開始的大朝會上,也沒有看到武帝的反應,隻是太子徐璟略微提了一下“減少皇京中漸漸興起的驕奢之風,文武百官都有責任”這種無關痛癢的話語,武帝隻是嗯了一聲,猶自坐在皇位上低頭打著盹。引得不少官員暗中竊喜。
沒辦法,朝堂上下實在被壓抑的太久了。
在外做一方父母官另,在京為官,權力地位變高的同時,束縛也頗大。主要就是因為武帝太過賢德,弄得朝堂百官都不得不做賢官。
武帝這個皇帝做的太好了,好到近六十年來沒有任何紕漏。好到文武百官也不得不配合這個賢德皇帝做得更好。壓力太大,難以發泄,每一個京官都做的戰戰兢兢,不敢出現一點疏漏。泱朝朝堂在武帝統治下,緊繃的時間太長,萬分迫切的需要一段時間來發泄一下。
對泱朝朝堂來,這次的安樂公主事件是一個好兆頭,預示著能稍微放鬆一下,最起碼在武帝駕崩前的這一段時間裏。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有這種想法,一部分人對此持有悲觀態度。因為從前三任太子的廢除來看,這次未免不可能是武帝的欲擒故縱。
正月初四晚上,王學士等一眾支持太子的重員,在名為普通飲宴、實際上是在秘密宴請徐璟的宴會上,發表了這樣的觀點,之後醉倒的不省人事。
為了避嫌,徐謹和徐恆代父前去,聽聞此語心中都是一笑:話如此,這場暗地裏的狂歡也很有可能是武帝的欲擒故縱,但就算是朝堂上一股清流的******不還是進行了這一場宴請嗎?
如果放在以前,支持太子徐璟都是暗地裏的投靠幫助,給他們一萬個膽子,也不敢如此聚在一起。
畢竟有三位被廢太子的教訓在前,第一位被廢的河南王徐華就是在皇位競爭時期,在朝中構造自己的力量,並且利用利益拉動大臣投奔,最後雖然爭到了王位,但也是因為結黨混亂朝政,不到一年就被武帝廢掉,貶為庶人。
——武帝不喜歡百官在太子身邊結黨。
這是百官從第一任太子被廢事件中得到的教訓。
(本章完)
悠閑地正軌。
元旦將至,王府上下都開始忙活準備過年的一應事務。過年年年有,需要怎麽做,有府內幾位主管統領,早已經頗為嫻熟,不許要他人幫忙。
徐恆閑了下來,每閑著沒事不是去演武場習練武功,就是帶著上官聽雪到處遊玩;
蘇素在練功不輟之餘,跟懿情同姐妹,幫她在府內忙活來去,學到了不少女孩家的手藝;
蒲峰和許振這對師徒,每做的,除了練功還是練功。蒲峰悶頭練武的勁頭好像感染了許振,少年全部心神和經曆都用在了練劍上,相對於他不那麽好的基礎,進步神速;
而陳長生,則在麻爺的指導下,飛速成長著,每次徐恆與其對練,都能感受到他的進步。
在齊王府的這一段時間仿佛是一個修整期,所有人都在抓緊時間增強自身武功,為未來做著準備;
徐恆要在江湖紮根,自然知道武功的重要性。這一趟出走江湖,或許可能是因為是他第一次行走,遇到的一流高手不多,僅有的幾次困境,也都憑著機變百出而挺了過去;
但在蕪華山地底石室中遇到的半魔仙子,讓徐恆著實體會到:對於江湖上的一流高手來,相殺自己真的不用費太多力氣。真到了那種狀況,一力降十會,自己再多聰明也沒用。
徐恆尚且在練功,平時就癡迷練劍的蒲峰更是全部醉心於此。隻不過這個大智若愚的年輕人,與當初成為無鋒劍主之前相比,還是多了許多牽掛:
一則是他收了許振做徒弟,在自己練功的同時,也要照顧徒弟的進度。對於初為人師的他來,在教導徒弟方麵,一切都是新鮮而陌生的。沒人指導,他就自己琢磨,結合著自己練功的經曆,為許振提供指引。蒲峰初為人師,許振初為人徒,這一對師徒在磕磕絆絆中攜手前進著。
另一則,則是蒲峰留在蕪華山的牽掛。在穩定下來之後,他曾給白鶴門的江麗月修書一封,告知了近況。而從官道驛站接到心上人信件的江麗月又驚又喜。雖然不知道蒲峰是怎麽和泱朝官府有了關係,竟然能通過驛站送信,但她還是欣喜異常,隔三差五就托驛站送來迴信。
內容大致都是白鶴門近況、自己的思念、醉兒的成長變化等瑣事,江麗月寫得甜蜜,蒲峰看得貼心。江麗月給他帶來了全新的感受。
而作為無鋒劍派的當代大弟子,許振剛開始那一陣,刻苦練功的原因很多:蒲峰的督促和期望、自己對力量和地位的渴望、從養成的居安思危心性、還有深埋心底的那一絲可望而不可即的傾慕。
這幾樣初始動力中,很難到底是哪一樣占得比重更大;但許振年紀還,沒那麽多思緒惆悵,在王府待著每無事跟著師傅練功的過程中,逐漸找到了更強大的練武動力:出的劍更快,劍招更熟練、劍勢更猛烈、輕功更好……等等無一不讓他感到欣喜。
對武學本身的興趣件件超過了剛開始時的種種雜念,開始踏上了追求更高武道之路。
對武學的純粹癡迷更容易在年少時形成,對於思想早已成熟的陳長生來,練武隻是行走江湖的一項需要。跟學習江湖規矩、了解江湖知識、江湖行為來,都是一種技能而已,可以讓他更好的去了解見識江湖。從離開西京城開始,他的初衷始終未曾改變:闖蕩一遍江湖,見識一番不曾見過的光景,僅此而已。
所以他不在乎自己的武學之路是不是會在達到某個高度的時候停滯不前,能坦而無畏的去學麻星文重點提過會於武學之道上留有後患的“後四十九劍”。
在買酒讓麻爺指導練功之餘,他還找徐恆借了許多關於江河的資料來看,惡補江湖知識,為將來獨自闖蕩江湖作準備。
徐恆受陳父之托照看陳長生,但能照看一時照看不了一世。陳長生對茨清醒認識,暗中徐恆下懷,正好他最近也在利用重新對他敞開大門的江湖司調閱情報,便把自己看過的都給了陳長生一份。這次行走江湖讓徐恆認識到許多問題,這次的查閱,變的有的放矢,知道該看什麽該找什麽,陳長生順帶著也受益不淺。
蘇素不知用了什麽方法,竟然和徐恆的貼身丫鬟懿成了無話不談的閨友。每跟著懿形影不離,學習了很多女孩子應該會的東西,化妝、穿衣、一顰一笑……蘇素和懿待在一起時的風采越來越靚麗,讓習慣了蘇素簡單裝扮的徐恆經常側目。
當然,也沾染上不少惡劣的習氣。例如,閑著沒事兩個女孩就拉著徐恆各種試衣服,嚐試各種搭配,這讓徐恆叫苦不迭。不過徐恆因此也看到了不少平時在蘇素臉上看不到的風情,也是頗為享受。
幾人中每個人都有事幹,唯一一個無憂無慮的隻有上官聽雪。
這位公主被整座王府的人寵著,每除了玩就是吃。每巨多的美食零食下肚,但身上絲毫不見長肉,這種狂吃不胖的體質讓十分注意身材的姒羨慕不已,大唿不公平,每次見到上官聽雪就抱著四處摸,看看長肉了沒櫻
上官聽雪在幾次過後也害怕起了這個恐怖的姐姐,每帶著大白和另一隻黑白相間的大貓滿王府逛,王府逛煩了就在神安城裏亂竄。徐恆帶著出去在皇京的好地方橫行無忌,皇儲孫的氣焰整個神安城權貴子弟沒人敢惹,還沒到年關,聽雪公主這個皇族庶女的名頭就傳遍了整個神安城。
最後甚至傳到武帝耳朵裏,在臘月二十三祭灶神這,徐璟親自迴齊王府接上官聽雪麵聖。到底是自己惹出來的麻煩,徐恆還為此緊張過一陣兒,不知道武帝會怎麽對待這個他庶出的孫女,但看父親徐璟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自己也就放心不少。
結果也是皆大歡喜,第二跟著興高采烈的上官聽雪迴來的,還有一封飾銀金冊,上官聽雪直接被冊立了公主,封號安樂。
這一次冊封,可把整個神安城都震驚了。
要知道上官聽雪就算是太子庶女,徐璟沒登臨帝位之前他也隻是個皇孫女的身份,以徐璟的太子之身,他的女兒竟然被直接封為公主,這可是大大不合禮製的事情!
可是再不和禮製,也抵不過武帝的一句喜歡。
武帝在位的近六十年來,一直是兢兢業業在當一名聖賢之帝,前半生沒有一處逾越之舉,反而給大泱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興盛局麵,總是晚年體力難支,也未曾荒廢了朝政。
除了晚年更換太子頻繁零外,那也是事出有因,前麵幾位太子自己犯錯,沒有任何缺點汙點能讓言官、史官指摘,可以是聖賢一帝。
而今,到了如今,竟然逾越禮製冊封了一位皇孫女為公主,由不得不震驚。
但不約而同的,以丞相、三公為首的文武百官,都對此保持了沉默。
武帝年歲已高,近來更是有大限將至、命不久矣的消息流傳,作為一個皇帝,武帝已經是十分賢明了。賢明了一輩子,在晚年稍微做一兩件不那麽能動搖大泱根基的事情也是可以接受的。
武帝既然喜歡那個皇女,冊封也就冊封了,沒人會在這個時候對一個令人敬佩的皇帝晚年的“任性”抓住不放。於是上官聽雪這個安樂公主的封號,就這麽落到了身上。
女孩很高興自己又有了公主的封號,如同她的封號一樣,繼續每高高興心滿神安城玩,平安喜樂。但她不知道自己這個公主封號對整個皇京神安城,乃至大泱,造成了何種影響。
徐恆畢竟是皇室子弟,在這種問題上有著超乎常饒嗅覺。很快就發現了神安城悄然發生的變化。
在之後新年元旦的一係列事情中得到了驗證。
武帝在除夕那上午封禦筆,正式進入元旦春假,皇帝與百官休息。除夕當夜晚,開始鄰一場家宴。在京的皇親國戚全都被邀請進宮城,在朝陽宮被皇帝宴請。
在這種宴會上,按理是可以帶著子女的,但一來歲數大了不招人喜歡,二來年紀的不懂規矩,所以一般來很少有人帶。可是這一次宮宴卻有了與眾不同的意味。
徐恆徐謹都在宮宴之列,而且為此頗高,所以看得很是清楚。
這一次,許許多多皇宮貴族在宮宴之時,都帶了一位或者兩位孩,跟上官聽雪差不多年紀,大多數是女孩,少部分是可愛的男孩;有兒子的帶兒子,沒這麽的兒子的帶孫子,一個個粉雕玉琢破位可愛,第一次向武帝恭賀時奶聲奶氣,十分可愛。
徐恆徐謹看到這種狀況,不約而同的相視一笑、這些王公貴族做的也是太明顯了,稍微一想就能明白他們的目的。
可惜武帝因為身體原因在宴席之上待的時間不長,在場的時間裏也隻是表現出了對安樂公主的偏愛。上官聽雪被帶到了武帝身邊,不管什麽做什麽武帝都會露出酣暢的大笑。而對於帶著自己子女主動湊上去的王公貴族們不屑一顧,走的時候還把安樂公主帶去了後宮。
這一舉動讓精心準備的皇親國戚們好生失望。
武帝一走,在太子徐璟主持下的宮宴,原本凝重的氣氛馬上活絡了過來,很快就變成了孩子們的遊樂場。
大年初一的祭祖祭尚且按部就班,與往年相比,並沒有什麽變化。父親徐璟代替武帝出麵,一切禮儀都做得很周到,讓人挑不出毛病,初一至初四的四春假,就能品出別的味來了。
比如齊王府爆棚的拜帖、請帖、飲宴,相比往年多了數倍。保持了幾十年節儉的春節習俗在這一年開始鬆動,驕奢淫逸的春節禮節開始試探性的抬頭。
這些都是武帝封安樂公主這件事引起的變化,皇親國戚、文武百官對此做的也很默契,在一點點試探著武帝的態度。
而這些,一直到初五開始的大朝會上,也沒有看到武帝的反應,隻是太子徐璟略微提了一下“減少皇京中漸漸興起的驕奢之風,文武百官都有責任”這種無關痛癢的話語,武帝隻是嗯了一聲,猶自坐在皇位上低頭打著盹。引得不少官員暗中竊喜。
沒辦法,朝堂上下實在被壓抑的太久了。
在外做一方父母官另,在京為官,權力地位變高的同時,束縛也頗大。主要就是因為武帝太過賢德,弄得朝堂百官都不得不做賢官。
武帝這個皇帝做的太好了,好到近六十年來沒有任何紕漏。好到文武百官也不得不配合這個賢德皇帝做得更好。壓力太大,難以發泄,每一個京官都做的戰戰兢兢,不敢出現一點疏漏。泱朝朝堂在武帝統治下,緊繃的時間太長,萬分迫切的需要一段時間來發泄一下。
對泱朝朝堂來,這次的安樂公主事件是一個好兆頭,預示著能稍微放鬆一下,最起碼在武帝駕崩前的這一段時間裏。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有這種想法,一部分人對此持有悲觀態度。因為從前三任太子的廢除來看,這次未免不可能是武帝的欲擒故縱。
正月初四晚上,王學士等一眾支持太子的重員,在名為普通飲宴、實際上是在秘密宴請徐璟的宴會上,發表了這樣的觀點,之後醉倒的不省人事。
為了避嫌,徐謹和徐恆代父前去,聽聞此語心中都是一笑:話如此,這場暗地裏的狂歡也很有可能是武帝的欲擒故縱,但就算是朝堂上一股清流的******不還是進行了這一場宴請嗎?
如果放在以前,支持太子徐璟都是暗地裏的投靠幫助,給他們一萬個膽子,也不敢如此聚在一起。
畢竟有三位被廢太子的教訓在前,第一位被廢的河南王徐華就是在皇位競爭時期,在朝中構造自己的力量,並且利用利益拉動大臣投奔,最後雖然爭到了王位,但也是因為結黨混亂朝政,不到一年就被武帝廢掉,貶為庶人。
——武帝不喜歡百官在太子身邊結黨。
這是百官從第一任太子被廢事件中得到的教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