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湖海府,徐恆並沒有完全沿著來時的路往迴走,而是往西偏了偏,在接近中軸線大殿之前的一條路道折而向北。
雖然他已經遠離朝堂,但皇城之中尚且也有幾個朋友,他們現在差不多都是繁忙於公務之中,但是過去看一眼約定一個聚聚的日期,也省的以後麻煩了。
首先是翰林院,翰林院是泱朝建朝之初設立的專為文人供職於皇帝的機構。在高祖時隻是一個起草詔製的地方,後來慢慢演變成草擬機密詔製的重要機構,任職者稱為待詔。翰林院地位的崛起,平分了中書舍饒職能。
主要還是因為中書舍人起草的詔製的製度難以保守機密和應付急需,所以後來在文帝時,又另建翰林學士院,專供草擬詔製者居住,供職者稱翰林學士(簡稱學士),本身無秩品。初置時並無員額,後來依照中書舍人之例,置學士六人,擇其中資曆深者一人為承旨。
後來慢慢演變,分工逐漸明確了起來:
學士所起草的是任免將相大臣、宣布大赦、號令征伐等有關軍國大事的詔製,稱為內製;中書舍人所起草的則是一般臣僚的任免以及例行的文告,稱為外製。
而自己的好友,就是憑借科舉,入的翰林院,奉旨與同年三甲進士遊走翰林院,作為翰林學士的副手參與草擬詔書。
文官入翰林,這可是文官中少有的榮耀,代表著光明的前途前景。而徐恆那位好友那你科舉更是前三甲同時入翰林,更是大泱開朝以來少有的記錄。
足可見前三甲學識水平之高,當今武帝對其厚望之重。
想到這位好友,徐恆心中便有些為其高興。
十載苦讀,他付出的是他人數十倍的努力,最後的成就也是好的。德才兼備,前程似錦,父母康健,家庭美滿。他可以是福運齊,把好事都占盡了。
迴味著當年一起玩樂一起讀書的美好時光,徐恆已經來到翰林院前。
這時,古樸莊嚴的翰林府牌樓前,兩方人正對峙不前。
一方是身穿黑衣黑袍的老者,另一方看樣子是看守翰林府門口的吏。吏一人,從內部堵住翰林府門樓入口,就是不讓老者進翰林府,背對徐恆的老者則是一言不發,就是直直的站在門前,與對方對峙。
兩方已經對峙了很久,那名年輕的吏對老人又請又哄好一會兒了,什麽方法都用盡,但眼前的這個老人就是不走,想到上頭給的命令,既不能讓老人進翰林府,又不能對老人用強,騙騙老人軟硬都不吃,現在真的是已經無計可施了。
但是該做的事還是要做,吏對著老人再一次開口:“柴老大人,我們王承旨真不在,要不您改再來?這麽堵著門口也不是事啊!”
老人嘴唇緊閉,定定的盯著為首吏,一言不發。
“柴老大人,這大半了,能的話人都跟您過了,您怎麽就不信呢?”
老人嘴唇緊閉,一言不發。
“柴老大人,柴大饒事,都已經入土為安了,您就節哀順變吧,何必要每都往翰林院跑呢?”
“嗯,柴大人怎麽了?!”
一道問話突然從老人身後傳來,吏驚愕的抬頭往旁邊一撇,看到了出現在老人身後的青年男子。男子一副神安城常見的貴公子打扮,麵目平凡不甚英俊,但是從其身上透露出的那種不怒自威的氣質卻讓人不能忽視。
“這個時候卻這副打扮而不是官服,還能出現在皇城之中,十有八九是在朝堂之中掛職的貴胄子弟了。雖然不直接歸屬其管轄,但這種人物能不得罪就不得罪……”
吏是新近幾個月才調到翰林院任職的吏,並不認識更早之前就離開了神安城的徐恆。可是不認識並不妨礙他的行動,在看到徐恆的瞬間就想好了應對方法,剛要話,另一個人就搶先對上了這位男子。
“我的柴兒沒死?!”黑衣黑袍的老者轉過身來,用一直以來對付吏的目光看著徐恆,一字一頓的道,“他還活著,我親眼見到了他出現在我家府裏!”
“什麽,柴興死了?!”徐恆一驚,這才看明白眼前這個麵容呆滯的老人竟然是自己好友柴心父親!徐恆上前一步,看著老人急道,“柴伯父柴伯父!我是徐恆啊!柴興怎麽了?!”
“徐、徐恆?”柴老在徐恆完很久之後才緩過神來,一道光在無神的眼睛裏一閃即逝,淚水滑落,“興兒死了,不,興兒沒死!興兒沒死興兒沒死!”
“興兒沒死!”老人著著突然叫喊起來,守門的吏叫苦不迭:
這叫聲恐怕會驚動翰林院裏麵的大人,可是眼前另一個不知身份的公子很明顯與老人認識,他真是悔不當初,就應該直接把老人帶迴去,更不能用強了。
吏手足無措,站在老人身後幹著急。
柴老陷入狂顛,看來從他那裏已經得不到消息了,徐恆皺了皺眉頭,伸手牽住老人手臂,帶領著走到翰林院牌樓門前,對吏道:“帶我們進去找間房間歇一歇,接著去把龔學士叫來一下!”
命令的語氣、巨大的口氣讓吏目瞪口呆:這到底是何方神聖,竟然還能叫龔學士過去侍候?!
吏愣了好一會兒,終於反應過來,趕緊跪倒在地,結結巴巴的道:“龔學士正在和王奉旨議事,輕易打擾不得,請大人明來意,人好向院裏稟報!”
“在和王奉旨議事嗎?”
王學士是父親徐璟一派的支持人物之一,徐恆叫他來自然不是什麽問題,但是要是扯到王奉旨,就有些過了,徐恆正在斟酌之時,已經有兩個從翰林院裏走出,來到門口。
徐恆在思索之中感覺額頭有熱感閃過,一抬頭,看到了靜靜站在門前的兩位翰林院大人。
“恆皇孫突然駕到,翰林院有失遠迎,還望恆公子恕罪!!”
(本章完)
雖然他已經遠離朝堂,但皇城之中尚且也有幾個朋友,他們現在差不多都是繁忙於公務之中,但是過去看一眼約定一個聚聚的日期,也省的以後麻煩了。
首先是翰林院,翰林院是泱朝建朝之初設立的專為文人供職於皇帝的機構。在高祖時隻是一個起草詔製的地方,後來慢慢演變成草擬機密詔製的重要機構,任職者稱為待詔。翰林院地位的崛起,平分了中書舍饒職能。
主要還是因為中書舍人起草的詔製的製度難以保守機密和應付急需,所以後來在文帝時,又另建翰林學士院,專供草擬詔製者居住,供職者稱翰林學士(簡稱學士),本身無秩品。初置時並無員額,後來依照中書舍人之例,置學士六人,擇其中資曆深者一人為承旨。
後來慢慢演變,分工逐漸明確了起來:
學士所起草的是任免將相大臣、宣布大赦、號令征伐等有關軍國大事的詔製,稱為內製;中書舍人所起草的則是一般臣僚的任免以及例行的文告,稱為外製。
而自己的好友,就是憑借科舉,入的翰林院,奉旨與同年三甲進士遊走翰林院,作為翰林學士的副手參與草擬詔書。
文官入翰林,這可是文官中少有的榮耀,代表著光明的前途前景。而徐恆那位好友那你科舉更是前三甲同時入翰林,更是大泱開朝以來少有的記錄。
足可見前三甲學識水平之高,當今武帝對其厚望之重。
想到這位好友,徐恆心中便有些為其高興。
十載苦讀,他付出的是他人數十倍的努力,最後的成就也是好的。德才兼備,前程似錦,父母康健,家庭美滿。他可以是福運齊,把好事都占盡了。
迴味著當年一起玩樂一起讀書的美好時光,徐恆已經來到翰林院前。
這時,古樸莊嚴的翰林府牌樓前,兩方人正對峙不前。
一方是身穿黑衣黑袍的老者,另一方看樣子是看守翰林府門口的吏。吏一人,從內部堵住翰林府門樓入口,就是不讓老者進翰林府,背對徐恆的老者則是一言不發,就是直直的站在門前,與對方對峙。
兩方已經對峙了很久,那名年輕的吏對老人又請又哄好一會兒了,什麽方法都用盡,但眼前的這個老人就是不走,想到上頭給的命令,既不能讓老人進翰林府,又不能對老人用強,騙騙老人軟硬都不吃,現在真的是已經無計可施了。
但是該做的事還是要做,吏對著老人再一次開口:“柴老大人,我們王承旨真不在,要不您改再來?這麽堵著門口也不是事啊!”
老人嘴唇緊閉,定定的盯著為首吏,一言不發。
“柴老大人,這大半了,能的話人都跟您過了,您怎麽就不信呢?”
老人嘴唇緊閉,一言不發。
“柴老大人,柴大饒事,都已經入土為安了,您就節哀順變吧,何必要每都往翰林院跑呢?”
“嗯,柴大人怎麽了?!”
一道問話突然從老人身後傳來,吏驚愕的抬頭往旁邊一撇,看到了出現在老人身後的青年男子。男子一副神安城常見的貴公子打扮,麵目平凡不甚英俊,但是從其身上透露出的那種不怒自威的氣質卻讓人不能忽視。
“這個時候卻這副打扮而不是官服,還能出現在皇城之中,十有八九是在朝堂之中掛職的貴胄子弟了。雖然不直接歸屬其管轄,但這種人物能不得罪就不得罪……”
吏是新近幾個月才調到翰林院任職的吏,並不認識更早之前就離開了神安城的徐恆。可是不認識並不妨礙他的行動,在看到徐恆的瞬間就想好了應對方法,剛要話,另一個人就搶先對上了這位男子。
“我的柴兒沒死?!”黑衣黑袍的老者轉過身來,用一直以來對付吏的目光看著徐恆,一字一頓的道,“他還活著,我親眼見到了他出現在我家府裏!”
“什麽,柴興死了?!”徐恆一驚,這才看明白眼前這個麵容呆滯的老人竟然是自己好友柴心父親!徐恆上前一步,看著老人急道,“柴伯父柴伯父!我是徐恆啊!柴興怎麽了?!”
“徐、徐恆?”柴老在徐恆完很久之後才緩過神來,一道光在無神的眼睛裏一閃即逝,淚水滑落,“興兒死了,不,興兒沒死!興兒沒死興兒沒死!”
“興兒沒死!”老人著著突然叫喊起來,守門的吏叫苦不迭:
這叫聲恐怕會驚動翰林院裏麵的大人,可是眼前另一個不知身份的公子很明顯與老人認識,他真是悔不當初,就應該直接把老人帶迴去,更不能用強了。
吏手足無措,站在老人身後幹著急。
柴老陷入狂顛,看來從他那裏已經得不到消息了,徐恆皺了皺眉頭,伸手牽住老人手臂,帶領著走到翰林院牌樓門前,對吏道:“帶我們進去找間房間歇一歇,接著去把龔學士叫來一下!”
命令的語氣、巨大的口氣讓吏目瞪口呆:這到底是何方神聖,竟然還能叫龔學士過去侍候?!
吏愣了好一會兒,終於反應過來,趕緊跪倒在地,結結巴巴的道:“龔學士正在和王奉旨議事,輕易打擾不得,請大人明來意,人好向院裏稟報!”
“在和王奉旨議事嗎?”
王學士是父親徐璟一派的支持人物之一,徐恆叫他來自然不是什麽問題,但是要是扯到王奉旨,就有些過了,徐恆正在斟酌之時,已經有兩個從翰林院裏走出,來到門口。
徐恆在思索之中感覺額頭有熱感閃過,一抬頭,看到了靜靜站在門前的兩位翰林院大人。
“恆皇孫突然駕到,翰林院有失遠迎,還望恆公子恕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