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薛王已有皇後,就算再立皇後也不會舉行大婚,尤其滕雲隻是進宮做個妃子而已,薛鈞良沒有食言,真的封了滕雲為滕貴妃。
雲鳳宮自大火之後重建,費了不少時間,滕雲進了宮就住在這裏,但沒有以前的宏偉,仍然在修建。
薛鈞良本想撥袖瑤去伺候新貴妃,但袖瑤寧死不去,薛王也沒強求,就挑了幾個宮女內侍送過去,其中貼身的正是湫水。
湫水見到滕英似乎有點驚訝,一是因為認識,二是因為滕英本身俊逸的一張臉上大大小小的傷疤。
湫水雖然認識滕英,但他們並沒什麽交集,而且她覺得滕英能爬上現在這個位置,也算是主子,得罪主子那是大忌。
滕雲沒想到薛王竟然派了湫水過來,對方很規矩的給他請安,讓他坐下,為他梳頭。
倆人一直沒說話,湫水想找個話題討好滕雲,就笑道:“娘娘,您的頭發可真好啊。”
滕雲連眼皮也沒抬,湫水覺得討了沒趣,又找了另一個話題來說,但滕雲照樣沒說話,湫水碰了一鼻子灰,尋思著怎麽這個背劍官變了性子了。
薛王命人在雲鳳宮前擺了宴席,召來了文武百官,嘴上說是因為納的是個侯爺,不能怠慢,但其實多半來的都是瞧笑話來了。
滕雲一身大紅喜袍,索性沒有穿女裝,沒有蓋紅色蓋頭,遠遠看來也是身姿挺拔豐神俊朗,隻可惜細看臉上有疤,顯出幾分戾氣,也就是滕雲秉性溫和,若是別人估計要顯得恐怖怕人。
他靜坐在屋裏,就聽到外麵群臣推杯把盞的聲音,大臣敬酒的聲音,還有人勸大王少飲一杯良宵苦短的聲音。
湫水站在一邊一直站了一個半時辰,從黃昏喝到天黑透了,外麵仍然沒有喝完,湫水也是精明人,心裏一想就明白了,雖然這個男妃子封的高,但薛王並不想碰他。
宴席的時間太長,眼見時候不早了,大臣們都勸薛鈞良不要冷落了娘娘,然後就要告退。
薛後陽本身不適合這種虛以委蛇的酒宴,他剛想告退,就有一個衛兵走過來,附耳說了幾句話,把一個信封交給他。
薛後陽聽了臉上有一瞬間的震驚,隨即抬頭瞧了一眼薛鈞良,似乎在考慮這件事情合不合時宜,這個時候說出來妥不妥當。
他思忖了一會兒,最後還是趁人不注意,走過去,也和薛鈞良附耳說了兩句。
薛鈞良的笑容立刻消失了,眯了眯眼睛,示意把信呈上來。
眾人發現變故,一下都安靜了,麵麵相覷,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薛鈞良展開信箋,隻看了兩眼,忽然大笑起來,長身而起,劈手把酒杯砸在了腳邊。
這一驚變把眾人都嚇呆了,不知道信上到底寫的是什麽,更是大氣也不敢出,垂首而立,生怕殃及自己。
薛鈞良掃視了一下眾人,才慢慢的冷笑道:“孤王的好將軍,就是派去洺水內訌的!”
他這一說,大家立時就明白了,看來是俞諶在洺水打了敗仗。
薛鈞良把目光盯在薛鈺身上,將信箋扔給他,道:“你舉薦的郎靖,說什麽戴罪立功,現在呢,孤要他何用?”
薛鈺連忙拿起信箋,是洺水主簿秘密派人送到京師的,上麵寫著俞諶在軍中飲酒作樂,章洪打來不知讓士兵作戰,被打退二十多裏。之後更是怕主帥責罰,反叛殺了主帥,還用人頭祭了自己的軍旗,揚言不歸順的都要砍頭,現在洺水大軍丟了糧草,還要提防被砍頭,已經人心惶惶。
薛鈺匆忙看完,他知道這是薛鈞良遷怒自己,郎靖隻是一個參軍,主帥和偏將軍有間隙,他就算智謀過人,沒人肯采納也是白搭,然而薛王不會承認自己用錯了人看錯了人,這火氣當然要衝別人撒。
薛鈺道:“郎靖雖有才識,但軍中主幹不和,也隻有無能為力,如今已經兵敗二十裏,臣弟私以為應當先想退敵之計,如果再斬將士,恐怕軍心難安,也會叫章洪瞧了笑話。”
薛鈞良並沒有再為難他,隻是涼涼的道:“那麽你的計策呢。”
薛鈺也是常年在外戍邊的人,隻頓了一下便道:“俞諶仗著自己有功績恃寵而驕,驕躁乃兵之大忌,依臣弟之見,想要打退章洪,首先要換主帥。”
他說著頓了一下,道:“臣弟願意請命前往,為陛下分憂。”
薛鈞良看著他並不說話,薛鈺被盯得有些心虛,他確實是有私心的,雖然薛鈞良把他放了出來,但是兵權實權全都沒有,如果自己能到洺水去,也可以重新收攏兵權,況且郎靖還在洺水。
不過他這點心思顯然一下子就被薛鈞良看穿了,雖然薛鈞良並沒有揭穿他。
薛後陽自然也聽出來了,唯恐薛鈞良再次放虎歸山,拱手道:“臣弟請命!”
薛鈞良道:“後陽你不能去,你準備一下,這幾日就趕去滕南,章洪擊退了俞諶,奉國沒準會趁機再次偷襲滕南,和章洪兩麵夾擊從中獲利。”
薛後陽聽了點頭,確實有道理,奉國如果得知章洪打退俞諶二十裏,必然會趁此機會從另一麵夾攻薛國,雖然奉國和章洪的立場並不一樣,但他們的目的始終是一樣的,兩麵討好的事情,沒道理不撿。
趙戮本身是想稱病辭官的,隻是沒想到,區區一個章洪,而且已經被奉國打成了驚弓之鳥不成氣候,竟然還能在洺水囂張,按照他以前的脾氣,一定會第一個站出來請命。
隻不過洺水是薛國和奉國的交界地,派過去的主帥打完了章洪必定要留守下來,到那時候也就必定要和奉國正麵交鋒。
趙戮覺得自己並沒有做錯,這麽多年來他的目的就在這一刻,可以說那日他帶著一萬精兵掛冠而去的時候,心裏是釋然的,但是此時想來,對於一個什麽也不知道的奉洺來說,又太過冷心了。
無情在理的事情誰也說不清楚說不明白,趙戮現在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自己和奉洺兵戎相見,他想早一點辭官,也算是還了奉洺這麽多年來的栽培和信任。
趙戮攥了攥拳,如果為了不和奉洺兵戎相見,而避而不戰,又違背了自己的秉性,他一狠心,剛要站出來請命,就聽“吱呀”一聲,雲鳳宮的殿門竟然被推開了。
滕雲一身男子的大紅喜袍,腰上係著暗紅色的寬腰帶,襯著勁瘦的腰身和挺直的脊背,乍一看竟有一種出塵的英氣。
眾人見殿門忽然打開,新娘娘自己走了出來,更是麵麵相覷,心想著難道新妃子是等不及了?
哪料到滕雲開口第一句話就是,“陛下,微臣願往。”
薛鈞良也愣了一下,隨即道:“愛妃怎麽出來了。”
而滕雲卻忽略了薛王的這句話,隻是衝薛鈺道:“可否借侯爺手中的邸報一看。”
薛鈺自從被放出來一直沒什麽動作,薛鈞良讓他幹什麽就幹什麽,顯得馴服了很多,此時聽了這話,抬眼去看薛鈞良,那意思是請示薛王的意思。
薛鈞良微微點了點頭,並沒有阻止,滕雲接過信來,除了主簿控訴俞諶恃寵而驕無視軍法的邸報,還有一張兵退二十裏之後的布營圖。
滕雲隻看了一眼,便道:“微臣鬥膽,能布下這種營陣的人,陛下大可以砍了他的頭。”
他說著舉起手中的布營圖,道:“營寨順洺水綿延百裏,首尾相去甚遠,如果一處攻破難以自救,況且章洪如果采取火燒,隻要點一處便可連燒百裏,不費吹灰之力,就算距離洺水不遠,到時候軍心已亂,還怎麽組織救火退敵?”
眾臣一聽,一時也忘記了什麽新妃子不新妃子的,這一放火,幾十萬的大軍頃刻之間就要被燒死,到時候章洪別說取洺水,長驅直入都沒人能攔他。
而奉國一直如虎狼,早就窺伺已久,當然不會錯過分一杯羹的機會,到時候薛國就危險了。
薛鈞良肯派俞諶去,自然有他的道理,一是因為朝中一直以來能用的武將並不很多,二是後宮裏有德妃,薛鈞良想著俞諶怎麽也要顧及記著妹妹,收斂幾分,哪知道那人竟然越發的變本加厲起來。
滕雲道:“既然陛下還沒有踏進雲鳳宮,那麽微臣仍然還是微臣,滕某願前往替洺水將士解困。”
薛鈞良盯著滕雲看了良久,似乎是在考慮滕雲過去是不是真的合適。
沈翼這個時候站出半步,出言道:“陛下可記得術士所說,滕南侯雖為男子卻能旺君,臣私以為說的就是眼下,此時不用更待何時?章洪如果火燒洺水大軍,邊疆百姓必遭牽連,到那時即便陛下有真龍護佑,恐怕也再難迴天!”
他話音一落,引起一片騷動,眾臣也覺得有理,薛鈞良見識過滕雲的才幹,知道他能夠勝任,隻不過此次和滕雲之前赴滕南大有不同。
薛鈞良稍微沉吟了一下,隨即道:“孤自然相信你,那麽……薛國的邊疆就要靠你了,孤就靜等滕卿凱旋迴來。”
當下薛鈞良讓人擬了一份聖旨,著俞諶迴京,並拜滕雲為上將軍,次日築台冊封。
薛鈞良一身黑色蟒袍,頭戴冕旒,抬手讓身後的內侍走進,內侍手上捧著一個錦盒,他伸手打開錦盒,正是那把合著刀棺的虎翼刀。
“正如沈翼所說,這或許就是天意,當時做了刀棺,沒想到虎翼竟有再次出鞘的時候……”
薛鈞良麵上帶著微笑,將虎翼從刀棺中引出,手腕輕輕一動,竟是一下子把刀棺劈作兩半,隨即遞給滕雲。
滕雲不敢怠慢,雙手擎過虎翼刀,大臣們都站的遠,隻見薛鈞良微微探身,嘴唇貼在滕雲耳邊,就好像依依不舍的惜別。
隻有滕雲能聽到,薛鈞良輕聲道:“滕將軍此去,定要建功立業,守土開疆,若有異心……必如此棺。”
滕雲垂著頭,並不在乎他的話,隻是淡淡的道:“請陛下放心,滕某就算不忠君,也不會拿洺水十幾萬將士和百姓的性命開玩笑。”
“如此甚好。”
薛鈞良輕微怔了一下,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這個人一身戎甲挺拔,手執虎翼刀,竟然真有一種將軍的風采,據他所知,滕英並沒上過戰場。
滕雲不再多待,隻是跪下來拜別薛王,隨即下了築台,有侍衛遞過馬韁,滕雲把虎翼刀插進腰上的刀鞘中,翻身上馬,手一招命人豎起軍旗,帶著軍兵往洺水而去。
薛鈞良站在高台之上,因為風大,眯著眼遙遙的看著滕雲的背影,他還記得,當年滕南還是滕國的時候,他禦駕到前線去督戰,也是這樣站在高台之上,遙遙的看著那個神話一般的鐵將軍。
當時將士勸薛王退迴營中觀戰,薛鈞良還不以為然,就算滕雲再厲害,他也隻不過是個大將軍大司馬,滕國上下已經腐朽,隻有一個將軍還有什麽可怕?但是沒想到滕雲看到高台上的帥旗,竟然單槍匹馬催馬過來,一箭射折了旗杆,帥旗轟然而倒,差一點砸傷了薛王。
薛鈞良定定的瞧著小得幾乎不能辨認的遠去的軍隊,竟然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油然而生,倒不是滕雲和滕英生的像,隻是這種感覺很像,那時候是看著滕雲催馬而來,此時是看著薛國的上將軍絕塵而去罷了。
滕裳在府中閑極無聊,他整日也無事可做,薛後陽並不難為他要他入朝,滕裳有的時候在想,薛後陽到底是心思細呢還是心思粗,若說粗心大意,卻能處處照顧自己,替自己打理的很清楚,讓滕裳這個漠然慣了的人,都感動的不能所以。
滕裳在書房裏轉了幾圈,薛後陽書房裏的書早就被他看了個遍,已經沒書好看了,他隨便又撿了兩本,一撇頭卻看見桌案上堆得公文,若說萬年侯細心,也不該把軍機公文這麽放著,如果被有心人瞧了,那必然是後患無窮。
滕裳順手幫他把攤開的文書合上,疊起來放在一邊,心裏不禁有些發笑,要是以前,這個有心人必定是自己,奈何自己的有心已經徹底落了空,如今看到公文,是什麽心思也沒有了。
放好最後一本文書的時候,滕裳立時就怔住了,桌上還有一張紙,上麵寫的密密麻麻的,似乎是草稿,圈圈點點修改了不少次,上麵有些筆跡是薛後陽的,他們在一起時間也不短了,滕裳又是工於書畫的人,看一遍的字畫都能模仿個七八分,自然記得薛後陽的筆跡。
然而讓滕裳沒想到的是,最多的筆跡竟然這麽眼熟,這個人的讀書寫字,還是自己手把手教出來的……
薛後陽迴了府,滕裳不在屋裏,問了下人才知道在書房讀書,一進書房就看到滕裳盯著文書發呆。
薛後陽道:“怎麽了先生?難道是這個文書有什麽不妥麽?”
“不……”
滕裳慢慢放下文書,抬頭看著薛後陽,道:“這是誰的筆跡?”
薛後陽不知道他為什麽這麽問,隻是老實的迴答:“滕英的。”
“滕英……”
滕裳的表情更是怪異,張了張嘴,半天說不出話來,薛後陽以為他生了病,隻聽他又道:“滕英人呢?”
薛後陽道:“先生你忘了,?今天滕英拜上將軍,我剛剛送行迴來。”
滕裳隻念了一聲“走了”,隨即再也沒說話,弄得薛後陽真以為他病了,請了禦醫過來診脈。
薛後陽雖然擔心滕裳的身體,但是薛王派他去滕南駐守,很快又要出征,也不能耽擱,索性滕裳並沒有得什麽病,禦醫隻是說休息一下就好了。
沒過三天,薛後陽和滕裳也帶著自己的親兵往滕南去了,薛鈞良親自送出南城門。
滕裳雖然並沒有生什麽大病,但薛後陽擔心他的身體,不讓他騎馬,而是準備了車架。
進入滕南之後,薛後陽命全軍停下來休整一番,前麵不遠有一座小亭子,薛後陽催馬過去,心想著可以讓滕裳出來透透氣,趕了一天的路也夠憋悶的。
薛後陽抬頭去看小亭子的匾額,這樣一座亭子兀立在光禿禿的邊界,看起來似乎有些蒼涼。
匾額上寫了三個字——碧血亭
薛後陽盯著這三個字看了良久,身後跟著的長隨是滕南歸順的降兵,薛鈞良為了顯示薛國仁厚不計前嫌,都給他們加了官賞賜了東西。
薛後陽問長隨道:“這亭子是誰題的字?”
長隨恭敬的迴道:“是滕雲。”
“滕雲?”
薛後陽一驚,道:“哪個滕雲?”
長隨道:“滕南百姓心中自然隻有一個滕雲,當年的鐵將軍……雲將軍一身忠烈,駐守邊疆,當時曾到過這裏,為這座小亭寫了匾額。”
薛後陽聽罷有些發怔,他記得以前進宮的時候偶然看到過皇後的墨寶,寫的正好是碧血兩個字,和眼前這個匾額竟是有幾分相似,薛後陽可沒有過目不忘的功力,而且也隻有兩個字,不能確定,也不能說明什麽。
但薛後陽並不笨,他的心思在該謹慎的地方絕對不會粗心大意,薛鈞良總是問滕裳皇後的事情,問滕裳和皇後是不是相識,幾次三番的試探滕裳,他都看在眼裏。
薛後陽吩咐長隨把匾額臨摹下來,讓人送迴京城去,麵呈薛王。
雲鳳宮自大火之後重建,費了不少時間,滕雲進了宮就住在這裏,但沒有以前的宏偉,仍然在修建。
薛鈞良本想撥袖瑤去伺候新貴妃,但袖瑤寧死不去,薛王也沒強求,就挑了幾個宮女內侍送過去,其中貼身的正是湫水。
湫水見到滕英似乎有點驚訝,一是因為認識,二是因為滕英本身俊逸的一張臉上大大小小的傷疤。
湫水雖然認識滕英,但他們並沒什麽交集,而且她覺得滕英能爬上現在這個位置,也算是主子,得罪主子那是大忌。
滕雲沒想到薛王竟然派了湫水過來,對方很規矩的給他請安,讓他坐下,為他梳頭。
倆人一直沒說話,湫水想找個話題討好滕雲,就笑道:“娘娘,您的頭發可真好啊。”
滕雲連眼皮也沒抬,湫水覺得討了沒趣,又找了另一個話題來說,但滕雲照樣沒說話,湫水碰了一鼻子灰,尋思著怎麽這個背劍官變了性子了。
薛王命人在雲鳳宮前擺了宴席,召來了文武百官,嘴上說是因為納的是個侯爺,不能怠慢,但其實多半來的都是瞧笑話來了。
滕雲一身大紅喜袍,索性沒有穿女裝,沒有蓋紅色蓋頭,遠遠看來也是身姿挺拔豐神俊朗,隻可惜細看臉上有疤,顯出幾分戾氣,也就是滕雲秉性溫和,若是別人估計要顯得恐怖怕人。
他靜坐在屋裏,就聽到外麵群臣推杯把盞的聲音,大臣敬酒的聲音,還有人勸大王少飲一杯良宵苦短的聲音。
湫水站在一邊一直站了一個半時辰,從黃昏喝到天黑透了,外麵仍然沒有喝完,湫水也是精明人,心裏一想就明白了,雖然這個男妃子封的高,但薛王並不想碰他。
宴席的時間太長,眼見時候不早了,大臣們都勸薛鈞良不要冷落了娘娘,然後就要告退。
薛後陽本身不適合這種虛以委蛇的酒宴,他剛想告退,就有一個衛兵走過來,附耳說了幾句話,把一個信封交給他。
薛後陽聽了臉上有一瞬間的震驚,隨即抬頭瞧了一眼薛鈞良,似乎在考慮這件事情合不合時宜,這個時候說出來妥不妥當。
他思忖了一會兒,最後還是趁人不注意,走過去,也和薛鈞良附耳說了兩句。
薛鈞良的笑容立刻消失了,眯了眯眼睛,示意把信呈上來。
眾人發現變故,一下都安靜了,麵麵相覷,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薛鈞良展開信箋,隻看了兩眼,忽然大笑起來,長身而起,劈手把酒杯砸在了腳邊。
這一驚變把眾人都嚇呆了,不知道信上到底寫的是什麽,更是大氣也不敢出,垂首而立,生怕殃及自己。
薛鈞良掃視了一下眾人,才慢慢的冷笑道:“孤王的好將軍,就是派去洺水內訌的!”
他這一說,大家立時就明白了,看來是俞諶在洺水打了敗仗。
薛鈞良把目光盯在薛鈺身上,將信箋扔給他,道:“你舉薦的郎靖,說什麽戴罪立功,現在呢,孤要他何用?”
薛鈺連忙拿起信箋,是洺水主簿秘密派人送到京師的,上麵寫著俞諶在軍中飲酒作樂,章洪打來不知讓士兵作戰,被打退二十多裏。之後更是怕主帥責罰,反叛殺了主帥,還用人頭祭了自己的軍旗,揚言不歸順的都要砍頭,現在洺水大軍丟了糧草,還要提防被砍頭,已經人心惶惶。
薛鈺匆忙看完,他知道這是薛鈞良遷怒自己,郎靖隻是一個參軍,主帥和偏將軍有間隙,他就算智謀過人,沒人肯采納也是白搭,然而薛王不會承認自己用錯了人看錯了人,這火氣當然要衝別人撒。
薛鈺道:“郎靖雖有才識,但軍中主幹不和,也隻有無能為力,如今已經兵敗二十裏,臣弟私以為應當先想退敵之計,如果再斬將士,恐怕軍心難安,也會叫章洪瞧了笑話。”
薛鈞良並沒有再為難他,隻是涼涼的道:“那麽你的計策呢。”
薛鈺也是常年在外戍邊的人,隻頓了一下便道:“俞諶仗著自己有功績恃寵而驕,驕躁乃兵之大忌,依臣弟之見,想要打退章洪,首先要換主帥。”
他說著頓了一下,道:“臣弟願意請命前往,為陛下分憂。”
薛鈞良看著他並不說話,薛鈺被盯得有些心虛,他確實是有私心的,雖然薛鈞良把他放了出來,但是兵權實權全都沒有,如果自己能到洺水去,也可以重新收攏兵權,況且郎靖還在洺水。
不過他這點心思顯然一下子就被薛鈞良看穿了,雖然薛鈞良並沒有揭穿他。
薛後陽自然也聽出來了,唯恐薛鈞良再次放虎歸山,拱手道:“臣弟請命!”
薛鈞良道:“後陽你不能去,你準備一下,這幾日就趕去滕南,章洪擊退了俞諶,奉國沒準會趁機再次偷襲滕南,和章洪兩麵夾擊從中獲利。”
薛後陽聽了點頭,確實有道理,奉國如果得知章洪打退俞諶二十裏,必然會趁此機會從另一麵夾攻薛國,雖然奉國和章洪的立場並不一樣,但他們的目的始終是一樣的,兩麵討好的事情,沒道理不撿。
趙戮本身是想稱病辭官的,隻是沒想到,區區一個章洪,而且已經被奉國打成了驚弓之鳥不成氣候,竟然還能在洺水囂張,按照他以前的脾氣,一定會第一個站出來請命。
隻不過洺水是薛國和奉國的交界地,派過去的主帥打完了章洪必定要留守下來,到那時候也就必定要和奉國正麵交鋒。
趙戮覺得自己並沒有做錯,這麽多年來他的目的就在這一刻,可以說那日他帶著一萬精兵掛冠而去的時候,心裏是釋然的,但是此時想來,對於一個什麽也不知道的奉洺來說,又太過冷心了。
無情在理的事情誰也說不清楚說不明白,趙戮現在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自己和奉洺兵戎相見,他想早一點辭官,也算是還了奉洺這麽多年來的栽培和信任。
趙戮攥了攥拳,如果為了不和奉洺兵戎相見,而避而不戰,又違背了自己的秉性,他一狠心,剛要站出來請命,就聽“吱呀”一聲,雲鳳宮的殿門竟然被推開了。
滕雲一身男子的大紅喜袍,腰上係著暗紅色的寬腰帶,襯著勁瘦的腰身和挺直的脊背,乍一看竟有一種出塵的英氣。
眾人見殿門忽然打開,新娘娘自己走了出來,更是麵麵相覷,心想著難道新妃子是等不及了?
哪料到滕雲開口第一句話就是,“陛下,微臣願往。”
薛鈞良也愣了一下,隨即道:“愛妃怎麽出來了。”
而滕雲卻忽略了薛王的這句話,隻是衝薛鈺道:“可否借侯爺手中的邸報一看。”
薛鈺自從被放出來一直沒什麽動作,薛鈞良讓他幹什麽就幹什麽,顯得馴服了很多,此時聽了這話,抬眼去看薛鈞良,那意思是請示薛王的意思。
薛鈞良微微點了點頭,並沒有阻止,滕雲接過信來,除了主簿控訴俞諶恃寵而驕無視軍法的邸報,還有一張兵退二十裏之後的布營圖。
滕雲隻看了一眼,便道:“微臣鬥膽,能布下這種營陣的人,陛下大可以砍了他的頭。”
他說著舉起手中的布營圖,道:“營寨順洺水綿延百裏,首尾相去甚遠,如果一處攻破難以自救,況且章洪如果采取火燒,隻要點一處便可連燒百裏,不費吹灰之力,就算距離洺水不遠,到時候軍心已亂,還怎麽組織救火退敵?”
眾臣一聽,一時也忘記了什麽新妃子不新妃子的,這一放火,幾十萬的大軍頃刻之間就要被燒死,到時候章洪別說取洺水,長驅直入都沒人能攔他。
而奉國一直如虎狼,早就窺伺已久,當然不會錯過分一杯羹的機會,到時候薛國就危險了。
薛鈞良肯派俞諶去,自然有他的道理,一是因為朝中一直以來能用的武將並不很多,二是後宮裏有德妃,薛鈞良想著俞諶怎麽也要顧及記著妹妹,收斂幾分,哪知道那人竟然越發的變本加厲起來。
滕雲道:“既然陛下還沒有踏進雲鳳宮,那麽微臣仍然還是微臣,滕某願前往替洺水將士解困。”
薛鈞良盯著滕雲看了良久,似乎是在考慮滕雲過去是不是真的合適。
沈翼這個時候站出半步,出言道:“陛下可記得術士所說,滕南侯雖為男子卻能旺君,臣私以為說的就是眼下,此時不用更待何時?章洪如果火燒洺水大軍,邊疆百姓必遭牽連,到那時即便陛下有真龍護佑,恐怕也再難迴天!”
他話音一落,引起一片騷動,眾臣也覺得有理,薛鈞良見識過滕雲的才幹,知道他能夠勝任,隻不過此次和滕雲之前赴滕南大有不同。
薛鈞良稍微沉吟了一下,隨即道:“孤自然相信你,那麽……薛國的邊疆就要靠你了,孤就靜等滕卿凱旋迴來。”
當下薛鈞良讓人擬了一份聖旨,著俞諶迴京,並拜滕雲為上將軍,次日築台冊封。
薛鈞良一身黑色蟒袍,頭戴冕旒,抬手讓身後的內侍走進,內侍手上捧著一個錦盒,他伸手打開錦盒,正是那把合著刀棺的虎翼刀。
“正如沈翼所說,這或許就是天意,當時做了刀棺,沒想到虎翼竟有再次出鞘的時候……”
薛鈞良麵上帶著微笑,將虎翼從刀棺中引出,手腕輕輕一動,竟是一下子把刀棺劈作兩半,隨即遞給滕雲。
滕雲不敢怠慢,雙手擎過虎翼刀,大臣們都站的遠,隻見薛鈞良微微探身,嘴唇貼在滕雲耳邊,就好像依依不舍的惜別。
隻有滕雲能聽到,薛鈞良輕聲道:“滕將軍此去,定要建功立業,守土開疆,若有異心……必如此棺。”
滕雲垂著頭,並不在乎他的話,隻是淡淡的道:“請陛下放心,滕某就算不忠君,也不會拿洺水十幾萬將士和百姓的性命開玩笑。”
“如此甚好。”
薛鈞良輕微怔了一下,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這個人一身戎甲挺拔,手執虎翼刀,竟然真有一種將軍的風采,據他所知,滕英並沒上過戰場。
滕雲不再多待,隻是跪下來拜別薛王,隨即下了築台,有侍衛遞過馬韁,滕雲把虎翼刀插進腰上的刀鞘中,翻身上馬,手一招命人豎起軍旗,帶著軍兵往洺水而去。
薛鈞良站在高台之上,因為風大,眯著眼遙遙的看著滕雲的背影,他還記得,當年滕南還是滕國的時候,他禦駕到前線去督戰,也是這樣站在高台之上,遙遙的看著那個神話一般的鐵將軍。
當時將士勸薛王退迴營中觀戰,薛鈞良還不以為然,就算滕雲再厲害,他也隻不過是個大將軍大司馬,滕國上下已經腐朽,隻有一個將軍還有什麽可怕?但是沒想到滕雲看到高台上的帥旗,竟然單槍匹馬催馬過來,一箭射折了旗杆,帥旗轟然而倒,差一點砸傷了薛王。
薛鈞良定定的瞧著小得幾乎不能辨認的遠去的軍隊,竟然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油然而生,倒不是滕雲和滕英生的像,隻是這種感覺很像,那時候是看著滕雲催馬而來,此時是看著薛國的上將軍絕塵而去罷了。
滕裳在府中閑極無聊,他整日也無事可做,薛後陽並不難為他要他入朝,滕裳有的時候在想,薛後陽到底是心思細呢還是心思粗,若說粗心大意,卻能處處照顧自己,替自己打理的很清楚,讓滕裳這個漠然慣了的人,都感動的不能所以。
滕裳在書房裏轉了幾圈,薛後陽書房裏的書早就被他看了個遍,已經沒書好看了,他隨便又撿了兩本,一撇頭卻看見桌案上堆得公文,若說萬年侯細心,也不該把軍機公文這麽放著,如果被有心人瞧了,那必然是後患無窮。
滕裳順手幫他把攤開的文書合上,疊起來放在一邊,心裏不禁有些發笑,要是以前,這個有心人必定是自己,奈何自己的有心已經徹底落了空,如今看到公文,是什麽心思也沒有了。
放好最後一本文書的時候,滕裳立時就怔住了,桌上還有一張紙,上麵寫的密密麻麻的,似乎是草稿,圈圈點點修改了不少次,上麵有些筆跡是薛後陽的,他們在一起時間也不短了,滕裳又是工於書畫的人,看一遍的字畫都能模仿個七八分,自然記得薛後陽的筆跡。
然而讓滕裳沒想到的是,最多的筆跡竟然這麽眼熟,這個人的讀書寫字,還是自己手把手教出來的……
薛後陽迴了府,滕裳不在屋裏,問了下人才知道在書房讀書,一進書房就看到滕裳盯著文書發呆。
薛後陽道:“怎麽了先生?難道是這個文書有什麽不妥麽?”
“不……”
滕裳慢慢放下文書,抬頭看著薛後陽,道:“這是誰的筆跡?”
薛後陽不知道他為什麽這麽問,隻是老實的迴答:“滕英的。”
“滕英……”
滕裳的表情更是怪異,張了張嘴,半天說不出話來,薛後陽以為他生了病,隻聽他又道:“滕英人呢?”
薛後陽道:“先生你忘了,?今天滕英拜上將軍,我剛剛送行迴來。”
滕裳隻念了一聲“走了”,隨即再也沒說話,弄得薛後陽真以為他病了,請了禦醫過來診脈。
薛後陽雖然擔心滕裳的身體,但是薛王派他去滕南駐守,很快又要出征,也不能耽擱,索性滕裳並沒有得什麽病,禦醫隻是說休息一下就好了。
沒過三天,薛後陽和滕裳也帶著自己的親兵往滕南去了,薛鈞良親自送出南城門。
滕裳雖然並沒有生什麽大病,但薛後陽擔心他的身體,不讓他騎馬,而是準備了車架。
進入滕南之後,薛後陽命全軍停下來休整一番,前麵不遠有一座小亭子,薛後陽催馬過去,心想著可以讓滕裳出來透透氣,趕了一天的路也夠憋悶的。
薛後陽抬頭去看小亭子的匾額,這樣一座亭子兀立在光禿禿的邊界,看起來似乎有些蒼涼。
匾額上寫了三個字——碧血亭
薛後陽盯著這三個字看了良久,身後跟著的長隨是滕南歸順的降兵,薛鈞良為了顯示薛國仁厚不計前嫌,都給他們加了官賞賜了東西。
薛後陽問長隨道:“這亭子是誰題的字?”
長隨恭敬的迴道:“是滕雲。”
“滕雲?”
薛後陽一驚,道:“哪個滕雲?”
長隨道:“滕南百姓心中自然隻有一個滕雲,當年的鐵將軍……雲將軍一身忠烈,駐守邊疆,當時曾到過這裏,為這座小亭寫了匾額。”
薛後陽聽罷有些發怔,他記得以前進宮的時候偶然看到過皇後的墨寶,寫的正好是碧血兩個字,和眼前這個匾額竟是有幾分相似,薛後陽可沒有過目不忘的功力,而且也隻有兩個字,不能確定,也不能說明什麽。
但薛後陽並不笨,他的心思在該謹慎的地方絕對不會粗心大意,薛鈞良總是問滕裳皇後的事情,問滕裳和皇後是不是相識,幾次三番的試探滕裳,他都看在眼裏。
薛後陽吩咐長隨把匾額臨摹下來,讓人送迴京城去,麵呈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