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太極宮。
自從李世民出征,李治一直坐在監國的位置上。
隻是隨著前線接連傳來勝利,李治的心情就變得越發陰鬱。
原因無它,隻因這些功勞太大,且還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李厥。
破遼東、破安市,兩份大功,足以讓李厥取代自己的儲君之位了!
這一天,李治無精打采的坐在書案前發呆,高士廉正好抱著一摞文書走進來。
“太子殿下,這些文書需要用印!”
“哦……”
李治興致缺缺的接過文書,看都不看,拿起玉璽就在上邊蓋印。
高士廉見狀,忍不住歎了口氣。
“殿下,您不該檢查一下嗎?”
“若微臣是奸臣,夾雜些許為自己謀私利的文書,殿下豈不是被微臣利用了?”
李治聞言溫和一笑。
“高舅爺說笑了,孤就算信不過天下人,也不會懷疑您呀!”
“唉!”
雖然高士廉對李厥的印象更好,但此時此刻聽到李治如此說,心裏還是忍不住一陣惋惜。
既生瑜,何生亮啊!
在高士廉看來,不論李治還是李厥,都是難得的好孩子。
如果從能力上說,李厥對李治是碾壓級的優勢。
但從人品上說,李治則相較於李厥更寬容,更溫和一些。
現在看到李治如此憂愁,他這個當長輩的心裏也不好受。
高士廉見左右沒人,當即小聲的問了句。
“殿下可是擔心失去太子之位?”
“啊?”
李治聽到這話陡然一驚,可當他看到高士廉一臉的嚴肅,當即忍不住撲簌簌掉下淚來。
“高舅爺,難道你也認為我不配當太子嗎,嗚嗚嗚……”
高士廉聞言趕忙搖頭。
“不不不!”
“舅爺一直覺得你不錯,非常適合當太子!”
李治聽到這話心裏好受了許多,隻是一想到李厥,他又忍不住生出抱怨之心。
“但為何父皇更喜歡李厥,不喜歡我,嗚嗚嗚……”
“這個……”
高士廉也是當阿翁的人,自然知道李世民是怎麽想的。
畢竟,不論誰家有李厥這樣聰明的孫子,都會當成下任家主來用心培養的!
“唉!”
“雖然舅爺不願意承認,但李厥確實比你更適合當大唐的儲君……”
“舅爺,您也這樣認為嗎?”
高士廉聞言點點頭道。
“是!”
“但你也不是沒有優點,你宅心仁厚,待人溫和,也是個不錯的儲君人選。”
“隻是在政務處理上,缺乏主見,少了些殺伐果斷。”
李治聞言猛然睜大眼睛,滿臉期待的問道。
“舅爺,我可以改!”
“改?”
高士廉聞言苦澀的笑了笑,有些東西能改,有些東西則永遠都改不了。
但他實在是不忍心傷害李治了,隻能笑嗬嗬的敷衍道。
“好好好!”
“你多跟著朝中長輩學習處理朝政,在你父皇歸來之前認真做事……”
“嗯嗯!”
兩人正說話的時候,尉遲敬德和李靖走了進來。
“高相也在呀?”
高士廉見到兩人聯袂而來,臉上露出一絲訝異。
“今天你倆不當值吧?”
李靖聞言趕忙道。
“哦哦哦,剛剛老夫收到陛下的手書,陛下讓朝中遴選一批年輕官員送到平壤。”
“平壤?”
“平壤不是高句麗的都城嗎?”
“以前是,現在不是了。”
“現在不是了?”
“你的意思是說,陛下將平壤給打下來啦?”
“當然!”
李靖此言一出,不論是高士廉還是李治,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這怎麽可能?”
“平壤可是高句麗的都城,高句麗經營百年……”
李靖聞言微微一笑。
“沒什麽可是!”
“陛下本就是兵家高手,再加上嫡長孫借來的天雷之力,漫說區區一個平壤,就是堅固如長安城,也能輕易攻下!”
“這這這……”
李治聽到這話當即心裏一沉,他有種感覺,李靖這話好像是對自己說的。
高士廉自然也聽出李靖的弦外之音,當即笑嗬嗬道。
“衛國公這個玩笑可過了!”
“嫡長孫向來純孝,豈能帶兵攻打長安城?”
李靖聞言微微一笑,不再跟高士廉鬥法。
有些話點到即止,能聽懂的自然懂,聽不懂的就算拎著他的耳朵也甭想聽懂。
尉遲敬德就沒聽懂,聽到高士廉這話,當即不屑的撇撇嘴。
“我可是見過嫡長孫的震天雷的,那威力別說長安了,就是一座山也能炸開!”
李靖聞言瞪了尉遲敬德一眼。
“你可閉嘴吧!”
“高相,遴選官員的事就交給你了,陛下的意思是將高句麗納入大唐版圖,對高句麗執行郡縣製……”
“哦哦哦,衛國公放心,老夫定然安排妥當!”
“哦對了,陛下沒說什麽時候迴來?”
李靖聞言搖搖頭道。
“沒說!”
“但依老夫猜測,陛下可能得開春後才能率軍迴來。”
李靖說完這話就領著尉遲敬德撤了,隻留下高士廉一個人忙活。
事實上,高士廉也沒啥可忙的,提筆寫下文書,讓人送到中書省,自然有的是人替他幹活。
隻是當他看到失落的李治時,忍不住開口勸道。
“太子殿下不要多想,衛國公沒有針對您的意思。”
李治聞言粲然一笑,然後失魂落魄的離開了。
本來李治是想直接迴到東宮的,隻是不知為何,走著走著就繞過甘露殿,來到了掖庭宮邊上。
“殿下可是要尋武才人?”
“啊?”
李治聽到貼身太監的提醒,這才意識到自己走錯了。可正當他想轉身離開之時,突然看到竹林邊閃出一個人影。
“武姐姐?”
唐朝的後宮管理並不嚴密,武媚娘一介女流,也能經常從宮女、太監處探聽朝中情形。
因此,在得知陛下東征接連大捷,武媚娘就知道李治這個太子之位恐怕不保了。
“呆子,你是不是有事問我?”
“我……”
李治聽到這話隻感覺鼻子一酸,眼淚不受控製的流下來。
“武姐姐,我好怕……我怕父皇會廢了我,嗚嗚嗚……”
李治的貼身太監聽到這話,趕忙將周邊的閑雜人等攆走,自己也躲到遠遠的,生怕聽到什麽不該聽的。
武媚娘聞言暗暗歎了口氣。
“唉!”
“你都是大人了,怎麽還跟個小孩子似的哭哭啼啼?”
“稚奴不怕!”
“隻要武姐姐在,就不會讓你受人欺負!”
自從李世民出征,李治一直坐在監國的位置上。
隻是隨著前線接連傳來勝利,李治的心情就變得越發陰鬱。
原因無它,隻因這些功勞太大,且還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李厥。
破遼東、破安市,兩份大功,足以讓李厥取代自己的儲君之位了!
這一天,李治無精打采的坐在書案前發呆,高士廉正好抱著一摞文書走進來。
“太子殿下,這些文書需要用印!”
“哦……”
李治興致缺缺的接過文書,看都不看,拿起玉璽就在上邊蓋印。
高士廉見狀,忍不住歎了口氣。
“殿下,您不該檢查一下嗎?”
“若微臣是奸臣,夾雜些許為自己謀私利的文書,殿下豈不是被微臣利用了?”
李治聞言溫和一笑。
“高舅爺說笑了,孤就算信不過天下人,也不會懷疑您呀!”
“唉!”
雖然高士廉對李厥的印象更好,但此時此刻聽到李治如此說,心裏還是忍不住一陣惋惜。
既生瑜,何生亮啊!
在高士廉看來,不論李治還是李厥,都是難得的好孩子。
如果從能力上說,李厥對李治是碾壓級的優勢。
但從人品上說,李治則相較於李厥更寬容,更溫和一些。
現在看到李治如此憂愁,他這個當長輩的心裏也不好受。
高士廉見左右沒人,當即小聲的問了句。
“殿下可是擔心失去太子之位?”
“啊?”
李治聽到這話陡然一驚,可當他看到高士廉一臉的嚴肅,當即忍不住撲簌簌掉下淚來。
“高舅爺,難道你也認為我不配當太子嗎,嗚嗚嗚……”
高士廉聞言趕忙搖頭。
“不不不!”
“舅爺一直覺得你不錯,非常適合當太子!”
李治聽到這話心裏好受了許多,隻是一想到李厥,他又忍不住生出抱怨之心。
“但為何父皇更喜歡李厥,不喜歡我,嗚嗚嗚……”
“這個……”
高士廉也是當阿翁的人,自然知道李世民是怎麽想的。
畢竟,不論誰家有李厥這樣聰明的孫子,都會當成下任家主來用心培養的!
“唉!”
“雖然舅爺不願意承認,但李厥確實比你更適合當大唐的儲君……”
“舅爺,您也這樣認為嗎?”
高士廉聞言點點頭道。
“是!”
“但你也不是沒有優點,你宅心仁厚,待人溫和,也是個不錯的儲君人選。”
“隻是在政務處理上,缺乏主見,少了些殺伐果斷。”
李治聞言猛然睜大眼睛,滿臉期待的問道。
“舅爺,我可以改!”
“改?”
高士廉聞言苦澀的笑了笑,有些東西能改,有些東西則永遠都改不了。
但他實在是不忍心傷害李治了,隻能笑嗬嗬的敷衍道。
“好好好!”
“你多跟著朝中長輩學習處理朝政,在你父皇歸來之前認真做事……”
“嗯嗯!”
兩人正說話的時候,尉遲敬德和李靖走了進來。
“高相也在呀?”
高士廉見到兩人聯袂而來,臉上露出一絲訝異。
“今天你倆不當值吧?”
李靖聞言趕忙道。
“哦哦哦,剛剛老夫收到陛下的手書,陛下讓朝中遴選一批年輕官員送到平壤。”
“平壤?”
“平壤不是高句麗的都城嗎?”
“以前是,現在不是了。”
“現在不是了?”
“你的意思是說,陛下將平壤給打下來啦?”
“當然!”
李靖此言一出,不論是高士廉還是李治,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這怎麽可能?”
“平壤可是高句麗的都城,高句麗經營百年……”
李靖聞言微微一笑。
“沒什麽可是!”
“陛下本就是兵家高手,再加上嫡長孫借來的天雷之力,漫說區區一個平壤,就是堅固如長安城,也能輕易攻下!”
“這這這……”
李治聽到這話當即心裏一沉,他有種感覺,李靖這話好像是對自己說的。
高士廉自然也聽出李靖的弦外之音,當即笑嗬嗬道。
“衛國公這個玩笑可過了!”
“嫡長孫向來純孝,豈能帶兵攻打長安城?”
李靖聞言微微一笑,不再跟高士廉鬥法。
有些話點到即止,能聽懂的自然懂,聽不懂的就算拎著他的耳朵也甭想聽懂。
尉遲敬德就沒聽懂,聽到高士廉這話,當即不屑的撇撇嘴。
“我可是見過嫡長孫的震天雷的,那威力別說長安了,就是一座山也能炸開!”
李靖聞言瞪了尉遲敬德一眼。
“你可閉嘴吧!”
“高相,遴選官員的事就交給你了,陛下的意思是將高句麗納入大唐版圖,對高句麗執行郡縣製……”
“哦哦哦,衛國公放心,老夫定然安排妥當!”
“哦對了,陛下沒說什麽時候迴來?”
李靖聞言搖搖頭道。
“沒說!”
“但依老夫猜測,陛下可能得開春後才能率軍迴來。”
李靖說完這話就領著尉遲敬德撤了,隻留下高士廉一個人忙活。
事實上,高士廉也沒啥可忙的,提筆寫下文書,讓人送到中書省,自然有的是人替他幹活。
隻是當他看到失落的李治時,忍不住開口勸道。
“太子殿下不要多想,衛國公沒有針對您的意思。”
李治聞言粲然一笑,然後失魂落魄的離開了。
本來李治是想直接迴到東宮的,隻是不知為何,走著走著就繞過甘露殿,來到了掖庭宮邊上。
“殿下可是要尋武才人?”
“啊?”
李治聽到貼身太監的提醒,這才意識到自己走錯了。可正當他想轉身離開之時,突然看到竹林邊閃出一個人影。
“武姐姐?”
唐朝的後宮管理並不嚴密,武媚娘一介女流,也能經常從宮女、太監處探聽朝中情形。
因此,在得知陛下東征接連大捷,武媚娘就知道李治這個太子之位恐怕不保了。
“呆子,你是不是有事問我?”
“我……”
李治聽到這話隻感覺鼻子一酸,眼淚不受控製的流下來。
“武姐姐,我好怕……我怕父皇會廢了我,嗚嗚嗚……”
李治的貼身太監聽到這話,趕忙將周邊的閑雜人等攆走,自己也躲到遠遠的,生怕聽到什麽不該聽的。
武媚娘聞言暗暗歎了口氣。
“唉!”
“你都是大人了,怎麽還跟個小孩子似的哭哭啼啼?”
“稚奴不怕!”
“隻要武姐姐在,就不會讓你受人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