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天下紛爭不斷,但此時此刻在大唐的太極宮中,天下諸國的使臣卻達到空前的和諧。


    比如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國,他們在半島上都快殺紅眼了,依然不影響他們爭先向李世民獻媚。


    再比如薛延陀和迴紇、突厥、契丹、奚等部落皆有矛盾,尤其是對於曾經的宗主國突厥,更是仇深似海。


    然而,在麵對天可汗陛下,他們依然要畢恭畢敬的恭賀千秋萬歲,祈求獲得大唐皇帝陛下的好感。


    沒辦法,誰讓現在的大唐如日中天,是地表最強帝國。


    別說打他們一個兩個,就是同時跟他們這些國家開戰,大唐也不在話下。


    當然,大唐也肯定不會這麽幹。


    畢竟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大唐就算將他們全都滅了,自己的人口也要消耗過半,純粹是得不償失。


    在一眾藩國使臣爭相獻媚之時,坐在寶座之上的李世民正眼神犀利的盯著他們,心裏更是盤算如何削弱他們,讓他們永遠不能成為大唐的禍患。


    正當李世民不知從何處入手之時,他突然想起大孫給他貢獻的一計,那就是令諸國各修馳道,然後大唐再將之串聯起來!


    “對對!”


    “還是大孫的主意好!”


    李世民想到此處當即端起酒杯起身。


    “諸位不遠萬裏而來,朕心甚慰!”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一眾藩國使臣聽到這話,無不流下感動的淚水。


    這才是他們尊重天可汗陛下的原因,因為這位天可汗陛下不論對待各族百姓都一視同仁,從不因夷狄之別而輕視他們。


    單說大唐朝中,就有不少他們異族官員!


    “陛下,您的胸懷如天空般寬廣,您的仁德如大地般深厚!”


    “我們感念您的恩德,恨不得時刻服侍在您身側,聆聽您的教誨……”


    李世民聽到這話驀地笑了。


    “諸位愛卿,朕又何嚐不是這樣想的呢?”


    “隻是每次思及諸位不遠萬裏,旅途勞累的前來長安朝覲朕,將各自君主的問候帶給朕,朕心裏就是一痛!”


    “朕決定準許你們各自修建一條直通長安之馳道,方便爾等之國商旅與大唐通商,同時也方便爾等每年朝覲!”


    “啊?”


    李世民這話一出,跪在地上的一眾藩國使臣全都愣住了。


    啥情況,天可汗陛下準許他們修路了?


    其實這個提議並不是李世民首創,在李世民打敗突厥,收服西域各國之時,就有疏勒國國王提議,修建一條直達長安的參天可汗道,方便他們各國的商旅往來,以及方便他們朝覲天朝可汗。


    隻是這個提議被大唐單方麵否決了!


    官麵理由是不想讓諸國太破費,實際理由則是怕他們以此為兵道,長驅直入攻入長安!


    當然,李世民是不怕的,就算西域諸國一起來他也不怕,並且有把握將他們全都砍死在來長安的路上。


    但魏征一句話就讓他認慫了……


    陛下之驍勇曆朝所罕見,可陛下之英勇能傳承與後世子孫乎?


    李世民一聽這話,立馬就拒絕了疏勒國的提議。


    後來太子謀反遭到廢除,立了李治這個仁弱的皇帝,李世民就更不敢想這事了。


    然而,李厥的出現又讓他重新看到希望!


    李厥天縱之才,文武雙全,隻要加以調教,定然能強爺勝祖,成為李家最耀眼奪目的帝星!


    有了李厥這個強有力的大孫,李世民心裏豪氣頓生!


    哼哼!


    朕現在能按著你們打,等將來朕的大孫繼位,照樣能追著你們打!


    房玄齡一直站在台階下邊主持宴會,聽到李世民這話肚子都笑抽了。


    陛下這招真是高,不僅省了朝廷的錢糧,還像是給了他們多大的賞賜似的!


    但有人歡喜就有人憂……


    疏勒、迴紇等國,對於李世民的提議非常開心,就差舉雙手雙腳讚成了。


    相對來說,薛延陀、高句麗等區域強國,對於這個提議就很不感冒。


    隻是礙於此時站在大唐朝堂之上,不好明著反對,隻能哭訴國貧民弱,恐怕舉全國之力也拿不出修建馳道的錢糧。


    事實上誰都不傻,都知道修建這樣一條道路的意義。


    雖說是方便了他們跟大唐往來,但同時也方便了大唐對他們用兵啊!


    疏勒、迴紇諸國就是怕被薛延陀給吞並,這才一直建議修一條道,方便大唐隨時幫他們抵禦薛延陀。


    同理,新羅、百濟也是這樣想的,隻要有大唐這個巨無霸做後盾,就不怕高句麗整天捶著他們打。


    李世民的提議以極高的票數通過,就算有一兩隻不是很同意的,但在他威嚴的注視下,也隻能勉為其難的點頭。


    李世民在跟一眾藩國使節敲定了此事,自有一幹工部、戶部的官員跟各國對接,那就不需要他這個皇帝操心了。


    他現在隻需要操心一件事,那就是將各國使節招待好,讓他們感念自己這個天可汗的恩德!


    “歌舞起!”


    李世民的話音一落,悠揚的琴瑟之聲立時減弱,取而代之的是漸次從低沉舒緩到高昂急促的戰鼓聲。


    有見多識廣的使臣,立馬知道接下來的曲目是什麽了。


    這個曲目不是別的,正是大唐軍歌——秦王破陣樂!


    秦王破陣樂,最初是以李世民破劉武周,穩定了新興的大唐帝國,其手下的將士以古曲重新填詞,給他唱的一首讚歌。


    李世民登基後,決定重新譜曲、編舞,來紀念自己曾經的功績。


    為了表示重視,李世民更是親自繪製了《破陣樂舞圖》,又命魏征、虞世南、李百藥、褚亮等結合自己一生的作戰經曆重新填詞。


    並且增加了舞蹈、鼓樂等元素,成為轟動一時的大型歌舞劇。


    隨著鼓樂聲響起,一隊隊穿戴盔甲的舞姬手持各色武器整齊的登場,在偌大的太極殿廣場前擺成一個整體呈方形,兩翼向前張開的打仗態勢。


    在鼓樂聲停後,音樂立馬變得舒緩且哀婉起來,一眾舞姬分成兩隊,或是刺殺、或是突襲,或是迂迴繞後等等,展現戰場上殘酷的一麵。


    緊接著音樂陡然高亢,一個穿著銀色盔甲的舞姬,手持一杆金色馬槊,突然從人群之後殺出,一槊將敵軍首領刺死!


    此舉模仿的就是奠定大唐的第一戰,征討劉武周!


    然後一陣歡快的音樂響起,一眾歌姬跳著歡快的舞蹈之時,還齊聲高唱“破陣歌”!


    “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


    “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主聖開昌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在唱完這幾句詩後,鼓聲再次響起,又是一場廝殺即將展開……


    整個曲目一直持續了半個多時辰,期間漫說交頭接耳的,就是連放屁掏耳朵的人都沒有,不論大唐內外官員無不聚精會神,全神貫注的欣賞著秦王破陣樂。


    一來破陣樂的藝術價值很高,不論是曲樂還是歌舞,還是其中所蘊含的故事性都是劃時代的表演。


    二來破陣樂的政治地位太高,誰若是敢露出不屑,或是鄙夷之色,估計會立馬被人拖出去砍了!


    李世民看的也非常認真,甚至有些投入。


    畢竟裏邊的每一個場景,都是他曾經在戰場上的親身經曆。


    隻是曲散終有時,人亡兩不知。


    昔日陪同自己征戰的袍澤,許多已經先他而去,讓他心裏平添幾分悲涼……


    李世民看到最後,不知不覺就淚濕了眼眶,恍惚間好像看到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段誌玄、屈突通、殷開山、柴紹、侯君集、秦瓊等人的音容笑貌出現在眼前。


    他努力的伸手去抓,可抓到的卻是無盡的寂寥和遺憾。


    李世民在黯然中離場,隻是出了大殿,走在空曠無人的皇宮中,他一下子有些茫然,一時間竟不知該去哪裏。


    正當他迷茫之時,他看到一個滿嘴酥油的小女孩,歡天喜地的跑向自己。


    “阿耶、阿耶,那個糕點還有沒有啦,我還沒吃夠呢!”


    李世民看著飛奔向自己的兕子,神魂霎時歸位,心情也一下子變的開心起來。


    雖然自己終究會死去,但朕的血脈依然會帶著朕的榮耀,替朕繼續守護著這方天地!


    李世民想至此處,再看向兕子之時,臉上已經堆滿憐愛的笑容。


    “你個小饞貓,該不會把朕的壽禮全都吃了吧?”


    “阿耶,糕點真是太好吃啦,女兒長這麽大,從沒吃過如此美味的糕點!”


    “阿耶,您能不能讓送您糕點的人,再給您多送一些?”


    李世民聞言笑了笑道。


    “恐怕不能……”


    “這個人很忙的,每天不僅要讀書練字,還要練習騎馬射箭,哪有時間給你這個小饞貓做糕點?”


    兕子一聽這話,頓時眼睛一亮。


    “阿耶,您說這是大侄子做的?”


    李世民聞言不置可否,隻是開心的哈哈大笑。


    兕子見狀,立馬抱著李世民的胳膊搖晃起來。


    “阿耶,女兒想大侄子了,咱們這兩天抽空去看看他唄?”


    李世民聞言搖搖頭。


    “不去!”


    “朕最近很忙,實在是抽不出時間。”


    “至於你嘛,你確定是想那孩子,還是想那孩子做的糕點?”


    “女兒都想!”


    “嘻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嫡長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勝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勝火並收藏大唐嫡長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