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聽這話,不等張阿南上前,親自從龍椅上起身來到李治麵前親手接過,然後認真的翻閱起來。
“不錯!”
“雉奴的書法越發有模有樣了,朕像雉奴這個年紀,可寫不出這麽飄逸的書法,哈哈哈!”
李治聽到父皇的誇獎,羞赧的笑了笑。
“都是父皇教導的好,兒子不過是學了些父皇的皮毛罷了……”
李治這話還真不是謙虛,他從開始寫字就臨摹李世民的書法,至今已有七八年了。
當然,李世民自身的書法水平也非常過硬,畢竟李世民是臨的王羲之的書法,從源頭上就已經是書法巔峰了。
“你既然寫了這麽多,應該對貞觀以來的政事有點心得吧?”
“說說朕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呃呃……”
李治聽到這話當場愣住,一時間搞不清父皇的用意。
“父皇,貞觀以來的政事都非常好,兒臣實在是沒看出還有哪裏不足。”
“父皇已經非常愛惜民力,努力發展農耕。軍事上也遠邁秦漢,徹底解決了西域和北部突厥之患。”
“可謂不論是文治還是武功,父皇都大大的超越了前朝,說一句前無古人一點都不誇張!”
李世民在聽了李治的吹捧後心情大好,隻是一想起那個自稱石達開的小子說的話,他心裏依然跟被紮了根刺似的。
“難道沒有一點問題?”
“沒有!”
“反正兒子資質愚鈍,實在看不出問題……”
“你不覺得咱們大唐缺一條貫通全國的馳道嗎?”
“馳道?”
李治聽到這話兩眼寫滿了懵逼,他怎麽也想不到,父皇竟然會突然聽到“馳道”,而且還得是貫通全國……
“父皇,修建如此長的馳道,肯定會耗費不少錢糧和民力吧?”
“此非聖君所為,還請父皇收迴成命!”
李世民聽到這話,心裏隱隱有些失望。
這就是大唐的儲君?
其眼界和見識竟然還比不上一個孩子!
“朕隻是說著玩,你不要當真,迴去繼續讀書吧。”
“諾!”
李世民在送走李治後,獨自一個人來到宮殿的北牆,看著掛在牆上的大唐堪輿圖怔忡出神。
其實在迴宮的路上,他就冷靜了下來,並且認真的思索了一番那個自稱石達開的小子所說的話。
讓不讓老百姓吃肉的事情先放一邊,馳道這個事情還真的很有意義!
李世民早就意識到大唐的問題了,那就是大唐的疆域太廣,不論是征集糧草,還是調兵遣將,還是運送糧都太麻煩!
比如說前兩年西域的康國想要內附,他就因為康國距離長安太遠,這才無奈放棄了康國。
此舉雖說給大唐省了不少麻煩,但卻寒了西域眾國之心。以至於近些年薛延陀勢力大漲,很多小國都投到薛延陀那邊了。
原因無它,隻因大唐距離他們太遠,既不能對它們隨時造成威脅,又不能在他們遇到危險之時及時出兵保護,那他們又為何歸順大唐,成為大唐的附庸呢?
可如果有一條貫通大唐的馳道,那這個問題將迎刃而解!
首先,大唐的賦稅、錢糧可以快速集中。
其次,大唐的軍士可以快速出動!
隻要滿足上邊兩點,不論是大唐境內,還是西域偏遠之地發生叛亂,大唐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予以平亂!
隻是這麽簡單的問題,不論是他這個皇帝,還是滿朝文武,以及自己寄予厚望的太子,竟然沒一個人發現!
而且在自己幾次三番的提醒下,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都沒意識到問題,還滿腦子在想如何省錢的事情。
難道在他們眼中,維護帝國疆域,穩定帝國局勢,竟然還比不上錢糧和民力?
現在李世民隻想再次找到那個小男孩,問問他是故意跟自己抬杠,還是真的意識到大唐當前的嚴峻問題。
“張阿南,你去準備一下,朕打算出宮轉轉……”
“諾!”
不多時,李世民重新出現在朱雀大街上。隻是炸油條的攤位依舊,可那個胖嘟嘟的小男孩卻不在了。
“那個小娃娃呢?”
“迴這位客官,我們小郎君迴家讀書了!”
“哦哦……”
“我們小郎君住在……”
李世民沒等幫忙的大嬸說完地址,火急火燎的就上了馬車,準確的朝著青龍坊的方向駛去。
雖說前往黔州調查的百騎司還沒迴來,但京城的百騎司早就將石達開的住所調查清楚了。
李厥隻是說迴家讀書,實際上他家裏幾乎就沒什麽書,隻有一套用來裝點門麵的四書五經。
但他也不會閑著,而是趴在桌上努力迴想前世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內容。
什麽力學三大定律啦,勾股定理啦,元素周期表之類的。
總之,想到什麽寫什麽,實在想不起來也不要緊,留著以後慢慢想。
正當李厥思索函數方麵的內容時,突然聽到院外傳來敲門聲。
“石小郎君在家嗎?”
“石小郎君?”
李厥聽到這話當場一愣,過了好一會兒才意識到這是在喊自己。
“在家!”
“客人稍等,我這就出來開門!”
李厥趕忙將自己的日記本收好,然後跑到門口打開院門。
“怎麽是你們?”
李世民朝著李厥笑了笑。
“今天吃油條的時候,聽你這個小娃娃提到馳道,心有所感特來找你聊聊!”
“敢問大叔怎麽稱唿?”
“我呀……我叫石尊隋!”
李厥一聽這名字就是假的,自己胡謅了個石敬瑭的父親,他就取了個石尊隋的名字,這不是擺明了要占自己便宜嗎?
“大叔這名字取得好,乍一聽像是我阿翁似的……”
李世民聽到這話開心的笑道。
“咱這個年紀,本來就夠當你阿翁了,讓你叫一聲阿翁不吃虧!”
“哼!”
李厥可沒有亂認“阿翁”的習慣,當即朝著李世民翻了個大大的白眼。
“既然這位大叔不願意以真名相告,那就請大叔迴去吧,晚輩不喜和藏頭露尾之人打交道!”
“好好好!”
“我跟你說真名,我真名叫李德充!”
李厥一聽對方姓李,心裏就是一陣發虛。
“皇族?”
“不是!”
“宗室?”
“也不是,隻是普通李姓之人!”
“哦哦哦……”
李厥見李世民這樣說,這才放下心來。
“那就有請李先生!”
李世民跟著李厥來到書房,分賓主落座後當即提出自己的疑問。
“小石頭,你上午所言的馳道是一時氣話,還是另有所指?”
“算是氣話吧,但也是我對大唐的期望。”
“哦?”
“晚輩不知李老在朝中擔任何官何職,但想來李老也應該注意到大唐這幾年的變化了吧?”
“變化?”
“你沒發現近幾年大唐的疆域越來越大了嗎?”
“大唐自從打敗了東突厥,攻取高昌,疆域確實變得越發廣闊了。”
李世民揣著明白裝糊塗,故意問了一句。
“可這和馳道有什麽關係?”
李厥聞言微微一笑,他可不認為對方連這麽簡單的道理都想不明白,對方肯定是借機考教自己。
“其實想要迴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什麽叫做有效統治。”
“有效統治?”
“對!”
“凡是不能收取賦稅之地,都不能算是有效統治。”
李世民聽到這話,隻感覺心血澎湃,熱血上湧,甚至有種得遇知音之感。
“對!”
“小石頭說的太好了!”
“若是不能收取賦稅,我大唐就算占再多的地方又有何用!”
“不錯!”
“雉奴的書法越發有模有樣了,朕像雉奴這個年紀,可寫不出這麽飄逸的書法,哈哈哈!”
李治聽到父皇的誇獎,羞赧的笑了笑。
“都是父皇教導的好,兒子不過是學了些父皇的皮毛罷了……”
李治這話還真不是謙虛,他從開始寫字就臨摹李世民的書法,至今已有七八年了。
當然,李世民自身的書法水平也非常過硬,畢竟李世民是臨的王羲之的書法,從源頭上就已經是書法巔峰了。
“你既然寫了這麽多,應該對貞觀以來的政事有點心得吧?”
“說說朕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呃呃……”
李治聽到這話當場愣住,一時間搞不清父皇的用意。
“父皇,貞觀以來的政事都非常好,兒臣實在是沒看出還有哪裏不足。”
“父皇已經非常愛惜民力,努力發展農耕。軍事上也遠邁秦漢,徹底解決了西域和北部突厥之患。”
“可謂不論是文治還是武功,父皇都大大的超越了前朝,說一句前無古人一點都不誇張!”
李世民在聽了李治的吹捧後心情大好,隻是一想起那個自稱石達開的小子說的話,他心裏依然跟被紮了根刺似的。
“難道沒有一點問題?”
“沒有!”
“反正兒子資質愚鈍,實在看不出問題……”
“你不覺得咱們大唐缺一條貫通全國的馳道嗎?”
“馳道?”
李治聽到這話兩眼寫滿了懵逼,他怎麽也想不到,父皇竟然會突然聽到“馳道”,而且還得是貫通全國……
“父皇,修建如此長的馳道,肯定會耗費不少錢糧和民力吧?”
“此非聖君所為,還請父皇收迴成命!”
李世民聽到這話,心裏隱隱有些失望。
這就是大唐的儲君?
其眼界和見識竟然還比不上一個孩子!
“朕隻是說著玩,你不要當真,迴去繼續讀書吧。”
“諾!”
李世民在送走李治後,獨自一個人來到宮殿的北牆,看著掛在牆上的大唐堪輿圖怔忡出神。
其實在迴宮的路上,他就冷靜了下來,並且認真的思索了一番那個自稱石達開的小子所說的話。
讓不讓老百姓吃肉的事情先放一邊,馳道這個事情還真的很有意義!
李世民早就意識到大唐的問題了,那就是大唐的疆域太廣,不論是征集糧草,還是調兵遣將,還是運送糧都太麻煩!
比如說前兩年西域的康國想要內附,他就因為康國距離長安太遠,這才無奈放棄了康國。
此舉雖說給大唐省了不少麻煩,但卻寒了西域眾國之心。以至於近些年薛延陀勢力大漲,很多小國都投到薛延陀那邊了。
原因無它,隻因大唐距離他們太遠,既不能對它們隨時造成威脅,又不能在他們遇到危險之時及時出兵保護,那他們又為何歸順大唐,成為大唐的附庸呢?
可如果有一條貫通大唐的馳道,那這個問題將迎刃而解!
首先,大唐的賦稅、錢糧可以快速集中。
其次,大唐的軍士可以快速出動!
隻要滿足上邊兩點,不論是大唐境內,還是西域偏遠之地發生叛亂,大唐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予以平亂!
隻是這麽簡單的問題,不論是他這個皇帝,還是滿朝文武,以及自己寄予厚望的太子,竟然沒一個人發現!
而且在自己幾次三番的提醒下,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都沒意識到問題,還滿腦子在想如何省錢的事情。
難道在他們眼中,維護帝國疆域,穩定帝國局勢,竟然還比不上錢糧和民力?
現在李世民隻想再次找到那個小男孩,問問他是故意跟自己抬杠,還是真的意識到大唐當前的嚴峻問題。
“張阿南,你去準備一下,朕打算出宮轉轉……”
“諾!”
不多時,李世民重新出現在朱雀大街上。隻是炸油條的攤位依舊,可那個胖嘟嘟的小男孩卻不在了。
“那個小娃娃呢?”
“迴這位客官,我們小郎君迴家讀書了!”
“哦哦……”
“我們小郎君住在……”
李世民沒等幫忙的大嬸說完地址,火急火燎的就上了馬車,準確的朝著青龍坊的方向駛去。
雖說前往黔州調查的百騎司還沒迴來,但京城的百騎司早就將石達開的住所調查清楚了。
李厥隻是說迴家讀書,實際上他家裏幾乎就沒什麽書,隻有一套用來裝點門麵的四書五經。
但他也不會閑著,而是趴在桌上努力迴想前世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內容。
什麽力學三大定律啦,勾股定理啦,元素周期表之類的。
總之,想到什麽寫什麽,實在想不起來也不要緊,留著以後慢慢想。
正當李厥思索函數方麵的內容時,突然聽到院外傳來敲門聲。
“石小郎君在家嗎?”
“石小郎君?”
李厥聽到這話當場一愣,過了好一會兒才意識到這是在喊自己。
“在家!”
“客人稍等,我這就出來開門!”
李厥趕忙將自己的日記本收好,然後跑到門口打開院門。
“怎麽是你們?”
李世民朝著李厥笑了笑。
“今天吃油條的時候,聽你這個小娃娃提到馳道,心有所感特來找你聊聊!”
“敢問大叔怎麽稱唿?”
“我呀……我叫石尊隋!”
李厥一聽這名字就是假的,自己胡謅了個石敬瑭的父親,他就取了個石尊隋的名字,這不是擺明了要占自己便宜嗎?
“大叔這名字取得好,乍一聽像是我阿翁似的……”
李世民聽到這話開心的笑道。
“咱這個年紀,本來就夠當你阿翁了,讓你叫一聲阿翁不吃虧!”
“哼!”
李厥可沒有亂認“阿翁”的習慣,當即朝著李世民翻了個大大的白眼。
“既然這位大叔不願意以真名相告,那就請大叔迴去吧,晚輩不喜和藏頭露尾之人打交道!”
“好好好!”
“我跟你說真名,我真名叫李德充!”
李厥一聽對方姓李,心裏就是一陣發虛。
“皇族?”
“不是!”
“宗室?”
“也不是,隻是普通李姓之人!”
“哦哦哦……”
李厥見李世民這樣說,這才放下心來。
“那就有請李先生!”
李世民跟著李厥來到書房,分賓主落座後當即提出自己的疑問。
“小石頭,你上午所言的馳道是一時氣話,還是另有所指?”
“算是氣話吧,但也是我對大唐的期望。”
“哦?”
“晚輩不知李老在朝中擔任何官何職,但想來李老也應該注意到大唐這幾年的變化了吧?”
“變化?”
“你沒發現近幾年大唐的疆域越來越大了嗎?”
“大唐自從打敗了東突厥,攻取高昌,疆域確實變得越發廣闊了。”
李世民揣著明白裝糊塗,故意問了一句。
“可這和馳道有什麽關係?”
李厥聞言微微一笑,他可不認為對方連這麽簡單的道理都想不明白,對方肯定是借機考教自己。
“其實想要迴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什麽叫做有效統治。”
“有效統治?”
“對!”
“凡是不能收取賦稅之地,都不能算是有效統治。”
李世民聽到這話,隻感覺心血澎湃,熱血上湧,甚至有種得遇知音之感。
“對!”
“小石頭說的太好了!”
“若是不能收取賦稅,我大唐就算占再多的地方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