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646年,4月。
“還是我們寶島的鳳梨甜。”
林思月(由書友溫暖了歲月的七海投稿)正站在一塊菠蘿田旁邊品嚐新鮮的菠蘿,除了菠蘿甜以外,迴到故鄉的喜悅更讓他心裏甜。
雖然此時寶島和後世完全不一樣,土地大多沒有被開發出來,隻有一些水果和糧食種植基地,但能迴到家鄉的土地並且品嚐家鄉的特產還是讓他有一種迴到精神故鄉的感覺。
沒辦法穿越後所有穿越眾的故鄉都隻能停留在精神裏了,就算迴到本位麵的本鄉本土也不是真的故鄉,時間的力量非常偉大,滄海變桑田可不是一句玩笑話,幾百年可以讓一個地方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好幾年前澳宋就從尼德蘭人手裏把寶島拿迴來,但不是通過武力,而是通過談判把寶島收迴來的。
也不是說澳宋打不過尼德蘭人,而是現在雙方的關係還非常好,沒必要動武,能和平解決就和平解決,能不流血就不流血。
當年亨利帶著尼德蘭主力轉進巴西成立新尼德蘭後,尼德蘭的海外殖民地全部都歸了新尼德蘭繼承,也包括他們剛剛侵占不久的寶島。
後來新尼德蘭沒有那麽多實力繼續維持大量海外殖民,就一直沒有對這些地方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很多地方都大貓小貓兩三隻,插個旗建個定居點就算占領該地了。
後來隨著澳宋遠東殖民地不斷擴張,同時本土也開始逐漸向東南亞擴張,索性就直接找新尼德蘭談判,讓他們把寶島歸還的同時把他們在東南亞的殖民地都割讓澳宋。
當然澳宋也不讓他們吃虧,在貿易上再加大對新尼德蘭的優惠,比如提高進口新尼德蘭產品的配額,同時交了一筆一次性的補償費用。
畢竟這些土地上還有尼德蘭人修建的基礎設施和開發出來的土地,不可能白白送給你。
麵對澳宋的條件,新尼德蘭欣然接受合作雙贏,尼德蘭人也不傻,他們遠在巴西,而他們在東南亞和東亞的殖民地就在澳宋人嘴邊上,真想要用武力解決他們壓根就擋不住。
而且這些殖民地在尼德蘭人失去海上馬車夫的位置以後就成了賠錢貨,就隻有香料群島附近那幾塊地靠香料貿易還能掙不少錢。
但是隨著澳宋在內不少國家都開始販運香料,現在香料的行情早就不行了。
所以對於新尼德蘭來說還不如打包全賣給澳宋人賺點實惠,同時也可以賣澳宋人一個人情,別覺得西方就沒有人情。
其實西方的人情社會比東亞國家還嚴重,由於長期分封製的影響,歐洲的上層統治者大多數都沾親帶故。
就算是戰場上都可以講人情,貴族吃了敗仗不用被清算反而要被敵人以禮相待,在一些情況下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也可以講人情,統治者腦子一熱為了人情發動的戰爭也不少見。
當國君是一個充滿魅力且和其他君主有血緣時,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會變得簡單許多。
封建君主專製就是這樣,由於國君作為國家的主人,用人情搞定了他,接下來的事就好弄的多了。
直到工業革命後甚至是一戰以後,各國紛紛推翻君主,或是君主立憲或是共和,國家大事才沒有繼續被人情綁架,不過悠久的人情傳統仍然在西方上層社會流傳。
而由於我國的“分封建國”結束的早,多是大一統的改朝換代,前朝的統治家族大多會退出曆史舞台,甚至直接從物理層麵毀滅,再加上各路人馬對於世家的打擊,反而沒有那麽強的人情關係。
當然隻是相對而言沒那麽強,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世故。
順利拿迴寶島後澳宋就開始了對於寶島的建設,由於寶島的氣候原因特別適合種植水稻和各種熱帶亞熱帶水果,後世也有“海上糧倉”和“東方甜島”的美譽。
所以寶島在執委會的規劃中是一個重要的糧果基地,不在此地大規模發展工業,最多建設糧果相關的配套加工業。
這些年澳宋農業技術人員在這裏引種了大量水果,不過大規模開始普及種植的都是一些可以加工耐儲藏的水果,以這個時代的物流速度和保鮮水平隻有選可以遠銷的水果種植。
比如菠蘿、甘蔗、椰子等,菠蘿適合加工成菠蘿罐頭,也可加工成鳳梨酥,甘蔗可以加工成蔗糖,椰子耐運輸可以漂洋過海。
品嚐完美味的菠蘿,林思月開始發表指示,他這次是來遠東殖民地當總督的(寶島由遠東殖民地暫管),可不是來旅遊的。
林思月此君穿越前從某知名大學信息安全專業畢業,值得一提的是他父親是大陸人,母親是寶島人,但是戶籍在寶島從小在寶島長大,大學才來大陸讀大學。
一聽說支援計劃就報名了,但是其實他一開始被刷下去了,後來負責此計劃的老師看他是寶島人又有一腔愛國的熱血,覺得不好打擊他的愛國熱情,便向組織上寫了情況說明給他一個機會,後來在經過嚴格的政審後他被破格錄用了。
穿越後他沒有去幹自己專業對口的事,他對於那些陰暗血腥的事避之不及,不想去當特務頭子。
而是轉輾多個部門學習,最後成了一個綜合性人才,在多個行業都能有一席之地,而當總督也是非常綜合的事,所以最後他成了遠東殖民地新任總督。
去年他上任後,按照慣例開始視察遠東殖民地下屬的各個地方,了解地方情況,製定出更加合適的發展計劃。
而他視察的最後一站就是他的家鄉寶島,由於這幾年遠東殖民地的工作重心都在大陸上,所以對寶島的發展規劃沒有一個細致的計劃,隻有重點發展農業的大致目標。
現在林思月來了之後,一定要好好的指示一下當地的建設工作。
看見林思月要開始指示以後,地方官員拿出了隨身的小筆記本,準備記下林思月的指示。
林思月也沒有打官腔直接開始說大白話:“寶島的氣候很好,我們要學會利用好這一點,首先發展農業是大方向,這個不可以動搖。”
“你們看那邊的山區以後就可以用來種果樹和茶葉嘛,既可以保持水土,又可以利用好土地資源,而山下沿海的平原地帶就可以種上水稻,形成立體農業。”
“還有要加大配套產業發展,比如各種加工廠,特別是鳳梨罐頭加工廠現在就可以開始動工了,不能讓果農種出來的東西爛在地裏。”
“……”
“最後,你們有什麽困難就給我報告,我能解決的一定給你們解決,不管是機器、農藥、化肥,還是技術人員。”
“但我有一個要求,五年之後寶島糧果產業要增加十倍,要讓整個澳宋治下的百姓都能消費到享受到我們寶島的農業產品。”
林思月講完以後,當地官員都讚同的鼓掌點頭,林思月的十倍計劃看似非常多,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那麽多,因為現在寶島的農田果園麵積還不大,五年翻十倍不是什麽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還是我們寶島的鳳梨甜。”
林思月(由書友溫暖了歲月的七海投稿)正站在一塊菠蘿田旁邊品嚐新鮮的菠蘿,除了菠蘿甜以外,迴到故鄉的喜悅更讓他心裏甜。
雖然此時寶島和後世完全不一樣,土地大多沒有被開發出來,隻有一些水果和糧食種植基地,但能迴到家鄉的土地並且品嚐家鄉的特產還是讓他有一種迴到精神故鄉的感覺。
沒辦法穿越後所有穿越眾的故鄉都隻能停留在精神裏了,就算迴到本位麵的本鄉本土也不是真的故鄉,時間的力量非常偉大,滄海變桑田可不是一句玩笑話,幾百年可以讓一個地方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好幾年前澳宋就從尼德蘭人手裏把寶島拿迴來,但不是通過武力,而是通過談判把寶島收迴來的。
也不是說澳宋打不過尼德蘭人,而是現在雙方的關係還非常好,沒必要動武,能和平解決就和平解決,能不流血就不流血。
當年亨利帶著尼德蘭主力轉進巴西成立新尼德蘭後,尼德蘭的海外殖民地全部都歸了新尼德蘭繼承,也包括他們剛剛侵占不久的寶島。
後來新尼德蘭沒有那麽多實力繼續維持大量海外殖民,就一直沒有對這些地方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很多地方都大貓小貓兩三隻,插個旗建個定居點就算占領該地了。
後來隨著澳宋遠東殖民地不斷擴張,同時本土也開始逐漸向東南亞擴張,索性就直接找新尼德蘭談判,讓他們把寶島歸還的同時把他們在東南亞的殖民地都割讓澳宋。
當然澳宋也不讓他們吃虧,在貿易上再加大對新尼德蘭的優惠,比如提高進口新尼德蘭產品的配額,同時交了一筆一次性的補償費用。
畢竟這些土地上還有尼德蘭人修建的基礎設施和開發出來的土地,不可能白白送給你。
麵對澳宋的條件,新尼德蘭欣然接受合作雙贏,尼德蘭人也不傻,他們遠在巴西,而他們在東南亞和東亞的殖民地就在澳宋人嘴邊上,真想要用武力解決他們壓根就擋不住。
而且這些殖民地在尼德蘭人失去海上馬車夫的位置以後就成了賠錢貨,就隻有香料群島附近那幾塊地靠香料貿易還能掙不少錢。
但是隨著澳宋在內不少國家都開始販運香料,現在香料的行情早就不行了。
所以對於新尼德蘭來說還不如打包全賣給澳宋人賺點實惠,同時也可以賣澳宋人一個人情,別覺得西方就沒有人情。
其實西方的人情社會比東亞國家還嚴重,由於長期分封製的影響,歐洲的上層統治者大多數都沾親帶故。
就算是戰場上都可以講人情,貴族吃了敗仗不用被清算反而要被敵人以禮相待,在一些情況下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也可以講人情,統治者腦子一熱為了人情發動的戰爭也不少見。
當國君是一個充滿魅力且和其他君主有血緣時,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會變得簡單許多。
封建君主專製就是這樣,由於國君作為國家的主人,用人情搞定了他,接下來的事就好弄的多了。
直到工業革命後甚至是一戰以後,各國紛紛推翻君主,或是君主立憲或是共和,國家大事才沒有繼續被人情綁架,不過悠久的人情傳統仍然在西方上層社會流傳。
而由於我國的“分封建國”結束的早,多是大一統的改朝換代,前朝的統治家族大多會退出曆史舞台,甚至直接從物理層麵毀滅,再加上各路人馬對於世家的打擊,反而沒有那麽強的人情關係。
當然隻是相對而言沒那麽強,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世故。
順利拿迴寶島後澳宋就開始了對於寶島的建設,由於寶島的氣候原因特別適合種植水稻和各種熱帶亞熱帶水果,後世也有“海上糧倉”和“東方甜島”的美譽。
所以寶島在執委會的規劃中是一個重要的糧果基地,不在此地大規模發展工業,最多建設糧果相關的配套加工業。
這些年澳宋農業技術人員在這裏引種了大量水果,不過大規模開始普及種植的都是一些可以加工耐儲藏的水果,以這個時代的物流速度和保鮮水平隻有選可以遠銷的水果種植。
比如菠蘿、甘蔗、椰子等,菠蘿適合加工成菠蘿罐頭,也可加工成鳳梨酥,甘蔗可以加工成蔗糖,椰子耐運輸可以漂洋過海。
品嚐完美味的菠蘿,林思月開始發表指示,他這次是來遠東殖民地當總督的(寶島由遠東殖民地暫管),可不是來旅遊的。
林思月此君穿越前從某知名大學信息安全專業畢業,值得一提的是他父親是大陸人,母親是寶島人,但是戶籍在寶島從小在寶島長大,大學才來大陸讀大學。
一聽說支援計劃就報名了,但是其實他一開始被刷下去了,後來負責此計劃的老師看他是寶島人又有一腔愛國的熱血,覺得不好打擊他的愛國熱情,便向組織上寫了情況說明給他一個機會,後來在經過嚴格的政審後他被破格錄用了。
穿越後他沒有去幹自己專業對口的事,他對於那些陰暗血腥的事避之不及,不想去當特務頭子。
而是轉輾多個部門學習,最後成了一個綜合性人才,在多個行業都能有一席之地,而當總督也是非常綜合的事,所以最後他成了遠東殖民地新任總督。
去年他上任後,按照慣例開始視察遠東殖民地下屬的各個地方,了解地方情況,製定出更加合適的發展計劃。
而他視察的最後一站就是他的家鄉寶島,由於這幾年遠東殖民地的工作重心都在大陸上,所以對寶島的發展規劃沒有一個細致的計劃,隻有重點發展農業的大致目標。
現在林思月來了之後,一定要好好的指示一下當地的建設工作。
看見林思月要開始指示以後,地方官員拿出了隨身的小筆記本,準備記下林思月的指示。
林思月也沒有打官腔直接開始說大白話:“寶島的氣候很好,我們要學會利用好這一點,首先發展農業是大方向,這個不可以動搖。”
“你們看那邊的山區以後就可以用來種果樹和茶葉嘛,既可以保持水土,又可以利用好土地資源,而山下沿海的平原地帶就可以種上水稻,形成立體農業。”
“還有要加大配套產業發展,比如各種加工廠,特別是鳳梨罐頭加工廠現在就可以開始動工了,不能讓果農種出來的東西爛在地裏。”
“……”
“最後,你們有什麽困難就給我報告,我能解決的一定給你們解決,不管是機器、農藥、化肥,還是技術人員。”
“但我有一個要求,五年之後寶島糧果產業要增加十倍,要讓整個澳宋治下的百姓都能消費到享受到我們寶島的農業產品。”
林思月講完以後,當地官員都讚同的鼓掌點頭,林思月的十倍計劃看似非常多,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那麽多,因為現在寶島的農田果園麵積還不大,五年翻十倍不是什麽不可能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