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完英格蘭國內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代表,知道他們要買武器造反後,執委會並沒有立馬同意。


    而是以一段官話當作迴複“此事為英格蘭內政,我方不方便幹涉,所以你方提議暫時擱置,但是鑒於英格蘭解放之事宜重大待我方進行深入討論後做出答複。”


    上麵這些當然都是托詞,澳宋幹涉別國內政還少嗎?最主要的原因是執委會不太想和這群人合作。


    至於直接斷然拒絕把話說死,也不是執委會的一貫風格,而且澳宋自己還標榜自己共和進步是世界現代共和的發源地呢。


    在澳宋反對封建就是“政治正確”和“金字招牌”,就算談不攏也要注意點影響,不然以後還怎麽帶隊伍當老大。


    在先把英格蘭共和派吊住了以後,外交部立馬就接見了保王派的代表。


    保王派們不是來買軍火的,英格蘭的軍火製造廠全部都在國王旗下或在保王派手裏,所以人家不缺軍火,當然這也是共和派要出來買軍火的原因。


    那麽保王派的目的是啥呢?他們是來求和的,對就是來求和的,由於各種原因澳宋和英格蘭的關係一直不好,後麵甚至斷交了。


    雙方雖然沒有正麵宣戰,但是各種貿易摩擦,貿易戰一直沒停過,但凡英國商船到澳宋人的勢力海域(南太平洋,南大西洋,西太平洋)被澳宋人遇上絕對會被攻擊。


    而澳宋的商船到北、東、西大西洋也是一樣的,搞的澳宋常年跑北大西洋的船長和水手都練出了一手蛇皮走位的絕活了。


    不過時間一久了英國人發現太虧了,澳宋去北大西洋等海域的船隻遠少於自己要去印度的船隻。


    因為人家澳宋自己是生產商,商品可以不用自己零售,有其他國家的商船幫忙運到歐洲零售。


    而英國到印度是幹的中間商的事必須要自己的船去運,別人運利潤就是別人的了,所以每年大量的英國船隻在南非的新庫爾蘭海域被海盜擊沉(澳宋艦隊)。


    而且英國人還沒辦法,印度到歐洲的航線現在就兩條,不管是走好望角,還是走南美的麥哲倫海峽都要遇上澳宋人,至少走好望角水道還寬一些,不容易被澳宋人逮住。


    所以想要從印度運貨迴來就隻能去給澳宋人送人頭,時間一長了損失就大了,也沒人敢去印度搞貿易了。


    查理一世一看不行啊,這樣搞財政少了一大塊,沒錢還怎麽維持龐大的艦隊軍隊鎮壓革命和自己奢侈的生活。


    所以他想和澳宋人求和,停止搞貿易摩擦,以後北大西洋任由澳宋人進,當然南大西洋也要任由英國人自由航行。


    雖然查理一世想求和,但是又不想丟麵子,隻能派親信組成一個非正式的外交團,悄悄的找澳宋人求和。


    知道保王派的訴求後,執委會這下有些拿不定主意了,因為答應了查理一世的要求必然就是偏向了保王派,保王派和共和派水火不容,隻能選邊站,不可能讓你騎牆裝中立。


    而且澳宋不要麵子的嗎?當初想打貿易戰,澳宋就陪你打,現在想停就停,難道我就沒有脾氣了,而且空口白牙就想停,誰搭理你誰是傻x。


    但是話又說迴來,直接拒絕他們要是查理一世要是像曆史上一樣因為缺錢被推翻了怎麽辦,共和派想買槍怎麽都買的到,大不了轉幾次手多花“億”點錢罷了。


    對於澳宋而言,英國繼續維持封建君主專製更符合澳宋的國家利益,就查理一世那個逼樣隻會倒行逆施搞亂國家拖累國家發展,一點都沒有優秀君主的樣子。


    然後有委員提出了解決辦法,他提出和查理一世合作還是算了,跟這種人攪和在一起得不到任何好處。


    因為曆史是唯物的,英國資產階級已經因為生產力發展生產關係變革而強大了起來,就算查理一世在澳宋的幫助下挺過了這一波,也熬不過下一波。


    工業化曆史車輪已經滾起來了,封建君主專製這種限製生產力發展的製度注定會被拋進曆史垃圾堆。


    澳宋強行讓英國維持君主專製是逆時代潮流而行,就算澳宋直接派兵把那些和查理一世作對的資本家全突突了也沒用,會有新的資本家接替。


    澳宋也沒有直接出兵幹涉一萬多公裏以外英國內政的實力,而且這樣幹預以後新生的英格蘭共和政權一定和澳宋不死不休。


    還是支持共和派來的好一些,雖然共和派上台一定會讓英國走上發展的快車道,但是有辦法限製它。


    那就是分裂英國,共和派不是想共和推翻國王嗎?澳宋就如他們的願,但是代價會非常高昂。


    英國本土主要由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三個勢力組成,它們每一個都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宗教。


    也就是說英格蘭對於蘇格蘭和愛爾蘭而言是妥妥的異族征服者,而且是仁義不施的征服者,英格蘭在兩地幹的事說出來都過不了審。


    所以兩地一直有強大的離心主義,曆史上多次進行過獨立運動,隻是由於英格蘭人擁有足夠武力才鎮壓下來。


    隻要澳宋人願意支援他們,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一定會揭竿而起反抗英格蘭人的暴政。


    但是澳宋人一直沒有這樣做,因為北大西洋海域一直被英格蘭人嚴防死守,強行萬裏支援的代價太大了,澳宋不可能為了他國的獨立損害自己的利益。


    但是現在機會來了,隻要澳宋和共和派合作,在不久的將來,英國就會發生一場波及範圍極大的“內戰”。


    趁此時機向兩地瘋狂支援軍火裝備,支援其獨立,讓整個英國本土變成三個獨立國家。


    而且最後不管共和派能不能贏,澳宋都贏麻了,共和派贏,蘇格蘭和愛爾蘭兩地都可以獨立,因為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的頭銜不僅有英格蘭及愛爾蘭國王,他還兼著蘇格蘭國王的頭銜。


    因為西方古代的政治體製和我們不一樣,我們隻用一個最大的皇帝頭銜就可以統治天下了,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就是最高最大的。


    而西方由於分封製的原因,他們身上的頭銜非常多,每征服一個塊有獨立稱號的土地不是像我們古代直接融入皇帝稱號中,比如征服xx公爵領地,就是xx國王+xx公爵。


    隻要國王被推翻,蘇格蘭的獨立在禮法上都是合理的,共和後的英格蘭人隻能繼承屬於英格蘭的領土。


    而且蘇格蘭和愛爾蘭為了保持獨立,一定會緊緊抱緊澳宋人的大腿,這讓澳宋有了在英倫搞事的空間,人家作為獨立國家邀請我駐個軍,停個艦隊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就算共和派打輸了,澳宋也不虧,搞亂了一波英國,一定會引起大倒退,至於查理一世的記恨,隻能說澳宋從來不怕一個封建王朝的記恨,遲早要進垃圾堆的東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