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645年,9月。
轉眼間又是五年過去了,今年9月又是一次換屆,而且是十年一次的大選年。
隨著澳宋的體量越來越大,綜合國力也快速上升,再加上先進的生產力,澳宋已經成為整個文明世界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強大國家了。
除了力量強大,這些年澳宋還向外大量輻射自己的文化,包括各種生活習慣、生產方式、政治製度等等。
而且澳宋還是這個時空近現代共和製度的發源地和主要輸出國,不少國家都按照了澳宋的製度做為參照改革本國製度,力求讓自己的國家走上富強的道路。
比如本來就是共和製的尼德蘭,但尼德蘭原本的共和製並不是太好用,而且後來亨利成了軍事僭主開始了強人政治,讓新成立的新尼德蘭共和製成了擺設。
可能是巴西的氣候沒有尼德蘭的氣候好,也有可能亨利比曆史上更加殫精竭慮,所以本時空他在1644年就死了,澳宋還專門派外交官去參加了他的葬禮以示兩國友好。
在他們那個如國王一般的執政亨利死了結束強人政治以後,新尼德蘭立馬學習澳宋的共和製進行了改革。
力求改掉原尼德蘭共和製中容易出現軍事僭主和效率低下的問題,現在已經改革一年多了,效果還不錯。
還有就是瑞典為了擺脫波蘭的統治也進行了共和製改革,共和以後他們發現沒有國王國家一樣可以轉,而且還避免了昏君糟踐國家。
至於大夏的共和改革就不提,那都不是學生來學了,是老師親自操刀上手改造。
所以現在不僅是澳宋人自己關注國內的各種新改革,執委會換屆,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關注。
不管是已經改成共和製的國家想要抄作業,還是有國家想改成共和製正在觀察,亦或者跟澳宋關係不好甚至是敵國都關注澳宋國內的風吹草動,取得澳宋的各種新變化的一手資料傳迴國內。
特別是大選年,澳宋最高層領導換屆的事更是關注的不行,畢竟不出意外這會決定澳宋接下來十年的內政外交。
所以整個新安大使館街的各國外交們全部都忙起來了,四處奔走打聽,各顯神通,力求能為自己的國家獲得第一手的消息。
有些時候消息比別人早一兩天可能就會成為勝負手,你這裏早一兩天,傳迴國了可能就早一周,甚至更久了,畢竟澳宋到舊大陸的消息傳播有延遲且要經過多個環節。
比如澳宋股市的異常波動你別人早兩天向國內匯報,可能就能挽迴天量的財富。
不過最重要的信息可就難弄了,因為議員老爺們開會是全封閉的,開完以後,除了一些需要公開的消息,其他事項都是要保密的,能弄到多少保密消息全看個人能力了。
相比於議會外等待消息的各色人等,議會中的議員們就非常平常了,按老規矩來唄,先是馬建國代表執委會講話,總結他們這十年來的執政成績。
馬建國講完後,台下議員們掌聲雷動,這表示大家非常滿意以馬建國為代表的執委會成員在這十年中的政績。
事實上澳宋目前的曆任執委會就沒有讓人不滿意的,畢竟澳宋基礎擺在這裏了,擁有最先進的生產力,未來幾百年的曆史視野,還有防止最高統治者任性亂搞的製度。
隻要任上的人不是一隻蠢驢都不怕出問題,都能運轉,澳宋的製度防蠢人又防壞人。
而且馬建國能力也還行,最主要的是他趕上好時候了,前輩給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後又遇上了崇禎大旱,一下就解決的人口問題,澳宋就在他手上一飛衝天了,開啟了黃金時代。
不過接任的人算是趕上好時候,畢竟現在澳宋是一個本土擁有1000多萬人口,還占領了整個澳宋大陸,建立起了一個初步的工農業體係(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眼光看)的強大而先進的國家。
而且這個國家還有四塊殖民地,遠東殖民地、日本總督區、菲律賓總督區、智利總督區。
這些殖民地上至少有3000多萬人口,雖然人口數據是靠日本頂起來的,因為日本雖然隻有三島,但是人口至少有2000萬,要不是土地麵積的限製,隻會更多。
不過這些人口以後通通都是澳宋人的勞動力了,全都是可以為澳宋發展作出貢獻的寶貴財富。
除了本土和殖民地,澳宋還有幾個附庸國,朝鮮和新庫爾蘭,硬要算的話還有大夏這個不是附庸國,但是勝似附庸國的存在。
這三個附庸國加起來至少有1億人口,其中朝鮮有1000萬,即將統一的大夏有至少8000多萬,畢竟大明這個時空裏沒有遭遇到曆史上那麽大的傷害,不管是戰爭還是饑荒,庫爾蘭有幾十萬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細算下下來澳宋已經可以直接影響接近1.5億人口,超過20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了,雖然土地麵積水分很大,很多都不適合住人。
但要知道現在整個世界到17世紀中後期也就6億人口,光南亞和東亞就占了近3億。
當然由於澳宋提前開始了工業革命,世界醫療水平和生產力都有極大提高,所以本時空世界人口至少要加五千萬人口,要知道工業革命開始後世界人口就開始快速甚至爆炸式增長了。
也就是說澳宋已經可以影響整個世界的1\/5的人口和他們腳下的土地,而這個成就就用了25年,簡直就是一個曆史爽文。
其實澳宋能獲得這麽大的成就也是沾了大明的光,要不是大明擁有這麽多多餘的人口,同時自身又要走向滅亡,不然澳宋哪裏去找這麽多優質的主體民族人口移民。
就目前而言,你多先進的生產力都要有足夠的人口支撐,還得是主體民族的主體人口,不然別說搞發展了,天天內訌就完事了。
成就說完了,就說人事變動的事了,馬逆終於如願以償成功當選澳宋執委會委員長一職。
雖然很多穿越眾們並不想選他當委員長,因為他提倡大工業化生產和提高國家管控。
說白了他會調動一切資源去推動工業化發展,同時加強計劃經濟的作用,澳宋本來就是計劃和市場混合製且計劃一般高於市場,要是讓馬逆再強化一下,有些部門的日子就沒以前過的好了。
但沒辦法,論資排輩到了,現在穿越眾內部隻有一個在職候選人能和馬逆比能力和資曆的人了,那就是蔡牧。
不過他不在本土還在遠東殖民地當總督,要選也隻能選下一屆了,所以馬逆成功擊敗了外交部的白塵和農業部的王獨孤。
轉眼間又是五年過去了,今年9月又是一次換屆,而且是十年一次的大選年。
隨著澳宋的體量越來越大,綜合國力也快速上升,再加上先進的生產力,澳宋已經成為整個文明世界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強大國家了。
除了力量強大,這些年澳宋還向外大量輻射自己的文化,包括各種生活習慣、生產方式、政治製度等等。
而且澳宋還是這個時空近現代共和製度的發源地和主要輸出國,不少國家都按照了澳宋的製度做為參照改革本國製度,力求讓自己的國家走上富強的道路。
比如本來就是共和製的尼德蘭,但尼德蘭原本的共和製並不是太好用,而且後來亨利成了軍事僭主開始了強人政治,讓新成立的新尼德蘭共和製成了擺設。
可能是巴西的氣候沒有尼德蘭的氣候好,也有可能亨利比曆史上更加殫精竭慮,所以本時空他在1644年就死了,澳宋還專門派外交官去參加了他的葬禮以示兩國友好。
在他們那個如國王一般的執政亨利死了結束強人政治以後,新尼德蘭立馬學習澳宋的共和製進行了改革。
力求改掉原尼德蘭共和製中容易出現軍事僭主和效率低下的問題,現在已經改革一年多了,效果還不錯。
還有就是瑞典為了擺脫波蘭的統治也進行了共和製改革,共和以後他們發現沒有國王國家一樣可以轉,而且還避免了昏君糟踐國家。
至於大夏的共和改革就不提,那都不是學生來學了,是老師親自操刀上手改造。
所以現在不僅是澳宋人自己關注國內的各種新改革,執委會換屆,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關注。
不管是已經改成共和製的國家想要抄作業,還是有國家想改成共和製正在觀察,亦或者跟澳宋關係不好甚至是敵國都關注澳宋國內的風吹草動,取得澳宋的各種新變化的一手資料傳迴國內。
特別是大選年,澳宋最高層領導換屆的事更是關注的不行,畢竟不出意外這會決定澳宋接下來十年的內政外交。
所以整個新安大使館街的各國外交們全部都忙起來了,四處奔走打聽,各顯神通,力求能為自己的國家獲得第一手的消息。
有些時候消息比別人早一兩天可能就會成為勝負手,你這裏早一兩天,傳迴國了可能就早一周,甚至更久了,畢竟澳宋到舊大陸的消息傳播有延遲且要經過多個環節。
比如澳宋股市的異常波動你別人早兩天向國內匯報,可能就能挽迴天量的財富。
不過最重要的信息可就難弄了,因為議員老爺們開會是全封閉的,開完以後,除了一些需要公開的消息,其他事項都是要保密的,能弄到多少保密消息全看個人能力了。
相比於議會外等待消息的各色人等,議會中的議員們就非常平常了,按老規矩來唄,先是馬建國代表執委會講話,總結他們這十年來的執政成績。
馬建國講完後,台下議員們掌聲雷動,這表示大家非常滿意以馬建國為代表的執委會成員在這十年中的政績。
事實上澳宋目前的曆任執委會就沒有讓人不滿意的,畢竟澳宋基礎擺在這裏了,擁有最先進的生產力,未來幾百年的曆史視野,還有防止最高統治者任性亂搞的製度。
隻要任上的人不是一隻蠢驢都不怕出問題,都能運轉,澳宋的製度防蠢人又防壞人。
而且馬建國能力也還行,最主要的是他趕上好時候了,前輩給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後又遇上了崇禎大旱,一下就解決的人口問題,澳宋就在他手上一飛衝天了,開啟了黃金時代。
不過接任的人算是趕上好時候,畢竟現在澳宋是一個本土擁有1000多萬人口,還占領了整個澳宋大陸,建立起了一個初步的工農業體係(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眼光看)的強大而先進的國家。
而且這個國家還有四塊殖民地,遠東殖民地、日本總督區、菲律賓總督區、智利總督區。
這些殖民地上至少有3000多萬人口,雖然人口數據是靠日本頂起來的,因為日本雖然隻有三島,但是人口至少有2000萬,要不是土地麵積的限製,隻會更多。
不過這些人口以後通通都是澳宋人的勞動力了,全都是可以為澳宋發展作出貢獻的寶貴財富。
除了本土和殖民地,澳宋還有幾個附庸國,朝鮮和新庫爾蘭,硬要算的話還有大夏這個不是附庸國,但是勝似附庸國的存在。
這三個附庸國加起來至少有1億人口,其中朝鮮有1000萬,即將統一的大夏有至少8000多萬,畢竟大明這個時空裏沒有遭遇到曆史上那麽大的傷害,不管是戰爭還是饑荒,庫爾蘭有幾十萬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細算下下來澳宋已經可以直接影響接近1.5億人口,超過20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了,雖然土地麵積水分很大,很多都不適合住人。
但要知道現在整個世界到17世紀中後期也就6億人口,光南亞和東亞就占了近3億。
當然由於澳宋提前開始了工業革命,世界醫療水平和生產力都有極大提高,所以本時空世界人口至少要加五千萬人口,要知道工業革命開始後世界人口就開始快速甚至爆炸式增長了。
也就是說澳宋已經可以影響整個世界的1\/5的人口和他們腳下的土地,而這個成就就用了25年,簡直就是一個曆史爽文。
其實澳宋能獲得這麽大的成就也是沾了大明的光,要不是大明擁有這麽多多餘的人口,同時自身又要走向滅亡,不然澳宋哪裏去找這麽多優質的主體民族人口移民。
就目前而言,你多先進的生產力都要有足夠的人口支撐,還得是主體民族的主體人口,不然別說搞發展了,天天內訌就完事了。
成就說完了,就說人事變動的事了,馬逆終於如願以償成功當選澳宋執委會委員長一職。
雖然很多穿越眾們並不想選他當委員長,因為他提倡大工業化生產和提高國家管控。
說白了他會調動一切資源去推動工業化發展,同時加強計劃經濟的作用,澳宋本來就是計劃和市場混合製且計劃一般高於市場,要是讓馬逆再強化一下,有些部門的日子就沒以前過的好了。
但沒辦法,論資排輩到了,現在穿越眾內部隻有一個在職候選人能和馬逆比能力和資曆的人了,那就是蔡牧。
不過他不在本土還在遠東殖民地當總督,要選也隻能選下一屆了,所以馬逆成功擊敗了外交部的白塵和農業部的王獨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