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督,您要的六必居醬菜來了。”衛兵放下醬菜後就自覺的出去了,留蔡牧一個吃飯。


    蔡牧有個習慣,吃飯不喜歡有人在旁邊伺候和看著,因為一個人吃飯可以隨心所欲,很多穿越眾身居高位後都沒丟棄這種習慣,反正不喜歡在吃飯的時候有人在身邊伺候。


    看著自己念了很久的六必居醬菜,蔡牧立馬夾了一個自己不認識品種的醬菜放進嘴裏。


    “不愧是達官貴人都愛吃還能傳承幾百年的東西,味道確實有其獨到之處,特別是在這紫禁城裏吃別有一番滋味,澳宋可吃不到這個味道。”自語完蔡牧又吃了一卷烤鴨。


    就這樣一卷烤鴨,一口醬菜,這頓極具北京風味的餐食吃的蔡牧非常開心。


    吃完北京大餐以後,還有“大餐”要蔡牧吃,得知蔡牧已經吃完午飯後,衛兵又端著熱茶拿著戰利品清單進來了。


    然後蔡牧一邊喝著溫度合適的熱茶一邊欣賞起了進入北京城後這幾天來手下士兵和特工們“打土豪”的成績單。


    首先是現金,光是查抄出的金銀銅等貴金屬就折合白銀近8000多萬兩(現代兩),折合成明清兩妥妥的過億了,看到這個數據時蔡牧有些震驚。


    要知道曆史上李自成進北京後才查抄出了現金折合5000多萬兩白銀(最流行的7000萬明清兩折合說法折合5000多萬現代兩)。


    而且澳宋人並沒有劫掠普通百姓,隻劫掠了大戶,結果比秉承著“蚊子也是肉”照單全收的李自成還多劫掠了一半還多。


    其實這就要歸功於當年俞化龍一把火燒了盛京,導致被打痛後的後金後來再也不敢大規模入關劫掠。


    所以這個時空的京城沒有被女真人圍困過太多次,京城外圍和附近州府沒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還有就是商業貿易的功勞,由於澳宋人在大陸的主基地在山東,所以想和澳宋人在陸地上開展大規模貿易隻有到北方的山東來。


    北京又作為北方最大的城市又是大明的首都,自然在這波貿易潮中吃到不少紅利,不少商人大戶帶著大量資金來到北京想在與澳宋人的貿易中分一杯羹,結果現在澳宋人打過來全部給一鍋燴了。


    最後就是澳宋人刮地皮的手段比李自成先進,澳宋經過這麽多年打土豪經驗的積累早就有一套先進且成熟的“打土豪”的打法,保證能榨幹他們最後一兩銀子。


    同時澳宋軍隊的軍紀也比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好得的多,底下士兵繳獲多少,就能收上來多少,沒有層層克扣,就算有人偷奸把滑那也可以忽略不計。


    而且這次還有情報人員的加持,澳宋軍隊進城後,潛伏在京城多年的情報人員全都出來和大部隊匯合了,匯合後他們也幫忙一起打土豪。


    四清教育隊除了教這些特工們麵不改色的說假話當間諜,還教了他們怎麽讓人說真話。


    士兵們的活太糙,有些時候手上沒輕重就容易弄死人,但這些專業情報人員在你說出他們想要的東西前一定不會讓你死。


    在專業情報人員的幫助下,這次澳宋打的土豪比以往所有的都多,但是進度和質量都比以往的更快更好。


    看完現金,蔡牧的目光繼續往下移,剩下的戰利品全都是一貨物,像糧食布匹之類的大宗貨物還好估價,其他像古董,工藝品就不好估價了。


    這些大戶的財產中還有大量的不動產,房屋、商鋪、土地之類也不好估價。


    但蔡牧保守估計怎麽著這次解放北京至少繳獲了財物折合白銀能有2億兩,這可真是個天文數字。


    目前澳宋一年的gdp(不含殖民地)才2億多澳元,不過想到2億兩白銀是一個大帝國首都及其周邊地區多年財富的積累也就不足為奇了。


    至於這些財產怎麽分配蔡牧已經有了計劃,首先現金小部分留在遠東殖民地支用,大部分運迴本土搞建設。


    這些錢與其放在大明被人儲藏到地窖裏生灰,還不如弄去澳宋搞工業生產,以後好反哺澳宋治下的其他地區。


    普通的古董和工藝品還有貨物則進行發賣,在華夏賣也好,在澳宋本土賣也好,最後得錢70%轉讓給華夏的新政府。


    那些價值高可以稱得上“文物”的古董部分交由華夏新政府管理,部分送到澳宋本土的博物館收藏。


    至於土地等不動產全部收歸國有,然後裏麵的農田部分分發給無地的農民。


    除了錢還有人要處理,超過十萬之數的士兵俘虜,大量打完土豪後的土豪女眷,還有皇宮裏的嬪妃、太監、宮女,這些人都要妥善安排。


    當時澳宋人很快就封鎖了整個皇宮大內,大量宮裏人沒有跑出來。


    再加上除了崇禎最親近的以周皇後為代表的幾個女人,還有部分太監以王承恩為代表隨著崇禎殉國以外,大部分人沒有勇氣自殺也沒必要自殺,所以其他宮中人員活的好好的,導致皇宮還有大量人員遺留。


    俘虜的士兵願意迴家給發一筆路費,不願走的願意繼續當兵的就經過測試淘汰老弱以後給澳宋人當兵。


    不過他們不會直接整編後就上戰場,需要拉到後方(山東)去繼續接受軍事完訓練,更換好新式裝備後才能上戰場,這批士兵估計能趕上解放江南。


    土豪的女眷,宮中的嬪妃宮女等其中適齡的就和單身士兵相親婚配,被剩下的或者不願意的就送迴本土。


    不適齡的女人和太監也是發一筆路費放其自由,有些太監和超齡宮女不願意離開皇宮就留在皇宮保養皇宮和裏麵的文物,畢竟他們對皇宮熟悉。


    整個皇宮會被改成博物館同時成為封建統治者壓迫剝削百姓的“鐵證”,定期對外開放普通人也可以進入遊覽,不再是一家一姓的私產。


    除了以上這些“良民”,還有一些特殊人群,那就是遺老遺少,這些多是達官貴人在澳宋人進城後不主動交出多餘財產,最後被澳宋人打了土豪分了田地的人。


    因此這些人對澳宋人懷恨在心,心裏思念在前朝當人上人,唿來喝去的富貴日子,蔡牧從後世來,當然知道這群遺老遺少會造成不少負麵影響。


    所以為了後人著想,他決定把這冥頑不靈的人通通送到塔島監獄裏和孔家人作伴,反正塔島監獄有的是位置,而且他們還有文化可以廢物利用,幫忙教化土著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7世紀風起澳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也是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也是羅並收藏17世紀風起澳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