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奧斯曼蘇丹親率大軍征討波蘭立陶宛時,太平洋沿岸的局勢也很緊張,準確的說是澳宋和板牙人的局勢很緊張。
澳宋和板牙不是友邦嗎?怎麽局勢也開始緊張了?
友邦確實是友邦,而且直到去年都維持著表麵的友好,雙方的外交商貿往來也十分頻繁。
但就在今年局勢突然緊張,兩國開始劍拔弩張,大有打上一架的趨勢。
至於原因就要從很久之前說起了,當年板牙為了打宗教戰爭向澳宋借過兩筆巨額貸款,每筆800萬澳元,共計1600萬澳元,折合白銀約530萬兩。
後來板牙還是戰敗了,雖然由於板牙和法蘭西兩敗俱傷,戰後板牙受到的懲罰並不嚴重,隻是割讓了板牙屬低地(尼德蘭地區),連款都沒賠。
雖然沒賠錢,但是打完仗以後板牙的國庫連耗子都不願意去,沒錢就算了,由於戰爭板牙還欠下了大筆外債,士兵的欠餉,國內商人的貨款,還有大量運送物資的運費等等。
費利佩四世一看這肯定還不起了,那就破產賴賬吧,反正仗都打完了,破產也不是啥不能幹的事,前輩幹得,他費利佩四世幹不得?
而且費利佩四世還用物理辦法解決了一些鬧餉的士兵和要債的商人,有了這些人當榜樣其他人自然也就不敢上門收債了。
不過不包括澳宋人,其他沒有武裝的商人和銀行家等不敢要債,澳宋人敢要債。
板牙宣布破產後澳宋一方立馬帶著借條去找費利佩四世要債,一開始費利佩四世表示已經宣布破產了所有債都消了,堅決不還錢。
不過澳宋表示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不管破沒破產,你板牙現任政府還在存續,你費利佩四世還在王位上就必須還錢。
除非板牙明天城頭變幻大王旗,哈布斯堡家族不再統治板牙了,澳宋就不收這個債了,不然澳宋就要把抵押物收過來抵債。
費利佩四世一聽這哪裏行啊,沒有自己和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板牙對他毫無意義,退位換統治家族想都別想不可能的事。
澳宋又是一個有武裝的國家絕非一般散戶可比,要是繼續賴賬人家真敢去收殖民地。
而剛打完宗教戰爭的板牙元氣大傷,不可能派大軍不遠千裏去菲律賓和拉普拉塔保衛殖民地。
所以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費利佩四世隻有鬆口表示還錢可以,但要按照借條上的約定來。
借條上寫的是貸款期限為十年,並沒有規定每年每月還多少,隻要在十年到期前把錢還了就不算違約賴賬。
澳宋使者一聽表示一言為定,十年到期後再來要這個錢,但是到那時連本帶利一共3520萬澳元,折合白銀約1173萬兩,這可是按照貸款合約的年利率12%來的,一分都沒多要。
其實澳宋一方當然知道費利佩四世到期一定還不上這個錢,開玩笑一千多萬兩銀子,就算板牙有金山銀山都還不上。
每年金山銀山開采出來的金銀送迴本土後要用於板牙的各項國家開支,別說大量結餘了,不赤字都算好年景了。
所以澳宋的精算師們保證到期後板牙人還不上這個錢,到時候名正言順的去收殖民地。
至於板牙會不會抵抗,大概率是會的,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費利佩四世進行拖延就是為了在貸款到期澳宋暴力收債之前恢複實力。
板牙需要時間,澳宋何嚐不需要時間呢?這十年其實就是澳宋自己給自己留的,板牙戰敗後去收債固然輕鬆,但是當時澳宋的體量就算拿下這些殖民地也很難統治。
畢竟這些殖民地加起來的麵積比澳宋本土的控製麵積還大。
而合約到期的現在也就是1639年,澳宋的體量已經翻了番,本土加遠東殖民地的人口超過800萬(本土200+萬,遠東500+萬),陸軍超過26萬(本土6萬,遠東20萬)。
放在現代可能一大個城市就能有這個體量,但放在大航海時代已經妥妥是一方強國了。
而且除了貸款到期,到這個時間點兩國在太平洋的利益衝突也越來越多了,隨著澳宋體量的增加,勢力範圍也在增加,特別是太平洋沿岸的勢力範圍。
所以兩國早就有了根本性的利益衝突,太平洋很大可以容下很多國家發展,但太平洋也可以很小容不下兩個霸權國家,隻能有一個大國說了算。
板牙想這個國家是它,澳宋希望這個國家是自己,誰都想讓這片地方的事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在戰略核威懾沒有出現的年代,這種事無法用談判解決,隻能用刀劍槍炮還有鮮血去解決,誰打贏誰說了算,誰打輸了隻能聽別人的話,很“公平”又很“殘酷”。
所以貸款到期隻是一個借口和導火索而已,隨著貸款即將到期,澳宋和板牙的關係也開始下降到冰點。
先是板牙宣布禁運一切澳宋貨物,所有澳宋生產的貨物不得進入板牙本土及其殖民地。
然後澳宋也以同樣的辦法反製了,不過反製了一個寂寞,這些年板牙和澳宋的貿易一直是澳宋人占便宜,年年都是巨大的貿易順差。
除了反製,執委會也幹了一些其他的事,首先整軍備戰預備擴軍增加軍費,然後發動輿論大肆炒作板牙對於澳宋的種種罪行。
比如借了澳宋人民的血汗錢不還,意圖禁絕澳宋對板牙的貿易搞貿易戰,反正把板牙人塑造的十惡不赦,是澳宋人民的死敵。
澳宋開始醞釀給板牙這個曆史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墮落之路的加速一擊。
澳宋和板牙不是友邦嗎?怎麽局勢也開始緊張了?
友邦確實是友邦,而且直到去年都維持著表麵的友好,雙方的外交商貿往來也十分頻繁。
但就在今年局勢突然緊張,兩國開始劍拔弩張,大有打上一架的趨勢。
至於原因就要從很久之前說起了,當年板牙為了打宗教戰爭向澳宋借過兩筆巨額貸款,每筆800萬澳元,共計1600萬澳元,折合白銀約530萬兩。
後來板牙還是戰敗了,雖然由於板牙和法蘭西兩敗俱傷,戰後板牙受到的懲罰並不嚴重,隻是割讓了板牙屬低地(尼德蘭地區),連款都沒賠。
雖然沒賠錢,但是打完仗以後板牙的國庫連耗子都不願意去,沒錢就算了,由於戰爭板牙還欠下了大筆外債,士兵的欠餉,國內商人的貨款,還有大量運送物資的運費等等。
費利佩四世一看這肯定還不起了,那就破產賴賬吧,反正仗都打完了,破產也不是啥不能幹的事,前輩幹得,他費利佩四世幹不得?
而且費利佩四世還用物理辦法解決了一些鬧餉的士兵和要債的商人,有了這些人當榜樣其他人自然也就不敢上門收債了。
不過不包括澳宋人,其他沒有武裝的商人和銀行家等不敢要債,澳宋人敢要債。
板牙宣布破產後澳宋一方立馬帶著借條去找費利佩四世要債,一開始費利佩四世表示已經宣布破產了所有債都消了,堅決不還錢。
不過澳宋表示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不管破沒破產,你板牙現任政府還在存續,你費利佩四世還在王位上就必須還錢。
除非板牙明天城頭變幻大王旗,哈布斯堡家族不再統治板牙了,澳宋就不收這個債了,不然澳宋就要把抵押物收過來抵債。
費利佩四世一聽這哪裏行啊,沒有自己和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板牙對他毫無意義,退位換統治家族想都別想不可能的事。
澳宋又是一個有武裝的國家絕非一般散戶可比,要是繼續賴賬人家真敢去收殖民地。
而剛打完宗教戰爭的板牙元氣大傷,不可能派大軍不遠千裏去菲律賓和拉普拉塔保衛殖民地。
所以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費利佩四世隻有鬆口表示還錢可以,但要按照借條上的約定來。
借條上寫的是貸款期限為十年,並沒有規定每年每月還多少,隻要在十年到期前把錢還了就不算違約賴賬。
澳宋使者一聽表示一言為定,十年到期後再來要這個錢,但是到那時連本帶利一共3520萬澳元,折合白銀約1173萬兩,這可是按照貸款合約的年利率12%來的,一分都沒多要。
其實澳宋一方當然知道費利佩四世到期一定還不上這個錢,開玩笑一千多萬兩銀子,就算板牙有金山銀山都還不上。
每年金山銀山開采出來的金銀送迴本土後要用於板牙的各項國家開支,別說大量結餘了,不赤字都算好年景了。
所以澳宋的精算師們保證到期後板牙人還不上這個錢,到時候名正言順的去收殖民地。
至於板牙會不會抵抗,大概率是會的,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費利佩四世進行拖延就是為了在貸款到期澳宋暴力收債之前恢複實力。
板牙需要時間,澳宋何嚐不需要時間呢?這十年其實就是澳宋自己給自己留的,板牙戰敗後去收債固然輕鬆,但是當時澳宋的體量就算拿下這些殖民地也很難統治。
畢竟這些殖民地加起來的麵積比澳宋本土的控製麵積還大。
而合約到期的現在也就是1639年,澳宋的體量已經翻了番,本土加遠東殖民地的人口超過800萬(本土200+萬,遠東500+萬),陸軍超過26萬(本土6萬,遠東20萬)。
放在現代可能一大個城市就能有這個體量,但放在大航海時代已經妥妥是一方強國了。
而且除了貸款到期,到這個時間點兩國在太平洋的利益衝突也越來越多了,隨著澳宋體量的增加,勢力範圍也在增加,特別是太平洋沿岸的勢力範圍。
所以兩國早就有了根本性的利益衝突,太平洋很大可以容下很多國家發展,但太平洋也可以很小容不下兩個霸權國家,隻能有一個大國說了算。
板牙想這個國家是它,澳宋希望這個國家是自己,誰都想讓這片地方的事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在戰略核威懾沒有出現的年代,這種事無法用談判解決,隻能用刀劍槍炮還有鮮血去解決,誰打贏誰說了算,誰打輸了隻能聽別人的話,很“公平”又很“殘酷”。
所以貸款到期隻是一個借口和導火索而已,隨著貸款即將到期,澳宋和板牙的關係也開始下降到冰點。
先是板牙宣布禁運一切澳宋貨物,所有澳宋生產的貨物不得進入板牙本土及其殖民地。
然後澳宋也以同樣的辦法反製了,不過反製了一個寂寞,這些年板牙和澳宋的貿易一直是澳宋人占便宜,年年都是巨大的貿易順差。
除了反製,執委會也幹了一些其他的事,首先整軍備戰預備擴軍增加軍費,然後發動輿論大肆炒作板牙對於澳宋的種種罪行。
比如借了澳宋人民的血汗錢不還,意圖禁絕澳宋對板牙的貿易搞貿易戰,反正把板牙人塑造的十惡不赦,是澳宋人民的死敵。
澳宋開始醞釀給板牙這個曆史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墮落之路的加速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