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638年,9月。
澳宋軍隊一路橫衝直撞就到了漢城城外,一路上壓根沒遇上有效的抵抗,大多數朝鮮軍隊都望風而逃。
蔡牧在漢城外的一個製高點眺望著漢城內部,拿下漢城此戰就結束了,對於攻城的事蔡牧不懂,所以他隻會看風景,讓專業的人去幹專業的事。
看了一會兒風景,百無聊賴的蔡牧決定在山頭上野餐一下。
“把盧白馬叫過來。”
之前在仁川盧文宇把盧白馬托付給蔡牧後,蔡牧就把盧白馬帶領的一千人編入治安軍,而且讓盧白馬當預備隊跟在自己身邊。
雖然盧文宇說的好聽,說什麽願意讓盧白馬帶著人幫澳宋天軍效死力,但那是客套話。
盧白馬帶的那一千人裏麵除了家丁護衛就是其他士紳家族的後人,送到澳宋人這裏納投名狀和鍍金的。
所以蔡牧怎麽可能讓這群人上戰場,一來人家家長都交保護費了,二來這一千人也不頂什麽用,他們的戰鬥力和治安軍是一檔的,沒必要派上戰場送死。
不過盧白馬倒是很珍惜這個學習的機會,雖然蔡牧把他放在後麵,但還是經常帶著人到前線當戰地觀摩團。
不一會盧白馬就接受蔡牧的召喚來到了山頭,見盧白馬到了蔡牧就讓他坐下。
“總督這是不打算和談了?”
看著遠處的炮兵陣地已經布置妥當,盧白馬問道。
“我當然願意談,但不是現在,而是等用炮兵把漢城轟個七零八落以後。”
“白馬懂了。”
“很好,和我一起欣賞一下澳宋的炮火吧,這一路走來也沒打過像樣的仗,現在才是澳宋大軍的真實實力。”
之前李倧就派使者過來想和談,但是被蔡牧拒絕了,現在和談朝鮮方麵的條件恐怕不會如蔡牧的願。
所以蔡牧直接就拒絕口水戰,先把軍隊開到漢城城外,再用大炮好好的給朝鮮朝廷上上強度,不給足壓力沒人願意拱手讓出利益。
此時李倧正在和朝臣們商議退敵之事,而下麵大臣還在搞黨爭,互相甩鍋攻訐,看著兩班貴族在下麵鬧騰,李倧一陣無語但又沒有任何辦法。
大明和朝鮮真是親生父子,隔壁大明黨爭誤國,朝鮮也黨爭誤國,隔壁大明被後金和澳宋打,朝鮮也被後金和澳宋打,隔壁大明皇帝不行,朝鮮的國王也不太行。
李倧作為一個君主而言無疑是不太合格的,雖然他和崇禎一樣誌向高遠,但本身性格軟弱又是發動宮廷政變上台得位不正。
像這種政變上台的君主要不本身牛的很,用政績打所有人的臉鞏固統治,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明太宗(明成祖)朱棣。
要不就是被人推上去當傀儡,本身沒啥能力,隻能聽政變功臣的話。
而李倧就是第二種,但他其實有一些能力,但由於他政變時過度依靠“西黨人”,再加上內憂外患實在是沒辦法正常行使作為君主的權力,麵對朝鮮日漸沉淪的現狀也隻能修修補補。
正在頭疼的李倧突然頭不疼,下麵吵做一團的大臣也不吵了,澳宋人的炮擊來了,如悶雷一般讓每個人都聽的清楚。
城外的盧白馬看著萬炮齊發的場麵大受震撼,他以前覺得傳說把澳宋人吹的太強了,現在發現澳宋人比傳說中的強。
這種炮火不是人力可以阻擋的,幸好自己歸順了澳宋人,要是負隅頑抗會被澳宋人炮火炸成碎片的。
看著被炮火震驚盧白馬,蔡牧隻是無聲的笑了笑,心想:“這才哪到哪,這才是前裝炮群而已,要是現代化的後裝炮群才是真壯觀。”
城外看炮擊的盧白馬都被震驚的不行,更別說城裏被炮擊的朝鮮守軍和高層了,其實漢城作為朝鮮首都,城池建設的還是很好的,光靠一點炮擊還拿不下來。
主要心理上的壓迫感,不管是普通士兵還是朝鮮高層哪裏見過這種陣勢,再堅固的要塞也是人來守的,把裏麵的人嚇破膽了以後就可以輕鬆拿下了。
就跟大清用紅夷大炮連克堅城一樣的道理,紅夷大炮作為一款前裝炮且工藝也不是很先進。
但當它被擺到某些明軍城下後就能嚇到明軍,因為明軍沒有反製手段隻能被動挨打,幾輪炮擊以後城池沒問題,但是裏麵的明軍全嚇的投降了。
現在也一樣漢城裏的朝鮮軍毫無反製手段,隻能任由澳宋人炮擊打到城牆上或者打進城裏。
打了十幾輪以後,蔡牧覺得火候到了便下令停止炮擊,果然硝煙散去,朝鮮一方立馬派出使節從城牆上坐著吊籃出城。
這次蔡牧也沒拒絕談判,而是把朝鮮一方的使節放了過來。
談判時蔡牧特意帶上了盧白馬,除了因為蔡牧想栽培盧白馬以外,還因為朝鮮方麵的副使是他親哥。
仁川盧家在朝鮮混了這麽多年已經混成名門望族了,不然澳宋人上岸後地方士紳也不會把盧家推出來跟澳宋人交涉,除了盧家有祖上的淵源以外,就是因為盧家在仁川的勢力是數一數二的。
所以盧白馬的大哥在朝中做官自然不是什麽稀奇事,而且李倧知道盧家投了澳宋以後也沒有免盧白馬大哥的官,反而好吃好喝待著,就是留著談判的時候用。
談判自然非常順利,畢竟澳宋人的大炮都頂在麵前了,再嘴硬也沒用了,不答應條件人家就會打進城來自己拿。
不過這次談判並沒有涉及條約之類的事,隻是朝鮮一方先投降,向澳宋人打開城門放澳宋大軍進漢城,要求澳宋人大軍能保證朝鮮國王和朝廷官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對於這個結果雙方都能接受,朝鮮高層保住了命和錢,而澳宋軍隊進了城,隻要進了城蔡牧相信後麵的條約都好談。
澳宋軍隊一路橫衝直撞就到了漢城城外,一路上壓根沒遇上有效的抵抗,大多數朝鮮軍隊都望風而逃。
蔡牧在漢城外的一個製高點眺望著漢城內部,拿下漢城此戰就結束了,對於攻城的事蔡牧不懂,所以他隻會看風景,讓專業的人去幹專業的事。
看了一會兒風景,百無聊賴的蔡牧決定在山頭上野餐一下。
“把盧白馬叫過來。”
之前在仁川盧文宇把盧白馬托付給蔡牧後,蔡牧就把盧白馬帶領的一千人編入治安軍,而且讓盧白馬當預備隊跟在自己身邊。
雖然盧文宇說的好聽,說什麽願意讓盧白馬帶著人幫澳宋天軍效死力,但那是客套話。
盧白馬帶的那一千人裏麵除了家丁護衛就是其他士紳家族的後人,送到澳宋人這裏納投名狀和鍍金的。
所以蔡牧怎麽可能讓這群人上戰場,一來人家家長都交保護費了,二來這一千人也不頂什麽用,他們的戰鬥力和治安軍是一檔的,沒必要派上戰場送死。
不過盧白馬倒是很珍惜這個學習的機會,雖然蔡牧把他放在後麵,但還是經常帶著人到前線當戰地觀摩團。
不一會盧白馬就接受蔡牧的召喚來到了山頭,見盧白馬到了蔡牧就讓他坐下。
“總督這是不打算和談了?”
看著遠處的炮兵陣地已經布置妥當,盧白馬問道。
“我當然願意談,但不是現在,而是等用炮兵把漢城轟個七零八落以後。”
“白馬懂了。”
“很好,和我一起欣賞一下澳宋的炮火吧,這一路走來也沒打過像樣的仗,現在才是澳宋大軍的真實實力。”
之前李倧就派使者過來想和談,但是被蔡牧拒絕了,現在和談朝鮮方麵的條件恐怕不會如蔡牧的願。
所以蔡牧直接就拒絕口水戰,先把軍隊開到漢城城外,再用大炮好好的給朝鮮朝廷上上強度,不給足壓力沒人願意拱手讓出利益。
此時李倧正在和朝臣們商議退敵之事,而下麵大臣還在搞黨爭,互相甩鍋攻訐,看著兩班貴族在下麵鬧騰,李倧一陣無語但又沒有任何辦法。
大明和朝鮮真是親生父子,隔壁大明黨爭誤國,朝鮮也黨爭誤國,隔壁大明被後金和澳宋打,朝鮮也被後金和澳宋打,隔壁大明皇帝不行,朝鮮的國王也不太行。
李倧作為一個君主而言無疑是不太合格的,雖然他和崇禎一樣誌向高遠,但本身性格軟弱又是發動宮廷政變上台得位不正。
像這種政變上台的君主要不本身牛的很,用政績打所有人的臉鞏固統治,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明太宗(明成祖)朱棣。
要不就是被人推上去當傀儡,本身沒啥能力,隻能聽政變功臣的話。
而李倧就是第二種,但他其實有一些能力,但由於他政變時過度依靠“西黨人”,再加上內憂外患實在是沒辦法正常行使作為君主的權力,麵對朝鮮日漸沉淪的現狀也隻能修修補補。
正在頭疼的李倧突然頭不疼,下麵吵做一團的大臣也不吵了,澳宋人的炮擊來了,如悶雷一般讓每個人都聽的清楚。
城外的盧白馬看著萬炮齊發的場麵大受震撼,他以前覺得傳說把澳宋人吹的太強了,現在發現澳宋人比傳說中的強。
這種炮火不是人力可以阻擋的,幸好自己歸順了澳宋人,要是負隅頑抗會被澳宋人炮火炸成碎片的。
看著被炮火震驚盧白馬,蔡牧隻是無聲的笑了笑,心想:“這才哪到哪,這才是前裝炮群而已,要是現代化的後裝炮群才是真壯觀。”
城外看炮擊的盧白馬都被震驚的不行,更別說城裏被炮擊的朝鮮守軍和高層了,其實漢城作為朝鮮首都,城池建設的還是很好的,光靠一點炮擊還拿不下來。
主要心理上的壓迫感,不管是普通士兵還是朝鮮高層哪裏見過這種陣勢,再堅固的要塞也是人來守的,把裏麵的人嚇破膽了以後就可以輕鬆拿下了。
就跟大清用紅夷大炮連克堅城一樣的道理,紅夷大炮作為一款前裝炮且工藝也不是很先進。
但當它被擺到某些明軍城下後就能嚇到明軍,因為明軍沒有反製手段隻能被動挨打,幾輪炮擊以後城池沒問題,但是裏麵的明軍全嚇的投降了。
現在也一樣漢城裏的朝鮮軍毫無反製手段,隻能任由澳宋人炮擊打到城牆上或者打進城裏。
打了十幾輪以後,蔡牧覺得火候到了便下令停止炮擊,果然硝煙散去,朝鮮一方立馬派出使節從城牆上坐著吊籃出城。
這次蔡牧也沒拒絕談判,而是把朝鮮一方的使節放了過來。
談判時蔡牧特意帶上了盧白馬,除了因為蔡牧想栽培盧白馬以外,還因為朝鮮方麵的副使是他親哥。
仁川盧家在朝鮮混了這麽多年已經混成名門望族了,不然澳宋人上岸後地方士紳也不會把盧家推出來跟澳宋人交涉,除了盧家有祖上的淵源以外,就是因為盧家在仁川的勢力是數一數二的。
所以盧白馬的大哥在朝中做官自然不是什麽稀奇事,而且李倧知道盧家投了澳宋以後也沒有免盧白馬大哥的官,反而好吃好喝待著,就是留著談判的時候用。
談判自然非常順利,畢竟澳宋人的大炮都頂在麵前了,再嘴硬也沒用了,不答應條件人家就會打進城來自己拿。
不過這次談判並沒有涉及條約之類的事,隻是朝鮮一方先投降,向澳宋人打開城門放澳宋大軍進漢城,要求澳宋人大軍能保證朝鮮國王和朝廷官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對於這個結果雙方都能接受,朝鮮高層保住了命和錢,而澳宋軍隊進了城,隻要進了城蔡牧相信後麵的條約都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