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長,我們要到庫頁島的馬哈魚鄉了。”
聽到水手報告吳有魚穿上棉大衣走出船艙,吳有魚定睛一看馬哈魚鄉果然已經出現在了視線裏。
一陣寒風吹來,即使穿著棉大衣的吳有魚也感覺到有些寒冷,他是個南方人到了北方幾年了還沒完全適應北方寒冷的氣候。
而且庫頁島對於北方人也算是苦寒之地了,現在時間又來到了九月,對於庫頁島的緯度而言已經可以算是初冬了,在小冰河的影響下庫頁島的寒冷更進一步。
吳有魚本是大明福建地區的疍家人,在澳宋人編戶齊民的誘惑下,他全族都遷徙到了澳宋的遠東殖民地,他的族人有一部分去了澳宋本土,有一部分留在了遠東。
由於吳有魚這群疍家人基本都是熟練的水手,身懷手藝的他們在澳宋哪裏都混的好,不管是本土還是殖民地。
本來吳有魚也想去澳宋本土闖一闖的,但是他有老娘,他怕他的老娘熬不過漫長的長途跋涉死在路上。
他老爹在他小時候出海打漁遇到風浪沒了,從小就是老娘把他拉扯大的,好不容易澳宋人來了疍民也能享上福了,可不能再冒著失去老娘的風險去澳宋本土。
在哪裏活不是活,於是吳有魚就在遠東殖民地紮下根來,而且在澳宋當水手是妥妥的高薪工作,幾年下來吳有魚的生活過的紅火,還討上了老婆。
在生活美滿時,他的事業也迎來了大的發展,由於大馬哈魚汛總督府決定調集大量漁船和水手去庫頁島捕撈大馬哈魚。
吳有魚投靠澳宋人投靠的早所以資曆老,而且他的航海技術也過硬,在來到澳宋殖民地後還積極學習文化。
因此上級認為他已經有了當船長的能力,在這大馬哈魚汛來臨時他被任命為一艘漁船的船長。
吳有魚帶著船員們上岸後發現碼頭已經停靠了好幾艘漁船了,這次為了迎接大馬哈魚汛,總督府調集了10條200噸級的漁船。
上岸後吳有魚先帶著船員們去好好的吃了一頓,然後又喝了一頓酒,囑咐完船員們好好休息,明天他們就要正式去往黑龍江入海口捕撈大馬哈魚了。
澳宋對於庫頁島早有布局,早在林登萬總督時期就派了一艘船一百多個移民去往庫頁島開拓,到了俞化龍總督時期更是大量派遣移民上島並且設鄉,由於此地的大馬哈魚最為出名於是此鄉被叫作“馬哈魚鄉”。
為什麽澳宋對於庫頁島如此看重?因為庫頁島重要的戰略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由於日本暖流庫頁島擁有了一些不凍港,當然在這個時代庫頁島的不凍港是會上凍的,除了不凍港,它的戰略位置也十分重要。
庫頁島西可以作為攻略外東北的基地,南可以成為占據蝦夷(北海道)的跳板,東可以去往阿拉斯加和北美西海岸,在執委會的規劃中庫頁島是澳宋整個全球戰略中極其重要的一環。
這個時候立本還沒有把蝦夷島也就是後世的北海道島納入版圖,澳宋自然要收下蝦夷了。
除了戰略地位庫頁島還有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大量的林木資源高達6.5億方、大量的動物資源、大量的漁業資源(以大馬哈魚為代表各種漁業資源)每年可以捕撈100萬噸。
庫頁島礦產資源更是豐富,據估計庫頁島至少有1億噸煤炭儲備,這些煤炭全是高品位的黑煤而且開采難度非常低,擁有石油140億噸,天然氣3.1萬億方,還有大量貴金屬,金儲量2000噸,銀儲量1萬噸。
庫頁島是名副其實的資源寶庫,由於後世俄國遠東開發程度低,這些資源全部都隻能埋在地裏發揮不出作用。
澳宋拿下庫頁島後可要好好開發一下,就算以後放朝鮮和立本獨立,澳宋都要牢牢把這個寶庫握在手裏,誰敢打它的主意,澳宋就跟誰爆。
說迴馬哈魚鄉,馬哈魚鄉現在有人口三千多,其中有兩千是移民,還有一千多是歸化的庫頁島原住民。
這些原住民最開始用他們在林子裏采來的特產和打來的獵物來馬哈魚鄉換取各種生活物資,糧食、烈酒、各種鐵製的武器和生活器具之類的。
一番接觸下來發現澳宋人十分友善生活水平很高,於是就歸化了,成了澳宋人,過上了定居的生活。
要知道整個庫頁島也就幾千原住民,澳宋人才來庫頁島幾年就有一千多原住民願意歸化,看來先進文明對於落後文明吸引力確實不小。
現在馬哈魚鄉有三個支柱性產業,一個是皮草林貨產業,庫頁島的生物資源很豐富,而且有大量的職業獵人(原住民)打獵和采集林貨。
第二個就是煤炭產業,由於庫頁島的煤炭品位高,燒起來熱值高煙霧少不用深加工直接就可以用,所以深受遠東殖民地軍民的喜愛。
除了用來烤火做飯,以後等遠東殖民地蒸汽機普及以後也可以用於蒸汽機的燃料,現在被送到庫頁島挖煤的都是一些戰俘,特別是冥頑不化的女真人戰俘。
第三個就是漁業了,除了每年的大馬哈魚汛以外,庫頁島附近的其他漁業資源也很豐富,全麵的都可以產出大量優質的魚肉,為整個遠東殖民地補充蛋白質。
而且漁業還催生出了許多附加產業,魚類加工和木桶製造業,由於現在澳宋的冷藏技術還沒實裝,馬哈魚鄉產出的大量魚肉隻能進行深加工。
比如曬成魚幹和用鹽醃成鹹魚,當這些魚被深加工後會被按標準密封進木桶裏,目前馬哈魚鄉的木桶有兩種標準,一種是大桶裝100斤,小桶裝50斤。
這一桶桶的加工魚肉會通過海運送到遠東殖民地的各個地方,然後端上千家萬戶的餐桌。
地圖。
聽到水手報告吳有魚穿上棉大衣走出船艙,吳有魚定睛一看馬哈魚鄉果然已經出現在了視線裏。
一陣寒風吹來,即使穿著棉大衣的吳有魚也感覺到有些寒冷,他是個南方人到了北方幾年了還沒完全適應北方寒冷的氣候。
而且庫頁島對於北方人也算是苦寒之地了,現在時間又來到了九月,對於庫頁島的緯度而言已經可以算是初冬了,在小冰河的影響下庫頁島的寒冷更進一步。
吳有魚本是大明福建地區的疍家人,在澳宋人編戶齊民的誘惑下,他全族都遷徙到了澳宋的遠東殖民地,他的族人有一部分去了澳宋本土,有一部分留在了遠東。
由於吳有魚這群疍家人基本都是熟練的水手,身懷手藝的他們在澳宋哪裏都混的好,不管是本土還是殖民地。
本來吳有魚也想去澳宋本土闖一闖的,但是他有老娘,他怕他的老娘熬不過漫長的長途跋涉死在路上。
他老爹在他小時候出海打漁遇到風浪沒了,從小就是老娘把他拉扯大的,好不容易澳宋人來了疍民也能享上福了,可不能再冒著失去老娘的風險去澳宋本土。
在哪裏活不是活,於是吳有魚就在遠東殖民地紮下根來,而且在澳宋當水手是妥妥的高薪工作,幾年下來吳有魚的生活過的紅火,還討上了老婆。
在生活美滿時,他的事業也迎來了大的發展,由於大馬哈魚汛總督府決定調集大量漁船和水手去庫頁島捕撈大馬哈魚。
吳有魚投靠澳宋人投靠的早所以資曆老,而且他的航海技術也過硬,在來到澳宋殖民地後還積極學習文化。
因此上級認為他已經有了當船長的能力,在這大馬哈魚汛來臨時他被任命為一艘漁船的船長。
吳有魚帶著船員們上岸後發現碼頭已經停靠了好幾艘漁船了,這次為了迎接大馬哈魚汛,總督府調集了10條200噸級的漁船。
上岸後吳有魚先帶著船員們去好好的吃了一頓,然後又喝了一頓酒,囑咐完船員們好好休息,明天他們就要正式去往黑龍江入海口捕撈大馬哈魚了。
澳宋對於庫頁島早有布局,早在林登萬總督時期就派了一艘船一百多個移民去往庫頁島開拓,到了俞化龍總督時期更是大量派遣移民上島並且設鄉,由於此地的大馬哈魚最為出名於是此鄉被叫作“馬哈魚鄉”。
為什麽澳宋對於庫頁島如此看重?因為庫頁島重要的戰略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由於日本暖流庫頁島擁有了一些不凍港,當然在這個時代庫頁島的不凍港是會上凍的,除了不凍港,它的戰略位置也十分重要。
庫頁島西可以作為攻略外東北的基地,南可以成為占據蝦夷(北海道)的跳板,東可以去往阿拉斯加和北美西海岸,在執委會的規劃中庫頁島是澳宋整個全球戰略中極其重要的一環。
這個時候立本還沒有把蝦夷島也就是後世的北海道島納入版圖,澳宋自然要收下蝦夷了。
除了戰略地位庫頁島還有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大量的林木資源高達6.5億方、大量的動物資源、大量的漁業資源(以大馬哈魚為代表各種漁業資源)每年可以捕撈100萬噸。
庫頁島礦產資源更是豐富,據估計庫頁島至少有1億噸煤炭儲備,這些煤炭全是高品位的黑煤而且開采難度非常低,擁有石油140億噸,天然氣3.1萬億方,還有大量貴金屬,金儲量2000噸,銀儲量1萬噸。
庫頁島是名副其實的資源寶庫,由於後世俄國遠東開發程度低,這些資源全部都隻能埋在地裏發揮不出作用。
澳宋拿下庫頁島後可要好好開發一下,就算以後放朝鮮和立本獨立,澳宋都要牢牢把這個寶庫握在手裏,誰敢打它的主意,澳宋就跟誰爆。
說迴馬哈魚鄉,馬哈魚鄉現在有人口三千多,其中有兩千是移民,還有一千多是歸化的庫頁島原住民。
這些原住民最開始用他們在林子裏采來的特產和打來的獵物來馬哈魚鄉換取各種生活物資,糧食、烈酒、各種鐵製的武器和生活器具之類的。
一番接觸下來發現澳宋人十分友善生活水平很高,於是就歸化了,成了澳宋人,過上了定居的生活。
要知道整個庫頁島也就幾千原住民,澳宋人才來庫頁島幾年就有一千多原住民願意歸化,看來先進文明對於落後文明吸引力確實不小。
現在馬哈魚鄉有三個支柱性產業,一個是皮草林貨產業,庫頁島的生物資源很豐富,而且有大量的職業獵人(原住民)打獵和采集林貨。
第二個就是煤炭產業,由於庫頁島的煤炭品位高,燒起來熱值高煙霧少不用深加工直接就可以用,所以深受遠東殖民地軍民的喜愛。
除了用來烤火做飯,以後等遠東殖民地蒸汽機普及以後也可以用於蒸汽機的燃料,現在被送到庫頁島挖煤的都是一些戰俘,特別是冥頑不化的女真人戰俘。
第三個就是漁業了,除了每年的大馬哈魚汛以外,庫頁島附近的其他漁業資源也很豐富,全麵的都可以產出大量優質的魚肉,為整個遠東殖民地補充蛋白質。
而且漁業還催生出了許多附加產業,魚類加工和木桶製造業,由於現在澳宋的冷藏技術還沒實裝,馬哈魚鄉產出的大量魚肉隻能進行深加工。
比如曬成魚幹和用鹽醃成鹹魚,當這些魚被深加工後會被按標準密封進木桶裏,目前馬哈魚鄉的木桶有兩種標準,一種是大桶裝100斤,小桶裝50斤。
這一桶桶的加工魚肉會通過海運送到遠東殖民地的各個地方,然後端上千家萬戶的餐桌。
地圖。